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有哪些典型的套路,提升消费能力

近几年有一个被用烂了的词叫做消费升级,但在我看来,真正升级的并不是消费者的口袋,而是商家的套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先尝试思考以下的几个问题。

商家有哪些典型的套路,提升消费能力

商家有哪些典型的套路,提升消费能力

第一个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买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越是需要排队增涨的商品,人们的价格容忍度却越高呢?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买了不需要的东西,你却觉得物超所值呢?

本文就科普一下,那些让你猝不及防的商家套路,是如何让你越来越穷的。

01

消费者剩余: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价值。

很多人逛宜家,都会随手买了一个宜家的小东西,毕竟这来都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吧?

比如说149元5个马克杯。

顺带买了马克杯这些小东西,是因为店里其他的高额单价商品, 149 元买 6 个马克杯,简直是不能再划算了。

但是,同款的马克杯,在淘宝只要39元,并且你可能不需要新的杯子。

明明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参考背景,往往就会凸显出不同的价值来了。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叫做参照依赖,也就是我们多数人对于得失的判断并不取决于对象的绝对价值,而是取决于心理上设定的参照点。

换句话说,影响我们对价格进行决策的,有时候并非是商品的实际价值,而是消费者剩余。

马歇尔曾在《经济学原理书》中指出的:

一个人愿意对某件商品所付出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他的心理预期,而并非商品的实际售价。
在宜家买 149 元的马克杯,而不是在淘宝上花 59 块钱买马克杯,是因为在宜家那里产生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爱马仕在全世界每 38 秒就会卖掉一条丝巾,因为除了其本身的美观之外,相比它动辄几万块钱的包包,三五千就能买到一款顶级的奢侈品,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不能再划算了。

02

锚定效应:为什么说相比价值本身,人们更在意的是出场顺序呢?

在爱情里,恋人的出场顺序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一开始就遇到对的人,那么往后个个就都是渣男了。

如果你一开始遇到的是渣男,那往后个个就都是对的人。

同样的道理,在日常消费中亦是如此。

比如翻开餐厅里的菜单,里面的价格往往是从高到低排序的。

消费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商家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价位,那么消费者便更容易增涨价格较高的产品。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营销团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夜店里观察消费者增涨啤酒的情况,在他们选定的夜店里有两种酒单的设计,一种是啤酒价格由高到低,另一种是价格由低到高。

整个研究为 18 个星期,然后由服务员悄悄记录消费者啤酒增涨的情况,统计结束之后,总共卖出去 1, 195 瓶啤酒。

结果却发现,价格由低到高的菜单消费者增涨啤酒的均价是 5.78 美元,价格由高到低的菜单消费者增涨啤酒的均价是 6.02 美元,后者比较前者的均价高出去 0.24 美元!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心理学上这就被称之为锚定效应。

人们在对某种事物做出判断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是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好比沉入海底的毛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了某处。

而以上将我们思维深深框住的第一印象,也就被称作影响我们进一步行为的锚点。

消费者在增涨商品的时候,会因为第一眼看到的价格而形成对商品价值的推论。

当他第一眼看到的价格越高,随后的价格敏感度也就会越弱,当他第一眼看到的价格越低,随后的价格敏感度也就越强。

换言之,当商家的价格是从低到高排列的时候,消费者每往下看一个商品,在他心里损失的是价格。

为了降低这种损失,他会在一开始就购入较低价的商品。

如果商家的价格是从高到低排列的,消费者虽然看到商品是越来越便宜,但在潜意识里则会觉得商品的质量也在逐渐下降,更有动机去买较高价的商品。

03

从众效应:为什么排队时间越长,这人们花出去的钱反而越多呢?

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里,时间就是金钱,可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心甘情愿的把时间用来去等待呢?

比如有人在三里屯排两个小时的队,只为了买一杯一双奶茶。

再比如,有人凌晨 4 点蹲在华为店的门口等待抢华为Mate 9手机;

还有的超市清仓打折,便引来无数背着行李箱扫货的广场舞大妈

正如你所了解的,之所以有人会排队,本质上是因为从众心理。

当你所掌握的信息越少的时候,我们就越会展示出明显的从众行为,从而让大多数人的行为成为一种颇具说服力的证据。

当我们加入了从众者的行列之后,它还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多买多得的消费冲动。

比如很多人到折扣商场里去买衣服,当看到收银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往往就会忍不住往购物框里多塞几件了。

为什么排队会引发更多的购物呢?

因为当我们消费的时候,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而排队的消费者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投入了时间成本,便想办法从其他的地方要赚回来。

换言之,他们会想,既然都排了这么久,那不如多买一些吧。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多的消费反而成了很多人降低单位时间成本的安慰剂了。

04

禀赋效应:花了大代价增涨的商品,往往会获得我们更高的评价?

这种直觉性的思维在心理学上叫做禀赋效应。

所谓禀赋效应,就是当个人一旦拥有了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没拥有之前是大大的增加。

为什么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家的娃最好看?

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孩子就是家长亲手缔造出来的产品,付出的心血越多,对他的评价也就越高。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增涨一件商品的时候,为之所付出的综合成本越高,往往对他的评价也就会越高了。

除此之外许多商家都喜欢搞免费试吃、免费试用的活动,

尤其在互联网,几乎所有在线的商品一开始全都免费。

除了竞争因素的考虑之外,免费还可以产生两个直接的效果,一个就是让用户更快的参与,另一个就是让用户在无意识下付出行为的成本。

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当你付出一定行为成本的时候,你就会越觉得它很有价值,很想买。

在商业中这有个效应是——宜家效应,很多人愿意增涨宜家的商品,并非因为它真的便宜,而是人们更愿意享受 DIY 产品后所获得的成就感。

总结

总结来说,所谓的消费升级,其本质上不过是一场人性物欲的升级。

所以当你面对眼花缭乱的 LOGO 以及那些五花八门的商品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对你而言:

什么是真需求?

什么是伪需求?

来源:Hiphop村

商家有哪些典型的套路,提升消费能力》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