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kol还是koc,又或者是品牌和商家,了解平台机制对于我们非常有用。
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机制仍然以「标签匹配」为主。

小红书算法机制流程图来了,看懂了就会运营小红书
在小红书,一篇优质笔记想要实现流量爆发需要经历以下过程:用户合规发布笔记后,平台会根据内容+用户标签,将笔记推荐给账号粉丝以及与标签相匹度高的兴趣人群,开始第一轮种子推荐,同时根据公式「CES =点赞(1分)+收藏(1分)+评论(4分)+转发(4分)+关注(8分)」对笔记进行打分,然后通过「阶梯式推荐机制」,将优质笔记推往不同层级的流量池(包括搜索流量)。
下面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梳理一下小红书平台的流量机制和算法。
一、小红书流量结构
小红书的流量结构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流量来源
关注页:用户关注账号后直接查看的内容,占比约10%。
搜索页: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取的内容,占比约20%-30%。
发现页:系统根据算法推荐的内容,占比约60%-70%。
2、流量分配机制
初始流量:每篇笔记发布后都会获得初始推荐流量,后续根据内容表现(如互动率、停留时长等)动态调整。
权重算法:系统综合用户行为(点击、互动、关注等)和内容价值(如专业度、原创性)综合评分,高分内容获得更多推荐。
3、内容类型
潮流内容:聚焦时尚、美妆等热门话题,主要吸引红人、大咖等头部用户。
买物内容:侧重产品推荐和购物攻略,适合达人及普通用户分享。
二、小红书流量分发模型及背后算法
小红书的流量分发模型主要依赖兴趣推荐算法和搜索关键词匹配,核心机制围绕用户行为数据与内容价值权重综合评分。
1、流量来源
小红书流量主要分为三大类:
发现页 :依赖封面吸引力、标题干货密度及互动数据(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关注),算法根据互动率推荐内容。
关注页 :基于粉丝粘性与账号定位相关性。
搜索页 :通过关键词布局直接匹配用户需求,精准且具有长尾效应。
2、核心算法机制
兴趣推荐:平台通过用户历史行为(如浏览、点赞记录)预估兴趣概率,结合内容价值权重(如内容质量、创作频率等)综合评分。
搜索优化:关键词需覆盖痛点词、核心词、卖点词及热点词,并利用AI工具优化标题和内容。
三、小红书流量层级
小红书的流量层级分为8个主要阶段,从初始曝光(0-200浏览量)到超级爆款(500万+浏览量),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内容表现和平台推荐机制。
1、初始流量池(0-200浏览量)。
新笔记发布后的基础曝光阶段,若长期停留需检查内容合规性或质量。系统通过标签匹配推送给少量用户测试反馈。
关键指标:点击率(CTR)>5%、互动率>3%可进入下一层级。
2、基础流量池(200-500浏览量)。
账号正常运营的标志,需通过优化标签、标题关键词提升搜索权重。内容垂直度和原创性是突破关键。
3、千人流量池(500-5000浏览量)。
内容质量达标后进入,需增加情感表达或故事性元素以提升用户共鸣。互动数据(点赞/收藏/评论)决定是否晋级。
4、万人流量池(5000-2万浏览量)。
潜力笔记阶段,触发人工审核。通过后可能进入更高流量池,需分析爆款元素并复制。
5、小热门层级(2万-20万浏览量)。
粉丝基础和账号权重开始发挥作用,需加入创新元素维持热度。可尝试裂变同类优质内容。
6、自然流量关键层级(10万-100万浏览量)。
内容稀缺性凸显,平台侧重测试后端数据(如转化率)。需优化互动引导策略。
7、爆款笔记(100万-500万浏览量)。
内容具有广泛传播性,通常结合热点或头部达人效应。用户共鸣和长尾流量是核心特征。
8、超级爆款(500万+浏览量)。
全站顶级流量池,平台持续推荐数月。多为现象级内容,需持续运营评论和互动。
四、小红书流量分配机制
三大入口占比:发现页(60%-70%)、搜索页(20%-30%)、关注页(10%)。
算法核心:CES评分体系(点赞、收藏、评论等)决定流量跃迁,无粉丝门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