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刘一三

抖音音乐有版权吗?如何规避版权

大家在刷抖音短视频的时候,可以鉴赏到不同的音乐的,只是有些音乐是需要版权的,而有版权的音乐大多数是需要付费的,那么抖音音乐有版权吗?下面来看看吧!

抖音音乐有版权吗?如何规避版权
抖音音乐有版权吗?如何规避版权

抖音音乐有版权吗?

抖音没有侵犯音乐版权。抖音上面的音乐都是免费可以使用的,不属于侵犯版权,不过只能在抖音使用。

因为抖音自身已经增涨版权的音乐,你也是可以直接在抖音里面使用的,因为很多抖音用户的音乐版权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抖音会增涨一批音乐的版权供用户直接使用。

如何规避抖音音乐版权?

1.去原声,把原来的声音去掉,自己加上别的BGM。

2.去水印,很多视频都是有平台水印的,这个一定得去掉。

3.去字幕,重新换字幕,或不用字幕。

4.加转场,在视频中间加一个或几个转场特效。

5.加片头,引流。

6.加片尾,吸粉。

如此一来,这个视频就是你的原创了。

抖音歌曲版权原因限制分享,是因为用户在抖音发布的视频中搭配的音乐是没有版权,抖音平台没有该歌曲的版权,用户使用后容易出现版权纠纷等,抖音会限制该视频的发布及分享。

抖音已先后与多家唱片及词曲版权公司达成合作,包括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环球词曲、太合音乐、华纳盛世、大石版权等公司,抖音获得其全曲库音乐使用权,所以说用户们可以免费的使用这些音乐。抖音平台与音乐版权方进行深度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正版音乐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音乐人提供高影响力与高覆盖度的音乐传播路径。

看完以上的内容,抖音没有侵犯音乐版权,因为抖音自身已经增涨版权的音乐,你也是可以直接在抖音里面使用的,因为很多抖音用户的音乐版权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抖音会增涨一批音乐的版权供用户直接使用。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探店类内容由于贴近生活,深受大众的喜爱,而商家、博主、用户是探店类内容的三大驱动力。最近一则“探店达人翻车”的事件送上热搜,不少博主纷纷表示探店越来越难做。

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这个圈子到底是什么样子?跟随作者的步伐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男子自称有600万粉丝要求免单被拒”登上微博热搜。视频中,一男子吃饭不愿买单,称自己是有600万粉丝的探店达人,被服务员怒怼“抖音探店难道可以不结账吗?”

前不久,一位真抖音网红博主探店肯德基吃炸酱面,称“太贵”“没法吃”,随后推荐了另一款罐装“老北京炸酱”。没过两天又发布视频,称肯德基炸酱面是“妈妈做的味道”,被网友吐槽是“川剧变脸”。

“探店”之所以乱象频出,归根究底,这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风口。

因为探店门槛低、需求多,加上平台流量的扶持,这算是一个回报率不错的赛道,月入过万并不难。

我和多位探店博主交流了解到,抖音粉丝数10万左右的博主,一单商家合作报价在3000元左右,1万粉丝的博主推广费用约为500-1000元;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粉丝过千的博主,一单收入不到500元。不过,粉丝数并不与博主收入绝对挂钩,小众垂类博主,正越来越得到商家和平台的青睐。

KOL种草成为线上线下消费的重要营销手段,商家和消费者被“卷”进这场流量变现的热浪中,背后实则是平台之间的博弈。

为了啃下“本地生活”这块蛋糕,和美团抢生意,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平台纷纷力推达人探店,甚至将此与团购交易直接挂钩,无形中把探店的内容生态推向畸形的一端。曾经,探店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内容产出,养活了一批又一批的博主达人,如今,不管推广与否,探店内容都很容易被当成是别有用心的网红营销。

照此下去,当消费者对探店博主、商家以及平台的信任都透支了,当消费群体开始“反探店”,那谁也吃不到更多蛋糕了。

一、探店博主,很赚钱?

今年5月,阿乔在一个线上新媒体培训班学习视频口播,被科普了“探店”。“老师说现在抖音探店赛道特别火,建议我们主推。”

了解了探店的相关内容后,阿乔在抖音开通了自己的账号“阿乔in北京”,主做北京本地的美食探店。没多久,阿乔就创作了两个爆款,一个是打卡网红地球冰淇淋、一个是推荐北京小众拍照地,播放量高达60万。不到两个月,粉丝就破万了。

抖音探店博主“稳健羊一人食”告诉我,他每周会探5-8家北京本地的餐饮店,探店视频最高播放量接近100万,平均播放量也有5-10万,从今年3月至今,积累了8.2万粉丝。

像“阿乔in北京”“稳健羊一人食”这样个人运营的中腰部博主,变现模式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资源置换,即商家为博主提供免费餐饮服务,博主体验后发布内容种草。

二是商家推广,即商家给予博主一定的费用,博主对接需求后探店拍摄并发布推文。

三是平台分佣,平台邀请商家入驻并推出团购套餐,达人在探店视频中附带商家的团购链接,用户从链接增涨并核销,平台和达人分得一定比例的提成,这也是抖音今年上线“优惠团购”功能后主推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抖音探店团”达人发布的视频 来源 / 抖音

在抖音,博主达人的商务报价基本与粉丝数成正比。据我了解,粉丝数在10万左右的抖音探店博主,一单商务报价在2500-3000元左右,如果是平台促成的合作,则收取基础拍摄费用加分佣。而粉丝数在1万左右,一单价格只有500-1000元,与平台合作拿分佣的收入不到500元。

曾对接过多个平台KOL与商家的雪高文化主理人月月告诉我,在大部分平台,粉丝数是考核博主影响力的依据,但粉丝数与博主的推荐程度及广告报价并不是绝对挂钩的,有些垂直度很高的小众博主,反而更受商家青睐。

“比如一个10万粉丝的博主,内容都是看起来很廉价的奶茶、零食等普通餐饮,那接到的推广价格也很难上去;有些小众博主探的都是人均500元的高消费餐厅,反而会接到更高价的客户。”月月称。

我了解到,在小红书上,粉丝数在1000左右的垂类探店博主,一单商务合作报价200-500元不等,全职博主一个月最多可接到几十单合作,月收入过万。而大众点评2000左右粉丝的账号,如果浏览量够高,也能接到不少的商单,每单报价在200元左右。不过,不同博主的报价差距也比较大,还要视博主垂直度、项目匹配程度等而定。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小红书的达人探店内容 来源 / 小红书

小红书博主“成都吃货菜菜子”告诉我,大众点评的流量比较平均,但小红书更倾向对单篇的优质内容进行流量扶持,且越来越青睐小众垂类的内容。因此,中腰部博主即便粉丝数不多,也经常有机会出现爆款,单篇数据比较好的垂直账号,反而报价会比粉丝多但流量差的号更好。

而由于成本低、回报高,探店也成了博主达人“白手起家”的最佳切入口。“上海有几条网红马路,你走在路上,从街头到结尾,估计个个都是博主。”月月说。

“相比其他赛道,探店门槛更低,能吃、能说、有手机拍摄剪辑,就能产出内容,如果不要求变现,只是置换免费霸王餐的话,很容易找到商家合作。” “稳健羊一人食”称。

他发现,平台的团购达人多了以后,中部博主的成交几率大大减少,且很多预算充足的商家质量并不高,很难碰到合适的商务合作。

二、商家抢博主,平台抢流量

其实,探店这门生意并不新鲜,早在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图文时代,美食探店便是最热门的内容赛道之一。探店博主之所以会在今年爆发式增长,成为流量的“聚宝盆”,少不了平台的力推。

“探店是本地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本地生活是各大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表示。

“整个零售商业的大盘子里,份额最大的电商生意,已经被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大巨头以及唯品会、蘑菇街等垂直电商瓜分。剩下第二大的就是本地生活,但目前比较突出的只有美团。”王超认为,对手握巨大流量、有种草属性的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平台来说,这是一块必须拿下的蛋糕。

去年以来,抖音大力布局本地生活业务,在同城频道增设了“吃喝玩乐”板块,并上线“热门榜单”和“优惠团购”等功能,邀请了大量商家入驻。今年上半年,抖音正式推出“抖音探店团”,对探店团购达人进行流量扶持和带货分佣。

这种达人引流、商家接单的变现模式,也直接导致了平台探店内容的井喷。

抖音上,仅“美食探店”的话题就有740亿次播放,“抖音探店团”话题播放量也超300亿次。到目前为止,入驻抖音探店团的探官就有9700多名。抖音同城页面的信息流中,几乎所有视频下方都带有“团购”字样,引导用户直接下单。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抖音同城信息流的视频,大多带有”团购“链接 来源 / 抖音

小红书和大众点评抢生意的火药味更重。这边,小红书“同城”频道,对餐厅、玩乐、景点、周边游等进行了分类,点击即可搜索各类餐厅及景点。另一边,大众点评上线“达人探店”版块,推荐语、图片滤镜甚至达人的自拍姿势,都与小红书如出一辙。

“过去大家吃饭可能就上大众点评选餐厅,但现在新平台有了新玩法,比如抖音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团购系统,不仅绞尽脑汁吸引消费者,也在想方设法吸引商家。”月月表示。

在平台算法的推荐下,内容种草,几乎成了年轻人进店消费前的刚需。

上小红书搜城市加品类,找出“看起来不错”的几家店,再参考大众点评上的店铺评分和评价,是常居北京的陈希去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的“固定流程”。“一般我会更倾向本地博主推荐的、看起来不那么网红的店,踩雷概率更低。”

即便是日常和朋友聚餐,她也喜欢去那些在内容平台被种草的店。陈希在小红书账号的收藏夹里,专门建了一个名为“北京”的专辑,里面全是她平时浏览到的感兴趣的门店,“老店吃多了会腻,新店又怕踩雷,更多人推荐总归更靠谱。”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小红书同城页面 来源 / 小红书

早期内容引流的效应有目共睹,通过探店博主向年轻消费者“种草”,就成了商家招揽生意的重要途径。

多位探店博主告诉我,主动寻求合作推广的,大多是亟需第一波流量的新店和有一些试图借互联网流量突破瓶颈期的过气网红店。也有一些连锁品牌,常规性地会借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头部博主做营销。

不过,在月月看来,更多的商家,其实是被“卷”进来的。“从销售角度来讲,很多商家其实并不需要探店种草,但是当竞争对手都在做,就不得不做。”

“成都吃货菜菜子”的感受是,成都的探店生意之所以吃香,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的餐饮美食和休闲娱乐商家众多、竞争激烈,要想生意好,就得先有流量。因此,商家们都抢着邀请博主去探店。

她甚至觉得,在成都,遍地是博主探店,但探店的速度仍比不上商家开店的速度。

三、探店越来越假,害了谁?

然而,争地盘的平台、求流量的商家,却正在让探店博主的生态走向畸形。

有博主表示,纵观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每一个平台的探店博主账号都接近饱和,且头部博主同质化严重,风格越来越趋同。

抖音点赞量最高的探店博主,视频重点并不在推荐店铺或产品,而是借探店打造独特“人设”,制造反差感,比如骑着摩托逛吃全城的花臂大哥、开着豪车吃大排档的年轻帅哥、身材纤瘦的大胃王美女。

小红书关于“探店”的笔记多达1250多万篇,多集中在北上广和重庆、成都、长沙等网红旅游城市。“一秒穿越到韩国”“氛围感西餐”“美式ins餐厅”的推荐语配上高饱和度的图片,就打造出了一家“必吃网红店”。在“探店”的意义约等于“打卡”的当下,甚至还有博主推出日常探店拍照姿势教学。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在小红书,“氛围感”成了西餐厅的标配 来源 / 小红书

大众点评关于探店的笔记也有近4万篇,在首页“达人探店”版块,封面大多是加了滤镜的达人和美食合影,点评内容多是“颜色好看”“颜值很高”“摆拍很精美”。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为什么探店类内容难做?探店达人又翻车了

在大众点评,探店封面多是达人摆拍 来源 / 大众点评

一位从业6年的探店博主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对行业现状的观察,“一旦出现了一篇爆款内容,博主们的第一反应是跟风和如法炮制,至于这个地方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推荐,以及适不适合自己,似乎都不重要。”

“给图片加滤镜、写吸引眼球的标题,就会有流量,博主们不得不迎合这种趋势,否则你的内容再好,就是没人看。”另一位小红书探店博主向我表示,平台上真正能坚持做优质内容的人越来越少,广告却越来越多。

“拍的视频越来越难被人看到”,是如今很多中部探店博主的共同感受。

抖音探店博主阿文告诉我,抖音将达人探店与商家团购直接挂钩,对注重高质量内容的探店创作者打击不小。“当做视频的初衷从做内容变成销售团购产品,创作质量很难不受影响。有些团购达人批量发布叫卖类的超短视频,并没有帮观众甄别餐馆的作用,而流量似乎正在向这种账号倾斜。”他解释道。

除了影响非团购作品的流量,这也挤压了一些不做团购的商家的生存空间。“餐饮行业把大量成本放在推广上,本身是有悖行业发展规律,一旦流量代表了生意,那专心做饭、无力推广的店自然就会被埋没。” 阿文表示。

而为滤镜下的“网红店”买单的,最终还是消费者。

探店博主大力曾经在平台的引荐下探过一家涮羊肉火锅店,并发布视频进行了推广。“当时探店的时候,菜品和服务都非常好,感觉团购特别划算。”后来,团购了该套餐前去消费的朋友向大力反馈称,同样一款菜品,分量比探店视频里少了许多。这让他非常气愤,“遇到这种情况你都没法投诉,因为人家没有造假,只是实不实在的问题。”

在他看来,达人探店和正常消费获得的体验不一致,也暴露了平台的机制漏洞和监管不力。“平台为了抢生意,降低商家准入门槛,为了获客又拼命打压团购价格,商家不做,没生意;做了,又要亏钱,这就致使一些商家动起歪脑筋、打擦边球,最后是消费者吃哑巴亏。”大力称。

“稳健羊一人食”也发现,真愿意牺牲经营利润,拿招牌硬菜置换官方平台流量资源的餐厅并不多。“为了让套餐诱人,很多商家都在给套餐注水,用高价饮料、菜单以外的菜品、酒水、服务费来提高毛利,其实消费者体验并不会很好。”

不可否认,在这样的生态下,消费者对商家、博主以及平台的信任都将被大大透支。要想让探店在内容变现赛道真正持续下去,平台、商家和博主都需要走出流量至上的误区。

自媒体打造个人IP的15条经验

自媒体人如何打造个人IP?这几年不管是写公众号还是拍短视频,大家都有一个做内容IP的梦想。尤其是看到了一些人,通过内容的创作,实现了财富的收入。作者总结了15条打造个人IP的经验,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些心得。

自媒体打造个人IP的15条经验
自媒体打造个人IP的15条经验

一、做内容IP不一定都行

很多人对于IP的理解有点片面了,认为只有写文章、拍短视频出名了才算IP,其实并非如此。

村长认为文章、视频只是IP的一种呈现载体,比如你是一个健身达人、一个木匠大师、一个画家,别人只要有某种需求、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你,那你就具备了一定的IP属性。

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IP,IP最重要的特征是能被别人信任、认可并且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但并不是每一个做IP的人都一定要做内容,也并不是每一个IP都能够做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公司、商会、社群中有影响力的人,做内容总是做不好的原因。

二、做IP是需要花时间的

不要认为做IP就是每天写一篇文章、拍一条视频而已,其实IP是需要持续发声的、持续构建自己影响力的。是需要花时间去思考,自己做的内容到底好不好,是不是自己目标人群看的,到底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好内容是IP的基础

想做IP就要持续的输出好内容,很多人很勤奋,每天写每天拍,但是这种想靠量取胜的思路是不对的,因为你没有解决别人的问题。

四、做IP要更懂业务

还有一类人以为IP只要输出内容就行了,但是用户更加关注的是你的内容有没有帮助,尤其是偏向行业的IP。

很多人并没有输出有价值的内容,顶多算提供了资讯。如果想要你的IP有影响力,一定是你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实操经验才行,还要能给出解决方案。

五、要聚焦在某一个行业

不管你是写文章还是拍短视频,切记什么都写。

还有一类误人子弟的博主说,先不用聚焦,什么火先拍什么,等有了粉丝再来做精准粉。

一般说这种话的,都是为了培训好收割。

大家要认识到,如果你的粉丝是10万,但都是泛粉,你怎么和一开始就做精准粉的博主竞争呢?

最主要的是,你又不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写,你的内容怎么比得过那些行业的专家呢?

有时候,慢就是快,少就是好,徒有虚表没意义。

六、公众号/短视频都只是渠道

记住,公众号IP不等于IP,抖音IP也不等于IP。

公众号、快手、知乎等平台,都是你获取流量、产品宣传的一个渠道而已。

就好比你每一天去一个广场上跳广场舞,跳了一年就有人跟着你跳了,甚至有人向你付费了。

广场只是一个渠道,你可以去线上抖音、也可以换一个场所。

所以,以后还会有其他的渠道。

对于有些人来说,抖音渠道做不好,可以做淘宝渠道,也可以做线下实体店渠道。

最怕的就是放弃以前原本稳定的渠道,一味的追求新渠道。

七、一定要做私域沉淀

你在抖音、公众号、知乎上的粉丝再多,始终是不安全的。

因为平台的算法决定了一切,再抖音100万网红发布的作品和1万粉丝小博主发布作品可能没有太大的 差异,都必须尊重平台的玩法。

所以,一定要做私域,要把对你认可的粉丝引流到微信里面。

八、要有鲜明的个性

做个人IP一定是自己亲自出马,别人替代不了。

而且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人物个性,这才是别人关注你的理由。

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能量场吸引他人,你回想一下你关注的那些博主,难道有一模一样的嘛?

包括在内容的创作上,不要找代笔,一定要自己亲自参与到内容的创作中,保持对内容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九、毫不避讳变现

你做IP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变现嘛?

不管你是靠积累人脉资源还是获取一手信息,亦或是卖货,最终都是为了赚钱。

所以不要遮遮掩掩,要从一开始就要大胆的收钱。

但在收钱之前,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其一自己变现的路径是什么,是否足够清晰、流畅。

其二自己是否能够做好变现的交付。

其三对自己的产品是否自信。

做IP不是做慈善,写文章、拍短视频本质上都做IP并不是免费的,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人力的。

十、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很多人经常问我,到底是写文章好,还是拍短视频好。

有的人想写文章,但觉得短视频是趋势,怕错过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文字和短视频只是一种内容形式,找到你自己最适合的一种。

如果你觉得自己文采飞扬那么就写文章,如果觉得自己能对着镜头侃侃而谈那就拍短视频。

虽然短视频的趋势不可逆,但文字是不会消亡的,总有人喜欢看文字的。

如果你对短视频执念,那就要花苦功夫去锻炼自己在短视频的镜头感、叙事能力。

十一、勤奋是基本的条件

如果你想通过做内容打造个人IP,就先要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一周三更,一天一更甚至是一天三更。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不仅是让你和其他人抢流量,也是让你对内容保持基本敏感。

能够做到顺手即来,所以这就需要你日常多想、多思考、多记录、多观察、多总结。

十二、想好自己的变现方式

我们刚才提到了,要敢于一开始就变现。

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变现的形式是很单一的。

90%以上的人想靠接广告是不现实的,只有培训、社群和卖货。

那么,你要提前想清楚,你打算做哪一种形式的变现,以及你具备什么样的优势。

十三、不要过分在意阅读量/播放量

许多人一旦开始写作和拍视频,就会对数字很在乎,每天都想去看看。

尤其是现在公众号的打开率下滑严重,可能辛辛苦苦写了几千字,阅读量才几百。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其一过度在意阅读量,会让你去写一些只有阅读而无法带来成交的文章。

其二越是垂直的内容,其实阅读量越少,但是它的商业价值越大,不要被所谓的阅读量而迷惑。

十四、每个平台都有特点

目前可以做内容创作的平台有很多,比如知乎、头条、微博、抖音、B站等等,每个平台都有不同的IP诞生。

但最忌讳的是两点:

其一是什么平台都想去做,导致一个平台都做不好。

其二是所有的平台都是一样的内容,只是当成一个分发的渠道。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好,不仅浪费时间也赚不到钱。

因为每一个平台的用户喜好都有差异,规则也不同,建议大家深耕一个平台。

比如在抖音就不适合用写文章的思路去拍短视频,用户根本就没有耐心看。

十五、不要全职去做IP

想打造个人IP,我最怕的是两点。

其一是许多人把这个当成了救命稻草,直接全职去做这件事情,这是相当不靠谱的做法。

因为做内容真的讲解网感的,有的人就是不适合,不是勤奋、胆大就能改变的。

打造IP是一个见效慢的过程,多数普通人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你能承受多久?

不管你关注哪个账号、喜欢哪个博主老师,但凡告诉你短时间涨粉秘籍的,99%都是割韭菜的。

有那个本事,他为什么不自己去起盘100个甚至1000个号呢?

其二是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不要沉迷于IP打造,除非你的业务已经很顺利了,否则就是加速企业死亡。

有许多小老板看到别人做内容IP,社群做起来了、课程也卖出去了,特别的羡慕,甚至交了几万块钱去学习。

但最终成功的屈指可数,大家还记得之前抖音里面出现过一群创始人IP嘛?就是租用同一把黄色椅子的老板,你去看看还有几个人在持续更新的?

再次认识到一点,做IP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业务,但内容IP仅仅是一种推广的形式而已,而不是特效药。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IP,但不一定要拍短视频、写文章,希望各位要谨慎的对待、入局。

而应该持续的思考,哪些渠道才是对自己的业务推广是有价值的,哪怕它是传统的渠道。

小红书封杀29个品牌后,种草底层逻辑是什么

近日,小红书封杀了29个品牌,这一举动在行业内炸开了锅,被封杀的品牌因小红书平台倡导的“基于真实体验的种草内容”相违背。

这一来,不禁让大家陷入思考:小红书种草底层逻辑是什么?本文对该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展开分析,一起来看看。

小红书封杀29个品牌后,种草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封杀29个品牌后,种草底层逻辑是什么

近日,有29个品牌被小红书封禁,这则消息在行业里炸开了锅。其中包括大牌和新锐品牌投放大户:多芬、露得清、wonderlab,半亩花田等。

小红书封杀29个品牌后,种草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封杀29个品牌后,种草底层逻辑是什么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铺设了大量未经真实消费体验的笔记”。

很容易理解,就是这些品牌,找了很多达人/素人发广告,和小红书倡导的“基于真实体验的种草内容”相违背。

其实对于品牌方来说,种草心态特别像恋爱中的女生“既怕男朋友不来,又怕男朋友乱来”。品牌怕种草内容太硬没人看,又怕内容太软产品没人注意。

我们服务品牌营销增长,品牌方对于内容的理解也都不同。喜欢卖点罗列型的品牌,确实存在沟通成本,我觉得,这次事件,是平台态度很明显的一个表态。

那以后的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的内容种草,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这一篇,我不探讨技术层面的技巧,探讨下我们内容投放的底层逻辑。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打法、平台的规则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底层逻辑,才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广告是欲望

人性不变,消费的表达形式变了。

为什么有硬广,软广的区别?

为什么早期的传统媒体,基本都是硬广,没有软广?

早期,广告接收和产品增涨的链路是中断的。消费者看到广告,哪怕对产品再有兴趣,也无法所见即所得,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去小卖铺、超市、商场去增涨产品。

所以,广告的目的是“记忆”,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在增涨时第一时间能想到品牌,在货架前选择时候,提高选择效率。“广告的密集度/记忆度”就显的非常重要。

而如今,内容平台的广告是主流,广告接收和产品增涨是及时的。所见即可所买。

广告打的是一场“欲望”之战,让消费者本来没有购物欲望,看到内容的时候冲动消费,所以“内容效率”很重要。

有产品介绍就是硬广?产品轻巧露出就是软广?

当然不是。有的达人单品推荐,大家会觉得是种草,有的,一看就是广告。这取决于内容整体给消费者感觉,不是只看产品露出市场和是否口播品牌。

可惜的是,很多品牌根本不清楚这一点。时代都变化了,营销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广告时代。

如果你已经认可了,内容平台的硬广是没人看的,只是在浪费媒介资源和市场预算。那你可以继续阅读,否则,可以划走了。

二、什么是种草?

种的不是草,是欲望。

回归到现代营销。传统广告依然存在,比如分众、院线广告、网综贴片,冠名等等。

但是,移动端广告是主流,尤其是99%的新锐消费品牌的首选。

所谓的抖音、小红书种草,本质都是移动端内容广告。

而牛逼的种草内容,不仅让消费者看了有下单的欲望,还点赞收藏加关注博主。让内容有更多人知道。

可谓是,种草种到心坎里。

于是,品牌们蜂拥而至分析数据、达人,但是鲜有人分析内容。

消费者为什么要对一个产品种草内容点赞、加关注、收藏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肯定不是因为品牌,多牛逼的品牌,消费者都是反感广告的。

是因为内容打动了消费者。

种草的价值在于把产品融入消费者认知里,产生购物的欲望,最终影响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产生欲望的是场景、博主的体验、自己眼睛看到的效果画面、产品增涨后自己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个人生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消费者的消费观点在不断地变化,消费者更关注于“消费体验”。所以,字数不是越多越好,产品不是介绍越详细越好。

核心是触动消费者视觉、听觉方面的感知,才能更好地说服消费者的下单情绪。

三、产品价值

产品本身是没有意义,真正意义在于产品给消费者创造什么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社交价值等)。

消费者增涨的不是产品,而是解决方案。

不要纠结于为什么达人没有把产品的卖点都罗列出来,为什么达人不多重复几遍品牌名。

真正应该打磨的是:呈现的内容,是否to我的目标消费者,体现了产品的价值。

体现产品的价值≠体现产品的卖点。

产品价值是给消费者看的,产品的卖点是给自己看的。

内容的评判标准也不应该是品牌的名词出现了几遍,产品的卖点是否罗列到位。

而是,是否说清楚了产品价值,消费者利益。

四、消费动机

很多品牌觉得,我的东西好,成分漂亮,消费者就有增涨动机。

东西好,是老板觉得好,并不是消费者。老板的认知和消费者认知,还隔着无数的内容。

如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千万不要在办公室意淫,接触真正的消费者,多接触。

消费动机,不是你降价了,消费者就要增涨,不是你发优惠券了,消费者就要增涨。

有没有想过消费者为什么要接受产品?他的动机是什么?这一点是值得营销人员思考。

五、消费信任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消费者本来不想买东西,看着内容,就情不自己的下单了,这是为什么?

到了下单的那一步,是因为信任。

这个信任,包括了:

  • 可以忍受的试错成本(价格低,哪怕翻车也承受的起)
  • 达人/明星的背书
  • 品牌提供有关产品的背书(检测报告,行业排名等)
  • 可视化的内容(试验,数据对比等)
  • 语气

这些,都是组成信任的核心,“语气”这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发自内心的推荐和收钱昧着良心的推荐,从达人语气就可以看出来。

六、误区

内容种草中,有一些普遍的误区。内容的壁垒就在于它的非标准化,不是有固定套路的,就一定出彩。列举几个常见的误区。

  • 出现产品的不一定就是硬广,没有产品的也不一定就是软广。
  • 卖点多的,不一定就比一个卖点的内容转化效率好。
  • 不出现品牌名的,不一定比出现品牌名的好。
  • 文章/视频长的,不一定比短的好。
  • 合集的数据好,但是转化不一定比非合集数据差一点的效果好。
  • 干货型内容中很软的植入,品牌卖点少的,不一定效果就好。
  • 剧情类植入,数据好的,不一定卖货效果就好,反而99%不好。
  • 加产品链接的,不一定效果就好,不加的,或许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欲望。

七、总结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广告,只有用来吸引用户时间、注意力、信任度的信息。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小红书对于内容管理非常严格,小红书也一直致力于除杂草,如果小红书种草遇到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一律封禁。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这一次,小红书整治的重点是 ” 代写代发 “。也就是说,被封禁的品牌大多提供图片、文案和卖点,让素人批量直发,铺设大量未经真实消费体验的种草内容。

不少商家和品牌在小红书搜索品牌名称发现,相关的所有笔记都消失不见。

” 小红书这次玩真的了 ” ” 以后真实种草才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 “,有观点将小红书此次治理品牌的行为,形容为 ” 史上最狠 “。其实早在去年 9 月,小红书就启动过 ” 啄木鸟计划 “,主要治理的是发布虚假种草笔记的账号,后来也举报过 ” 第三方接单中介平台 “,而这一次,小红书将矛头对准了虚假营销的品牌。

小红书作为生活方式社区,大量原创内容都由用户自发生产,如今其已经成为年轻人搜索、种草和消费决策的入口,之所以有此轮雷霆行动,是因为虚假营销严重影响用户的信任和体验,让部分用户已经分不清哪些才是真实的体验和种草。长久发展下去,最后受损的是小红书的内容生态。

真实,也因此成为小红书最坚持的原则,而此次封禁品牌,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当 ” 种草 ” 平台开始 ” 除杂草 “

听到 ” 小红书封禁 29 个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 的消息,接近小红书的行业人士肖君第一反应是,” 没想到小红书会对品牌下手 “。

” 对于任何一个平台来讲,平台和品牌的关系都非常特殊,直接大批量封禁的处理,一般不常见。”

不过,多位商家、品牌和行业人士一致认为,小红书此次封禁品牌的动作,来得正及时。

这次小红书的封禁动作很突然、也很彻底,” 直接封禁 ” 不展示任何相关笔记,可见力度之大。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相当于小红书在给品牌发最后通牒—— ” 现在还不整改,就等于主动放弃这一渠道 “。

林倩是某护肤品牌业务负责人,她看到几个大品牌被封禁的消息,立刻给小红书的直客部门打电话,对方建议,不要再去铺那些劣质的或非真实体验的用户直发笔记,多让用户自发到平台上分享真实体验。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赶紧截图保存。下次再有客户要求做‘素人铺量’,我就直接把截图给他看,告诉他‘虚假营销’的后果。” 小红书官方营销服务商 ” 微思敦 ” 的渠道负责人甘飞称。

虚假营销是怎么来的?上游的品牌发需求单,由中游的 ” 螃蟹通告 “” 红通告 “” 微媒通告 ” 等 20 余家第三方接单中介平台,再把需求对接给下游的素人博主。

实际上,小红书一直在打击这条 ” 代写代发 ” 虚假营销的黑灰产业链。

早在 2020 年 9 月,小红书就启动过 ” 啄木鸟计划 “,以打击发布虚假种草笔记的账号;并通过微信、百度贴吧、豆瓣、淘宝等跨平台举报,下架或屏蔽超过 160 万个黑灰产招募链接。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次,小红书挥剑斩向品牌方,也是平台走向成熟的标志。

” 很长一段时间里,虚假营销笔记都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客观上来讲,是因为这类笔记的打击需要长期生态化的建设。” 肖君指出,现在小红书有了成熟的算法识别能力和分发机制,对黑灰产业链的打击机制逐渐完善。

” 虚假营销 ” 已成过去式

在种草价值逐渐显现的过程中,品牌到小红书投放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这里逐渐成了新品牌孵化的第一站也是关键一站,但为什么会有大量品牌绕过平台、私下虚假营销呢?

据甘飞介绍,” 素人铺量 ” 的打法,在早期有过红利。早期,用户的眼光都聚焦在明星和 KOL 身上,当逐渐发现明星和 KOL 也会 ” 恰饭 “,他们转而开始关注和信任与自己一样真实的素人,于是,KOC 火遍小红书,大量品牌借素人红利崛起。如今用户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回归内容、真诚分享才是正道。

品牌方证实了这一说法,在林倩的经验里,部分品牌会在电商大促、品牌上新期、产生负面舆论等节点,在小红书进行 ” 素人铺量 “,为品牌声量造势或对冲负面。

后期,” 素人铺量 ” 逐渐演变成了 ” 虚假营销 “,伤害越来越大。

有市场就有需求,很快,” 代写代发 ” 等黑灰产业链也盯上了小红书等内容平台。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内容雷同性高、易被平台处罚,还会导致平台内容过载。

” 这与小红书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肖君称,在用户眼里,小红书本来是一个真实分享生活的平台,结果虚假营销让内容生态的质量受损,还弱化了真诚分享的社区氛围,从而影响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

而对于那些与第三方接单中介平台私下合作的品牌方来说,自身利益和投放效果均得不到保障,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这一困境的破局点就是,平台进行强有力的管控。

甘飞表示,违规的品牌,本身做的就是无效营销,还给社区添乱,给用户体验带来干扰,平台为了防止 ” 劣币驱逐良币 “,强化治理手段实属必然。

不少品牌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称,” 大家都遵守规则,游戏才玩得下去。”

不过,甘飞提到,平台一边加大惩罚力度,一边加快规范化运营,但摆在面前的难题依然不小。” 可能新入局的玩家依然会上来先铺几千篇代写代发的内容,接下来,平台需要坚持严格管理,扳一扳部分品牌和第三方平台的营销惯性,让小红书的营销生态重回健康状态。”

除杂草,是为了更好的种草

小红书借此契机进行管控和治理,是为了引导品牌采取健康的营销方式,更本质的目的是让内容生态回归真实。

” 小红书的治理动作,可以推动那些只想靠营销起量的品牌,好好打磨产品。” 林倩称。

她举例,很多用户会在小红书分享关于自己产品的真实反馈,其中不乏 ” 味道太重、质地奇怪 ” 等质疑声,这些真实反馈对于品牌而言,其实是一个完善产品、对用户答疑的机会。

重度小红书用户小白回忆,今年上半年,她在小红书上看到过一些雷同的素人笔记,却没有真实的体验,不看品牌介绍甚至分辨不出是在种草什么产品。她和室友一度玩起了 ” 猜猜这是什么品牌的广告 ” 的游戏,也逐渐对小红书的种草内容产生了警惕。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小红书除杂草,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

小白称,” 其实用户并不是反感商业合作,在意的是,种草内容和商业合作内容是否经过真实体验,够不够戳人心。” 林倩也提到,” 小红书平台的种草属性,使得用户对于优质商业内容合作的接受度更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小红书用户对博主 ” 恰饭 ” 的接受度高,用户不是反感广告,而是更希望博主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野蛮生长后又经历阵痛,是许多平台的必经之路。因为当一块新的流量洼地成熟之前,总会有大量商家涌入,想办法以低成本的方式攫取流量和商业价值。

以种草平台深入人心的小红书尤其明白,真实是立身之本,所有真实属性被大大弱化的内容社区用户口碑和商业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小红书依靠种草生态起势,如今 ” 除杂草 ” 会助其再上层楼。

对于想在小红书上生存的品牌,上述业内人士建议,品牌应谨遵平台规则进行营销,”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做真实种草,永远能吃到红利,如果背道而驰,只能走下坡路。”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从上周五晚上到现在,可能很多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吃瓜群众前排搬好椅子看戏,而各媒体则加班加点写文章发稿。一个又一个的爆炸新闻给各微信公众号主们提供了选题和素材。诸多事件在微博等平台发酵,进而在微信公众号输出观点、再度引发探讨。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主要的新闻资讯、图文内容发布平台,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近年来,公众号的整体打开率和阅读在逐渐下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公众号还值不值得做?”“做公众号有没有前途?”……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一年总会有人问。

或许成功的人告诉你可以,而失败的人告诉你不行。

我们采访了几位中小号主,对,不是头部大号。毕竟大号有团队和资源等优势,不具备共性。而这些中小号主,有的关注用户才1万多,有的20多万,也有的16万粉,但他已经决定卖号了……

希望能给还在坚持做公众号或者想开始做公众号、离开公众号行业的你们一点思考。

01 为什么做公众号?为爱发电?

在早期公众号野蛮生长的年代,或许不少人进入公众号是看到了它的“钱”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验证,我们也确确实实见证了许多人通过公众号赚到了第一桶金,养活了团队。2017年,还在读大学的阿猫就注册了公众号「阿猫读书」,在上面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读了很多书都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忍不住想和别人分享,但身边愿意听的人很少,刚好看到身边有个朋友也是通过公众号分享一些内容,我就想试试,就开始了。”孙娟注册公众号的时间更早,2014年就注册了,当时也是因为热爱写作,就出于兴趣写,不过一年才写三五篇而已。晖姑娘在2016年的时候也随手注册了一个公众号,没写什么内容。嗯,我本人也是这样。

想起来的时候偶尔写点东西,发发牢骚矫矫情。可能很多普通个体的初衷都是这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有很强的表达欲,渴望跟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生活。像读书笔记,又或者日记。不一样的是,很多人坚持下来了。而有些人中途就放弃或者压根没去坚持。

又比如我自己。但我至少有个有留言功能的公众号,哈哈哈哈哈。多少人还在渴望微信开放留言功能。你说气不气人?阿猫坚持下来了,虽然最初做了半年阅读都是几十,做了一年多时候也就上百阅读,但起码都在一点点变化,也算是个正向反馈。

“我觉得每一篇的成品,从思考、写作到发布,再到阅读量和看到用户反馈,这都是一种及时满足,互联网分享具有一种成瘾性质。”

2018年,阿猫又注册了一个新的账号「阿猫投资学」,因为自己本科学的是经济,研究生学的是金融,为了巩固所学也为了分享。

而孙娟开始认真对待公众号则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当时全国大部分人都居家,她把公众号改名为「孙娟的书房」,开始了公众号的写作。

她在2020年2月18日发布的文章《关键时候,内蒙人办事不一般》,成为了百万阅读爆款。而后,3月28日又写出了一篇阅读百万加的爆款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公众号的关注用户从500涨到了3万,一切都变了。

“有粉丝互动,有人约稿,有广告找来,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可以用心去做的事业。”

在孙娟看来,自己学的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对普通人的认知和生活其实是非常有用的,但碍于圈层较难传播。而自己又擅长写作,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把这些知识和观点传播到社会大众上。

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太喜欢在体制内,于是,2020年12月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全职自媒体。

2020年11月17日,差不多的时间,晖姑娘也恢复了公众号的更新,在上面分享PPT相关内容,那天公众号关注用户53个。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因为工作需要的原因,晖姑娘在2018年误打误撞学习了PPT制作的技能,通过朋友、家人介绍,PPT带来的收入开始慢慢增加。

2020年8月,她先是在B站上面分享PPT技巧和模板,开始逐渐有了粉丝;20年11月,公众号开始分享这些内容;2020年,12月30日,她在小红书分享第一条视频笔记。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网络就像一个放大器,可以把个人的特长无限放大,让自己链接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收获各种各样的机会。”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疫情爆发,短视频直播兴起,而公众号-订阅号的推送时间顺序也被打乱,对不少公众号创作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或早或晚,他们都进入了公众号领域。

02 涨粉难、变现难 是放弃还是坚持?

在12月8日我们发布的《公众号内测算法推荐引争议,却有小号因此阅读增长20倍!》文章中,有人留言,16万粉丝的账号想卖了。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这已经不足为奇了。近一两年,卖号的人开始多了。在我们西瓜资源会社群,也时不时有号主想卖号。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0年6月,条漫公众号「大人别出声」发文称,因为4个月接不到广告,撑不下去了,与大家道别。

我们联系到留言想卖号的号主小晨,得知他做的是头像壁纸类账号。2019年创建至今,累计有近16万的粉丝。

在早前,他的账号每天能涨粉几百,但如今每天只有几十增长甚至是负数。

也尝试过去其他平台引流,但是效果一般。阅读量也在下降,广告也很难接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此想放弃了。

去年12月,「Manchuan」在抖音给公众号引流,10天涨粉百万成为了业内谈论的焦点,但是很多人仍然无法理解,这种全文只有一两句话的情感话为什么会这么火。

去其他平台引流的做法,阿猫也尝试过。在知乎还能引流的时候,他写了好几篇过万赞的回答,总共给公众号引流超5万粉。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2024年了,你还在做公众号吗

而最早的时候,他试过“发传单式”的办法:在各种群打广告,发完可能会被踢;进群后一个个加好友求关注;制作海报贴在学校的各个地方……

这么辛苦的努力,粉丝终于上500了。

不过他也逐渐意识到,推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持续好好创作,写更多有价值的分享给读者才是关键,千万别本末倒置了,所以决定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容上。

当他写的越多,就越来越喜欢写东西,读者也开始慢慢增长,每发一篇文章总是能够吸引几个读者关注。有了正向反馈就有坚持的动力。

后来慢慢开始有了广告,收入也在增长,毕业后就直接全职自媒体。

当收入增加,也就有了经费去找大号帮推,又能给自己增加粉丝。如此,一边尝试努力推广,一边努力创作,他的账号「阿猫读书」关注用户已有25万,「阿猫投资学」有5万,2020年创建的「和阿猫一起成长」也有3万。

但孙娟认为涨粉要靠真正有内容、有质量、有价值的爆款,这样才能吸引长期关注的用户。上文提到的两篇百万阅读,为她直接带来了3万多的涨粉。

今年也写了几篇阅读几万的小爆款,为她带来了少量但源源不断的读者,如今已有8万多的关注用户,广告也陆陆续续找上来。

“自媒体只是渠道,是工具,是平台。但不是具体行业,更不是专业。”

孙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写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上。公众号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既能施展才华也能有基本收入保证的完整的平台。

小晨当然也尝试过做原创的内容,但仍然没有很好的正向反馈。他觉得是找错了赛道,头像壁纸的内容定位决定了他的粉丝群体年轻化,广告价值也相对较低。而广告主的投放价值也相对较低。

再加上,双减政策之下,广告主投放减少。而近日,微信又对外卖广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对小晨的广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公众号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向垂直化的方向发展,情感、头像壁纸类的内容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了优势。

在职场PPT方向的晖姑娘,也通过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逐渐扩大了个人影响力,虽然至今粉丝也才1万出头,但也有了更多的接单(PPT定制、美化)机会。

“有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写的文章、做出的视频可能没人看,数据奇差,自己就容易沮丧,想放弃,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心态。做自媒体其实也是一个‘熬’的过程,不要太纠结一时数据的好坏,抛开数据,坚持下去,做一个长期主义者、长期输出价值才是王道。”

03 公众号还值不值得做?如何做?

唱衰公众号的人每一年都有不少,但真的不行了吗?

“值得做,却也不值得做。要做,但不是专注做。”阿猫说道。

值得做,是因为公众号商业价值巨大,粉丝含金量最高,能做起来的话,掌控权最多,变现能力最强。

不值得做,则是因为涨粉是真的难。按照阅读转化率1%来看,就算你写一篇10W+,也才涨粉1000。如果你想做到10W粉,要写100篇10W+。又有几个人能写出10W+呢?

但只要微信的社交地位不变,公众号就一直会有价值。

公众号是一个相对私域的平台,内容较难出圈。但可以先去其他公域平台做。当自己输出的内容有一定的人关注后,就能证明你的内容是有市场的,再逐渐引流到微信公众号。

“因为公众号有话语权,像是一个蓄水池,流到池里的,才是你的。而公域的平台,有时候粉丝量再大,流量的多少还是要看平台的脸色,更多是作为引水的作用。”

近期视频号与公众号绑定一键关注公众号的功能让阿猫也很惊喜,他决定提升更新视频号的频率。

这也是现在很多公众号创作者进行视频号创作、直播的很重要原因。一个有公域流量,一个偏私域流量。一个图文为主,一个以视频为主,相辅相成。

在孙娟看来,风口稍纵即逝,只有专业实力才是安身立命的资本。而那些能够胜出的,也是早已在本领域深耕很久的专业人士。

“我现在并不担心公众号某一天衰落,因为我已经证明,我总能够靠自己的写作能力获得成绩。”

现在的她,以前更勤奋了,不断看书、看电影输入,不断思考输出。

“我相信,不同于投机和吃青春饭,专业知识能力,随着时间的积累只会越来越深厚。所以没什么可担忧的。”

图文能够输出更深度的内容,是视频所无法比拟的,也一直会有市场。她认为,喜欢文字的人永远喜欢文字,喜欢深度内容的人也不会减少。

而对于视频,她也直言,有在尝试,未来会考虑做些长视频。

晖姑娘如今刚做完月子不久,公众号断更几个月后,又重新慢慢恢复更新。

她认为,知识型博主就像手艺人,要长期打磨、一直有热爱和敬畏才能成为真正的工匠。不断复盘以前输出的内容,好在哪里,坏在哪里,方方面面提示自己,争取一次比一次进步一点。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内容为王,运营方面只是锦上添花,内容才是‘锦’。”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坚持和用心,这两样品质就已经完胜很多人了。”

公众号想二次繁荣可能确实有些困难,没有了流量红利,但它依然有内容市场。只是现在要做好它,需要比之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小晨还是决定放弃了,把号卖出去后,就去找工作。

2024年了,你还在坚持做公众号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看了数百篇小红书内容营销的经验总结文,发现似乎没有人能讲清楚小红书内容营销的逻辑。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想了下原因,大概是因为内容营销从业者都没有UGC平台的工作经验,所以对UGC产品内容分发机制缺少认知,另一方面,在UGC平台工作的人,几乎也不会去做内容营销。因为一个是产品部门的事,另一个是市场部门的事。而我恰好有这两方面的工作经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于是慷慨写此文。

我的工作逻辑依旧是:

只要掌握了几条根本逻辑,就能根据不同的目标,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少量数据验证,快速找到内容营销的策略。

小红书的流量在哪里?

当你打开小红书APP,首先看到的板块,就是内容消费最重要的路径 ,这条路径通常占据着整个平台80%左右的流量,在一些平台中,甚至会高达90%以上。小红书的主要流量来源是“发现-推荐页”。

用户的其他主要行为是搜索、关注、同城。这些路径分配剩下的不到20%流量。

以下是我预测的小红书流量分配图,供参考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这就解释了很多大博主的疑问,为何100万粉丝,有的内容只有四五十个赞,我是不是被限流了?

其实你不是被限流了,只是你的作品数据不佳 ,没有被大规模推荐,阅读你这篇作品的人主要都是你的粉丝通过关注入口点击的。

目前微信公众号商家号的平均粉丝阅读量是1%,小红书的粉丝阅读率会低于1%,预计在0.1%-0.3%之间,也就是100万粉的小红书博主,一篇没有被推荐的内容,来自粉丝的阅读数大概就是1000-3000。按照1%的互动率估算,就是获得10-30的赞藏评。

小红书内容被推荐的3条核心逻辑

3个核心逻辑,决定着你的内容会不会成为爆款,以及爆款到什么程度。

打开率,互动率,搜索结果打开率。

1、打开率

由于推荐算法的通常逻辑是,把内容推荐给少量用户,比如1000个左右的用户,根据这些用户打开内容的比例,决定是否推荐给更多的用户,这个比例就是打开率。打开率排名靠前的内容被推荐给更多的用户。

我们小红书没有给出推荐数(曝光数)数据,因而我们无从知道打开率。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析出高打开率的作品。

2、互动率

当内容被推荐到较大人群,如推荐给1万个用户的时候,假设按照平均10%的打开率和1%的互动率,理应有10个用户互动,这时系统就可以判断这个内容是否值得继续被更大范围推荐。

根据打开率和互动率数据,决定是否更大规模推荐。

3、搜索结果打开率

有些内容,在最开始发布的时候打开率并不高,自然无法获得较多推荐,但是他们出现在用户的搜索结果中时,被用户点击的概率较大,则会继续被推荐给精准人群,和在搜索结果中获得更好的展示位置。

这就解释了,为何有的内容阅读量不错,但是互动率极低。有的内容前期没有阅读量,但是一段时间后突然爆火。

小红书官方曾经给出过平均数据,目前的打开率是11%,互动率是3%。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4、怎么研究点击率问题呢?

(1)我们可以让手机断网,然后打开小红书,发现小红书的发现页显示内容为空。

(2)保持小红书发现页,重新联网,小红书发现页加载数据。

(3)再次让手机断网,向下滑屏。

发现小红书一次推送的内容是10条。

其中1条0赞内容,1条低于10赞的内容,3条10-100赞的内容,5条100赞以上的内容。

重复刷新后断网。

2条0赞的内容,1条低于10赞的内容,2条10-100赞的内容,5条100赞以上的内容。

反复如此操作可以得出内容分布规律。

对于10条内容,考察这10条内容的点击率,这10条内容的每条平均点击率应该是10%,由于5条是爆款内容,点击率可能在10%左右,2条正在增长的内容,点击率应该明显高于10%,剩下的3条低赞内容,可能有两条点击率处于1%-5%,那么你的这条内容点击率起码得达到13%,甚至要达到20%,才能再点击率这一关引爆。

与10条内容PK,你的内容点击率如果连11%都没有,那必然无法被继续推荐。

通过一些方式,可以提前测试内容的点击率水平。

比如,在公众号时代,有的大V,就通过在500人粉丝群投放多个标题进行投票来测试哪个标题更好。

5、怎么研究互动率问题呢?

有的人认为,不同的互动类型权重不一样,比如CES=点赞数(1 分)+收藏数(1 分)+评论数(4 分)+关注数(8分)

这个理论不一定正确,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大博主的内容会有明显优势,然而,很多几十万粉几百万分大博主的很多内容数据表现很平淡。

由于小红书的发现页中会推荐自己关注的博主的内容,我倾向于认为,高粘度的粉丝,对提高点击率和互动率有帮助,从而对提升内容阅读数有帮助。

所以,几年前的随便找人互粉的思路,随便找人点赞互动的思路,应该会失效。

这些小伎俩会干扰小红书内容推荐的效率,并且平台方很容易优化这方面的算法。

小红书的发现页,除了会推荐自己关注的博主的内容,还会推荐同城(附近)的内容。所以这两个角度提升打开率和互动率的思路有探索空间。

下图为对网上某个博主的互动率数据做了下整理: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6、怎么研究搜索结果打开率问题呢?

我们站在搜索用户的立场思考问题,用户在带着某种需求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寻找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打开阅读,在阅读有些内容的时候产生想互动的欲望。

关键词搜索结果会显示的内容:标题+正文的共计前22个字,头图,昵称,点赞数。和发现页推送的区别在于发现页的内容只显示标题不显示正文。

搜索结果的显示是爆款内容夹杂近期内容夹杂以往冷门内容。

搜索结果中关键词必须在前22个字里,最好关键词靠前。

搜索的人群更加精准,应该为这些精准人群提供精准的内容促进他们的打开和互动。

小红书如何给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内容?
一般UGC平台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的基本特征数据、用户的关系数据等来推荐内容。

行为数据主要为搜索行为、浏览行为、赞藏评转粉等互动行为、标签及话题偏好。

用户基本特征是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手机型号,学校公司等身份信息。

关系数据是你所粉的的阅读内容,赞藏评内容等。

一个新用户,在小红书对你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小红书会引导用户选择感兴趣的频道,推荐博主,根据感兴趣的频道、感兴趣的博主、性别、地理位置、年龄、学校公司等信息来推荐可能匹配的内容。

当用户有了浏览了一些帖子,并对一些帖子产生了互动时,小红书就可以总结用户的浏览偏好,互动偏好,感兴趣的标签或话题,来推荐内容。

当用户使用搜索后,小红书就可以推荐与用户搜索关键词及用户查看搜索结果相关联的内容。
当用户关注了博主,小红书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关注偏好,关注的博主的优秀内容,来推荐内容。

当用户收藏点赞了博主的内容,小红书以后可能会给推荐这个博主的其他优秀内容。

用几乎0粉0关注的较新账号测试搜索关键词,有的关键词在搜索后的数小时,发现页推荐相关内容占比甚至能达到25%。

用约100个粉丝100个关注发了几十条内容有不少搜索行为的老账号测试搜索关键词,关键词在搜索后的数小时,发现页推荐内容占比依然有10%左右。

小红书对于用户搜索行为的反应很明显。

读者对其他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将能总结出其他规律。

怎么做针对小红书的内容营销战略?

了解了以上三个维度的逻辑,就能够为我们制定小红书的内容营销战略提供基本依据了。

通过一个模拟案例,我想启发读者产生思考。

举例,现在要为一个年销售额10亿的消费品的一个目标1亿年销售额新品做小红书的内容营销,该产品单价约100元。经过调研发现,50%的目标人群在增涨时会参考意见,小红书为排名第一的意见参考来源。

该产品毛利润率只有60%,ROI需要达到1.67的盈亏线以上,投放方能持续。

如果按照一般的打法,找粉丝量10万以上的头部博主做种草。假设某博主粉丝量50万,来自粉丝的流量5000,内容被推荐带来的流量均值预计20000,互动数约800,内容带货转化率为3%,则带来销售额为75000元。该博主报价合作价3万。按照这个理想数据,ROI为2.5。然而考虑该产品平均15%的退货率,在考虑转化率不足3%,在考虑平均流量偏低。则这种投放策略可能微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现在我决定采用另一种内容营销战略 。

小红书有20%的爆款内容为粉丝量低于100的素人创造的内容,该产品50%的增涨时来自关键词主动搜索。我建立一个3人内容投放团队,投放3000条素人内容,覆盖该产品的3个主要关键词,使得每个关键词的头部搜索结果20%的份额为该产品。素人内容的爆款率达到5%,单条爆款的阅读量平均为10000,长尾搜索流量能够再增加20%即每条爆款内容又有2000的搜索流量。主动搜索流量的增涨转化率为3%,被动阅读的增涨转化率为1%。每条素人内容的平均创作成本为200元,投放团队的半年维护费用为20万元。计算得带来销售额150万(被动阅读)+90万(主动搜索),ROI=3。ROI高于第一种方式,且这种策略的估算,调低了增涨转化率,调高了素人内容的平均创作成本。

在这种改进策略中,在流量投放方向上,依据的是(1)小红书的流量来源,进行流量优化。我主要关注小红书的搜索流量+推荐流量,而忽略了粉丝流量,从而明显降低内容投放的平均报价,通过打造内容团队提升爆款率,来获得与头部腰部博主投放相当的流量。从而实现获得同样规模的流量的情况下,ROI明显提升的目标。

在内容优化上,依据的是(2)小红书内容被推荐的3条核心逻辑,进行内容优化。

在内容布局上,则是根据(3)小红书内容推送规则,来安排用户看到的投放内容分布。

如何评价小红书达人数据?

小红书这类内容平台的种草,一个难点是转化数据难以评价。投放的流量到底带来了多少销量呢?

无法直接得出转化率数据,是很多品牌不敢内容种草的主要原因,而如果通过提供链接,向品牌渠道店铺导流等方式,只能监测到一部分转化效果,这种结果又容易被同事挑战。

内容种草这件事,常常面临行业认知还停留在10+年以前的市场总监和CMO的质疑,面临不懂行的同事的轻视。

同一个平台的同一种模式,转化率的差距并不大,可以通过小样本的转化率测试得出策略的平均转化率。

主流的内容平台的阅读转化率趋于一致,只要能够测算真正读了这个内容的人数,取这个平台的转化率平均值,或者取所有平台的转化率平均值,大约在1%,就可以大致估算出投放效果。

微信公众号的真实阅读量是最准确的,一段时间内,一篇文章,无论同一个用户读了多少次,都只计算一次阅读量。微博的阅读量则更类似于曝光量,只要这篇内容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中,不管用户看没看,阅读量都计算了一次。所以微博我们看到的数据动不动就是千万阅读,亿级阅读。B站的播放量是看同一个用户一段时间内,加载完该视频一定比例才算一次阅读,基本可理解为1次播放量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用户阅读。小红书的阅读数通常也较真实。

如果担心阅读数造假,可以再根据互动数估算。一般平台的互动数比例大概在阅读数的1%-3%这个区间。明显超过这个区间,则可能数据不真实。当然,很厉害的内容,阅读数会明显超过这个区间。

通过运用以上逻辑,如何达到涨粉的目标?如何生产爆款内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内容种草的策略?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以后有机会进一步讨论。

总结

小红书的流量来源最核心的就两个:推荐流和搜索结果。围绕最核心的流量来源,能够让你的内容营销策略更有效。

小红书内容推荐的逻辑主要就三个:高打开率,高互动率,高搜索打得开率。满足任意一点,你能通过素人号生产阅读量1万-10万的爆款内容。满足任意两点,你能生产出10万-数百万级爆款内容。

小红书给用户推荐的内容依据主要就三个 :根据用户的基本特征分类,根据用户的搜索及互动等行为,根据用户的关系。抓住任何一点布局内容,都能形成一套独特内容营销打法,都可以高效抓住你的目标人群,形成相对优势的舆论,从而促进用户下单。

小红书的种草数据怎么评估 :让老板看看本文,不要死死抱着销售量数据,内容种草的核心就是追求阅读数,根据阅读数估算转化率给预算,按照我的保守估计数据思路,你不会亏。

辛巴状告快手,自媒体人私域运营如何做

自媒体人私域运营如何做?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带来流量,许多人纷纷开始当上了自媒体人,但是流量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受到“辛巴状告快手”新闻事件的影响,认为自媒体人做私域运营的很有必要,对此针对私域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快来阅读吧!

辛巴状告快手,自媒体人私域运营如何做
辛巴状告快手,自媒体人私域运营如何做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辛巴状告快手,原因是不给流量,限制流量,怀疑收费存在区别对待,这种严格来讲属于自媒体品牌和平台的经营危机。而从这件事上,希望大家也能够看出来,自媒体人做私域运营的必要性。

考虑到很多自媒体人,对私域经营并不甚了解,所以,我这里针对自媒体人私域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般而言,自媒体品牌基本是基于互联网内容输出投放等手法策略来进行账号的孵化,常见于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B站UP等视频类型内容账号运营或者是基于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小红书等平台获得大量粉丝的网红和自媒体人。

当然二哥严格来讲也属于自媒体人,尽管是多个平台的签约作家,但是目前的影响力仍然非常有限。因为在私域领域沉浸的时间比较久,所以,目前基本会更多写一些私域相关的内容跟文章。

因为看到很多自媒体人对于打造自己的专属用户池的方式方法策略都还不是非常明朗,而另外有一些朋友即便是成名许久,也对于私域经营并不熟悉。

所以,这才让我萌发了给自媒体人写一篇私域经营的想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自媒体人与平台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

我们身为自媒体人,首先要明确对平台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发声的可能是在别人努力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身为自媒体人应该怀有感恩之心。

一、头部自媒体人普遍没有私域

首先,如果说你能够成为头部自媒体人,那你是很厉害,毕竟从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细分领域账号中冲出来,确实具有实力。

但是我要说的是,千万不要觉得功劳都是自己的,自己不可一世,个人努力毕竟非常有限,能够成为头部,在极大程度上还是赶上了平台起飞增长的运势,而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自己作为头部的命运走向还是在于平台的手中。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辛巴状告抖音和快手事件,其实是非常具有典型价值的例子。辛巴起家于快手,但是却因为没有经营好与平台的关系,而陷入困局。

辛巴状告平台收取流量费用为其他自媒体人的两倍,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就把平台给告了。坦白讲,胳膊肯定拗不过大腿。平台有平台的规则,这种事情诉诸于法律坦白讲也是无用的。

是显然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辛巴的出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平台生态的破坏,而辛巴也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渠道甚至是一个核心的带货渠道。

在我看来,自媒体人和平台之间至少是互相需要的关系,平台需要众多的自媒体人来进行内容的生产来保持社区内容生态的稳定性。而自媒体人通过提供平台所需要的生态内容来获得粉丝量和支持者。

而另一个例子就相对显得比较明智,李子柒在爆红抖音之后,抖音迅速入局投资了李子柒所在的商业孵化公司。尽管后续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但是抖音的这项举动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一个平台孵化走出来的头部自媒体品牌,如果平台看好其商业价值,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参与其中,并给予政策流量扶持,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后续的投资回报。

记得很多年前了,关于微信生态是否能够承载孵化出上市企业的话题,当时都还是感觉在开玩笑,但是现在你去看,基于微信生态孵化出的企业简化太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基于微信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市了。基于微信生态的电商服务系统有赞上市了,这种开始的是否都是非常小的存在。

但是这跟自媒体人和平台什么关系呢?头部自媒体如今的商业带货价值,一个人都可以撑起一家上市公司,比如说淘宝孵化出的李佳琦,以及薇娅等网红。(当然最近瓜比较多,薇娅因为偷税漏税还被平台封杀了,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沉淀自己的私域渠道)

他们本身就是可以剥离出来被投资的对象,甚至每一个类目都可以做出相应的孵化尝试。进而孵化出多家上市企业。

如果说他们从平台剥离出来并进一步成立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用户沉淀渠道,比如说独立的小程序,以及说独立的购物APP的话。那就好比是具有显著创始人IP特征的电商企业。

事实上头部KOL更需要私域运营来分散风险。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平台的态度,不局限于一个平台的出圈全平台经营的策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也要平衡好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过平台在商业化变现的过程中确实可以计算下相关收益,对于比较赚钱的业务是选择自营还是投资孵化。

当然上面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关系不大,还是启示为主。

二、腰部自媒体品牌才开始有私域

为什么我说腰部自媒体才开始有私域,第一基数大,第二对平台的影响不太大,本身在平台上并不能够有足够多的收入,因此,很多平台对于私域经营是一个默许的状态,毕竟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尽管很多平台都努力在为创作者创造一个基于平台的私域体系,但是显然跟主流相比较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

在我们聊私域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的一个组合拳,而且还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更重要的是免费高效的经营系统。这多香啊对不对。

那这套系统,我就不多说了,基于个人微信,企业微信的封闭用户经营系统。但是很多人在私域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如说,平台粉丝转个微/企微不顺畅。

并不是说,你平台的粉丝没有效果,而是说,如果你的粉丝单纯的只是在账号上的粉丝的话,那么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你的转微效率呢?

1.放下高姿态,利于提升转微率

很多自媒体的朋友,因为手里经营的账号具有一定的粉丝数量,比如说有几十万甚至有个百万的体量,就感觉自己是个人物了,非常了不起了,然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高的姿态上,给人一种需要仰望的姿态。

其实这种经营模式没有问题,但是不利于你的转微效率。

我以前做销售其实也基本都是销冠的水平,而做销售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同理心。我们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比较好的收获。

我这里以公众号的媒体人为例:你可以考虑一下,当你的用户关注到你的第一下,你自动回复的内容是什么?

很多人的是文章,很多人的是一段话,还有很多人的是一个图片配上一段话,而我的一般都非常简单,但是却非常有效,我就一个个人微信的二维码。

当然还有一句话,我想坦诚相见与你交个朋友。

是的,我更文基本就是为了交个朋友,其实在私域系统,这样一个社交性的系统里面,你可以称呼他们为你的读者,你的朋友,你的用户,你的潜在用户,但是你唯独不能够称呼他们为你的粉丝,你的流量。

因为这是不礼貌的。你给他们的定位就决定了你对他们的态度,你对他们的态度就决定了他们对你的态度。所以,私域运营要向重的方向去做。

2.珍惜首次的沟通机会

我经常说,互联网人跟传统企业的从业者相比较都太过于富有了。对于传统企业的从业者而言,用户也好,潜在用户也好,都是非常珍贵的存在。

他们对于每一个找到他们的读者也好,朋友也好,至少都会以致亲切的问候。但是显然很多朋友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没有建立好首客的链接,后续也没有太多的机会继续新的话题,也就不再存在客户向成交进一步转化的可能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人做业绩比较难做的首个原因。所以珍惜好自己跟你平台读者的首次沟通至关重要。

3.首次沟通中你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你的这位朋友是从什么渠道来找到你的,他找到你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么,或者你有什么可以帮到他的么,其次,怎么称呼他比较好,他是做什么的。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用户信息,但是你需要去做好调研。增加互动情况。

当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如果你每天都特别忙,我建议你可以让你的助力来帮你做这个事情。这是最起码的用户运营和归档的问题。如果日常精力可以跟踪的过来的话,尽量还是自己去做。你可以聊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可能有朋友会反驳我,但是当你去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会给你很好的反馈,因为他们也知道你本身很忙,这么忙的情况下还给他们回复消息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平易近人。

4.设计好的你收费服务系统

对于不同的自媒体人,可以设计不同的收费系统,当然也需要针对性对朋友圈进行运营,我在以前的文章中针对朋友圈变现,社群运营及裂变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述,感兴趣的朋友去查看就好了。

对于HR而言,可以做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简历修改等,对于程序员而言,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对于某个领域的专家而言,可以做相关的企业服务和咨询,对于文案作家来说可以做相关的写作培训。

什么技能都没有,什么积累都没有的人没有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话,也没有办法进行相关的收费服务,所以,认真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是普通人最需要做的事情。

等有一天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足够的专业性,那你自然而言,就可以有自己的第二收入了。市场上常见的副业培训,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好好提升自己吧。今天就针对目前我发现的一些问题出现比较大的点简单讲一下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再次感谢。

什么样的内容能在今日头条赚到钱

今日头条的生机大会,就像一本年更的产品迭代手册,记录着今日头条的跳动轨迹。

什么样的内容能在今日头条赚到钱
什么样的内容能在今日头条赚到钱

每一年,大家都会好奇:“这次今日头条又投入了多少?”

2015年首届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今日头条开始对内容创作者提供补贴,此后两年各大平台的补贴计划令人眼花缭乱,一句“平台太多,创作者不够用了”成行业记忆。

2017年,头条号创作者大会升级为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时,今日头条已成为一个集合图片、文章、短视频、问答等内容体裁的超级内容平台,那一年的重点是补贴悟空问答、扶持微头条、智能社交推荐。

到2018年,内容行业已彻底告别草根时代,进入稳定期,今日头条提出建设基础设施,推出“创作者V计划”,扶持的关键词开始出现优质、垂直化。补贴大战终结,平台开始通过扶持优质内容帮助作者变现,内容付费也是那一年的新业务。

此后至今,扶持优质、垂类或者说多样化内容,让优质创作者获得更多收入,几乎成为今日头条每一年的重点,平台做的事——投入流量、资金、搭建基础设施,也基本围绕上述两个方向展开。包括2020的“头条行家计划”,当全行业都在发掘优质垂类作者,今日头条在“行家”这个方向找到了新增量,但本质还是优质垂类。

直到两天前的2021生机大会,今日头条又提出新的关键词,这一次除了优质,还有一个新词:年轻化。此外提及的还有——“小众”“稀缺”“真知”“活力”“IP”,基本围绕着过去的“优质垂直”,但总体来说,今年更具体更细分,以及处处透露着对优质内容的渴望。

可以说,到了现阶段,用户规模已不是各大内容平台竞争的唯一要点,在平台基本功基本稳固的情况下,今日头条也找到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清晰的思路。

从这场生机大会出发,本文将重点探讨:未来三年,什么样的内容/创作者会在今日头条活得更好,以及获得收益?

先来看几组最新公布的数据:

  1. 目前每周有超200万创作者在今日头条发文,每天有150万篇新内容,涵盖新闻资讯、文化历史、生活、娱乐、科技、艺术等领域。
  2. 去年生机大会宣布拿出2亿现金、100亿流量大力扶持专业创作者,截至目前,已有近17万专业作者,2021年所有专业作者日均发文13万篇,每日获得超10亿阅读量。
  3. 2021年今日头条有收入作者数超过800万,同比增长48%,创作者创收总收益相比去年增长32%。

整体来看,今日头条上有收益的创作者数量、创作者的收益情况都在稳步提升;专业创作者也初具规模,相比较简单的用户规模,这个数字对现阶段的头条来说更有价值,意味着头条优质作者、优质内容的量级整体有所提升。

据介绍,2023年“头号计划”将投入每日1.5亿流量与商单资源,助力10万头条优质创作者实现行业知名度与商业影响力的提升。

什么是头条想要的优质?如何从每周200万作者、每天150万篇内容中脱颖而出?从这次生机大会来看,大致有这几类方向:

一、年轻化的内容

生机大会上,今日头条总裁陈熙分享了一组数据——头条的月活用户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超过6000万,每月还在增长。

今日头条还不到10岁,但其实一直都有“中年下沉”的标签,陈熙认为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好像这个产品,人到中年才会用”。

今天的头条想重塑一个更年轻的内容生态,但他们发现,30岁以下用户长期留在头条的比例,显著低于30岁以上的用户。这意味着头条的内容可能无法满足这部分年轻用户,相对应地,也无法吸引更多创作年轻化内容的作者来到平台。

头条眼中的年轻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户的年轻化,二是内容的年轻化,即更有活力、有创新、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有获得感的新兴内容。陈熙介绍,这将是今日头条内容创作的新趋势,也是今日头条在下一个阶段内容建设的重点。

从观察年轻人喜欢的内容类型出发,今日头条推出了“新活力”计划,预计在未来一年,对科技、游戏、汽车、美食、摄影等品类的优质内容每日新增2亿阅读量,年总计投入3.6亿现金资源,扶持年轻化内容的创作者。其中,也包括画风年轻化、内容质量好的微头条内容。在今日头条,微头条内容在年轻人消费总时长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在中年以上人群中的占比。

科技、游戏、汽车、美食、摄影,这是目前最受今日头条年轻用户欢迎的品类TOP5。今日头条创作者运营总监臧倩介绍,头条年轻用户对阅读体验的共性要求有2点:有实用性的内容和令人愉悦的表达方式。

二、小众稀缺的原创优质内容

在垂直化、专业性的基础上,今日头条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用词“小众稀缺”。

除了年轻化,头条渴望一个更多样化的生态(年轻化也是多样化的一种),一个大众投票的共识算法下小众稀缺也能得到优待的内容生态。

今日头条产品总监于童在生机大会上聊到:“对于多样性,我们觉得投入还远远不够,距离我们的理想状态还非常非常远,所以接下来无论是人力流量还是现金,都会加码在多样性上。”

为此,今日头条做了这么几件事:

其一,推出中小稀缺作者扶持计划,计划每天拿出10亿流量扶持稀缺的中小原创作者,在粉丝、原创、消费时长之上,继续增大用户粘性、稀缺、优质的权重,向原创作者额外分发总价值1亿的现金分成。

于童介绍,平台会拿出一些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不追求高效益,专门用于这部分作者的扶持。

其二,推出头条真知项目,引入更多小众稀缺的项目,比如纪录片、博物馆、诗歌、电子出版物、有声书、公开课等小体裁,同时推出真知助推官,由平台采买公开课、纪录片等内容,邀请创作者二次创作,这些内容可以在分成上得到额外补贴,也解决了版权的问题。

例如,一位用户在今日头条分享哈姆雷特的读后感,如果读者看完后点击相关进而阅读书籍,这条内容会就得到额外补贴。相当于平台搞定内容,创作者搞定传播。

此前,今日头条最常见的内容体裁是图文、微头条、问答、中小视频,现在用户可以在头条上看全本的书籍,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可以读诗,看纪录片,观赏博物馆的藏品。一个数据是,今日头条每个月诗歌新增发文达到1.3万,阅读量3500万。

其三,找到需求旺盛但供给相对不足的垂类(比如音乐、游戏、动漫、纪录片、文化艺术等类别),增加这些内容的分发,同时改进这些内容的冷启动策略。

三、专业创作,真知内容

这与上文提到的小众优质也有关联,整体来说,头条渴望更专业的真知内容。所谓真知,于童将其解释为“认知见解观点经验知识感悟等有价值的、值得沉淀的内容”。

经历了平台补贴抢人扩充规模吸引流量的初始阶段,互联网流量见顶,用户对专业性、实用性内容的需求增加,近两年来,各平台陆续出手布局“知识内容”。

B站于去年上线知识区,强化“学习网站”标签;快手提出光合新知新职计划加码知识类专业类内容;抖音启动“扬帆计划”广邀文人名士;微信视频号推出名家专栏;西瓜视频也加大了对知识类专业内容的投入。

平台间的竞争从几年前的补贴大战,转为知识行家的抢人大战,每家投入力度都不小,行家都快不够用了。

可以确定的是,当前以及未来几年,在一些垂直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尤其还兼具表达创造能力的人,将在这个时代获得更高的声誉和关注度,成为各大内容平台的座上宾。

四、IP化视频化

这次生机大会,今日头条发布了升级版的IPUP计划。这原本是一个今日头条帮图文作者做视频化转型的项目,现在成了一种平台打造创作者IP的攻略,目前已有1千位IPUP创作者。

据介绍,去年一年打造的IPUP创作者粉丝增长总数近1.5亿。

IPUP计划升级后,今日头条计划未来一年孵化2000位优质创作者,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创作者视频创作扶持,加大视频制作费用的现金投入。

此外推出“今日头条真知CLUB”,聚焦人文交流、社会议题、医学健康、前沿科技、财经贸易五个领域生产优质内容,目前正在邀请今日头条各领域头部作者。

这对于头部创作者来说无疑是能量加成。

优质内容的标准是什么?

今日头条找了100万名用户打分。

什么是优质内容,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平台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平衡。

相对而言,“好的内容”应该是能够被大范围认可的。精准的算法读的是人性、习惯,但无法评判这种共识。

平台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平台能做的是完善推荐技术,制定鼓励优质创作的规则,从而让内容更好地生产和被分发。

经过几年对优质垂类内容的挖掘,感受到距离目标仍有差距的今日头条,这次的生机大会上推出了一个用来评判优质内容的新角色“内容品鉴官”。

每天有过亿用户打开今日头条,平台将在未来几个月从这些用户中邀请各领域的100万名行家,请他们对头条的内容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将显著影响后续的流量分发、分成系数计算以及各类权益分配。

陈熙介绍,经过内容品鉴官评定的原创优质内容,将额外获得每日15亿次的阅读,优质内容的总流量将达到当前三倍以上。“除了流量扶持,我们也会对原创优质作者的分成系数进行上调。整体上,在流量与分成激励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希望实现优质作者群体总收入增长到现状五倍。”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举例,他们曾接到用户反馈,说一篇讲李鸿章1896年访问美国的文章配错了图,文章配了一张“1896年纽约时代广场”的图片,而用户反馈“1896年四轮汽车还未普及”。还有一次,一位用户指出一篇报道美联航的新闻出错,“不是美联航,而是美国航空公司”。

“第一个用户具备历史和汽车的相关知识,第二个用户至少外文非常厉害,而且他知道美联航和美国航空公司是两家不同的航空公司,这也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

据了解,平台会通过一些题目对用户是否能够成为品鉴官进行选拔,题目根据不同品类进行设置,通过选拔后,内容品鉴官在今日头条浏览内容时,会随机收到内容的质量判断邀请,当有5-10名品鉴官认为这个内容优质时,系统才会认定该内容为优质。而当一个创作者的优质内容比率高时,也会被系统认定为优质创作者。“优质创作者会收到我们坚定的流量扶持,而且也会有荣誉称号,来提升在用户中的口碑和影响力。”

而如何让这些品鉴官积极投入到这套内容评价体系,如何避免误判,还不得而知,这些也是平台接下来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头条也在重新评估粉丝的价值,如果一个用户是创作者的铁粉(长期阅读粘性),那么他每次打开头条时基本都能看到这位创作者的内容,而内容的互动情况也会影响到分发。

当今日头条开始重新思考对优质、多样化、用户需求的定义,这对创作者来说,可能意味着红海里的新机会。

过去几年,精准的内容分发造就了头条的内容生态,而现在的今日头条正在刷新印象,重塑活力,跨越山海,走到更大的世界里。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从2018年爆发的短视频到当下如火如荼的直播电商,抖音一边紧跟时代步伐向前奔跑,一边疯狂扩张自己的领域。这一次,在短视频早已站稳脚跟的抖音又盯上了“图文”。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01 抖音扩容,开启“图文新时代”?

抖音盯上“图文”,早在2021年10月便有了苗头。一轮内测过后,抖音近期终于全面上线了“图文”功能。

用户只需通过点击抖音APP内功能栏中的“+”,在相册中选择多张图片,点击“下一步”即可配上文字、添加话题或@朋友 发布图文。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该“图文”功能并非如同公众号内的图文内容般,而是更像小红书上的图文种草内容。抖音上的图文内容依然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相当于一个图片合集+文字注解,差别在于用户可在视频中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左为抖音图文样式,右为小红书图文样式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的图文功能目前并不支持保存图片。此外,抖音还推出了有上亿流量扶持的图文计划,并特别设置了时尚穿搭、时尚美妆子赛道。乍一看,颇有不会拍视频的小白也能通过抖音的图文计划,获得流量曝光,走上人生巅峰的错觉。

事实上,能获得抖音图文计划奖励的仅限粉丝量为1W以上的账号,也就是说,小白或许并不在抖音扶持的计划内。(就问扎不扎心吧)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那么,谁先尝到了抖音图文计划的甜头?

据果酱妹观察,在#抖音图文来了 话题下,点赞量最高的仅有67.0W,且该账号的粉丝数为3666.2W。内容类型上,抖音官方重点发展的时尚垂类赛道仅有1个与美妆相关的图文视频出现在了TOP10上。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图文来了 TOP10 的点赞量

02 图文能否承载抖音的电商野心?

2020年4月,罗永浩用3个小时逾1.1亿的直播带货交易额,直接打通了抖音进军电商的任督二脉。此后的抖音成立一级战略业务部门,在电商布局上快马加鞭。

即便如此,抖音在直播电商上仍然落后于快手。据《2021年中国直播电扇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淘宝直播GMV规模达到4000亿,快手和抖音直播GMV规模分别为3812亿和1700亿。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偌大的差距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直播电商赛道,倒逼着抖音不得不再次按下商业化的倍速键。今年4月,抖音提出了“兴趣电商”概念,利用抖音的算法推荐优势,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直接展示在用户面前,挖掘并满足用户潜在的购物兴趣。这与我们所说的“种草”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视频种草,抖音现在缺的正是“图文种草”。显然,图文计划是抖音迈向电商扩张必走的一步棋。用户发布图文视频时,点击“标记”即可在视频内挂靠商品链接,从种草到下单一步到位,大大缩短了成交路径。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选择加码图文视频,还有一个原因是,短视频和直播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让其下单转化率均高于图文,但退货率却是图文的6倍之多。这意味着,抖音一旦在图文种草功能试验成功,带来的效益并不比短视频和直播低。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短视频+直播+图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虽然为抖音的商业化搭建了护城河,但过多的商业化元素反之会影响用户体验。于是,抖音单独做了一个电商APP。

2021年12月16日,抖音电商独立App“抖音盒子”正式上线,同样支持发布三分钟内的短视频和开启直播。此外,“抖音盒子”自动同步了用户抖音账号的订单、购物车信息,用户也可以选择授权同步自己的抖音视频。总体来看,购物体验与淘宝类似。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目前来看,“抖音盒子”内的作品数据点赞基本在数十或数百左右,流量并不高。就拿抖音红人罗永浩来说,其同样的作品,在两个APP上的点赞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抖音盯上图文种草,抖音的目的是什么

△左为罗永浩抖音账号,右为罗永浩抖音盒子账号

这也意味着,抖音后续为“抖音盒子”引流是势在必行的,但培养用户使用“抖音盒子”购物的习惯,显然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2018年上线购物车功能、2020年禁止第三方来源商品出现在直播间、上线支付功能,再到如今正式上线的“抖音盒子”,抖音的电商生态至此完成了闭环,抖音的电商梦亦终于不再停留在幻想层面。

但承载抖音电商梦的流量,如今却几乎触摸到了天花板。日活跃用户数量达6亿的抖音,与快手的重合用户数正在逐年增加,且从去年开始,抖音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增长速度已低于快手。

再加上微信视频号、B站等平台在短视频领域的快速扩张,腹背受敌的抖音不得不一边紧锣密鼓铸造流量护城河,一边向外“扩容”。而“种草圣地”小红书一直为电商平台输送着流量,在小红书查看攻略、种草,去其他平台下单成了大部分用户的生活习惯。

自然地,抖音盯上了小红书用户以及他们的种草超能力。此次抖音推出的图文计划,甩出上亿流量激励来吸引一批图文创作者,通过各式各样的种草内容,让用户不断加深“抖音种草”印象,既能缓解抖音的用户增长压力,又能培养用户在抖音内完成交易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电商生态,可谓是一箭双雕。

只是不知,抖音的图文种草,能否为抖音电商种出一片青青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