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说,下半年打算做小红书的,真得抓紧九月份这个黄金期!
要是错过九月,越临近双十一就越不好做。

现在不做小红书,以后就只剩陪跑了
每年大促期间平台流量都在抢,资源明显倾斜给品牌商家,那时候流量低真的太正常了。
对普通人来说,早点动手就是最大的优势。你会发现起号没那么难,发笔记也挺轻松,随便选个品偶尔也能出单。
但越往后竞争越激烈,产品越来越同质化。要是没有独特的打法、不深耕细分赛道,就只能拼价格、卷内容质量。
比如一份PPT课件,以前卖9块9都有人买,现在不加教案、不送逐字稿就不好卖。你再往后看,大家都这么干,到最后可能只能打包卖4块9元。
下半年小红书虚拟电商的玩法和上半年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人开始做矩阵、工作室批量起号、店铺大量铺货。
很多原来做拼多多、闲鱼、淘宝虚拟商品的团队,也陆续转战小红书;以前专做淘宝虚拟产品培训的,现在全都转型来做小红书。
所以你会注意到,很多玩法其实非常像早年的淘宝和拼多多虚拟电商:他们用商品卡测流量、靠笔记堆数量、批量搬运内容,核心逻辑就是大力出奇迹。
如果你现在还指望单账号慢慢做,一天只发一篇笔记,每周只上新一个品,还能稳定日更十单——除非你天赋异禀,选品眼光超强,写爆文信手拈来。
可现实是,别人号比你多、时间花得比你多、商品上得比你多、笔记发得也比你多,凭什么你能出单,别人不能?
小红书虚拟电商是一个适合长期做的项目,天花板高,操作空间大,并不只是一阵风。
除了尽早入局,你还要持续更新选品,每个阶段尽量多上不一样的产品,才能做得长久。指望一个品卖一整年?基本不可能。
比如有的店铺“开学第一课”的PPT爆单,开学那段时间,3天卖了1000块,但开学节点一过,立马没流量、没访客、没订单。
时效性产品就是这样:来得猛、去得快。
再比如考试考证资料这类刚需品,是容易出单,但你只上一个根本不够。
别人都是上架20个,爆1个;绝大多数人要上30个,才能稳定卖好一个。
选品也不是随便上50个就能出单,得做精细化运营:分析人群、找对标账号、参考爆款笔记,才能选到真正能卖得动的品。
所以说,小红书店铺从0到1并不难,最难的是怎么持续出单、稳定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