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得这么用心,文笔也不错,为什么微信阅读量总是上不去呢?”
这可能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我,但是困扰我的原因,不是我认为自己写得多好,数据应该多棒。

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真相,和内容写得好不好无关
而是在公众号这条道路上,我看到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很多朋友文采斐然,见解独到,内容排版干净舒服,然而数据却平平。
1
最开始,我很不能理解这件事,因为我们都认为内容为王。
我们习惯性把数据作为评判内容的标准,内容好,数据就应该好,数据低,第一反应就是内容差。
我们会反思,文笔是不是还不够细腻,写作技巧上是不是还要精进,是不是还不够用心。
然而我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用不用心,文笔好不好,并不能决定流量多少。
可能花了一天时间选题、思考、修改,文笔也很好,但是发出去,阅读量两位数,甚至个位数。
而有人随手一发的随笔、一份流量主结算单,甚至是一篇吃瓜水文,阅读量却10万+。
2
渐渐的,我接受了这个现实,原来在内容创作的世界里,用心和文笔,与流量从来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用心和文笔,只不过是入场券,却不能成为流量的保证书。
结果如何,取决于系统的算法,是点击率、完读率、互动率等,以及我们是否了解人心。
3
我们常常习惯用写作者的思维,去做产品经理的工作。
我们考虑文章的遣词造句,考虑文章的结构,考虑自己的用心,却常常忘记考虑,这篇文章为哪些群体解决问题,提供了什么情绪。
也许号主们偶然间创造的10万+内容,就是引起了某一类群体的共鸣或者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好奇心。
这种对人性需求的满足,远胜过了华丽的词藻。
4
那我们是不是不需要关心内容,可以放飞自我了?
不是的,也许随手发的内容,无意中成为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万+的爆款,但是这种流量只是昙花一现,很难复刻,自己复刻自己,都未必能重现10万+的辉煌。
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群体,了解读者的喜好。
我们要打磨文章质量,不能是自嗨式打磨,而是要摸清方向,有技术性的打磨。
不断写,不断复盘,不断优化,再写,再复盘,再优化,周而复始。
直至找到适合自己,又契合市场的方向。这个过程可能很难,很漫长。
说到最后,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写得开心,和迎合市场,获得更多收入,我们总要满足一个。
如果是为了热爱,只想记录生活,记录自己,当做爱好来写,那就只需要写自己喜欢的就好,毕竟自己开心,也很重要。
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我们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迎合市场,迎合读者。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拥有属于自己的10万+,不论数据上的10万+,还是心灵满足的“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