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图文笔记真的死了吗

上周六晚上,我看到自媒体作者群突然炸了。 群主突然说了一句:“小红书现在主要推广长文和短视频,图文基本上没什么发展空间了,”接着就是满屏的哭喊声。

小红书图文笔记真的死了吗

小红书图文笔记真的死了吗

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居然不是恐慌,而是”不对劲”。如果图文真死了,为什么上周我还刷到一篇纯文字plog,点赞过万。

所以,当天晚上,我打开了灰豚,把最近30天互动较高的图文笔记全扒了出来,又抓了一批数据惨淡的做对比。

我一直熬到了凌晨,得出的结论可能要让很多人松口气:我们误会了”图文已死”这件事。

一、别太焦虑,你只是被”流量体感差”给骗了

先说个残酷的事实:图文流量的体感确实是在变差。

打开小红书,首页的双列瀑布流中,视频所占比例明显增多了。

有一个我挺服气的摄影博主,上个月发了12篇图文,平均互动只有以往的三成左右,他过来问我是不是被限流了。

我让他截取了后台的数据——推荐流量占比跌到不到三成,搜索流量却蹿升到一半以上。

问题不在图文本身,而在平台把”推荐”的阀门拧小了,把”搜索”的口子撕大了。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小红书算法就一直在进行调整,平台的内容池越来越慢,已经到了溢出的程度。

为了让用户在站内停留更久,算法开始优先推荐能让人“沉浸”的内容,比如15秒的短视频、中长文字笔记之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图文就没有发展空间了,只是图文的主要展示区域,从首页推荐转移到搜索领域了。

在我做的笔记样本分析中,发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数据较好的图文笔记,大部分都在标题中隐藏了准确的搜索词,比如“小个子通勤穿搭155显腿长”“考研英语二经验帖”“上海徐汇区宠物友好餐厅”之类的。

这类笔记的推荐流量通常不太高,但是搜索流量能占很大一部分,而且互动率比视频还要高。

结论来了:图文不是死了,是回归了它的本质——工具性。用户需要时主动搜,不需要时别硬推。

二、图文还有活路吗?有,但得换套打法

既然图文的主场在搜索,那过去的”标题党+精美封面”打法就得升级。

我总结了三个还在涨粉的图文账号类型,看看有没有你的赛道。

第一类:高信息密度的”工具包”型

有位钻研职场Excel技巧的粉丝,他账号的粉丝大概有八千左右,不过单篇笔记的收藏量往往是点赞数的好几倍。

他的做法是:封面直接用excel表格内容截图,标题写“5个函数轻松搞定月度报表(带公式)”,在正文里把每个函数的语法、使用场景、常见错误等都清楚地列出来,最后还附上一份可复制的公式大全。

这类笔记用户搜到后,不会像看视频那样看完就忘。因为笔记重点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工具性非常强。绝大部分用户都会先把它收藏存起来,在工作中需要的时候照着一步步去操作;

搜索价值和复用价值直接拉到满格,任凭算法怎么变都没法撼动它的根基。

第二类:强个人风格的”观点日记”型

我关注的一个妈妈博主,专写育儿路上的崩溃与思考。

她的图文从不追求排版精致,就是用手机备忘录截图,字密密麻麻,但每篇都有上万阅读。

为什么?因为她把”个人体验”写成了”情感解决方案”。

比如她写”儿子被同学孤立后,我做了什么”,里面不是讲道理,而是完整还原自己的纠结、试错、最终找到方法的过程。

用户搜索”孩子被孤立怎么办”,想看的并不是专家话术,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妈妈”的真实答案。

第三类:垂直场景下的”清单索引”型

做家居赛道的朋友可以关注下这个方向。

我之前有关注过一个民宿设计师,专门发”上海老洋房改造避坑清单”、”小户型日系风采购清单”,每篇图文就是一张长图,列清楚品牌、价格、购买链接、注意事项。

这种内容放在搜索场景里,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的存在,用户在小红书上面搜“XX风装修”,想要的可不单单是一个视频展示,而是一份能直接存起来、照着去采购的清单。

说白了,图文要是想好好生存下去,那就得把“靠推荐”的幻想给扔了,在“被需要”这上头多花心思。

三、视频和长文,到底该怎么蹭这波红利

说完图文,咱们聊聊群主说的后半句——”尽量发长文和短视频”。

这话其实就说对了一半,平台是在推视频,但不是所有的视频;确实是在提高长文的权重,但不是你想的“写得长就好”。

先说短视频。

我扒了官方推荐页里反复出现的视频,发现它们有个共性:完播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且互动行为发生得很早。

例如:一个15秒的变装视频,如果用户能看完,算法就会认为”内容紧凑”,给下一级流量池。

但如果是一个1分多种或者几分钟的vlog,完播率很低,哪怕点赞收藏不错,推荐权重也会低。

所以别听风就是雨去卷时长。短视频的核心是”信息密度+情绪钩子”。

我测试过一个”15秒说清3个护肤误区”的视频脚本,完播率比30秒版本高出一截。

接着聊聊长文。

平台所鼓励的“长文”,可不是光靠字数堆起来的,而是有“结构化信息加上深度”,那些真正能得到搜索加权的文章,一般是有些篇幅的,并且原创度很高。

那这几百字怎么写?我总结了个”三段式压强模型”:

-开头部分:压强最大,必须包含核心搜索词+用户痛点。比如”准备国考,申论总是跑题(痛点),我摸索出一套’三段定位法’(方法)”

-中间部分:压强适中,用”步骤+案例+细节”填充。每个步骤配一个你自己的实操截图或数据,原创度自然就上去了。

-结尾部分:压强回升,总结:+互动引导。不要写”大家觉得呢”这种空话,而是”你们写申论时,是先看材料还是先列框架?评论区聊聊,我整理成下一篇的对比分析”

四、给不同阶段的你们,准备了两套落地动作

如果你还在冷启动期(0-1万粉)

别再为发图文还是视频而犯难了,这些东西还不是目前你需要思考的事情,只需要去保持更新,每个风格都去尝试一下,测试数据。

每周发布3篇内容,图文、视频、长文各一篇,标题都要包含同一个核心词,比如“租房改造”之类的,发布之后用薯条推流做测试,看看哪篇搜索点击率最高,然后就把这一篇当成模板,做成系列内容。

关键是要把“搜索精准度”放在前面,可别总是只盯着“推荐曝光量”。

之前有位粉丝,在账号粉丝才几千个的时候,就凭借一篇“深圳宝安一居室改造清单”在同类搜索结果中里排到前三,然后就持续有咨询和合作了。

如果你卡在增长瓶颈期(1-5万粉)

这阶段就怕稀里糊涂追形式,我给个建议:图文要做的有价值,视频要做成爆款,长文要做专业性背书。

图文内容

每周发布2篇图文

聚焦“工具包”与“清单”类干货内容

内容实用性强,便于用户收藏与反复查阅

目标:提升账号内容收藏率,增强用户粘性

短视频内容

每周更新1条视频

视频时长控制在15秒以内

形式为“技巧展示”或“避坑指南”

内容节奏快、信息密度高,适合平台推荐机制

目标:获取平台流量推荐,快速吸引新粉丝关注

长文内容

每两周发布1篇深度长文

主题围绕行业观察或个人方法论输出

内容具备专业性与思考深度,展现个人见解

目标:建立专业形象,提升账号可信度

为后续商业合作与接单打下内容基础

五、最后说点大实话

周一的时候,我把这个分析发到群里,有个前辈评论:”平台永远会变的,追平台不如追用户。”

这句话点醒了我,咱们在焦虑的“图文是不是没活路了?”

说到底就是在问“平台还爱我吗”,

可实际情况是,平台从来没有爱过任何形式,它只爱能留住用户的内容。

与其天天盯着各种渠道的小道消息,不如每周抽一小时做这件事:

打开你的评论区,把用户问得最多的那3个问题记下来,随后挑一个用图文或者视频去解答,这样循环着来,只要能创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都能成你的护城河。

哦对了,关于”人生舟记”这个号,我最近也在想,是不是该从文章转向视频。

但写完这篇文章我决定了:图文能说明白的,不凑视频的热闹;用户真需要的时候,视频该做还得做。

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或许这才是平台算法千变万化里,那个唯一不变的金标准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