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时代变化的速度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未来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IP。

未来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个人IP”
写代码、画图、写文案……很多过去需要专业技能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已经可以被工具自动化。准确、迅速、不疲惫,还几乎不出错。你越靠近标准化的岗位,就越容易被替换。
我身边一个朋友,技术不错,也一直很努力。但公司业务调整,他成了第一批离开的那一类人。不是因为他不够好,而是太“隐形”了。圈子里提起某个问题,没有人会立刻想到他。这不是他能力的问题,而是他的影响力,太小了。
这让我重新意识到一件事:技能会被替代,人会被遗忘,但真正能留下来的,是别人对你这个人的清晰印象和信任感。这,就是个人IP的价值所在。
01
能力有使用期限,认知却是缓慢积累的结果。
过去我们相信,技能代表生存力。多学,多练,就能让未来稳一点。但现在的情况是,你努力三年练的本事,可能几个月后就不再稀罕了。
很多人早上醒来,发现行业规则已经换了版本。
但与此同时,有些人似乎总能被需要。无论技术怎么变,平台怎么换,他们总是被记得、被提起、被找过去解决问题。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些人不一定是最强的,却往往是最“清晰”的。
他们做什么、擅长什么、解决过哪些问题,别人能说得上来,也愿意相信他们能搞定。
这就是,个人IP。
02
不是追求热闹,也不是靠内容输出营造存在感。重要的是别人有没有想起你的理由。
有时候你不是输在不会,而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会。
我曾经写一篇稿子挣30块,一千字要改四五遍,有时候稿子刚发过去,就被退回来重写。那会儿稿费不高,但我特别当回事。因为我知道,只要有人愿意找我,哪怕给得少,我也还在牌桌上。
我靠这种方式一点点积累写作经验,也养活了自己。
但这还不够。我意识到,我需要被人“记住”。不是被点赞,不是被转发,而是被特定问题对应地想起。
后来我开始写公众号、做社群。表达不再只是为了写,而是为了建立清晰度。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信什么,你经历了什么,你和谁是一路人……
这些慢慢清楚了,才会有人愿意走近你。
03
表达不是演讲,也不一定非要讲出深刻道理。有时只是让人知道,你在这儿,你在做事,你有些东西能帮上忙。
我们经常说,表达是给别人看的。其实也是给自己一次次澄清自己的机会。
哪怕只是朋友圈发几句话,也是一种留痕。
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引发讨论,但它们会留下信息。哪怕是沉默的观察者,也会通过这些信息,对你做出判断。
而当判断积累得足够多,信任也就出现了。
04
如果你想开始构建自己的IP,不用立刻做很多事。
你可以从一个你不讨厌的领域开始,一个你愿意长期看下去的话题开始。
你可以先选一个地方表达,比如公众号、朋友圈、社群,找一个场域,先写十篇试试看。
表达也不用刻意讨好谁。只要保持清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工具当然可以帮你提效,但不要一上来就想着做出内容“矩阵”。先弄清楚你是谁,你要留下什么,再去想如何放大。
如果什么都还不清楚,那就多写点、多看点、多试试。
最后
岗位会变化,技能会过时,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留下一些东西。
表达,不是为了成为某种“IP”,而是让你在快速更替的世界里,有个能被人看见的位置。
哪怕很小,也足够了。
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