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时,登上账号一看,教师节前一天更的一篇文章,被腾讯推荐了。
说实话,写公众号快有一年了,被推荐的机会是时有时无的,刚开始质疑过是个体账号,不得青睐,没啥推荐。

写公众号被推荐后,建议普通人去做自媒体
顽强之人,属实越挫愈勇,就一直写,心想人家摆摊的不也一样,天天出摊,就是搏今天能大卖。
今天一看,好像得到了这个机会,被推荐了,看来只要自己没放弃,别人(算法)也会不放弃你的号。
截图给大家看一下被推荐的这篇的数据,推荐占到了将近98%。

写公众号被推荐后,建议普通人去做自媒体
顺着这个数据,才发现不管是写公众号,还是做其他自媒体,讲干货,不如抓痛点。
有一种莫名的“推背感”,因为上一篇,有个读者告诉我:“我的粉丝黏稠性不高,是因为我的方法别人学会了,就不需要再来看了。”
我自己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得出了如标题说的这样的一个选题。
我到底为啥,不再建议普通人因为就业太卷,而去做自媒体?
这期就来聊聊!
01、普通人做自媒体没必要太卷
前不久,看到一个视频,大致说的是:普通人做自媒体拼的不是砸钱,而是砸时间。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随着入场的人增多,新的问题会出现,平台规则会革新。
现在做自媒体其实没有刚兴起那会成功率高,甚至有了可以付费推流之后,更加砍掉了很多自然流。
即使互联网更新迭代非常快,也有很多人都想拼一把,于是便进入了这个赛道。
对此,我是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我反对的是:太卷去做,效果反而不尽人意。
就拿现在的娃来说,家长真的是太卷娃了,我感觉双减后,娃是变可怜了。
很多家庭的家长是没有意识到,在有限的资源下应该给孩子的是习惯培养,锻炼他的思维系统。
比如,阅读绘本书籍、语言输出,让你的娃有知识的广度,语言逻辑更强,能接话,胆大心细。
回到自媒体上,太多人做这个非常卷的原因是:短期没有看到收益。
有准确的目标——搞钱。
已经赢一半了,但是过程没必要太卷。
如果是在早些时候,一条广告报价几万的那会,你像早入行的那些人一样,半夜爬起来写都是没问题的。
当下,真的没必要!
现在我看到的一些内容都变得有点没意义了,好像不标题党就没人看,甚至都开始“劣币比驱逐良币”了。
我很理解对普通人而言,自媒体确实是一个低成本副业,尤其是哪里有目光,哪里就有流量,流量就是生意,但这东西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就我这个账号,推荐就像开头说的时有时无,那大家到底在卷什么呢。
说这个不是让大家焦虑,而是这么卷的情况下是否改变了现状,给出一些新知。
02、普通人做自媒体,不要卷流量,要卷内容
没出社会前,我其实把学历看得非常重要,想过以自己的才干,会在教育领域干出一番成就,成为学生喜欢、爱戴的老师。
目前来说,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可能也有部分自己阅历不足,在这行深耕还不够的成分在里面。
就像开头被推荐的这个文章里提到“上班,老板只看你的价值”,可能刚开始会用学历快速评价你,但越往后就不看学历了,要求你的技能,也就是你会的,能给这份活带来价值。
自媒体其实也是一样的,刚开始都有点新手保护期,平台会给你推荐几篇,但是当你的内容没价值、看的人不多,推荐也会减少。
反正,有市场,就会有竞争。
很多人就是只想怎么卷流量,怎么让自己发的内容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反而忽略流量取决于什么?
读者?还是竞争对手厉不厉害?
其实,都不是。
是你的内容,有没有抓痛点,有没有带来价值。
比如,像一些人现在老说跨境电商很火、很赚钱,但是自己不会,又看不懂。
导致这个原因压根不是你不能做,而是你不具备做的条件,且只看到了一些概念化的宣传。
这种情况下,你往前一步,就是韭菜。
流量也是这样的,属于动态的东西,很难抓住。
卷内容就不一样了,好的内容是会被看见的,如果一下没有什么反馈的话,可以短暂的做点别的事。
再回来,估计就有灵感了。
写在最后
虽然不建议太卷,但依然建议你做一个自己的自媒体账号。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每天尝试输出写点文字,你会发现自己变了。
比如,以前的我,是一个自诩不是很热爱写作的人,现在最离不开的就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