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营销推广

什么是ASO?aso优化技巧有哪些

什么是ASO?aso优化技巧有哪些?App Store里有几百万App,如何让你的App脱颖而出?做好aso只是基本功,今天带你一次学懂。

什么是ASO?aso优化技巧有哪些
什么是ASO?aso优化技巧有哪些

一、ASO基础知识

本节包括三块:什么是ASO;基础优化;关键词搜索排名优化。

1.什么是ASO?

全称为App Store Optimization,即苹果应用商店优化。就是利用App Store搜索规则和排名规则,让App更容易被用户搜索或者看到的推广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ASO,指的就是关键词的排名优化。

App Store的流量来源:精品推荐、类别、排行榜、搜索、更新;

App Store 搜索的权重排序:App名称>App关键词>App描述>应用内增涨名或描述;

为什么要做ASO:App Store的分发量分布于:搜索、榜单、推荐位、外部导量。 70%以上来源于用户主动搜索关键词。相比其他渠道,ASO的用户来源更为精准,下载量较优化前能上涨50%-300%不等。

2.基础优化

包括App名称、副标题(IOS11最新副标题)、图标、截图+视频、应用描述、用户评论、App安装量、活跃用户量、活跃用户比例及用户留存度、社会化分享数据(曝光量)。

下面主要解释几点:

(1)语言本地化

苹果销售区域有155个,本地化有28个,但是在本地化里:

中国地区已经验证有效的有:简体中文、英文(英国)、英文(美国) 英文(澳大利亚)(注:关键词的检索率以上地区最高)
英语地区下已验证有效本地化语言有:英文(加拿大)、西班牙文(西班牙)(进行语言本地化设置不一定百分百能增加覆盖数,第一次失败了可以再次上传操作)
(2)标题 : 又名应用名称 ,占有30字符的空间

整个标题的设置思路:

标题副标题=核心关键词+用户心理

(3)关键词,占有100字符的空间

关键词组成分为:组词分ABC/AB/BC/ABC(分期贷信贷款)

3.关键词搜索排名优化

提升我们App所覆盖关键词的排名并并曝光,常见的第三方优化方式有:

(1)积分墙

积分墙优化关键词和榜单的效果是目前苹果算法里是最安全稳定的。

通过真实用户搜索关键词下载产品,比如搜索“理财”可以找到产品“xx理财”所在的位置下载试玩提升关键词排名。

积分墙真实用户的权重相较于机刷类要高的多,比如积分墙量级两三百,机刷可能要用几千上万的量,最后效果还是用积分墙的排名高一些。

目前积分墙主要有四大类:

  • 用户规模大,业务时间久的老牌平台。平台优势在于服务经验丰富、用户体量大,对于冲免费榜这类需要大量用户的单子,可以游刃有余,效果有保证,但是价格也是行业内最高的。
  • 用户规模中等,业务快速发展中的平台。平台优势在于为争夺市场,通常会提供更精细贴心的服务,效果也同样有保证,且价格优惠力度大。
  • 用户规模小,业务刚刚起步的平台。通常这类平台主要优势在于价格较低,服务也很上心,但经验相对薄弱。其实是很难保证效果的。
  • 机刷渠道,或掺杂机刷的平台。通常这类平台能够给出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范围的底价,各类排名优化也都可以快速满足,但维护时间很短,效果下滑极快,且风险极高,很可能会出现被清榜或下架。

(2)机刷

a.协议刷

特点:量大,便宜,效率高。

因为它每一个量成本很低,可以以量级来达到非常强的效果,但容易被苹果检测到。

b.真机刷

真机脚本是目前行业内较多的机刷类型,较好的都是苹果6以上的机房,跑量效率可以达到30秒以内,技术较好的团队效果还是能达到预期的,但是ip太多的重复会使苹果检测。

c.肉刷

指多人在一个场地操作几百上千台手机,由于单一ip,在苹果不会有权重的累积效果,对榜单也没有优化效果。

综上,机刷还是适合于包多的产品,选择机刷渠道一般都是对榜单排名优化效果提升有迫切需求的。机刷过后会对产品本身权重有一定的影响,后期关键词优化有可能不上去。

(3)榜单优化

榜单排名的提升基于苹果的算法按每日下载量来提升,可以通过优化关键词附带达到优化榜单排名的效果。

(4)评论优化

每次更新App应用都会覆盖原先的评论,为App添加相应的评论。评论数量会影响App应用在总榜和分类榜中的排名(占比例权重),而且评论的优化也是为了增强用户看到软件介绍的时候的下载欲望。

二、ASO投放思路

本节包括三大块:ASO关键词优化重点经验;一个新App在ASO方面的优化思路 ;如何选择一家优质的积分墙平台。

1.ASO关键词优化重点经验

(1)积累ASO知识

了解ASO知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

  • 去知乎、简书等与ASO相关专栏查看相关知识
  • 去有关ASO的微信公众号查看相关知识
  • 学会使用相关数据监测网站
  • 积极参加各个与推广相关的线上、线下活动,积累同行人脉
  • 与身边的同事交流,免费的优化案例都在身边

要想做好ASO,必定要下许多功夫,因为这个推广渠道对于产品本身是至关重要。

(2)实操积累优化经验

a.选词:品牌词、行业词、竞品词

  • 首先,在品牌词这块一定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品牌词以及品牌词的错别字,拼音等都要做到top1。举个例子:微信,威信,weixin。
  • 其次,行业词是各家都会去竞争的一个项目,特别是行业的大词。比如理财、贷款、捕鱼、直播等,在行业词里,大词以及大词的联想词是优先选择的。
  • 最后,关于竞品词的选择。已经有很高知名度的竞品或者当前在做大量曝光的竞品是我们需要优先选择的,可以把各行业的头部产品作为竞品词。总言而之一句话:竞品词选择有知名度的产品。

提升关键词排名优化有2种方式:一个是积分墙,一个是机刷。

对于家里只有一个iOS包的产品来说,积分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不断的来提高产品的权重。而机刷相对来说就比较伤包,因为你的产品只要做过机刷,就会大大增加被苹果惩罚的风险,且会严重降低iOS包的权重。

iOS包是经不起长期机刷的,很容易报废,所以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包多的CP们请忽略);另外,CP们也需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调整关键词的热度以及竞争情况。

b.估量

CP们可以根据热度来估量,查看近半年热度的趋势,查看竞品的打量情况。

目前排名的带量情况是这样的:Top1带量是最多的,Top2约为top1的一半,Top3约为top2的一般,热度很高的关键词,Top10都是有量的。

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产品的带量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房产类的金九银十、招聘类的旺季、教育类的寒暑假、电商的购物节等等,CP们需根据自家产品的特点来调整ASO的投放力度。

如果关键词优化的很好,但是带量不理想的话,就要关注标题、副标题、应用截图、评论等基础优化,提高转化率;另外,选词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关键词产品优化上去之后带量确实不理想。

不管怎样,都不要着急,因为这些都是需要测试的,因为ASO优化本身就是长期的过程,希望各位CP们用心优化好自家产品,助你完成KPI不是梦。

2.一个新APP在ASO方面的优化思路

(1)基础优化

a.优化原则

a)标题:

整个标题的设置思路:

标题副标题=核心关键词+用户心理

b)关键词:

优化前先覆盖关键词:把核心行业词、竞品词都覆盖上 (品牌词行业词竞品词不相关的词)。

b.怎么拓展关键词?

首先了解自己的App是干什么的,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其次当你要拓展的时候比较词穷的时候有3种方法:

a)百度指数

运用工具建立自己的关键词 (百度指数热度趋势分析 )。

b)了解竞品

到榜单中找找自己的竞品或者伪竞品,看看他们都覆盖了哪些关键词,他们排名在前一二名的词暂时可以不用竞争,你要选择适合你的。

c)如果考虑增加关键词覆盖数可以考虑语言本地化功能、做马甲包,这就是变相的扩大关键词覆盖。

c.关键词优化注意事项

  • 前二地区的权重最高 。有说加标点符号隔开提高权重,这个只是一个说法,建议用少量符号 ,因为符号太多会影响关键词覆盖数。
  • 标题用特殊字符隔开,核心词可多个语言区重复覆盖。
  • 重要的关键词,放在前面(选词要结合搜索指数和搜索结果数来看)。

(2)关键词排名优化:

a.不同阶段的APP积分墙渠道的选择

a)发展初期或未上线的App

由于产品比较新,其实下载过的用户非常少,对于大部分的aso渠道,用户量都是足够的。所以想要既节约成本,又最优的解决方案是找行业内口碑好,但整体规模并不是特别大,试图用优惠的价格和优质服务力度来留住客户的渠道。

这类渠道通常价格比较合理,且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关键词覆盖、提升权重、打榜、维护等多个方面全面的服务客户。

b)发展中期的App(从未在ASO服务上下过功夫)

在预算充裕的情况下,选择规模较大或者中等的平台均可,但如果对于服务响应速度和价格有所敏感的话,则中等规模的平台更为合适。

这类平台可以一步一步将覆盖和权重、以及top级的词都优化起来。当然尽量选择确保效果的渠道,虽然可能单价会稍微高点,但在合作结果上会比较有保障。

c)发展中期的App(ASO这块已身经百战)

合作时基本无需考虑是否保排名效果,而是选择一些比较熟悉信任,有单价优势,积分墙能够足量提供真实用户的渠道。这样利用自己的优化团队来进行关键词的挑选、量级的安排。而由合作公司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即可。

d)冲免费总榜或付费总榜,想快速吸量且追求安全的app

这类app建议选取大规模并且口碑较高的平台,这类平台用户量级非常大,对于榜位的控制更为有效。(付费榜的话,由于需要的用户量级相对不用那么大,中等规模的平台也可以非常优质的完成)

b.投放注意事项

a)选词估量建议:

多学多看多研究,增加选词估量的质量和准确度。

根据当前预算,挑选合适的关键词做,并及时总结带量数据,测试词的带量效果。

b)苹果算法、IOS最新消息的及时同步

c)锁榜、锁词、清榜的解释

d)竞品关键词优化消息及时通知

3.如何选择一家优质的积分墙平台?

(1)平台口碑

从几个甲方的口中基本可以打探出几个积分墙的口碑了,不过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后的选择判断题还是要经过自己的询问和测试结果来做的,千万不要一刀切,毕竟市面上的优质积分墙平台就那么几家。

(2)用户规模

打个比方,正常优化一个大热的词,需要2k以上的任务下载量时,小规模平台和大规模平台在跑任务的时候就能对比出来,大个平台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跑完,然而小平台甚至一天都不可以吃的掉这2k个下载量。

(3)了解平台的防作弊技术

具体的防作弊技术,虽然是王婆卖瓜各卖各夸,但是可以通过此积分墙的单个下载权重来体现的,相同的一个热度的两个词,同样到TOP3,两家积分墙需要的下载量差距很大,那明显是小量的积分墙权重更高,防作弊技术更好。

当然除了这个方式,还有很多办法来判断积分墙平台的防作弊技术了,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

(4)竞品投放经验是否丰富

主要看此优化师的优化思路和关键词的优化经验了,重点还是测试的结果,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嘛。

养生馆怎样做营销推广宣传

随着养生行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到了康养行业中来,想必疫情正式结束后,应该会迎来一波康养行业的春天。

但是想要有不错的经营业绩,就要做好养生馆的宣传推广的工作,那么养生馆在宣传推广方面可以从哪方面进行着手来获利更好的宣传与推广效果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养生馆怎样做营销推广宣传
养生馆怎样做营销推广宣传

1、通过传统模式进行宣传推广

传统模式的宣传推广,一般包括发传单、贴海报和打条幅、设kt板等。很多养生馆在开业初期就会选择这类传统模式进行宣传推广。

像发传单这一宣传手段,可控性强、收效性强,信息量大制作也方便,成本更是低廉,缺点则是时效性短、有效期短、有效注视率短,耗费人工。比较的吃力不讨好。

不过传统的宣传与推广方法有很多,目的都是让更多有美容需求的消费者关注到我们的养生馆,来到美容院成为潜在消费顾客后再通过以后相关的宣传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在宣传经费的投入上要根据美容院的规模与实力来决定。

2、通过“客户体验”模式进行宣传推广

客户体验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手段,给客户一个机会接触我们的项目、感受我们的服务水平来实打实的宣传自己。

因为康养行业本身是以一个服务行业的形式存在,其销售的不仅是产品的更多的是服务,所以来说既然是服务那么服务的水平好坏对于直接体验的客户来说拥有最大的评价权,那么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通过“客户体验”模式进行宣传与推广。

我们比如在客流集中的地方进行养生项目的使用效果体验活动,再或者邀请更多的消费者来进行免费的服务体验,这种宣传模式更为直接,更易产生好的效果。

3、通过“口碑相传”模式进行宣传推广

其实所谓的“口碑相传”模式的宣传推广与“客户体验”模式的理念基本相同,能让更多的客户在体验了养生馆的服务和项目之后,能做出不错的评价而且推荐给其他人,而更多的潜在客户会根据这些已经获利良好体验用户的口碑而来,从而形成相互推荐的宣传模式,

这种宣传模式在养生馆经营一阶段想要寻求更大发展时使用效果最为明显,但前提是我们养生馆的产品和整体的服务都要让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加盟品牌的创业者,也可以借助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当地站稳脚跟,获得市场认可,对后期进行一系列的品牌宣传和养生馆促销活动也会有很大的助益。

如何精准运营推送?营销具体怎么做

通过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主动的消息推送,第一时间就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促使用户借此点开产品去往对应的页面。这种方法是用户分群运营中最常见的,成本最低,最容易出效果的。今天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聊聊如何精准运营推送。

如果你是一条产品汪或一只运营喵,相信PUSH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通过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主动的消息推送,第一时间就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促使用户借此点开产品去往对应的页面。

如何精准运营推送?营销具体怎么做
如何精准运营推送?营销具体怎么做

这种方法是用户分群运营中最常见的,成本最低,最容易出效果的。

但是仔细想想,真的就这样简单又有效果吗?

其实不然,因为不能精准的推送都是耍流氓,今天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聊聊如何精准运营推送。

一、如何把运营资源盘活?

如果想把运营资源盘活,就要尽可能的把一个资源掰成N个资源来用,就是不同人在同一个运营资源位上得到不同的信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千人千面,但是很多公司做到千人千面很难,有时候只能做到千人几面,或者干脆是千人一面。

千人一面不可取,千人千面又挺难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千人千面和千人一面之间找到ROI的平衡。

1.常规做法

出台一套运营资源使用规则。

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会遇到以下情况:随着公司业务的变大,不同的业务线都去抢推送资源。还有一种可能是不同的业务线之间没有协调好,大家一起推,用户一天收到六七条推送,用户非常厌恶直接把我们的产品给卸载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我们会出台一套运营资源使用规则。比如:一天最多只能推4条。

同一个类型的营销在一周内不得重复推送,比如我们负责VIP会员增值项目,周一你推了,那本周我们就不能再推了,又或者说制作一个排期表,一天或者一周要推送什么,推送几条。如果排上了你就有这个推送的资源,如果排不上,那就只能等下次了。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公司的内部营销资源就有了上限。

通常有些业务线的价值不够高或者推送的内容不够紧急而用不上推送资源。因此,在营销资源盘活的节点上,引入精细化的用户分群运营是特别有帮助的。

2.推荐做法

精细化的用户分群运营。

这样我们可以将用户按照他的用户画像的数据,把用户分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能收到针对性的不同的消息。

这样做即能提升整个公司的可用资源,也能提升收到推送消息用户的使用体验。

那怎么做呢?

利用用户画像分析法把用户打上不同的标签,最理想的是把每个标签都去做不同的推送内容。但是呢,我们的运营力量有限,哪怕将用户精确地分成500个群体,运营团队也很难每天都去编500条不同的推送文案和页面。

所以,常见的做法是:在ROI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先选择容易出成绩的。

比如我们是做电商的,那性别这个标签就是最容易出成绩的标签。而像首页和每日推送是最容易出成绩的运营位。

千人千面固然很好,但是通过上面我们发现千人十面往往就能解决我们80%的问题,那6~8个标签就够了。

我们平时看的用户精细化运营做的好的公司,他们基本也是把用户分成6~8个群体左右。

但是呢,这里有个例外:如果我们的运营策略可以做到自动化运行,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规则去批量化的生成不同的运营策略,这样就能做到千人千面。

如何选择最初的6~8个标签?

首先,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标签:如性别、年龄或者地域

比如我们是做电商的,那性别会直接影响商品的偏好。

如果我们是做K12教育,不同的省份教育水平不一样,教材的选择上也不同,考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知道了这些,在做的时候都可以对产品的投入策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其次呢,选择跟业务相关的标签

比如我们是做K12教育的,那用户所处的的年级不一样,那所学的内容和关注的信息也自然不一样。这也是我们能把用户区别开的标签。

如果我们是做运动健身类的产品,比如KEEP,那么用户的BMI或者体脂率也会影响用户对功能和内容上的诉求,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BMI或者体脂率对用户进行区分。

所以,综上可知,我们只要简单的结合以上两种类型的标签,彼此交叉组合,就能划分出6~8个群体。

比如运动健身类的标签:身材肥胖的男性、身材微胖的男性、身材苗条的女性等标签。

二、如何让营销内容与用户更加相关?

这里就要引用单个用户的行为序列,基于用户真实的行为动作,在营销和后续接触他们的时候,调整推送内容,让用户觉得这条PUSH是为我而来的。让用户感受到这是个私人化的服务,而不是自己是被批量推送的分母之一。

一条优质的推送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向我说话

利用用户之前留下的信息,在推送文案中使用对应的名称,如昵称或者姓名。

比如:脉脉的促活推送就是使用用户的姓名,Behance和抖音的促活都是如此。

2.由我触发

通过挖掘用户之前的行为序列,将推送与用户的的某个历史行为挂钩。

举个栗子:我前两天在淘宝上搜阔腿牛仔裤,然后看了好几条直筒的迷彩裤,最终没有下单,今天淘宝给我推荐了一条与直筒迷彩裤子相关的信息。

给我的感觉是,天猫并不是直接发这个信息给我的,而是因为我前两天搜索过或看过直筒迷彩裤,它现在是出于好心提醒一下我,而不是主动营销。

3.和我有关

让我感觉到这次推送的信息,真正和我的需求有关。

又比如:我在抖音发布了一个作品,有人点赞了或者评论了,抖音推送的信息,如下:

好啦,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精准运营推送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欢迎交流。

产品详情页的布局规律是什么

很多商家以为做商品详情页就是简单的摆放几张商品图,然后加一些参数表、再放一个5星好评就可以了,其实做详情页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难就难在什么样的详情页布局能够将产品卖出去。

简单来说,详情页的布局应该采用上半部分阐述商品价值,下半部分培养买家的消费信任感来完成。在详情页的构成框架中,每一块组成都有它的价值,都要经过仔细地推敲和设计。

产品详情页的布局规律是什么
产品详情页的布局规律是什么

上半部分阐述商品价值

①创意海报情景大图,利用创意海报瞬间传递商品以及店铺信息,用最短的时间使买家产生继续浏览的欲望,因此在设计该部分时可以尽情展现商品的特色。

②商品卖点优势总结,一个商品的卖点有很多,如果零散的分布,买家很难自己总结出商品的优势,因此在阐述卖点之前应该对所有卖点进行一个大的总结,告诉买家这个商品的卖点都在哪里,都有哪些。

③阐述商品卖点功能,根据商品卖点优势总结进行逐一的展示,其中1~6个卖点在对应的模块中展示,这里所要展现的就是商品的特色,塑造商品专业性,向买家传达产品能够带来卓越功效等。此类信息提升买家的增涨欲望。

④商品的基本参数,这里要写的其实就很简单了,它指的是可视化的商品说明书。

⑤商品全方位展示,以多个角度展示商品面貌,目的就是拉近与买家的距离,让买家了解这款商品是否适合自己。

⑥商品细节展示,要清晰、富有质感,并且附加具体细节的相关文案介绍,方便买家更好地了解商品的材质和构造。

下半部分培养买家的消费信任感。

①同行商品优劣对比。通过对比强化自己的商品卖点,不断向买家阐述商品的优势。

②商品包装展示。通过商品包装可以展现店铺的品牌实力和商品的专业性,好的产品包装可以贏得买家的信赖,让买家觉得这个产品的性价比很高。

③店铺或商品资历证书。这里体现的是品牌的实力,引导买家关注商品的专业品质,并让买家对商品产生信任感,从而接纳商品。

④店面或工厂展示。通过店面或者工厂的图片展示,可以烘托出品牌和店铺的实力,增强买家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感。

⑤商品售后说明。可以解决买家已知和未知的各种问题,好的商品售后说明模块不但可以减轻客服的工作压力,也可以增加静默转化率,从而做到把复杂的问题留给自己,把简单的答案留给买家。

怎样做好运营数据分析报告

如何做好运营数据分析报告?作为运营狗来说,我们都把每个活动当做自己的孩子,每次都要为一个所谓的“小活动”付出巨多的心血:上线前的活动策划、沟通安排、开发测试、活动预热、投放渠道等;上线时的各种监测,唯恐出现一个bug;活动收尾时如何通知用户、如何派奖等,一堆事情,简直忙到爆!

活动结束了,你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老板随即就会问你:”这次活动效果怎么样?来了多少新用户?转化了多少订单……”。其实,活动结束了,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那就是“活动效果分析报告”。

怎样做好运营数据分析报告
怎样做好运营数据分析报告

活动效果分析报告,其实主要分成:本期活动分析总结、下期活动计划&预期;

总结:无非就是分析本次活动的数据效果怎么样;要是曾经有做过类似的活动,还要需要了解环比情况呗,我们一个一个说;

注:每个网站,每个活动可能关注的数据都不一样,我简单从几个常见数据入手,仅供大家参考哈!

1、访客数据:PV、UV

怎么看这些数据,不是傻傻得把活动期间每天的PV、UV都告诉给领导,没用的!

(1)活动期间 VS 非活动期间

两者相比,才能知道因为活动网站多了多少的流量,才能体现活动的价值啊!才能体现你的“辛苦”啊,��。我主要看两个期间的日均,如下。

另外,可以对比活动期间& 非活动期间的人均访问次数,看看访问次数是变多or变少,或许能有一些意外发现哦!

(2)活动期较长的话,还要对比下每周的数据。

比如这是活动两周的数据对比,10/19-10/25这周的PV、UV都有所上升(这张图中,两周数据差别不算大,我们假设两周差别较大的情况),那就思考是什么原因:是不是随之时间推进用户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研究活动的周期波动规则,比如竞赛排名的活动一般都是最后时刻参与的用户较多,大家都想最后博下拿奖)?还是活动产品新上了什么小功能(比如,我们之前的活动中后期就多加了一个分享的功能,数据就有不错的反馈)?或者是10/19-10/25这周是不是进行了新的运营(比如短信推送、微信号推送等)?

(3)环比同比

若活动不是第一次弄,那肯定要和往期活动进行一个对比,即环比情况;“同比环比”这个指标应该对于运营童鞋一点都不陌生,经常看有木有。在这数据工具里面,直接找环比增长值或者环比增长率,一般是看环比增长率,不过看你自己的需求;要是这个活动是每年定期某个时间点的活动(比如双十一、过年固定活动),那完全可以选择“上年同比值、上年同比率”,马上就可以知道今年活动相比去年数据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哈哈,数据要是高了都好说,要是低了估计领导得请你喝咖啡咯!!��

2、网站注册人数:(或者有的网站可直接统计活动注册人数)

(1)活动期间 VS 非活动期间

同上分析,了解活动期间到底每天能带来多少新的用户?一周内每日的注册变动趋势是否跟非活动期间是一样的(比如,是周末高于工作日)?

(2)活动期较长的话,还要对比下每周的数据。

同上分析,分析下各周的注册人数趋势有没有什么规则可言。

(3)同比环比

同上分析即可。

(4)注册人数方面,重点强调一点:是不是都为有效用户,换言之有没有存在刷单用户,这个很重要,问题也很严重。之前,我们做了一个活动,第一期结束,马上从数据中发现刷单的用户特别多,立马在第二期上了防刷机制。当然大部分判断刷单用户的机制在之前的活动方案的风险中应该提前考虑到,但活动中可能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比如我们之前的活动,没有考虑到某些风险确实是问题,但是若能及时发现、解决,并作为之后活动的经验,这未尝不是进步呢?

3、活动参与人数、活动页面登录人数

这个数据每个活动都要看,主要了解本期多少人参与了活动,每天参与的情况是怎样的一个走向?其他数据可参看以上维度进行分析!!!

这里多加一个分析维度:即参与人数中新老用户的分布情况,了解你们网站新老用户的价值,当然大部分网站必然是老用户价值大!老用户中,还可以了解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即除了这次,还参与了哪些活动,贡献大不大)

——这个分析维度适用于参与人数、转化情况、优惠券等。。。

4、活动转化情况(转化人数、转化金额)

转化情况多指:交易(电商增涨、O2O下单等等),充值情况等;当然这个数据不是每个活动都需要了解,比如一些互动活动;其他数据可参看以上维度进行分析!!!交易转化数据还要记得分析:访问、下单、真正增涨漏斗情况(这个之前说过,可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作为运营,你知道你的用户”流失“了多少吗?》);还有分析人均增涨额、人均增涨次数等等;(这些你们应该都懂,不多说)

5、优惠券数据

优惠券发放、使用等数据,这个很重要勒,这关乎到活动的回报率,换言之关乎到这个活动到底是赚了(多少)还是赔了(多少)(当然评估赔赚的指标不止这个,但是这个很重要,尤其对那些狂补贴的活动)。这个一定得好好分析,不然下次活动可能领导不给批了,啦啦啦!其他数据可参看以上维度进行分析,你懂得!!

6、不同玩法的对比

每期活动可能有不同的玩法,记得要对比下那个玩法更吸引人哈!

7、分享情况

这个比较简单,主要评估下分享功能是否在活动中受到大家的喜爱,互动效果如何!

8、各个平台对比、各个渠道对比

这个也不多说了,分析每个平台、渠道的效果,评估每个平台、渠道的质量,这个尤其对你们网站的渠道投放还是很重要的。这个数据分析维度可以包括以上7点!哈哈,这数据就多啦……

我只是提了几个常见的数据指标,大家可以对比自己的活动选取部分的数据维度,或者根据需求增加一些数据分析的维度,因“活”而异哈!

最后补一句,那些数据做出来不是傻傻看的,一定要记得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在下次活动要尽量优化、避免。发现好的方面,也要继续延续下去啦……

产品研发经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沟通各方的磨合是必然的过程,只是磨合的久还是磨合的短,磨合的轻还是磨合的重。所以,沟通是一门艺术,产品经理需要慢慢领悟,才能与研发和谐相处。

产品研发经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产品研发经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从某个角度上讲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类:

  • 驱动自我规划需求。例如:输出原型框架图、PRD等。
  • 推动团队实现需求。例如:协调运营、研发等实现需求。

在所需要推动去实现需求的团队中,研发几乎是产品经理最为普遍头疼的、又是需求落地最为关键的团队。和研发沟通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着需求能实现到预期的什么程度。

和研发的沟通已经是产品经理职业技能之一了,以我个人总结来看,沟通应该会有非常专业的技能点。本文将从个人的经验来看,挑几个重要的详细描述下,也快速的罗列些其他的要点。

1、沟通的要点

从整体的工作角度看,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需求信息更好的传达给技术去实现。所以,本质上沟通解决的还是信息问题。

既然是信息的传达,那么理性的、客观的讲,就要以下几个信息传达的要素:

(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什么量的、什么类的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才会让收听信息的人更好的接收,这就是降低传达成本的思路。这里的量、类指的是信息的内容量,信息的类别。

例如:

内容量大的信息,肯定是当面无法沟通而奏效的,需要构调理清晰的落实到文档,对方反复查看,最终才会起到信息被接收、被有效处理。

有些内容量可能不太大,但绕来绕去,不妨通过流程图、结构框架图等来表达这类信息。这就是对于不同量、不同类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降低信息的传达成本,提高信息的传达效率。

很多初入职场者,有时会在传达信息时,该用文档的却使用了QQ、微信,或者当面去沟通非常多的信息量,造成结果还得再落实到文档、邮件。而完全可以通过当面几句话说清楚的白话文,反而使用了文档、邮件方式。有时一张图再加点注释就是完整的表述,却使用了各种的“如果”“当”“假如”等等列举case、描述跳转流程。这些都是没有去理性的去考虑降低信息传达的成本。

(2)明确目的,强有依据

其实,理性地讲,每次的沟通都是一次工作事项。产品经理在传达信息时,都要有目的去开展传达。和研发碰需求时,双方争论具体的细节时,产品经理有时被牵着走,争论着争论着,不知所云了。其实,这时就是忽略了信息的目的。当所有的争论不休止时,乱套时,不妨回归一下目的在哪里。

具体到某个需求内容来讲,这个需求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在哪里?这些要思考清晰,给研发讲解时,把这些牢记,不管对方提出什么各种异常,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出发立场、目的,不被牵制。阐明产品经理的需求目标。

这对于和研发沟通经验不充足的产品经理而言,尤其要注意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是说服对方做新的需求,还是说服对方按产品经理的交互来实现,还是改变产品方向。以及去验证自己的目的的正确性的依据是什么。

(3)事宜周祥,把握时机

有时沟通是为了协调一些事项,那么最好是能在沟通之前,将事宜的来龙去脉都梳理清楚,什么时候开始,谁来做什么,多久才能达到什么目的或程度等,下一步做什么,各方人员如何密切关联、相互依赖等等。想要周祥,沟通前就要做好功课。

另外,这些事宜在沟通时,要在正确的时间范围内。例如:需要提前的说明的,需要及时安排的,需要其他配合的,很久之后才做,那么届时再沟通也不迟,提前反而容易被忽略。把握时机,沟通恰在好时,给人的印象是做事能把握节奏感,跟进好进度。

2、注重研发人员的理解角度

我觉着这个可能很多产品经理在最初时都遇到过,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先试探倾听,再找到规律,最后对症下药。

倾听:当产品经理先简单的描述完事情后,给出研发人员反馈的时间,让对方提出疑问。对方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产品经理了解对方思路的过程,总结下来,就明白怎么沟通会导致对方歧义,又怎么沟通能让对方理解到位。不同沟通内容,都需要先倾听,尤其对于初入职场者。

例如:沟通一个页面的交互,可能用产品的术语,对方吸收不了,那么可以采用类举的方法,拿出大众产品予以类比。或者,画出原型,以图示意。有些前后台数据调取,状态变化,不妨从操作场景、流程的角度予以说明到哪一步,到什么时候,会有什么变化,让研发有一个联想相关的线索,从而找到产品经理想要的。

找到规律:规律的形成,需要的就是总结,把倾听的反馈,要反复摸索。而且,没有通用的规律可以解决一切。规律会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工作对象而变化。例如:后台的产品往往沟通起来倾向底层,数据表都会涉及。前段的产品往往侧重场景,和研发沟通起来,需要注意对方对场景、对页面交互的理解度。

3、把握当面沟通的技巧

当面沟通,对于一些琐碎的、及时性要求高的事情处理是非常好的方式。排除各种主观、具体的情况,客观的概括角度来讲,当面沟通这种方式需要做到:阐明事宜状况、目的,需要哪些人做什么,参与方全部确定结果。

另外,当面沟通如果不是在会议形式下,应当简短利落,能快就快,也要注意沟通后的落实情况,例如:邮件、文档。如果不能简短处理,不妨停一下,准备会议。

当面沟通也会出现各种状态、情面、性格等各种复杂因素,产品经理沟通中,尽量避免个人的情绪在其中,也不要太多顾虑对方的情绪、性格,越是难以沟通时,越要保持理性、客观。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结果。

还有就是节奏,上面说到要先阐明事宜情况,再表明或确定下哪些人需要做什么,最后参与方全部确定结果,大家无异议。具体到工作当中时,各种性格、理解力、立场、角色的人交杂一起时,难免会有各种撕,产品经理要把握住沟通进展、方向,hold柱场面,是需求的问题,那么产品经理有依据就讲,无依据就退一步,整理完后再讲;是技术或者其他问题,则更多引导其他人内部确定,各自的问题各自去处理。

4、沟通无歧义

用双方一听就很确定的词汇沟通,表现出专业度,表现出确定性。避免歧义。

想要达到这种无歧义,其实需要产品经理自己首先保持清晰的思路。例如: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依据判断出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可以用词不准确,但整体的含义要清晰、确定。

如果要讨论一个问题,产品经理自身也不确定,那么需要的就是明确问题是什么,产品经理要确定什么,一步步有顺序的、有逻辑的去描述问题,讨论问题,直到解决。

5、沟通要站在双方都有责任的基础上

产品经理需要和技术统一战线,不是请对方来做什么,产品一味卑躬屈膝。而是要共同完成,流水线式的工作。产品经理应当避免情绪上的问题,好的沟通态度是当然好的,但不能太过好人,要体现出有逻辑的立场,体现出共同责任的立场。

我个人也见过有些公司的技术地位非常高,导致产品的沟通很难进行。怎么说呢?早日离开吧。

6、有套路的拉近关系

虽说是工作,但工作中也并非全部是工作。技术和产品也不妨找找共同点、找找共同话题,随意一点的沟通,其实可以不和职业化相悖。套路嘛,日久自然有。(哈哈~)

7、打铁还得自身硬

其实,在以上文中,我也在反复的强调:目的、依据、逻辑、理性、客观。这些恰恰都和自身相关。

另外,所有的沟通,其实都还是要看个人的,虽然有些经验分享,有些实际案例,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思维来的。

沟通各方的磨合是必然的过程,只是磨合的久还是磨合的短,磨合的轻还是磨合的重。

怎么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营销策划创意

一份完整的产品营销策划的制定需要经过多个步骤,然而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环境变化很快,这样客观要求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显然不可能在做每一个营销决策,出每一个产品创意的时候,都会去做市场研究,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怎么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营销策划创意
怎么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营销策划创意

既然如此,那在做产品策划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方法,是可以在不用做市场研究的前提下,还很可能出好的产品创意呢?

我想方法还是有的,为此笔者总结了产品策划,常用的六个创意来源,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产品营销策划—模仿跟进

就是竞争对手有什么产品推出市场取得了好的效果,或者说竞争对手有什么新产品经过我们判断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那么我们就研发什么产品推出市场。

这是大家常用的熟悉的方法,可能有很多做产品策划的人员,看不起这种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太简单,体现不了策划人员的价值。其实不然,对于企业来说是利润压倒一切,判断一个创意有多大价值,关键在于他为企业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这不是以产品策划人员的意志为转移的,希望产品策划人员务必要有这样的意识。

其实模仿跟进是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市场中最常见的成功大都源于此,比如互联网中5460之于chinaren,baidu之于google,超级女声之于美国偶像,以及传统行业中采乐之于海飞丝,而在近几年兴起的SP行业,源于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二、产品营销策划—空白区域

这个方法跟模仿跟进有点类似,就是在竞争对手所没有开拓的空白市场区域,推出与竞争对手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以抢占市场空白区域,另外空白区域的方法还包括企业内部分公司运用这样的思路在区域市场上运作企业样板市场被证明过的产品或模式。

空白区域的方法的运用需要企业具备敏锐的市场触角(洞悉市场趋势)、宽广的视野(发现有潜力的产品或市场的空白区域)、快速行动的能力(把握空白市场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来说,空白区域的方法的运用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区域性企业发现全国性企业其中的一个有价值的产品,然后发现该产品对于本区域是空白区域,从而快速行动推出类似产品占领市场,二是全国性企业发现区域性企业其中的一个有价值的产品,然后在其它区域市场推出类似的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三、产品营销策划—新建品类

我认为产品营销的最高境界,产品营销策划人员如果能成功的新建一个有市场价值的品类,那么他对于企业的贡献将几乎是最大的。

四、产品营销策划—替代转换

不知道大家对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是否还有印象?其中一个竞争力量就是来自于“替代品”。这其实是给了我们策划人员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我们在做产品策划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替代”的方向来寻找好的创意。

替代转换的方法,可以是从相似行业中寻找替代转换,也可以是从相异行业中寻找替代转换。比如:在相似增值服务行业中,既然IVR可以提供聊天业务,那么SMS同样也可以提供聊天业务;在相异的行业中,既然电台可以提供点歌服务,那么短信同样也可以提供点歌服务。

目前这种替代转换的创意方法比较常见,而且也确实证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与新建品类的方法相比,是他在分流原有的市场需求,而新建品类则是构建全新的市场需求。

五、产品营销策划—增值挖掘

增值挖掘的方法有类似于波特的专一化战略思想,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现有行业中的竞争、供应商、买主、替代品、潜在的新进入者)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具体的做法就是,基于之前我们销售的一个主要产品相似或相关的需求,通过提供更多的其它产品来提高企业对平均单个消费者的销售额。比如之前海尔主要向消费者提供冰箱这个产品,然后又继续向消费者提供海尔空调等,又比如SP行业,如果用户之前用了你的铃声业务,同样你可以推荐用户用你的彩铃业务,针对电台的交友留言用户你可以推出查询交友留言的业务。

根据笔者的经验,增值挖掘的方法目前可以很好的运用到互联网和SP增值服务行业中。

六、产品营销策划—空白需求

这是很多企业的产品策划人员最想采用的方法,如果说这个方法是不同于以上的五个常用方法,那么目前这个方法也是成功率最差的一个方法,鲜有成功案例。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白需求,一般需要企业对市场以及消费者进行长期的研究,并且发现这种空白需求的企业人员还必须有特别的灵感,比如牛顿,爱迪生大概就属于此类。

试想国内企业有几家能做到对市场以及消费者进行长期的研究,并有爱迪生式的员工。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慎用。

以上笔者对产品策划,常用的六个创意来源跟大家一起进行了分享,另外笔者还想提醒的是:为了提高你产品策划成功的概率,如果你的产品是低价的,那么你的产品最好还应该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否则除非你能以低成本高效率将产品卖给你的目标消费者。

什么是区块链运营?怎么运营推广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及竞品分析重点讲解用户分级、用户锁仓和游戏化运营给区块链产品带来的用户增长,分析区块链产品活动运营、社群运营,锁仓计划真实案例,希望在区块链产品运营当中能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区块链运营?怎么运营推广
什么是区块链运营?怎么运营推广

一、区块链产品之用户分级运营

某区块链公链项目在今年6月份策划了一个非常机智的“用户分层游戏”,它把用户分成4个层级:token持有量在10万+的一个层级、5万-10万的一个层级、3-5万的一个层级、1-3万的一个层级。每个层级的社群,每个月可以获得不同的额度的空投奖励。

社群成员越多空投额度越高(高层级的人均额度高),每个层级里的用户都可以参与拆「Token礼盒」,Token数量的多少是同用户在社群里的活跃度、Token换手量成正相关。

每个层级都是对外开放的,每个月初用户均可以申请入群,系统会自动对申请用户的钱包地址进行快照,并且邀请他们加入想要的层级社群,比如我初月申请时持有该项目10万个Token,你我就可以进入他们的顶级社群。

加入社群后并不代表你可以一种留在这里,在月底发放token奖励前,如果你在某个时刻钱包地址持有的token量少于层级规定的门槛,就会失去本月拆「Token礼盒」的机会。可以说这家区块链项目的社群互动玩法是我见过最机智的了,通过社群互动把用户分层、活跃、锁仓的事情一并搞定了。

所以, 你看到的是,很多玩的好的锁仓,它并没有把它当作纯粹的理财来做,还有想着怎么游戏化怎么好玩。

如果升级的话,应该是有一个基础保底收益,另外一些收益就是大家一起用智能合约来抽奖,看谁分的多。

游戏化运营不是做区块链项目运营的必备技能,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拥有游戏化能力的运营在区块链项目的社群运营和用户增长,会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二、区块链产品之游戏化运营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游戏化能力在区块链项目的作用,这里举个真实有可复制的小例子。

某区块链项目策划了一个邀请好友送糖果的活动,最开始的送糖果的玩法都是邀请几 个人送多少个糖果,邀请的好友数量和糖果奖励数量是直接相关的。刚开始这种玩法非常游戏,但是在经过 2 轮邀请活动下来后效果明显不给力了。

就在邀请活动几乎失效的时候,该项目运营想到了「掷骰子」的玩法,让整个邀请活 动游戏化。邀请的好友入群的用户,可以让好友帮助掷骰子赢更高倍数的糖果奖励。这样 一来,不仅社群用户更有动力去邀请好友,也让被邀请者知道了,原来邀请好友可以玩这种好玩的领糖果游戏,这样他也就自己去邀请好友了。(数据显示效果达历史峰值)

关于游戏化运营网上的图文有很多,但是这里我最想强调的是要善于利益“不确定因素”只需要引入不确定性的变量因子,就可以帮助你把简单互动变成游戏化。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Alchemint 项目就利用了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策划了猜比分瓜分糖果的活动,让整个社群的互动更具游戏化。

三、区块链产品之引导用户锁仓

最基础的锁仓玩法一般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另外一个是用户的持仓量。

对锁仓含义不明的小伙伴可以看下这段解释,做个基本的了解。

锁仓:在区块链行业中,锁仓一词指项目方通过激励机制、约束合约、定活期锁定生息等方式让用户长久持有Token,从而达到Token增量的目标。

物以稀为贵,当市面上流通的Token越少,那么Token的价值更有可能提高,所以作为运营可以定期的在社群里边策划锁仓活动,通过一定的年化溢价来让用户成为长期Token持有者,尤其是让那些摇摆不定的用户,不在Token价值波动浮动比较大时而低价抛出Token。

激励锁仓方式主要有:

百分比token奖励,如:年化多少……
权益激励,达到多少可以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平台币玩的比较好,eos也是变相的节点锁仓挖矿。
锁仓方式也有强制锁仓和灵活锁仓,强制锁仓一般通过合约或者平台控制,锁仓人一般不可提前解锁,若提前解锁,必须发起活动者同意并且合约或者平台支持。灵活锁仓一般看不出来是锁仓,只要拥有一定数量既可以享受一定权益,随时可退出,但是会失去权益如平台币,比如:eos,必须达到多少名次才有挖矿权益甚至数据管理权利等。

接下来举个例子:(蔡叔的赞我案例)

4月份蔡叔亲力亲为,在全国24个城市跑,举办线下活动,从中招募运营官。

福利:赞比社区(赞我周边项目)上线6月前,优先内测体验、内部IP孵化资格,当然这还没有锁仓,应该是为了给饥渴的用户一点产品尝尝。

第二批(赞我上线前最后一次)招募:这个就是核心运营官了,所以必须对赞我高度认可,也就是需要锁仓,锁仓之后才会关注他的发展,原有运营官优先,之前也算预热和持续性的活跃核心用户。

福利:按照月活跃度每月奖励EDS,而且锁仓EDS越多,奖励增幅越大,如:基本条件是锁仓200W,封顶2000W,基本奖励50W,锁仓到2000W福利加倍。

额外奖励:Dapp上线邀请注册,社群专属额外空投,只有运营官能发二维码邀请链接;其他活动优先知晓优先参与优先录取等,总之就是优惠;赞我上线后,Token激励机制和锁仓数量有关,计算激励两部分:当前锁仓数量+锁仓时间最长的Token*锁仓时间/365,简单讲就是你锁仓一年1WEDS,一年后计算激励是按照2WEDS算。具体算法可能会调整了。

锁仓最关键的,还是项目方循序渐进的在产品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给用户更多的鸡汤加持,否则权益激励也很难进行。当然了,如果本身项目方就是不靠谱,或者压根就是割一波的,那鸡汤再香也没用,就像乐视,刚开始大家都在为梦想窒息,大家一起锁仓,然后真的窒息了。

区块链做为新兴行业,基于区块链技术延伸出来的产品也是多种多样,运营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思考新的运营方法去实现用户增长。特别在目前币圈熊市的情况下,大家都在获取存量用户,奈何僧多肉少,区块链行业的运营人员急需考虑的是如何拓展增量市场,获取目前币圈以外的用户。

由于市场环境的多样性,区块链行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太多,产品极容易受到市场各方面因素影响,运营比古典互联网更强大的心理及知识储备。

数据分析流程主要有哪些关键环节

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使用移动终端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生产数据,而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的产品来说,也在持续不断的积累数据。数据如同人工智能一样,往往能表现出更为客观、理性的一面,数据可以让人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世界,数据也可以指导人更加理智的做出决策。

数据驱动的时代,无论你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数据分析流程主要有哪些关键环节
数据分析流程主要有哪些关键环节

数据分析流程主要分为五个关键环节:明确数据分析目的、明确数据源及数据口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输出。

一、明确数据分析目的

任何一件事在做之前都是有目的性的,数据分析也是如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数据分析为什么要做?下面通过用户、需求、场景三要素拆解法来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

1、用户

这里提到的用户是指数据分析内容或者结果给谁看?这里的目标用户主要分三类:你自己、企业内部业务部门、外部客户。这里主要对后两种进行解析。

企业内部业务部门:

这类用户通常会通过制定不同策略提升企业某些指标的提升,可以是市场部门、运营部门或者是维系部门。他们往往指导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有效的决策。

外部客户:

这类用户通常不具有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行业数据,希望通过这些数据了解他的用户或市场,而恰巧你的企业具备这样的数据,这种情况下通过数据价值变现,形成对外的数据分析输出,对外部用户来说可以更好的了解市场,对于你来说也可以通过数据形成价值变现,为企业带来收益。

2、需求

你的用户即数据分析问题提出者为什么要做数据分析,他们是希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还是希望提升某个业务指标,这些都是在做数据分析前需要了解的,只有了解了需求才能制定更合理的数据分析思路(后面会介绍到数据分析方法)。

3、场景

场景更多体现的是数据分析的场景,如业务部门想了解用户在注册流程中的用户流失原因,那么这就是问题的场景,要根据场景去定义问题,梳理数据分析思路,选择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明确数据源及数据口径

1、数据源

数据的获取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通过一些基于前端页面的数据采集工具获取,如GrowingIO等可视化的数据采集产品;第二种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数据埋点的方式,在需要数据时可以进行简单提取,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在产品规划阶段就已经对未来的数据获取提前做好了准备;第三种是如果前期没有进行功能埋点、可视化的采集工具也无法获取数据时,找研发团队通过后台脚本或技术研发的方式获取数据。

2、数据口径

数据口径,即定义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含义。举个简单栗子来说,针对于用户流失指标的定义,不同的产品或者不同的领域会有所不同。对于普通电商产品来说,用户三天之内没有登录或增涨就是流失,但是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仅仅用几天没有登录或增涨即算作用户流失是不合理的。

对于数据口径的明确,需要结合数据分析任务提出者的需求以及具体业务场景,定义清晰的数据口径对后面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具有关键的意义。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阶段主要做的工作是数据清洗、数据补全、数据整合。

1、数据清洗

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如对连续多天的用户登录数据进行处理时,如果有一天的登录数远远超过正常值,那么就需要分析,该天是否有重大营销活动,还是采集数据时出现的错误,通过异常值不仅可以发现数据采集方法的问题,同时可能通过异常值找到数据分析的目标。比如对信用卡诈骗的分析,就是通过查找异常数据的方式。

2、数据补全

针对数据缺失的情况如何解决,一种方式是根据数据前后的关联关系填充平均值等方式,另一种则是直接选择丢失该条记录不用于数据分析。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建议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数据整合

在采集数据时,不同类型数据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关联关系,通过数据的整合,丰富数据维度,更利于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用户注册数据与用户增涨数据相关联,可以通过用户的基础属性信息判断用户增涨的商品是自己使用还是送人等等。

四、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思路又叫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一定是以目的为导向的,通过目的选择数据分析的方法。通常来说主要有以下集中分析思路

1、异常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找到解决异常问题的方法。

2、寻找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也可以成为购物车分析,耳熟能详的沃尔玛尿布与啤酒的案例就是关联关系的最佳实践,通过分析不用商品或不同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用户的习惯。

3、分类、分层

通过用户特征、用户行为对用户进行分类分层,形成精细化运营、精准化业务推荐,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转化率。

4、预测

通过用户历史行为预测用户未来可能的行为,提升用户感知和使用体验。

五、输出

在前面层提到,数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清晰的了解用户、产品和当前业务形态,从而得到有效的战略决策指导下一步的发展。

如何通过数据清晰了解用户、产品和业务生态?一行行枯燥的数字是无法让业务部门或外部客户直观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的,所以需要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一行行的数据转化为图表,直观化展现数据的趋势、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等等。

在对数据可视化时,需要着重考虑数据有几个维度、数据要向看的人展现什么,这些都影响着数据可视化的形式。

如针对注册用户男女性别比例的展现可以用饼状图,展现注册用户数随时间变化的增长趋势可以用曲线图,展现注册用户归属地可以通过柱状图或地图等等。在选择可视化方式时,要充分考虑数据的特点以及希望用图表展现出来的内涵是什么,这样才能用合理的方式展现出更直观的分析结果。

此外,数据分析的输出通常以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展现,数据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如下:

  • 数据分析背景
  •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
  • 数据分析方法
  • 数据可视化
  • 数据决策

以上是一份较为正式的数据分析报告的大体框架,如果针对日报一类并不要求正式性的数据分析结果展现,则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总结

数据分析方法论一定是为指导具体工作实践而服务的,所以仅仅掌握方法论并不够,还要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优化方法。只有当你真正去做数据分析这件事时,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说再多不如直接去做。

企业怎样做好拉新营销推广

企业如何做好拉新营销推广?如果你还在苦苦找寻最有效的推广渠道,如果你发现上面回答多是罗列渠道,或者早已过时的经验建议你花20分钟,好好读读这篇文章。相信会对你有真正的帮助。

企业怎样做好拉新营销推广
企业怎样做好拉新营销推广

背景知识:

CAC=单个用户获取成本,LTV=单个用户终身价值(从注册到流失,贡献的利润)

好友越来越多,不少粉丝私信问说:“龙哥,流量太贵了,从用户身上赚的,还没拉新花的钱多。能不能给我一个最有效的拉新渠道?

本篇文章我将通过一个基本模型,推演出渠道三大定律,最终帮大家建立起一个系统框架,帮助小伙伴们更好的做好拉新。

有关渠道的其他疑问,也将一次得到解决,比如:

  • 高速变化的渠道,到底有哪些规律?
  • 为何有些渠道测试的时候不错,正式投放却不行?
  • 当你面对一个新的渠道,如何判断是否投放?
  • 投贵的渠道,还是投便宜的?
  • 作为运营总监,应该用怎样的策略hold住拉新?
  • 烧钱是愚蠢的行为么?

一)退步思维——需求模型

有种思考方式,叫退步思考,从一般退到特殊,从复杂退到简单。这次我们就采用退步思维,先考虑单个渠道的情况。

假设有一个渠道,鲜有人知,因此需求量也极少,价格很低。渠道为了提升销量,还送一堆的福利。

小A碰巧投了一下,发现效果竟然很好。完全符合“最有效的拉新渠道”这个设定。

小A接下来会做什么?会写一篇文章告诉行业,我发现了个好渠道?当然不会啊!

那样会招来大量的竞品跟进,需求量迅速上升,渠道价格飞涨。

但小A捂着不说,就有用么?

别忘了,渠道本身也是博弈方。当渠道通过小A的投放,验证了自己的流量价值,他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做个PPT拼命去卖流量呀!

因此,不论小A做什么,由于需求量的增加,渠道价格都会迅速提升。那些投放过的渠道,又会进一步加速这个过程。

慢慢的,渠道的价格与市场均价越来越接近,需求增速放缓。直到有一天,渠道价格等于甚至大于市场价格,于是红利期结束。

我把这个模型成为需求模型。需求模型解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需求者越多,价格越高

请默念三遍,这是下面所有推论的基石。

这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中,渠道的红利期长则1-2年,短则几个月乃至数周。

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是否存在最有效的拉新渠道?

如果你在这个短暂的红利期内及时切入,渠道又足够精准,对你来说,这就是最有效的拉新渠道

而当你在朋友圈看到《一招搞定微信公众号涨粉》,《一招获取10w用户》这类文章时,要么是渠道自己投的软文,要么是渠道红利期已过,操盘者希望通过分享提升影响力。

二)渠道三大定律

从需求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三个规则,我称为渠道三大定律。

  • 量级定律:同一个渠道,想要获得的量级越大,CAC越高
  • 时间定律:同一个渠道,越早进入,CAC越低
  • 精准定律:不同渠道,越精准,CAC越低

下面我们逐一解释。

1)量级定律:同一个渠道,想要获得的量级越大,CAC越高

在这我们引入一个用户密度的概念。

用户密度=目标用户数/用户群总数。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产品的用户都是分层的,从核心用户群到泛用户群,用户密度逐步减小。

以手赚产品为例,用户下载指定App,赚取1-3元奖励。一个月赚20块钱左右。这类产品用户的特点是什么呢?

  • 碎片化时间多
  • 收入低缺钱

最核心的用户是宝妈。时间碎片化严重,做不了兼职。孩子又是人肉碎钞机,非常缺钱。这类用户的LTV最高,粘性最好。

其次是小镇青年,生活清闲无聊,乐得花几分钟赚2块。

最后是刚毕业的学生。

如果我选择新浪粉丝通,定向投放宝妈,我可能每天能拿到500个注册,成本10元/个。如果我想扩大量级,我只能增加投放维度,把小镇青年也加进来,每天拿到2000个注册,成本就变成了15元/个。如果还要提升量级,我只好向刚毕业的学生投放广告了,最后成本可能提升到20元/个。

为什么会这样?

从核心用户到泛用户,人群规模越来越大,竞争者自然也越来越多。而需求模型告诉我们,竞争者越多,价格越高。

这个定理有两个推论。

一是渠道的实际价格,会高于测试价格。因为测试的量级一般很小。扩大量级后,价格必然上升。

二是起量快的创意或者投放方式,成本更高。起量快意味着圈到了更大规模的用户。

(创意是指广告的展示形式和内容。比如下面的广点通广告。)

2)时间定律:同一个渠道,越早进入,CAC越低

在需求模型中,渠道价格是供求双方动态博弈的结果。因此,越早进入,CAC越低,攫取的红利期越长。

10-11年的微博,10-12年的知乎,13-14年的微信公众号,都是红利期。

同时,渠道在最开始,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或作出规模,往往会作出大幅度的让利和补贴。

比如微博最开始做众筹业务的时候,会将一部分资源打包,作为服务方案提供给参与众筹的优质商家,这些资源如果单独增涨,可能需要几十万。

3)精准定律:不同渠道,越精准,CAC越低

越精准的流量往往越贵,越泛的流量越便宜。因此很多老板倾向于增涨便宜的流量,心理想着:这么大量级,说不定洗出来用户比其他的还便宜呢!

可惜最后往往事与愿违。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聊过,流量≠用户,因此流量价格≠用户价格。

越泛的流量,竞争者越多,最终用户价格势必越高。

因此,聪明的方式,是寻找精准渠道。同时要注意,精准是相对的,由于产品模型,用户特性的不同,其他人的泛渠道可能正是你的精准渠道。

举个例子。友宝现在开始涉足微信加粉业务。买水和零食的时候,它会引导你关注某个公众号,然后领取0.5元的优惠券。

这个渠道,对于其他公众号来说,是非常泛的流量,成本必然高。但对手赚产品来说,却是非常精准的渠道,都是相对爱贪小便宜的人。

所以各位运营总监,渠道经理们,评判一个渠道的首要条件,是精准与否,而非价格高低。

三)终于,我们有了方法论

现在,重新审视渠道三大定律:

  • 量级定律:同一个渠道,想要获得的量级越大,CAC越高
  • 时间定律:同一个渠道,越早进入,CAC越低
  • 精准定律:不同渠道,越精准,CAC越低

你会发现,渠道的操作框架已经浮出水面。

1)先占领精准渠道,再考虑泛流量

不要用流量价格去评估用户成本。不要盲目尝试低价的渠道。

先迅速的占领精准渠道,当对量级的要求更高的时候,再考虑泛流量渠道。

2)提升量级,保证利润和增速的平衡。

还记得我在《3个步骤+3个模型,极简数据分析法》里提出的多维坐标模型吗?

把渠道按成本和量级排布:

对不同渠道,将B、C象限的渠道,通过创意和投放策略,放大量级,向A象限拉。砍掉D象限渠道。

对同一个渠道,尽可能的扩大量级。量级扩大必然引起成本上升,所以你要控制好利润率和扩张速度的平衡。

3)钱该烧就烧,别怕亏损

该不该烧钱?

如果你抓到了渠道的红利期,请尽情烧。红利期真的很短。

最傻的是红利期的时候不烧钱拿用户。过了红利期只能高价增涨流量,给产品续命。

亏损可不可怕?

如果LTV>CAC,为了迅速扩大体量导致的亏损并不可怕。控制好融资节奏,资本市场会为你的亏损买单。因为你只是亏一时。

如果LTV<CAC,用户大批流失,或者毫无转化,你还一面拼命烧钱扩大规模,这种亏损才可怕。

4)保持敏锐的嗅觉与好奇心,及时跟进新渠道

和各家渠道的商务和运营建立联系,搞好关系。当他们有新的渠道推出的时候,迅速做出判断,小量级投放快速试错。一旦验证可行,迅速扩大量级。毕竟红利期只有短短几个月。

如有可能,你可以考虑在渠道早期就签订长期框架协议,攫取红利;或者干脆投资一点钱,变成渠道股东。

举个例子。15年,微信公众号就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导流能力,尤其是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导流。那时一部分有远见的金融App,投资了一些个人理财公众号,和自媒体孵化机构。

到了16年、17年,大家都去投自媒体,广告价格很快飙升,一个10000阅读的号,头条可以卖到十几万。

这时,那些早早布局的公司,不仅可以从投资的公众号以较低价格不断获取用户,甚至在一些公众号二轮融资时成功套现,赚了一笔。

四)总结

我一直觉得,渠道是运营最复杂的活,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论。

当一名运营总监,或者渠道经理,面临几百个形形色色的渠道,每个渠道都拼命告诉它,“我家效果好,你们竞品XX都投了!”,他会有些无助。

他只能依靠过去的经验、朋友的推荐、甚至是酒桌上的套词,朋友圈里的文章去做出判断。但经验迅速失效,朋友未必靠谱,套词多有假话,朋友圈里的渠道早已过了红利期。

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让运营小伙伴们有所参考。

我们将复杂纷乱的渠道市场,简化为需求模型,并由此推出渠道三大定律:

  • 量级定律:同一个渠道,想要获得的量级越大,CAC越高
  • 时间定律:同一个渠道,越早进入,CAC越低
  • 精准定律:不同渠道,越精准,CAC越低

由此,我们重建了一整套渠道投放逻辑:

  • 先占领精准渠道,再考虑泛流量
  • 提升量级,保证利润和增速的平衡
  • 钱该烧就烧,别怕亏损
  • 保持敏锐的嗅觉与好奇心,及时跟进新渠道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流量是命脉,渠道建设是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优秀的渠道,维持较低的CAC。而卓越的渠道,洞察先机,攫取红利,在保持利润率可接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流量,提升用户规模。

需要说明的是,卓越的渠道需要一个同样卓越的老板。

我偶尔会去一些企业讲课。跟老板们聊天的时候,发现不少老板喜欢定一个框框出来,详细到CPA渠道能接受什么价格,CPS渠道什么价格,年底要做到什么用户量级。

这种情况下,负责渠道的同学往往束手束脚,毫无决策权,错失无数机会。因此,这种企业的增长速度也往往很慢。

需求模型告诉我们,价格从来不由任何一个老板决定,而是市场各方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