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做公众号没有做多久就停更了?这个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简单和大家讲解一下。

大部分人公众号停更的原因 :流量倾斜的反噬
01、停更不代表我不想
距离我停更公众号已经四个月多了。
虽然这期间没有更新,但还是每天有人阅读和分享,有涨粉也有取关,再次感谢大家的喜欢。
这几个月,我是怀着及其复杂的心理,一边颓废停更,一边愧疚自耗。
停更不代表我不想做自媒体了,相反因为我想要理清楚如何才能更好的做自媒体,思考良久。
02、关于停更
其实,我的性格其实是很跳脱的,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不同,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点,所以大部分观点是有特色,甚至标新立异。
这让我也很难忍受【重复】。
是的,车轱辘话重复说来说去,对我来说很无趣。
然而获得流量倾斜,需要垂直细分,就意味着不断的重复。
所以我说:公众号运营很简单,难得是坚持。
大部分人都难在这种越来越无趣的状态下,重复的、重复的坚持下去。
03、怎么解决
答案就是 :做个人IP,简单来说,就是做自己。
其实老粉知道,我之前就提过个人IP,但现在才更清楚它的意义,并理解它。
“做自己”是个人IP最核心的竞争力——当所有人都试图迎合算法时,“真实”反而成为最锋利的流量突破口。
就写自己想写的,感兴趣的,不再受平台算法裹挟,不讨好平台,也不讨好读者。
有三大逻辑支持:
1.各大平台同质化十分严重,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爆款模板,用户已产生审美疲劳。
就连我自己连刷两个小时抖音,都会刷腻了。刷来刷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
此时,原生表达像一股清流,更容易触发系统的“多样性扶持机制”。
2.现在是信任经济时代,用户更愿意为真实的人格魅力买单。
过度包装的账号死亡率极高,而真诚账号的粉丝黏性和转化率远超预期。
也就是所谓的,内娱活人感。
我看过新榜报告,2024年增粉最快的账号普遍具备“接地气”特征。
3. 基于兴趣驱动的内容具有可持续性,我不会因追逐热点而灵感枯竭,不会因重复垂直而感到无趣。
粉丝也能清晰感知到我的成长轨迹,做一个养成系博主也不错。
04、专注
当我不再刻意追求涨粉,而是专注于打磨作品时,算法反而会追着我跑。
原来,所谓算法,不过是放大人心的工具。
当我不再揣测它的喜好,而是把滚烫的真实倾倒而出时,那些同样渴望温度的灵魂自然会循着光而来。
文字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