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内部讲话称:AI大模型开源意义不大,百度绝不抢开发者饭碗。

AI大模型开源意义不大,百度绝不抢开发者饭碗
但你一定要说话算话哦,可千万别说:“我永远不做手机,谁再敢提做手机就给我走人”,结果5年后自己的手机销量排名第一。如果百度也这么干的话估计AI也没人用了。
李彦宏认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闭源大模型才有有真正的商业模式,能够赚到钱,只有赚到钱才能聚集算力、聚集人才。
他说,闭源在成本上反而是有优势的,只要是同等能力,闭源模型的推理成本一定是更低的,响应速度一定更快。
想象一下,如果能和在另一个世界的已逝亲人打起视频电话,是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祭祀烧纸时,人们往往会在坟前与逝去的亲人说上几句话,希望燃尽的碎片能把生者的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然而,随着AI技术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的沟通。
清明节花10元钱,我用AI“复活”了奶奶
人间万事,因利而起,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AI“复活”逝者的视频应运而生。
张国荣、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的二次生成视频冲上新闻头条,无数人在发布者的视频下询问起视频制作的方法和收费价格。更有从业者表示,AI复活视频是“未来会有万亿市场”的新赛道。
这种被称为“AI复活”的现象,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掀起了一场关于生命、记忆和商业利益的思考与争议。
从1927年,弗里茨·朗执导的《大都会》里的机器人玛利亚,到电子计算机诞生前符号主义学派与连接主义学派的斗争,再到后来兴起的深度学习与视觉系AI,AI从文艺作品到理论,再到实践应用的三级跳,贯穿着人类数十年的科技脉络。
而当下,席卷着科技领域的AIGC浪潮,正在各行各业泛起涟漪,无论是在科技前沿的半导体行业,还是直播间里的AI虚拟人主播,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AI时代已然到来。
AI大模型商业化的出路在哪里
然而,在AI浪潮中,围绕大模型赛道展开的的质疑与期待并存——尽管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如何将AI浪潮的波涛汹涌,转化为应用落地的春雨细流,滋润每一个商业化的角落,仍然是当下AI赛道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究其原因,问题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的进步,更在于找到技术落地的导轨,抓住AI浪潮所推动的创新周期,从而将技术演进,使技术进步转化为有效应用,进而撬动商业价值的增长。
AI浪潮愈演愈烈的当下,信息量与应用需求迎来彻底爆发,外加参战厂商们急需寻找大模型落地场景,2024年无疑会成为AI应用场域争夺的“修罗场”。
贯览整个战局,仍不断发生着变化,新生力量不断跻身竞技场,传统巨头们也在试图演绎新的打法。而其中,AI搜索似乎成为了大模型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比如,对搜索赛道耿耿于怀的360,推出了大模型搜索产品“360 AI搜索”,并已上架多个安卓应用商店。而在此之前,无论是百度、必应等传统搜索玩家,还是阿里系的夸克、“淘宝问问”,亦或是B站“搜索AI助手”等产品的上线,从中已经不难看出玩家们对于AI搜索赛道的野心。
毫无疑问,搜索是互联网基建之一,是承接刚性需求的核心手段,曾培育出了“货架式”的交易场。面对AI与大模型重构,作为应用的搜索与作为基建的搜索,都看到了新的机遇。
继续阅读人人都在调侃李一舟,其实人人都想做李一舟。
最近李一舟和dada知识IP都翻车了。李一舟不仅被指卖课圈钱,还被很多网友吐槽,他不会教你赚钱,除非他想赚你钱。本文重点说说李一舟的AI培训事件,他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躺枪了。
春节那几天OpenAI推出的Sora不是很火嘛,很多人借着这个东风蹭热点,发段子。
结果在Sora内测的第三天,先是有人说利用Sora在卖培训课,一天赚了200w,这件事真假不论,但确实火了一把。如下图所示:
其实这件事火了也没问题,因为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赚了这200万。
可评论区有好事者开始调侃李一舟,说他是中国AI之父,还发了个对比图。紧接着,调侃的人越来越多,从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都在传这张图。
可能有的人认识李一舟,这里简单发个简介:识右手边这位的,他叫李一舟,自称清华博士,在抖音迅速走红吸引了百万粉丝。然后就推出了199元的Al课程,一个月内销售了4000万营业
额。他的“清华博土”其实是清华美院博士;他的本科和硕土就读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这张图火了后,就些官方媒体开始报道李一舟事件了。说:自称清华大学博士的李一舟,199元的AI课一年卖了5000万。
短短一天时间李一舟就这样火出圈了,而且家底也被扒拉出来了,有人说他只是清华美术生,紧接着很多群里传,退群退费退培训的人越来越多。
据说有人看完他的课程,现在连hello word都不会写,我看过他的一些课程,讲的确实很好。就这样,原本是调调侃“Sora培训”演变成“李一舟的培训名不副实”,结果导致让他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写在最后:
其实李一舟的课程还可以,虽然课程有广告,但总体来说质量还行。而且确实给很多人普及了AI知识,而且199元的课程收费并不贵。你看,哪些买过课程的售后不多,反倒是没买过课程的在网上调侃的最欢了。
现在李一舟是风口浪尖上,真是印证了墙倒众人推。人人都在调侃李一舟,其实人人都想做李一舟。
前几天Google不是裁员3万人吗,其中有一个信息值得关注:就是Google的广告部门的部分员工,也被裁员了。
当然这不新鲜的,主要原因是Google的广告业务正在转向AI驱动了,AI是裁员广告部门的最重要原因。
比如Google Ads产品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一款按效果付费的产品,和百度竞价一样。而最近Google Ads加入了大量生成式的AI功能,主要工作是帮客户介绍Ads这款产品,其次是帮客户制作一些广告文案和生成一些广告图片。
我这里展开说一下:
以前客户要投放Google广告,先是销售员一顿介绍,什么性能啊、效果啊,客户成交充值后,因为很多客户不会写文案嘛,一般都会找销售让他们推荐一些广告词和图片。这种案例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在百度竞价、投信息流广告的也很多。
咱们以软文举例,我们很多客户甚至连帐号都懒得注册,文章也懒得发,全是我们客服人员操作的,当然为了维护好金主爸爸,90%的销售都会帮客户操作了。但绝大多数客服都是为了完成工作,并不会为了客户着想,在加上员工的情绪和流动性,导致工作水平层次不齐,工作结果的不同。很多产品售后就来自这里,所以我也很头疼。
所以,Google把一部分机械性的工作全部交给AI去做,虽然缺少了一点人情味,但确实能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广告词和图片了,也能更好的匹配广告词和广告投放效果。
而且这些生成式AI功能的服务相应速度要比人类快的多。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Google已经在一些重要的部分已经开始用AI来代替人工了。2024年AI领域最重要的一项落地工作,可能会从竞价广告页展开……
把发到小红书的AI图片搬运到百家号,然后被起诉了!
长知识了,原来AI生成的图片也有版权了,AI生成图片著作权第一案判了,这绝对是一件划时代事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今年2月份,原告李先生通过网上一款开源软件生成了AI图片,然后把这个图片发到了小红书上面。结果没过几天,被告刘女士把这个帖子转载到了百家号中,发的时候还去掉了原帖的水印。
然后李先生就不爽了,去北京互联网法院告了刘女士了。
而北京互联网法院(11月27日)作出民事判决,认定原告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要求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人民币500元。
法院认定涉案AI绘画图片具备“独创性”要件,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等。
这个结局卢松松真的没有想到,赔偿的钱虽然不多,但没这绝对是一件划时代事情,这意味着AI生成的图片有版权了,以后就有起诉的时候就有参考依据了!这是国内首次就因AI生成图片而引发的著作权纠纷作出判决。
随着法院这样的判定,我认为以后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因为这几年“版权碰瓷”行业特别兴起,一点AI生成的图片也有版权的话,估计很多人会利用AI生成的图片到处去批量起诉了!
那么AI生成的图片到底有没有版权呢?可以看看国外的案例:
(1)今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法院裁定,在没有任何人工输入的情况下由AI创作的艺术品不能享有版权。
(2)ChatGPT认为即使开源的AI工具,也需要考虑版权问题,尤其是用于商业目的的。
来源:卢松松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