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读者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公众号之前有推荐流量,现在突然没了,是不是被平台限流了?
其实,问题往往不出在平台,而在我们自己身上。根据我在腾讯工作期间对推荐算法的理解,90%的账号拿不到推荐流量,都是因为这四个原因。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突然0推荐?文章阅读量也直线下降了
今天我就结合具体案例,把这四个关键原因给你讲透。看完后你就能对症下药,让你的公众号重新恢复推荐流量。
01、过度营销
如果你的粉丝过千,你可能会接到各种“商务合作”的私信。对方开口就是一篇广告文章几百块,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种报价,很难不心动。
但我要提醒你,这些广告90%都是坑:什么小红书副业、短视频带货、知乎小说投稿…特点都是吹得天花乱坠——“免费教学”、“0基础月入过万”、“1个月速成”。
你顺手一发,可能三五百块到手了,但粉丝一看就知道是广告,反手一个投诉,你的号就要被平台“关小黑屋”了,不再有推荐流量。
那怎么办?难道永远不接广告?
那也不是,如果你实在想接,就走微信官方的“互选平台” 。虽然这里的门槛高一点(通常要一万粉丝以上才能接到广告),但安全。能上互选平台的广告,都是被微信验明正身的,不会坑你也不会坑你的粉丝。
万一你已经接了个这样的“毒广告”,被关进“观察期”了怎么办?
也不用太担心,平台其实还有个“留校察看”机制——它会继续看你的后续表现。
如果接下来一两个月,你保持固定频率,持续产出好内容。平台发现你已经“改过自新”,就会慢慢把推荐流量还给你。
说到底,平台和创作者是共生关系:你好好写内容,平台自然给你流量。
02、AI水文
说真的,去年看到有人用GPT批量生成文章,还篇篇都有推荐流量,说一点不焦虑是假的。我当时也心动过,毕竟这效率太高了。
但今年你再看看?好多靠这招起号的,流量都出现断崖式下跌。我有个读者就是,去年靠AI写“老年暖心鸡汤”,每天稳定10万推荐阅读,今年3月之后直接掉到几千。为啥?因为平台算法升级了,专门识别那种“AI味儿”很重的文章。
那是不是AI就不能用了?
当然不是!关键看你怎么用。我的建议是:让AI给你打杂,但别让它当主笔。
什么意思?就是让AI帮你查资料、提供灵感、优化表达,但核心观点、个人经历、真实情绪,必须是你自己的。
比如我之前写的爆款《前腾讯员工揭秘:公众号文章怎么发,才能进入流量池》,我想把公众号的推荐流量机制讲的更清楚,于是我就问AI: 公众号的匹配和多级流量机制可以用什么类比来说明。AI就告诉我:可以用“相亲”和“考试”两个类比。我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文章发出来效果非常好。
我现在每次写完文章都会发给AI, 让它给我提建议,然后我再修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能保证逻辑完整且流畅。
其实平台反对的不是AI,而是那些“正确的废话”——车轱辘话来回说、逻辑空洞、像模版刻出来的一样。
但如果你用AI辅助产出有独特视角、有真情实感的内容,算法反而会给你加分。
其实读者能一眼看出文章有没有“人味儿”。与其费尽心思想怎么去AI味,不如和AI合作—让AI打下手,你把握核心内容。这样的内容,才是算法和读者都想要的。
03、标题平庸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帐号:文章写的不错,但是阅读量就是只有两位数。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标题上——标题平庸,让人没有点开的欲望。平台在做小流量池推荐的时候,没人愿意点开,于是就停止了推荐。
这类标题我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自嗨式标题”。它们让读者看了第一反应就是:这跟我有啥关系?然后划走。比如这几个常见的标题:
《失业了,40岁的我该何去何从》——这是你的个人日记,跟读者有啥关系?
《生孩子的意义》——太抽象,关我什么事?
《〈被讨厌的勇气〉:爱自己,做自己》——像自言自语,没有点击欲。
那什么样的标题才会让人有点击欲?
核心就一条:让读者觉得“这对我有用” 。
比如上面几个标题可以这样改:
《失业了找不到工作,你还有五条路可走》(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提供新观点)。
《《被讨厌的勇气》最反常的10句话,点醒无数人》(提炼核心价值)。
实操上,你可以试试这3个技巧:
加数字:提炼总结的几个价值点,比如“3个方法”“5个认知”。
价值法:点明对读者的价值,比如我的标题会有“怎么做才能”“快速”“涨粉”“变现”这样的字眼。
痛点法:点明读者的痛点,比如我的标题点明“写作很费劲”、“0推荐””不赚钱”等具体问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算法推荐的时代,标题甚至决定了文章80%的生死。多花10分钟磨标题,效果可能比多写1000字还有用。
04、内容低质
其实很多人没搞懂一件事:公众号的推荐机制是很“势利”的——它先拿你的文章给粉丝看,如果连你的粉丝都不买账,平台就会不会再推荐给其他人。
说白了,粉丝数据就是你的文章“试金石”。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之前有篇文章叫《35岁中年开始死磕公众号写作,为什么》,发出去之后阅读率3%,转发率4%。
为什么这么差?因为我光顾着写“写作对我多有用”,但读者看完只会想:“所以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种内容,平台一看数据就知道:连铁粉都不愿打开,推荐出去也是浪费流量。于是这篇文章只有20个推荐流量。
但另一篇爆文就不一样了。我写《为什么我劝你写公众号?李笑来:这很可能是五到十年里最后一次互联网流量瓜分机会》,不仅蹭了李笑来的权威背书,还费尽心思写了6个普通人为什么要写公众号理由,让人读起来非常有信服力。结果粉丝阅读率冲到19%,转发率46%,平台一看:“这内容能打!”,立刻疯狂推荐,最终这篇文章得到了4万的推荐阅读量。
所以如果你长期没推荐,别怪算法——先点开后台,看看粉丝愿不愿意读你的文章:如果阅读率长期低于5%,可能是标题或开头没抓住人,如果转发率低于8%,大概率是内容没让读者觉得“值得分享”。
写作这东西,骗不了人。你花心思打磨逻辑、增加干货,数据会说话;如果随便水一篇,平台比谁都清楚。把内容当回事,推荐量自然就来了。
05、写在最后
说到底,公众号推荐流量的获取,本质上是一场与算法的双向奔赴。
你需要理解算法的偏好,但更要坚守价值创作——拒绝过度营销和AI水文、提升质量写文章的基本功。
这个内容过剩的时代,算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青睐那些真诚、专业、能提供真实价值的内容。
当你把注意力从”追逐流量”转向”创造价值”时,流量反而会不请自来。记住,最好的增长策略永远是:做好内容,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