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如果不关注阅读量,效果反而更好

当初之所以开始写公众号,是因为玩儿得热热闹闹的简书忽然冷清下来,看见文友老草妹妹转移到公众号,我就跟了过来,那时候还不知道在公众号写文章也可以变现,自己就那么安安静静、虔诚地写,想写啥就写啥。

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如果不关注阅读量,效果反而更好

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如果不关注阅读量,效果反而更好

两年前我才弄清楚自媒体是怎么回事,它已经发展成一个行业了,一个能赚钱的行业,公众号也是自媒体。

任何赚钱的行业都要面向市场,人群就是市场。我在企业工作,本职是做产品,很清楚产品和市场的关系。一种产品,自己认为做得很好,也许真的很好,各种性能指标都过硬,但如果不符合客户的标准,你的产品也只能在货架上接灰。客户的标准如何确定?根据使用要求。

毕竟只有古董是摆在那看的,大多数东西能用才有价值。文章写出来给人家看,人家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看后能得到什么,就是需求。

为什么几乎全民都喜欢刷抖音、快手、小视频?因为它通俗易懂,不用动脑,无论做直播、讲故事、做课程、卖东西、献才艺,都是声情并茂,无不投观众之所好。写文章也一样,如果想让人爱看,就要让它有吸引人目光的点,如果这个点和自己初心想写的点契合,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如果不契合,那就要有取舍。

写文章,首先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为了取悦别人?

最好有本事既取悦自己又能取悦别人。像李娟那样,就写自己的寻常日子,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却能打动天下许多人,文集出了一本又一本,买纸质书花钱,在微信读书里要付费阅读,这都天经地义。李娟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人,不仅老天爷赏饭,读者还追着喂饭。

拿李娟做例子有点儿高攀了,接下来要说我。起初写文章肯定是因为热爱,既然写就要一心往好了写,自己觉得写得好,就忍不住拿出来分享,前些年纸媒盛行的时候,真得过几笔稿费,虽然那点儿钱只够买纸,现在写文章都不用纸了。

正常人都有梦想,但想是一回事,成不成是另一回事。首先看老天给不给你实现梦想的天赋,其次看你的努力程度够不够,两者差一个都不行,尤其第一项更重要,用老百姓的话说,天生不是那块料,如何打磨都不成材。千百年来,托尔斯泰,普鲁斯特,曹雪芹,文学泰斗级的人物也就出了那么几个,这都是我喜欢的。

我给自己定位,最爱的是读书,而且这个爱好是天生的,我给自己作证,没用任何人引导,从小家里没有书也没有读书人,从见到小学课本那一刻就对书爱不释手。至于写文章,充其量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情绪积累的一种宣泄方式,自己和自己对话。

我查了一下,自己写公众号快八年了,截止目前,523篇,不敢说这523篇都是文章,有些是,大多数不是,碎碎念而已。不过即使是碎碎念,我也是每一篇都字斟句酌,态度绝对真诚。结果文字总是能打动自己,却打动不了别人。

上个月粉丝数才够开流量主,每天有几分几角的进账,一个月下来虽然钱不够买几块雪糕的,心思却被牵制不少。只要想写点儿什么,首先就会考虑能不能有阅读量,能不能被平台推荐,然后就开始想选什么题材、取什么标题,如何开篇布局才能更吸引人的眼球,完全没有了从前的轻松和自在。

看来,人的贪财不分多少啊,仨瓜俩枣已经让我魂不守舍了。我不喜欢这样的状态,扪心自问,自己天赋没有,功夫不够,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写不出爆文,吃不了文字这碗饭。

还是回到最初好,爱我所爱,写我想写,愉快分享。至于谁看谁不看,有多少人看,那是人家的自由,真不该放在心上。

不考虑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心和手都自由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