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我的社群里和大家聊了聊关于创新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我觉得用在自媒体个人IP赚钱上底层逻辑也是一样的。

个人IP赚钱的残酷规则:复制、思想、系统
就像很多人总在纠结怎么做自媒体IP赚钱,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复制别人,但是很多人就只死在了这第一步。
我觉得有一套更实际、更残酷的规则:就是先复制、再加入思想,最后做成系统。这话听上去并不浪漫,但它一定靠谱,也更能走得远。
我想把它分成三步讲清楚,然后把自己做情感自媒体、做主播、做教学这几段经历作为参照,希望你读完能有一条可执行的路径,而不是空泛的教条。
一、先复制,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起跑
很多人好像都觉得复制是偷懒,但是我觉得这是学习最快的方式。因为历史上很多成功的模式本来就是复制改良的。
就比如说支付宝的商业逻辑,其实它就是来自PayPal的模式,然后本土化做成了现在的规模。
做自媒体其实也是一样的,模仿不是说多么丢人的事情,是我们做自媒体IP必须的起点。
我做情感自媒体的前期,其实就是把已经现有的成功的账号的节奏、话题、视频结构去学透:包括封面怎么抓眼球、前五秒怎么把人留住、话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都是可以复制的动作。
我把这些动作变成每天的练习,数据上来了之后我才有底气去做不同的表达,复制它可以让我们在短期之内得到流量的验证,验证受众的存在我们才能去有更多的时间做深的工作。
但是很多人在复制这一步就停住了:不断地去模仿,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
复制给我们带来的是速度,但是我们要用复制去形成自己的观察,然后用观察去找到自己能长期做下去的那些差异。
二、加入思想,把会做变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真正能留住受众的是什么?一定是这个人的思想。
思想不是说我们要有什么高大上的理论,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我们要解决的那个核心痛点、我们愿意为它长期辩护的价值观。
所以当时我在模仿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有些玩法并不适合我。然后我就想我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能给什么人帮助?后来我的内容就开始围绕着亲密关系的处理、认知自己和理解对方的这个主线展开了。
每一条视频、每一场直播、我都在重复一个核心:就是解决亲密关系的这一套逻辑。这种持续的主题和逻辑,它一定是能在受众心里留下印象的,因为它知道你的方法论是什么。
而且加入思想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模仿它会带给我们大量的泛流量,那思想一定是用来筛选不合拍的人的,然后真正留下来愿意深度跟随我们的客户。
但是我们也要去承担一些被误解、被骂的情况,因为我们清晰的思想会撞掉一部分不对的人,但是留下来的,一定是我们的长期客户。
三、做成系统,把思想变成可交付的产品
有了思想那我们就需要把它系统化,去做成可以持续变现的产品和服务。
那系统化也包括我们的输出路径,也就是我们的内容怎么去连接产品、我们的交付机制也就是课程、咨询、社群怎么运转、以及复盘闭环把我们的交付结果化。
其实现在很多自媒体IP博主并没有系统,只不过就是卖一些工具课、卖一些视频剪辑课,这些其实也不能叫做IP,这叫做技术工。
而我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教工具,是我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战略心法和现在我们做自媒体IP的商业路径结合,形成一套可以落地的IP系统思想体系。
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避实击虚”“谋定而后动”,在做IP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转化成选题的节奏、用户的层级还有高阶的产品设计。
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差异化是什么?
我的思想体系全部来自我们传统文化的支撑,我要用我们本土化的文化去正心术,所有的营销、赚钱,都是德行问题,但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赚不到钱。人心才是天道。
之前我也说过:商业的尽头是哲学。这不是一句空话,所有想长久做自媒体IP的博主,不懂这句话的一定做不久。
再就是我有从讲师到主播再到知识付费全流程的实际的工作经验,我能把思想做成真正能交付的系统化产品。
写在最后:
这条思想型IP的道路一定会筛选很多人。很多靠短期技术、靠快速涨粉的人,他们没有思想和系统,只要流量一停,立马崩塌。
《论语·子路》里说:“欲速则不达”。能把思想和系统做起来的人,门槛是高的,但是只要建立起来,这条路是长久的。
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聚集更多高认知的自媒体IP创业者、内容创作者,把这套打法落地。
在社群里我后续会把传统文化的战略心法拆解成现在我们做自媒体IP可用的工具箱,结合我的经验,去做出来一套真正系统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你愿意把你的思想、你的观点,形成一套系统可以复述的方法论,可以加入我的社群,我们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