抖音写文案要让观众能够听得下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看文字和听别人说出来,感觉是不相同的,听别人说的更能打动你。

我买了一个产品,看了它的营销文案后什么也没感觉到,但是当我去线下商店时,售货员几分钟后就“说服”了你。

与朋友争吵后,阅读一篇情绪化的文章并不能缓解你的情绪,但在另一个朋友亲自告诉你与文章里的内容一直意思的话语后,你会很快感到宽慰。

这不仅是听和看的区别,它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历史,更是进化的产物。

简而言之就是,听觉是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的一种自然语言。它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人脑已经适应得很好了。

书面语言呢?仅仅几千年的历史。不用说,几百万年和几千年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从本质上说,听觉的自然语言更符合我们的大脑,也更容易被接受。

抖音写文案要让观众能够听得下去
抖音写文案要让观众能够听得下去

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没有老师讲课,就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本,效果会很差。然而,当老师讲课时,效果明显不同。虽然有些老师只从头到尾读了课本,但你的印象还是更深刻。这是听觉的力量,自然语言。

难怪女孩喜欢男孩当面说:我爱你。而不是读一条短信说,“我非常爱你。”

既然听觉自然语言如此强大,它就比枯燥的语言好得多。在写文案的时候,我们如何使用它?你怎么能让你的拷贝“说”给用户听呢?让我跟你分享一些建议:

一、人格化明显

因为说话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文案可以和用户面对面交流。

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单词也不需要精心雕刻。就像用户坐在你对面,然后两个人交流:“你知道……”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人物是人格化的。

我们的文案不是机器人在说话,而是活人写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创造一个活生生的人。

现在智能机器人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与人类相比,在声调和词汇上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最大的区别是拟人化。

那么,你的作品总是描绘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你在描绘一个“商人”,你应该说什么?

如果你是“鸡汤情感专家”,你应该怎么说?

如果你正在创造一个“美丽而聪慧的陌生女孩”,你应该怎么说?

如果你描绘的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幽默风趣的老司机”,你应该怎么说?

等等……

每个人说话的方式和语气都不同。当你清楚地知道这些事情时,你就可以开始说得很好了。

二、别长句子,要短

因为它是听觉,听太多很难记住,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而且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如果你想写这种“会说话”的文案,如果你没有很强的控制单词的能力,尽量不要太长。

不要写得太多,你需要说得更口语化。不要罗嗦,当你能完成一段时,不要用几段,不要用各种形容词来刻意包装你的话。……

此外,句子短,节奏快。

想想看,如果文案的每一句话都很长,这就像说话吗?那不能一口气带走!

此外,一系列的长段落会使写作变得不灵活。如果你把他们放在这种“谈话”类型的写作中,紧张是不够的。

多用途短句可以使用户的思维更加清晰和互动。它将使叙事紧凑,产生良好的张力和节奏。

当你看那些经典的文案时,你经常使用很有趣的短句,就像一个人突然在你身边说话一样。

三、让文案一听就明白

既然是人格化的说话,要发挥这种自然语言的效果,那你说的话就要让用户一听马上能懂。

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

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

这样的文案,在当时人们对光盘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大家瞬间就理解了……

用户对陌生的东西是天生没有安全感并抵触,我们每一个人习惯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事物。

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和一遍遍的解释会让人完全找不着北。

这个时候,一个非常好用的绝招是:利用对方已有的熟知认知来解释或关联新事物,这样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在写文案时,不妨想想自己要描述的东西和用户熟知的东西有哪些相似点,如何建立关联,绝对好用。

当时苹果推出ipod的时候,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就直接说:“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

虽然那时ipod是一个所有人都不清楚的未知产品,但不得不说,每一个人利用过去的经验都可以马上听懂这句文案。

四、多互动多提问

你看一个演讲、一场培训或者一次电视节目,主讲人总是会经常和观众互动,这是个简单又很牛的技巧。

它会让用户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容易被卷入到内容场景。

文案也是一样,要经常和用户互动,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在文案里和用户互动?

那我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问,多提问,调动用户思考,和你互动。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最好的教学不是talk,talk,talk,而是问,问,问。

文案学会提问,学会精彩的提问,学会能调起用户兴趣的提问,会让用户“听”得更投入。

另外,可以在文案互动中多用 “你”。一方面,多用 “你”更符合说话场景,另一方面,人最敏感最关心的都是 “与我相关”的。

所以,你要时刻提到他,并向他问题!

五、多打比喻

学会多举例打比方是个很好的习惯,它会让你和用户的“说话”更自然、更有趣。

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就有说过:

比喻用到点子上带给我们的喜悦,好比在一群陌生人中遇到一位老朋友一般。将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有时可以让我们换一种全新的生动眼光来看待寻常旧事。

聊天说话,就怕陌生环境、气氛不好,对不对?也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而比喻带来的就像在一群陌生人中遇到一位老朋友,你说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我当然愿意听他说。

另外,多用比喻也会加强文案的戏剧性,让文字显得更加生动。戏剧性这种东西,不就是我们侃侃而谈时最爱的吗?

六、多说细节

说话就要多说细节,一堆抽象空洞的话,只会让人听不进去。

这一点,在写文案时也是一样。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难让用户看进去,更别提建立清晰认知。而细节丰富的描述,能帮用户把内容具象化,产生画面感,更容易产生兴趣,被打动被卷入。

现在大多文案都同质化严重,大家说的东西可能差不多,这个时候文案就越需要描述细节,这样才能够让你跟别人有所区别,打动人心的力量往往都在细节中。

抽象的文字千篇一律,文案的细节万里挑一。

就像舌尖上中国文案:

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熏烤一夜,现在需要借助空气和风的力量,风干与发酵,将共同制造出特殊的风味,糯米布满菌丝,霉菌产生的各种酶,使淀粉水解成糖,最终得到爽口的酸甜。

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稻花鱼可以直接吃,也适合蒸或油炸,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这本来只是普通人家饭桌上一道常见的稻花鱼,在这里看来犹如山珍海味,要不是隔着屏幕恐怕都要扑上去了。

这样的文案没有笼统地说好吃,美味。而是把自己当做正在做菜或者品菜的人,把食材和环境调配起来,将眼睛、舌尖、耳朵、鼻子感受到的细节放大,调动消费者的味蕾。

所以,在平时我们需要学会洞察生活。

你说不会洞察?那就去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空想的细节没用,好的细节源自真实,源自对事物足够深入的了解。

好了,这6个实用文案建议就说到这。

一个好的文案,总是能打动用户,让用户愿意去“交流”。而这些方法能帮大家更好的把文案“说出来”!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也许能帮到他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