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涨粉1w+ ,建议大家搭建一套个人的写作SOP

写公众号一年多,最让我崩溃的不是没粉丝、没流量。而是——写一篇文章,太!磨!叽!了。

微信公众号涨粉1w+ ,建议大家搭建一套个人的写作SOP

微信公众号涨粉1w+ ,建议大家搭建一套个人的写作SOP

每天早上5:30起床,本想抓住黄金写作时间,结果:选题纠结半小时,不知道写啥;开头改了七八遍,还是觉得“烂”;正文刚动笔,又怀疑结构乱、读者会无聊;素材不够?赶紧上网搜——一搜就是半小时。

终于进入正题了,一看时间——7点了。

该洗漱、送娃、做早餐了。

看着『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文章没写完,人已经emo的不行了。

直到我读到关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把复杂系统或问题彻底分解到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再从底层重构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还原论+重构』的思维工具,是马斯克颠覆性创新的核心方法。

于是,被重复套牢的我恍然初醒,给自己搞了一套写作SOP。

说白了,就是一套写文章的固定操作流程,现在,我就能做到较为稳定地输出。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把这套“写作sop”拆给你看。

一、什么叫『写作SOP』

SOP这个词,听起来挺工业风的,其实就是『标准操作流程』。

放写作里意思就是:把写一篇文章的每个步骤,变成可复制、可重复的动作。

首先,按照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中的『还原论』,拆解下写一篇文章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第一:选题:就是你要写什么?

第二:标题:怎么呈现你选题的主题,让人爱看;

第三:文章大纲:就是文章的骨架,再细致点就是文章的小标题

第四:如何开头?如何结尾?

第五:需要什么素材

第六:组合成文:把素材、开头填充进文章的大纲

第七:改稿

第八:排版发布

之前之所以很慢,是因为这套流程,每写一篇文章都需要从头来一遍;

现在我可以把这些流程解构,就像是一个产品的一个组件一样

每个组件,都不需要临时组装.而是日常备好,需要的时候,照着『说明书』组装产品即可。

尤其像公众号这种要长期更新的活儿,有套流程在,效率和质量都能稳住。

上面是还原的部分,下面是『重构』:

先分析影响写文章效率的因素:

1、选题:光是想写什么,就非常的耗时;

2、找素材,总是临时起意大海捞针的去找;

3、万事开头难,有没有文章开头的固定模版?

4、改稿是否可以借助AI提效;

5、排版是否有模板?

那么,有了上述拆解+解构,那么流程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选题

我发现,只要你确定了要写什么,写文速度就能提升50%,毫不夸张。

因为确定了方向,后续的标题、大纲、素材才能有的放矢。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闭门造车』。

新手千万别自己冥思苦想,而是先去抄(不是真抄,是找灵感)!

解决方案很简单:

第一步:规划选题数量:比如,本周更新3篇;

第二步:规划选题方向:比如:公众号主题2篇,认知类:1篇

第三步:确定选题渠道:我常用的几个地方:

✔新榜、微信搜一搜、看一看 ; ✔知乎、小红书;  ✔经常关注的同类账号的爆款文章

第四步:规划选题时间:每周末或者周一上午,专门抽出30分钟–1小时,找到低粉爆文,每个方向找到4-8篇左右;

第五步:确定本周选题:抽空把这10篇填充到爆文选题库中,仔细拆解对比,从中选出符合自己写作能力和水平的3篇选题;

重点不是照搬,而是看:

✔开头如何切入的?是问题,还是故事,亦或是结果,还是总结性金句

✔别人是怎么切入的?文章的结构逻辑是什么?

✔我能不能换个角度,加点自己的经历再写一遍?

三、起标题,一定要撩拨人性

标题不是文艺创作,而是撩拨人性的『钩子』。很多爆款文章,都是由一个好标题带来的。

我常用的4个套路和硬性原则:

第一:能照搬的标题,不改动一个字(放心这个不涉及版权哈)

第二:标题中要喊话目标用户:比如我的文章标题经常带有“公众号新手”,37岁,87年,中年人等

第三:包含数字,能用数字的,绝对不用文字。比如多数人,可以改成“90%的人”,“200遍”

第四:善用情绪词:一定要、大量、强烈建议、真心劝你等。

四、先列大纲,别直接开写

很多人一上来就猛敲键盘,结果写到一半卡住,或者写着写着跑偏又重新开始。  我的建议:先搭骨架,再填肉。

我常用的结构(新手友好版):

开头:戳痛点+ 引发共鸣 + 预告内容

(比如:“你是不是也这样……别慌,我有办法”)

比如这篇文章,就是从我写文章很慢的痛点着手,这个痛点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接下来讲我是怎么做的。

正文1:分析问题/现状/误区

正文2:给解决方案/步骤/案例结尾:总结重点+引导互动(“你遇到过吗?”“下期写XXX”)

正文部分,我会列3~5个关键点,每个点下面写几个关键词提醒自己别跑偏。

整个过程10~20分钟,但能省下后面半小时的纠结。

五、用素材填空

大纲搭好,接下来就是『填空游戏』。

但不能只讲道理,要让人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

不同类型,我有不同的填法:

1、教程类:要有详细步骤,一定要配备截图,再加举例说明

比如:第一步打开XX,第二步点击XX

然后截图进行展示说明,必要时在截图上标明详细操作步骤。

2、认知类:主要讲自己认知改变的过程

大致的机构是:以前的我认为……,后来发现…过程中踩了这些坑…最后得出这个结论”;

3、观点类:一定要加真实故事

我习惯性加自己的和身边人的案例:我朋友/我同事/我本人/我亲人

如果没有,可以加名人案例/或者书中用到的案例等

尤其是本人的真实案例,会让读者可信、亲切,你的人设也会非常的丰满。

核心就一句:别飘在天上,要落到地上。

别人看文章是来获得点什么的,不是看假大空的理论的

这些案例、教程、思考过程,其实就是你的素材;

素材要积累在平时,日常看到的好的案例、金句、图标、模型等都要积累下来

用的时候,直接精准调用,免去大海捞针的痛苦。

六、改稿

我改稿主要看三件事:

1、结构有没有跑偏?

主题聚焦吗?逻辑顺吗?段落之间有递进吗?

2、低级错误

有没有啰嗦重复?有没有病句错字?句子是不是太长太绕?

3、语气对不对味?

是不是太端着说教感太足?太随意?太自嗨?

有没有引导读者互动?收藏?转发?

提效神器:推荐一个AI改稿,我习惯用get笔记进行润色。

七、排版发布,要有模版

内容写好了,排版也不能马虎,不用搞花里胡哨,但一定要“简洁+重点突出”。

发布前一定用手机预览,电脑上看挺好,手机上可能排版崩了,别踩这个坑。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

写公众号,想长期写、写得轻松,靠的不是『灵感爆发』,而是『流程稳定』。

这套写作sop,其实就是让你把任务拆解到日常,在需要的时候,用一根线把这些穿起来。

让你写的时候不慌、不卡、不内耗,不用一步到位,慢慢调整,找到最适合你的节奏。

你可以从今天这篇开始,照着我的步骤试一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