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新媒体

企业新媒体账号矩阵如何做效果好

企业新媒体账号矩阵如何做效果好?为什么想到写这个?因为很多企业或个人不知道在平台搞流量除了质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人海战术,用数量取胜。今天简单分享一下,也许会给你启发,仅供参考。

企业新媒体账号矩阵如何做效果好

企业新媒体账号矩阵如何做效果好

矩阵搞流量玩法来源

矩阵这个词你不是第一次听吧?如果是,说明你没有从事互联网,或者从事也不算太久。矩阵搞流量玩法来源,我觉得最早应该要追溯到网站站群(也有说群站)那时候了。我们做流量这里,一直就有两派:一派是研究规则,靠内容质量取胜;一派是研究规则,量大出奇迹靠数量取胜派。

继续阅读

老板们玩新媒体1个月涨粉600万,带货2个亿

最近半个月,各大平台的热搜被两个中年男人霸占了。一个是小米的雷军,另一个是 360 创始人周鸿祎。

年初,周鸿祎在演讲中高呼“如果有可能,企业家都要去当网红。”

老板们玩新媒体1个月涨粉600万,带货2个亿

老板们玩新媒体1个月涨粉600万,带货2个亿

仅过去 3 个月,他的目标就达成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近,他登顶热搜的频率比王一博还高。刚过去的一周,他与马化腾握手言和;在北京车展,爬上车顶;直播拍卖豪车……

没有哪个老板有他会整花活,他制造话题的能力连明星都望尘莫及。

另一位网红老板雷军则更具话题性,他开通社交账号后的一举一动被广泛关注。

继续阅读

从创造营到新媒体,新媒体如何逆流而上

自创造营2021播出以来,无论在哪个平台都引来了不小的反响,看的我一度嘴角上扬,选手光头的闪亮,让我恨不得抄起剃刀猛男上场。

套路仍旧是那样的朴实不华,我海王叔叔今天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车骚路滑。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在我看创造营2021时,想起来的在新媒体运营的路上的一些见解。

从创造营到新媒体,新媒体如何逆流而上

从创造营到新媒体,新媒体如何逆流而上

1、黑粉是粉 心态为上

有人问我在做自媒体的时候有没有被骂,我直接一个反问看那个人关注我了吗?关注了我你就是我的流量爸爸,评论区里能引发讨论的方法,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赞赏,而是不同的意见引起的谩骂。

你问我想管吗,我想管,但是我不能管,每一个发言都是推上平台首页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怕被封号的忌讳,我都恨不得自己下场来个评论区的连环追尾。

继续阅读

新媒体人最容易踩的雷,都是大实话

显然,新媒体的浪潮现在已经越翻越高,总有人在唱衰,然而并没卵用。

新的平台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形式百家争鸣,新的玩法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进入新媒体行业,过去公众号大火的时候可能很多企业没开通公众号,现在再看这些企业至少都在做一个新媒体平台,不做会慌啊!

虽说新媒体行业早已从过去野蛮式增长,变成了现在的精细化运作。但我发现,很多新媒体人踩的雷基本相似,还真是苍天饶过谁。

这一次,老贼就来聊聊新媒体人最容易踩的雷,都是大实话。如果已踩,你我共勉;如果还未踩,及时排雷!!

新媒体人最容易踩的雷,都是大实话
新媒体人最容易踩的雷,都是大实话

01 新媒体平台不是企业内刊

这是个老雷了,把新媒体做成企业内刊从开始有公众号就兴起了,源自于企业极强的 “荣誉感”,以及传统思维的局限。

非得整天对外发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精神、领导讲话、团建新闻等等。

做内刊没问题,可以专门弄个对内平台自己嗨啊,对外这么干那不是等于发疯吗!还一个劲说为啥粉丝不关注!

企业新媒体平台应该是独立的,致力于解决企业品牌、公关、营销、用户经营等问题,如果往内刊发展,不如不做。

02 过于关注玩法和形式

很多新媒体人总喜欢聚焦于新媒体的创意、玩法、形式,以及追热点,却很少去了解公司资源以及产品本身,新人最容易踩这个雷。

做新媒体,一定要首先对公司现状、现有可利用资源、以及产品有全盘了解,而且应该是深入了解。脱离企业本身去做新媒体,那就是耍流氓。连品牌和产品都不能了然于心的心,不是合格的新媒体人。

如果你是做个人自媒体,那也要先思考清楚自己的定位、现有的资源以及能提供的服务,这比多学几个玩法重要百倍。

03 老板领导一干涉就自暴自弃

“老板瞎指挥”、“领导啥也不懂,一点都不专业”、“算了,领导说怎么样就怎样吧”……经常能听到新媒体人发出这样的声音,然后很多人就听之任之,也不思考就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干了。

首先,新媒体这行还在高速发展,没有说谁有多专业,谁又是个傻子。第二,千万别老板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没做好他会很不爽,老板的需求不一定就是你理解的需求。

第三,不管你的领导还是老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新媒体人确实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希望企业新媒体能创造更大价值,之所以会去 “瞎指挥”,还是因为心里没底。你要做的是认真听他们讲,然后做出超出他们预期的成绩,我相信瞎BB的人会变少。

04 硬生生干成一个小透明

我始终认为,新媒体人至少是半个营销人、半个品牌人,而不是每天在桌角低头默默编辑文章的一个别人甚至都喊不出名字的人。

为什么要是营销人品牌人,因为你得学会树立自己的专业感以及自我品牌包装,你要往那一站往那一说往那一顿操作,别人就知道这是个专业新媒体,是个高手,而不只是个小编,更不是个打杂的。

千万别指望别人花时间去读懂你,你要自己干得光芒四射。

05 错付了不适合的新媒体平台

有的人压根就不太适合做公众号!有的人就是更适合今日头条!有的可能更适合抖音的短视频!也有的人是适合知乎的问答……

不同的新媒体人,根据自己能力、资源、发展方向的等的不同,适合做的平台也不一样,错付了平台,当然就踩了雷。

其实新媒体平台有很多,赚钱方式也有很多,随便组合一下都有几十种做新媒体的模式和方向。给大家列个思路框架,好好去思考一下你适合怎么做。

自媒体内容形式:图文、短视频、音频、问答、直播、条漫、vlog等。

自媒体主流平台: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百家号、喜马拉雅、网易号、企鹅号、知乎、小红书、Bilibili、微信视频号、简书等。

自媒体变现方式:广告、带货、打造个人品牌、知识付费、社群付费、做IP产品、投稿赚稿费、咨询服务、直播、原创优质内容奖励、平台活动获奖收益、流量收益、粉丝赞赏等。

06有钱,我就能干好

几乎所有的新媒体人都会吐槽:“没钱没资源,我怎么做好新媒体……”

那问题来了,这话外音好像是,你给了我钱我就能把这事干好。可事实如此吗?完全不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你给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或者说怎么花得漂亮。这绝对是个大坑大雷。

所以别总吐槽企业不投钱,花钱是个大学问,有时候做新媒体花钱比不花还难。你得先去学会如何花钱,如何才能保证投资回报率最大。

07 借鉴学习仅限于同行业

这个雷,着实没必要。就是在平台运营新媒体的时候,总喜欢去借鉴观摩同行的。学习同行没毛病,问题在于只关注本行业的号,太狭隘!

学习应该是博采众长,新媒体是通的,你不要什么都跟在同行屁股后面,这不会有什么明显优势,而且时间长了很难跳出。

反而多去跨行,看看不同行业的新媒体,甚至是不同平台上的新媒体是怎么做的,去拆解那些做得好的,相信收获会更大。

08 无脑追热点

做新媒体要不要追热点?当然要!追热点可以说是内容创作的加油站,运营的助力器。

但不是所有的热点我们都要去追,也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适合去追,对热点首先要有一些判断标准,雷就埋在这里。

首先要看这个热点的火热程度或受关注程度;然后得看它的传播性,破圈层的能力如何;接着再看热点的话题性怎么样,比如有争议、有漏洞、有群体指向、情绪激烈、开放话题、与 “我” 相关、有延展性等。

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相关度,是否与你定位相关,且是否与目标用户相关;二是风险度,必须考虑风险,保持底线、价值观以及平台规范。

09 混群 “学习”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新媒体人特别喜欢混群,喜欢在各种行业群、交流群、大咖群里,虽说目的是以求成长,但实际上整天聊天吹水……

真的没啥用,还不如去好好巩固自己的硬实力,花更多时间去了解产品,花更多精力把内容打磨好。我一直觉得大多新媒体人现有的知识其实够用了,关键是狠执行。

10 做新媒体,文笔好最关键

如果你想要练好文笔,干嘛不去干文案呢?

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重点不是你把文字说得多么漂亮,而是你对用户有多了解,你的选题是什么,你想传递出来的是什么观点以及情绪是什么。

很多新媒体大V,你要说文采,其实也就那样,但他们赢在对世界的敏感度、对生活的思考、与众不同的观察、特别的经历以及自己多年的生活积累。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内核的东西,还得是新媒体人一点一滴去修炼。

11 极其害怕取关

作为新媒体人,想增粉,想降低取关是好事,但别把取关这事本身看得太重。

任何一个新媒体平台,取关掉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基本越头部的大号每天掉粉越多。我们要重点关注取关背后的事儿!

要考虑的是用户为什么取关?这些取关的是我的精准用户吗?如何搭建更稳定的用户增长体系以及转化体系?

12 瞧不上所谓的员工转发

一些新媒体人很反感要员工去转发内容,觉得太Low了,我做内容全凭自己的本事,干嘛还干这样的事?

还是太年轻啊!其实如果企业员工很多,那这群人一定得用起来,并且要用得彻底。很多大平台的新媒体启动流量就是靠自己的员工,没什么Low B的,自己员工都不想打开的内容才真正叫Low。

你可能更应该想的是,我应该如何把这边的这帮人好好用起来,如何让他们自主自愿就非常乐意帮我传播。

13 违规侵权

随意乱用文章、图片、视频、音乐、字体等等,轻则平台违规删文,重则可能被版权方起诉、索赔。这是一个新媒体人完全承受不了的雷。

用这些东西一定要谨慎,越是涉及到商业利益,越是你的内容用于商业目的时,越要小心。不管是图片还是视频,能原创就原创,字体就用免费字体,原创不了的可以到一些可商用的网站上去找,或者现在很多新媒体平台本身就提供了免费图库,用那里面的安全。

另外,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党政内容的,最好不要碰,不是相关官方号一定要避而远之!

14 离职单干新媒体

怎么说呢,这其实不算一个完完全全的雷,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但我还是建议不要轻易辞职搞新媒体,对于大多数人刚开始做的人,短时间没什么收入,一旦离职没了钱,会非常焦虑,每天想得最多的不会是把内容做好,而是怎么涨粉,怎么弄阅读量赚钱。

这很容易走偏,且心态完全会变得不同,不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创作状态,结果是无尽的焦虑和急切。

15 不真诚,端着

做新媒体,特别是个人自媒体,最好的内容,是带有自己的经历、认知以及思考,保持真实的一面。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你装腔作势地来表达,不仅显得假,还与你个人的习惯格格不入。强行为之,没有灵魂。用自己的风格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这可能是你最强大的武器。

真没必要端着,心存敬畏,保持谦卑,真诚地去沟通与进步,这条路长到你本根看不到尽头。

16 活在新媒体的 “套子” 里

互联网人身上总有种优越感,看的资讯多,看的干货多,懂得互联网前沿的词汇多,就误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实际上自己只是活在了互联网的“套子”里,眼光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

新媒体人也一样,我们把新媒体当天,感觉新媒体无所不能,感觉新媒体就是全世界。实际上在很多行业,新媒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很多企业,新媒体创造出的价值有如毛毛雨。

之前看到一个段子说:绝大多数企业的新媒体运营,按用人标准应该给15k,实际只给了8k,而最终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只有2k。

这很真实,也是现状。你在“套子”里觉得老板不专业,领导傻,而实际上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太多比新媒体更需要去做,更需要重视的。

好了,新媒体不息,踩雷不止。

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具体有哪些

实际上,新媒体行业很早就有了,而自媒体后面也火了,就有不少人都选择做自媒体的,当然了做新媒体的人也有不少的,那么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下面进行了相关介绍。

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具体有哪些
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具体有哪些

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什么区别?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概念不同、运营不同、自主问题不同。

新媒体更加官方,自媒体偏向个人营销。

自媒体也属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一个渠道,只是偏向个人,新媒体定义为新型的网络媒体传播渠道,自然也包括自媒体。

1、概念不同

新媒体,最新的定义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网络等。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2、运营不同

新媒体是通过平台打造企业形象,对应的是用户和订阅者;而自媒体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个人”,利用平台打造个人的品牌,对应的人群则是个人粉丝。

3、自主问题

新媒体更多的是用来打造品牌形象的,所以新闻的来源以及文案的阐述自然不能太随便,但是自媒体就相对自由一点,拥有相对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可以比较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于开头提出的问题,以上的内容已经进行了解答。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概念不同、运营不同、自主问题不同。当然了,新媒体和自媒体是有区别的,新媒体更加官方,自媒体偏向个人营销。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从事过运营企业新媒体的朋友一定都有个疑惑,因为与自媒体运营不同的是,只单一看阅读量、转发量等指标似乎不能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效,那么该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对企业和用户的价值呢?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本次分享会我们邀请到了前美团外卖新媒体矩阵负责人、前滴滴新媒体经理边大娘,拥有八年新媒体运营经验。这期分享会课程她主要围绕新媒体矩阵的搭建,告诉大家上至思考阶段的底层逻辑,下至运营技巧的整套步骤。

分享会分为3个板块,分别是大运营体系,用户、平台、企业的三角关系和各个新媒体平台的差异化优势,3个板块对应着矩阵搭建过程中的3个步骤,用3个步骤讲透矩阵的搭建到运营。

搭建前的逻辑梳理

搭建新媒体矩阵的第一个步骤,也就是搭建前的逻辑梳理。其实我有看过一些资深新媒体人写的新媒体搭建方法论的文章,和他们讲的相关课程,我发现一个问题,多数讲师和笔者一上来就会告诉别人新媒体矩阵是什么,怎么搭建。

但我的逻辑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做一件事之前,更重要的是做这件事的出发点是什么。做任何事之前,我们脑中一定要先产生一个思考模型,这个思考模型,我把它归纳为金字塔思考模型。金字塔思考模型从上到下,必须包含三个要素,第一是出发点,第二是方法论,第三是技巧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出发点是指做一件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方法论是这件事的基本框架,技巧性是真正执行时应该怎么做,有没有一些小巧思,你可以把出发点想象成为一个人的大脑和心脏,把方法论想象成我们身上的骨骼,把技巧性想象成我们身上的皮肉。你之所以是你,我只所以是我,是因为我们的性格、想法、三观不同,其次才是皮肉这层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

之前那些讲师、那些笔者往往直接从思考模型的第二点方法论开始讲起,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听了那么多“术”的层面的东西,但说到底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新媒体矩阵,你的方法论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以及怎么快速决策用哪种方式方法来做。故而你想要真的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就要熟练运用上面的金字塔思考模型。

对应金字塔思考模型,我们在搭建新媒体矩阵前还有一个模型,叫做新媒体矩阵搭建模型。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这个模型的最上层是企业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发点,再去了解和搭建新媒体矩阵,最后是执行层面的账号运营技巧,形成企业-平台-账号的完整步骤。有的人非常了解新媒体和自己运营的账号,每个平台每个账号的指标比如粉丝量目标、阅读量目标张口就来,但如果你继续追问他这个新媒体指标对应的是企业目标里的哪一点时,他回答不上来。多数人没有这个概念,你冲刺粉丝量、阅读量,为的是什么?

这和做自媒体不一样,做自媒体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出发点就是变现,所以粉丝量和阅读量的增长是直接可以帮助变现的,那么对于自媒体们来说,金字塔顶层的出发点就是做号,然后变现,很好理解。但一个企业新媒体,它的目标是做号吗?是通过粉丝量和阅读量的增长直接变现吗?不。

因此对于不少新媒体人来说,职场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企业目标和新媒体矩阵搭建时考虑的事情对不上号的原因。这也是执行层小伙伴的普遍问题,可能你的直属领导在给你制定新媒体目标时没有征询过你的意见也没有告诉过你企业目标,但我们一定要多听、敢问,不要碰到一件事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去做”,避免执行脑,遇事一定要运用上面的金字塔思考模型,想清楚了再行动。

刚才提到新媒体矩阵搭建模型的企业-平台-账号这三个步骤,这也是今天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就是大运营体系的原型。但是在延伸出大运营体系之前,先来讲解一下大运营体系的前提:大运营体系的前提是,区分企业的业务价值和品牌价值。

任何一家企业展示对外形象,推广宣传自己,无非是两个目标,一是为业务赋能,二是为品牌赋能,不会有第三个目标,就这两点。什么是品牌价值?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当你打算在网上买一件衣服,肯定会先搜索自己熟悉的品牌,优衣库、zara或者麦昆甚至Gucci,因为有了品牌价值,才有了顾客进店的行为;进店之后顾客挑款式,看价格,看详情页和买家秀,合适的话就下单,于是你的产品好坏创造了业务价值。所以品牌价值是企业形象决定的,业务价值是产品和运营好坏决定的。当老板对你说,我希望我们是一家具有亲和力的企业,那说明企业目标是追寻品牌价值,如果老板说,我希望我们是一家回购率足够高的企业,那企业目标就是业务价值。

一提到企业目标,可能有的小伙伴们立马脑补了公司高管们侃侃而谈企业战略规划的画面,觉得那样的战略规划不落地,概念模糊,不知道怎样拆解成方便理解的语言,没关系,那些虚的冠冕堂皇的战略规划我们可以统统忽略,只要注意听老板开会时说的频率最高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老板为你总结好的企业目标啦。

企业目标从哪里来?就从老板的嘴里来。准确来说,老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可能是指标,不是目标,不过我们要了解的正是指标,因为目标有时也很虚。比如美团的目标或者说愿景是帮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我当时所在部门的指标之一是提升用户喜好度多少个百分点,只听到帮助大家生活更好,多数人会无从下手,但有了量化指标,也就是用户喜好度之后,一下子就能get到企业目标了。指标是量化目标的有效办法,因此我们要了解目标,更要掌握核心指标,当你听不懂目标时,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精准的方向。

我来梳理一下人们口中经常会提到的指标,比如当你频繁听到用户喜好度、品牌正面形象、企业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词汇,说明此时此刻你应该打造一个具有品牌价值的新媒体矩阵,反之当你频繁听到用户拉新、用户转化、复购率、客单价这些词汇时,说明新媒体矩阵目标要向业务价值靠拢啦。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区分品牌价值和业务价值的指标关键词。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其实有一个快速区分企业目标是归属于品牌价值还是业务价值的办法,那就是看这个关键词更多具备的是情感属性,还是数据导向性。像是好感、忠诚、场景化这些都是和情感挂钩的词,包括“国潮”这个关键词,它背后的寓意是“我是一个让国人骄傲的品牌”,也是情感属性,反之像是拉新、转化这些都是对应具体数据的,拉新了5个还是10个用户,还有补贴力度是几百万、几千万,都是和数据直接挂钩的。

不过,有一种特殊情况,有一些关键词偏中性,没有办法根据关键词快速简单判断出企业目标是品牌价值还是业务价值,比如“品牌记忆点”,有的品牌记忆点是感性的,但有的品牌记忆点就是价格低,前者体现的是品牌价值,后者是业务价值,这时就要根据其他关键词来综合判定了。

说完大运营体系的前提,现在终于可以抛出大运营体系的金字塔模型了。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你会发现,大运营体系就是上面第二个新媒体矩阵搭建模型的细化、拆解,一会儿你们听明白了大运营体系之后,就可以忘掉新媒体矩阵搭建模型了,那个模型和大运营体系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金字塔思考模型是怎么延伸到大运营体系的一个过渡。

我们来看大运营体系的金字塔模型,从上至下分别是企业目标和核心指标,平台属性和筛选标准,最后是账号指标和运营技巧。企业目标和指标已经在刚刚那part:拆解品牌和业务价值时比较详细地展开过了,我们来回顾下,企业目标往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美团的帮助大家吃得更好 生活更好,比如阿里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制定的企业目标用十句话也概括不完,那这家公司战略一定有问题,好的战略一定是简明清晰的。

但是,鉴于执行者们在公司里的角色只是庞大流程中的一环,很难具备全局视角,因此对于企业目标往往没有特别直观的感受,那么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目标,获取目标对应的指标就显得更为重要。

指标指的是你所在的部门为了承接企业目标从而制定的更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无论是企业目标还是核心指标,你都要多多地去了解,只知道目标不了解指标可能会导致不落地,无法展开具体动作,只知道指标不了解目标可能会对指标的制定一头雾水,也没办法很好地推进执行。从根本上想明白为什么要做新媒体矩阵,就能避免领导充当大脑,而你只是四肢的窘境,你就不再是个工具人,而是能够自我驱动地去推进每一步的执行。

企业目标指标到这里就各个角度十分详尽地说完了,再来说一下平台属性和筛选标准,以及账号指标和运营技巧。

每一个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也好,抖音小红书也好,都有自己的规则规律;平台之于我们就好比是大地、是土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处在什么样的平台,就要说什么话办什么事。

比如微博前期有140字的字数限制,这样的土壤下必定滋生资讯和八卦类的内容,对应的用户群体肯定是好奇心强的学生群体;微信是通讯工具第一大,而人人都需要通讯工具,那么平台上的用户必然会呈现出和社会人口结构很接近的分布形态。微博看重盈利,假如你没有任何预算投入,那么正常情况下一篇博文包含红包、大促等营销词汇会被限流,其次微博跳转外链有很多技术上的bug。

微信公众号对于业务转化没有任何限制并且支持跳转外链。仅仅对比微博和微信都能发现很大区别,如果企业目标是业务价值,那么受限于平台内容类型的限制,微博平台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比之下微信具有业务价值的优势。

最后是账号指标和账号运营,很多新媒体人最在意的阅读量、粉丝量的账号指标其实都在大运营体系金字塔的第三层,听完这节课之后大家要逐步拔高自己的思考高度啦。

账号指标是根据企业目标和平台筛选之后敲定的,再根据账号指标制定运营规划。

搭建时的平台筛选

企业-平台-用户三角关系的平衡,你们发现没有,这本质上还是在讲大运营体系,课程第一部分讲的是大运营体系的企业-平台-用户三个板块先后顺序和基本逻辑,现在要讲的是三个板块之间是怎样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第二部分更落地一点。

我发现不少新媒体人正是因为对企业-平台-用户三者关系不了解,从而产生了一些疑问。是不是你身边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比如我想做的内容为了迎合用户口味,一直在做妥协,没有了对内容的坚持怎么办?但是听完这一章节之后,大家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了。

说一个我自己做新媒体的经验,因为群里多数是和公众号运营相关的小伙伴,我就举公众号的例子,在我运营美团外卖服务号的时候,曾经产出过好几篇阅读量接近百万和破百万的文章,往期平均阅读量是35万,那么怎么把阅读量一下子提升六七十万的呢?答案是,运用好大运营体系。

在接手美团外卖服务号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分账号的品牌价值和业务价值,根据部门在公司内承担的角色、平台本身的规则规律和账号已有粉丝的偏好——首先美团是业务驱动的企业,所有中台围绕着业务转,账号已有粉丝绝大多数是通过支付后自动关注的功能引入的,加上服务号本身的业务属性,最终确定美团外卖服务号的目标是业务价值,这就意味着账号的内容类型不是品牌故事,而是促销活动。

促销活动怎么做得让粉丝更爱看呢?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好标题党。美团外卖服务号有3000多万粉丝,听起来很多是吧,但其实都是僵尸粉,因为这些用户不是自愿关注服务号的,所以平均阅读量只有三十几万,那我是应该把促销活动写得更有趣一点,吸引三十几万粉丝转发吗?

不,转发企业文章、促销活动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据统计,企业号的每个转发仅能带来两个阅读量,所以提升打开率才是关键,也就是用标题激活僵尸粉。我策划的父亲节采访骑手的视频,让骑手现场打电话给父亲和孩子,标题叫《喂,爸爸?》,把骑手打电话这个动作提炼成标题,还做到了一语双关;还有大张伟直播预告的推文里,因为直播抽奖礼品有美团袋鼠耳朵,特别可爱,然后我拟了一个没有一个文字的标题,标题就是一个可可爱爱的耳朵表情包,阅读量近百万。

你看,我做的事情很简单,最后轻轻松松达成了目标,在转化率10%基本不变的大盘数据下,阅读量越高,转化就越高,我为业务贡献的价值就越高。毕竟三千多万粉丝是使用过产品的用户,本质上不会抵触促销活动,所以你只需要给他们一个点击文章的动力。

掌握大运营体系之后,做起事情来简单了很多,因为你从根本上想明白了问题。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这是企业-平台-用户的关系图,你可以把平台理解为现实中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是不是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和道德标准,尊老爱幼、不坑蒙拐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平台同理,微信尊重原创作者,抖音记录美好生活,www.webziv.com每个平台有自己的准则,所以企业-平台-用户的三角关系中,平台是基础,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做事,再去平衡企业想要的和用户的诉求。

刚才提到过我们要不要为了用户妥协,还是坚持做好内容对吧,这就要看企业想要的是什么,你觉得企业想要的是好内容吗?不,企业要的是盈利,是“通过内容吸引用户使用某某平台/增涨某某产品”,内容只是介质,吸引用户才是企业目标,因此“坚持好内容还是讨好用户”这个问题不用纠结,当然是讨好用户。

当然,如果不是盈利性企业,比如你是作家,那么你的目标一定是好内容,因为你的读者买的就是你的内容,所以你只需要提供好内容就可以了。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平台-用户间的关系,我再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第一个例子是A男喜欢上了S女,想追S女,他应该怎么做?首先他要遵从社会的规则规律,不要一上来就百分之二百的热情,应该慢慢来,别人才能接受,这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交往方式,你必须要知道。然后A男接下来要了解S女喜欢什么,投其所好,如果她喜欢吃,我就带她去吃好吃的,如果她喜欢看电影,就每周末都约她去电影院,这样她才可能喜欢上自己。这个例子中,A男就是企业,S女是用户,社会的缩影对应的则是新媒体平台。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另一个是反面例子,B男希望在婚姻中保持绝对自由,婚姻是基础,自由是期望,可惜的是,B男的期望违背了婚姻的本质,婚姻本身是一对男女互相支撑互相妥协就这样一路走下去,因此你希望的自由和你所在的基础环境相违背。想要达成目标,必须做到三者间的平衡。

那么基于上述企业-平台-用户的三角关系,各个平台的规则规律和用户偏好是什么?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我这里列举了双微一抖和小红书,是目前企业号的主要阵地。首先还是运用大运营体系,确定平台更适合做品牌价值还是业务价值。

按照表格从左到右的顺序,我依次解释下:

微信为什么是业务价值?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打开企业公众号,以及关注企业公众号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获取产品信息和活动信息,这些都属于业务价值,除了同行应该没有人希望通过你的公众号去获取品牌广告。对比之下,为什么视频号就要做品牌价值?

我们再来回忆下,视频号入口点击进去之后,首页是朋友推荐,毕竟微信是做熟人关系嘛,然后你会看到朋友点赞的企业视频号内容全都是品牌广告,并且被点赞的账号极大可能是你朋友所在公司或者所在行业的账号。原因是点赞就会被所有朋友看到,那么视频号用户就会营造一种看起来很正经的氛围。当然职场相关视频也有业务层面的内容,不过,就我的运营经验来看,业务类的视频相对来说点赞量比较少。

抖音平台品牌价值和业务价值都可以做,但后者来自于KOL或者信息流这些投放,正常情况下单纯抖音企业号的运营只能做品牌价值,营销信息会被限流,甚至日常视频中反复出现业务信息的话,整个账号都会被限流。没错,哪怕你是蓝V,他一样会给你限流。所以如果想要宣传业务信息,就要进行投放,抖音投放费用又偏高,所以一般大家只能看到双11、618这种大促活动才有预算大范围投放业务广告。

微博同理,企业账号日常发布业务信息也会被限流,比如红包、补贴等等的关键词属于敏感词,尽量少发业务广告。微博的业务价值体现在强势企业增涨微博热搜榜第三位第六位推荐位,比如旺旺、雅诗兰黛、丰田汽车、小米手机发布新品一般都会增涨推荐位。

小红书的品牌价值和小红书平台的内容类型有关,它类似于生活版块的知乎,重内容,重口碑,比如通过一篇产品科普贴提升用户好感度,但不适合发业务信息。

至于每个平台的特性,在这个表格里,我列出了对于企业号来说,每个平台最最重要的那一点。

微信是用户想要获取活动和产品信息时第一个想到的渠道,所以我们就满足用户的偏好,直接说事,不要把公众号当成杂志来编辑,没有用户会在意的。

视频号就记住一点,利用好点赞可以被朋友看到的这个功能,微信环境下只有视频号可以做裂变,在此基础上,视频号裂变是基于熟人关系,视频形式尽量精致、内容要正向。

抖音就一点,追热点就会有流量,什么热点特效、热点舞蹈、热点台词对口型,都可以追,美的、正向的、治愈系和搞笑视频是最适合企业号的也是用户的四大偏好,美的。

微博是几个平台中唯一一个真正具有双向沟通优势的平台,其他几个平台都是单向沟通,微博日常内容可以多发一些互动文字,像是老乡鸡特别喜欢在微博上咯咯哒咯咯哒的叫,这就是一种文字互动,在用户偏好上,微博用户最喜欢看明星相关内容,企业号想在微博上火一把,必须借势明星热点,其他的热点都不好使,临时热点、节日热点都不太行。

小红书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投放性价比高,如果想让一个活动家喻户晓,只需要投放两百个小红书KOC就够了。这句话比较夸张,但侧面说明了小红书的平台特性,扶持草根用户。用户偏好方面,刚才说到小红书是生活版块的知乎,适合做百科类内容。

搭建后的运营技巧

今天时间有限,没有办法把三角关系这张表格特别详细地展开,只挑了重点来说。以上,课程第二部分差不多就到这里,只差最后一个关于运营模式的知识点,等到一会第二个大表抛出来之后,大家结合这两个表就能推导出适合自己企业新媒体矩阵的运营模式了。刚才那个大表还没说完,平台内容类型、活动类型。

公众号不需要再说了吧,视频号重点讲一下公众号引流,这个法子我之前试过,效果还不错,就是把视频号镶嵌在公众号文章里,引导用户点赞视频号,然后把点赞截图后台发过来,我们从中抽选几个用户送出奖品。

视频点赞量/文章阅读量约等于百分之一,公众号阅读量10万的话,就能为视频号贡献1000个点赞量。

抖音重点讲一下内容的差异化优势,我看过很多企业号内容都做错了,比如一个卖生鲜的企业,抖音教别人怎么做菜,这个内容定位就是错误的,如果用户想要学做菜,有那么多教人做菜的大V,美食类账号太多了,人家为什么要关注你呀?千万不要让账号内容被淹没在茫茫大海里,企业一定要运用好员工IP或者吉祥物IP,除此之外产品也可以形成IP,比如外卖的订单备注就被微博大V们玩坏了,这才是差异化优势。

微博和小红书说一点吧,就是怎么在两个平台上冲刺爆款内容,甚至冲刺自然流量下的热搜,其实很简单,就是靠铺量。但是对于什么时间段内铺满多少流量是有讲究的,永远是七八个甚至十几个KOL先集中两小时内发布,百余个KOC再跟上。你们可以看一下微博热搜话题页,有评分标准,首先是热度,热度靠KOL来带,然后是发帖数等等的数据,这些数据KOC贡献了不少,一般的话最好是下午两点前开始冲热搜,持续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OK,第一个大表就分享到这里,另一个大表是运营规划的模板。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8年新媒体运营大咖总结的各大平台运营技巧

大家在真正了解了大运营体系和三角关系后,按照运营规划模板填空就好,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了。模板里的任何一个细项,行业分析、账号分析、核心动作,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只是帮着把逻辑顺了一遍,模板建议收藏,具体不再展开了。像这样的模板,你们可以试着自己多去整理几个,因为职场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在做重复劳动,有了这样一套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问题。

2024年,还做新媒体吗

短视频的出现,让图文市场被侵占了大部分,面对这样的情形,图文市场份额在2024年会被蚕食完吗?2024年,新媒体还能做吗?作者对这几个观点进行了解析,分享自己的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还做新媒体吗
2024年,还做新媒体吗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2024年图文新媒体还值得做吗?我的答案:2024年图文新媒体大有可为。

为什么我这么笃定?因为短视频永远不可能把图文的市场份额蚕食完。

从上图就足以看出,碎片化的内容越多,人们越焦虑,深度学习的欲望是越强的。因为短视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不具备深度学习的功能。在视频领域,中长视频是可以发挥深度学习的价值的,但是和图文相比,中长视频构建的学习场景下,学习效率远不如图文构建的学习场景下。

所以,只要人有深度学习的欲望,图文类内容就将永远存在,而且市场份额不会太小。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的直观感受是图文类的自媒体内容市场份额逐渐被短视频蚕食?因为以前图文类内容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构建深度学习的场景,也构建了泛娱乐内容消费的场景。而现在,在泛娱乐内容领域,短视频的效率要比图文类更高,所以这部分的市场份额被短视频所抢占。

通俗来讲:图文类自媒体内容对于用户的贡献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其实更有助于去凸显图文自媒体的价值。

在这样的变化下,图文自媒体的玩法自然需要发生变化。

以前,大家玩图文自媒体的思路是:获取粉丝——提供泛娱乐类的内容——广告类等方式去流量变现。

现在的思路必须转变为:明确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或者售卖的知识产品——创作围绕服务或者知识产品的内容——获取精准的粉丝——通过售卖服务或者知识产品去完成变现。

如果一直在关注个人IP的玩法,那么一定会感觉上面的思路很熟悉,这就是典型的知识类个人IP业务的SOP。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个人IP这个玩法再度获得热捧,很多业界大佬都表示很看好个人IP。

为什么个人IP的玩法被普遍看好?因为个人IP的玩法迎合了内容的本质,能够发挥内容真正的价值。

在本月13日,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就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获得感是内容的最大公约数》,获得感是知乎在今年5月确定的一个内容标准,过去几个月,知乎一直在围绕着这个标准做产品的迭代和变现的探索,在最近两个月知乎开发了很多知识IP方向的课程。

好的知识IP,生产的内容以及最终交付的服务或者知识产品,必然是让用户有获得感。

内容本质如此,那么从流量分配的角度来讲,新人在知识IP方向是否有机会?

一、明年注定是平台流量重新分配的一年

今年一整年,微信公众号都在探索新的内容分发方式,虽然迭代了很多次,但是整体的思路还是优化内容和用户之间的匹配效率,核心还是要把用户需要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知乎在近期上线了8.0版本,在首页推荐卡片,大量普通创作者的内容获得了推荐。

这些信号无一例外都在表明:各大平台都在尝试进行流量的重分配。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些内容平台都是典型的UGC为主的内容平台,成熟的UGC内容平台并不希望看到超级大号垄断平台的绝大多数流量,他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创业者为平台贡献活力。以前,互联网用户还没遇到增长天花板的时候,增量市场让平台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当互联网用户增长遇到天花板的时候,优化效率成为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所以从整个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希望进行流量重分配。因而,新人在明年存在一些机会。

二、共同富裕是主旋律

这两年,共同富裕被提及的次数是越来越多。

在今年,阿里和美团都因为涉嫌垄断被罚款,这在以前是从没发生过的。过去的几十年,其实都是在鼓励先富,现在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的富裕企业和富裕个人,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共同富裕的阶段。

在《底层逻辑》一书中,刘润写过这么一句话:经济发展之初,效率先行,资源会优先分配给效率更高的个人和团队。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进入再分配的阶段,平衡高收入和普通人之间的主要就是税收和费率。

这就是今年,薇娅、雪梨等人出事的主要原因。在明年,这类现象只会越来越多。

在共同富裕的主旋律下,流量和内容行业的资源,势必也需要进行重分配。

三、个人IP是最适合共同富裕的创业项目

平台对流量充分分配之后,超级IP生存难度加大,流量会分配给诸多个人和小团队,所以明年开始你大概率很难在平台获得大量级的流量。

在流量量级一般的情况下,个人IP恰好是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商业模式,原则上只需要1万以上的精准粉丝,就能够支撑每几千以上的营收。

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个人IP绝对是最适合共同富裕的创业项目。

以上就足以看出,明年大概率是图文自媒体从泛娱乐内容转型个人IP方向的元年,这也是2024年我看好图文自媒体的主要原因。

自媒体、新媒体和全媒体有什么区别

自媒体、新媒体和全媒体有什么区别?一文读懂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你想要的都在这了。

没有任何借口,坚持学习,自我迭代,大家好,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的媒体形式多种多样。这篇文章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全媒体、自媒体、新媒体。

自媒体、新媒体和全媒体有什么区别
自媒体、新媒体和全媒体有什么区别

百科解释:

①全媒体百科: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②新媒体百科: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③自媒体百科: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从层级上来说: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简单说就是全媒体包含了线下传统媒体,线上新媒体自媒体等等所有媒体。新媒体又包含了自媒体。

作为个人,跟我们最贴近的是自媒体,都说现在是“人人自媒体”的时代。

因为自媒体运营的门槛是最低的,只需要注册账号,把身边的事情传递出去即可。很多时候,私人化、平民化的自媒体都只是被视为自娱自乐的后花园,对于很多自媒体账号来说,也确实只是分享一些个人生活,比如个人vlog。

但是很多规划的好,账号定位、运营思路清晰的自媒体号、自媒体人的价值,非常巨大。企业甚至会花重金收购或是投资。

相对于新媒体而言,自媒体最大的优点是个性鲜明且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在运营和变现上都容易得多,这使得自媒体成为新媒体产业中最主要的内容提供者。

虽然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但是作为自媒体人,我们应该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切不可随波逐流,而应当有意识地去维护互联网大环境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