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行业动态

越南小腾讯VNG是怎么崛起的

这家只有5名员工的小网吧,靠着“薅”中国巨头的羊毛,竟然成为越南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这家公司名叫VNG,是越南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成立不到10年,估值就超过10亿美元,他们的产品占据了越南市场的80%。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个中国大佬的支持。

越南小腾讯VNG是怎么崛起的
越南小腾讯VNG是怎么崛起的

第一个是雷军。VNG最初只是一家小网吧,他们想代理游戏却无人问津。然而,雷军却以16万美元的超低价将《剑侠情缘》的代理权交给VNG,没想到这款游戏一炮走红,一夜之间占据了越南游戏市场的80%

雷军是VNG的“伯乐”,但真正让他们起飞的是腾讯的小马哥。VNG小有名气后,腾讯一次性增涨了他们20%的股份。从此,VNG开始“明目张胆”地抄袭企鹅的产品。

2009年,VNG推出了越南版QQ,所有功能和页面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图标从企鹅变成了鸭子。短短两年内,用户数量就达到了越南的1/10。越南版的微信更是风靡全国,注册用户超过1亿,要知道越南人口也才9000万。

之后,VNG从音乐到支付平台甚至输入法,将企鹅所有的“看家本领”都搬到了越南,占据了整个越南的互联网市场。目前,VNG正准备在美国上市,估值已超过30亿美元

一旦成功上市,VNG将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越南企业。然而,仅仅抄袭没有原创能力,VNG能否走得更远仍需打一个问号。

蜜雪冰城运营模式是什么?年入百亿靠的不是奶茶

蜜雪冰城起家时有多可怜,你可能还不太了解。1999年创始人张红超想给自己的店做一个招牌,于是他就找了一个打印店,结果店员犯糊涂把蜜打成了蜜。打印店老板说:你收下我给你优惠200块。张红超为了省钱只能含泪忍了,谁也想不到当初连招牌都换不起的小店,如今却能全国开店2万多家,一年营收100多亿,净利润19个亿,要是一根吸管就卖了3亿。

蜜雪冰城运营模式是什么?年入百亿靠的不是奶茶
蜜雪冰城运营模式是什么?年入百亿靠的不是奶茶

蜜雪冰城到底是怎么闷声发大财的?

其实秘诀就两招,这两招也是很多连锁企业都在用的,认真听。

第一招、打造爆品低价引流。

这几年奶茶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有喜茶、奈雪,中端市场有一点点茶百道,但是1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只有蜜雪冰城一枝独秀。2元的冰淇淋、4元的柠檬水、6元的奶茶依靠低价在下沉市场牢牢占据了垄断地位。别的品牌再牛,开到一二线城市也到头了。而蜜雪冰城上可到一线下可到乡镇,想想中国有多少县城乡镇就知道蜜雪冰城的前景有多广阔。

第二招、降低加盟费快速裂变。

蜜雪冰城22000多家店,只有47家是直营的,能吸引这么多人加盟除了品牌和客流就是蜜雪冰城的大方。首先是加盟费极低,省会城市11000元每年,地级是9000元每年,县级是7000元每年。再加上装修费8万,首批原料6万,设备费8万,保证金1万,总共25万元左右就能开店。

其次是蜜雪冰城,把产品利润基本都到了加盟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因此蜜雪冰城可以说是左手有客户右手有店面,再想赚钱不就简单了。光是给2万多加盟店输送食材、原料、包装、材料就足够了。

别的不说,就去年蜜雪冰城就卖了8500吨茶叶、5万多吨水果、30亿根吸管,其中光是吸管就挣了3个亿,所以一年营收100亿完全不夸张。这还不算完,蜜雪冰城现在还成立了农业公司,很多食品原料都能自主种植研发,供应链成本又进一步压低了,所以。

蜜雪冰城的赚钱模式一句话就能说清:把前端看得见的钱分给消费者和加盟商。等规模拉大之后,再去赚后端看不到的供应链的钱。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所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都是这个玩法。像麦当劳、肯德基、华莱士、绝味鸭脖、正新鸡排,都是靠这招开出了万家门店。

所以做大的企业本质上都是这个逻辑:有一个能吸引海量顾客的爆品,再设计一套合理的分配机制,聚拢社会上的人钱,资源来跟你一起把蛋糕做大,你再去赚一般人看不见的钱。

商业大佬刘强东怎么成功的?刘强东的发迹史

2010年,刘强东面临破产危机,无奈之下找到了身价400亿的张磊说:“哥,借我7500万美元好吗?”没想到张磊大手一挥:“7500万太少了,我给你3亿美元,嫌多的话就别找我。”

商业大佬刘强东怎么成功的?刘强东的发迹史
商业大佬刘强东怎么成功的?刘强东的发迹史

2010年,刘强东的京东还只是一个初创公司,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为打开局面,他决定大刀阔斧改造物流系统。但手头资金捉襟见肘,无奈之下,他联系上了师兄张磊,请求借贷7500万美元。

没想到张磊立刻报出一个天文数字:“7500万对你来说太少了,我直接给你3亿美元吧,嫌多就别找我!”刘强东听后惊呆了。他原计划只是小规模试点,没想到张磊如此慷慨大方。刘强东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张磊的投资。

获得巨资后,刘强东果断放手一搏,决定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全自动智能物流系统。他组建了一个高端技术团队,引进国际顶级自动化设备,与亚马逊的系统不相上下。

然而建设之初并不顺利,准备工作和调试屡屡失败,进度严重滞后。刘强东在张磊面前难堪不已。好在刘强东没有放弃,继续鼓励团队坚持下去。就在刘强东快要绝望时,物流系统在2014年终于建成投用,一举实现了从运输到存储的全自动化管理,效率提升数倍。这直接带动了京东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在智能物流的加持下,京东成功上市。张磊当初的3亿美元也在上市时暴涨至30多亿美元。刘强东在商场上一战成名。

事业有成的刘强东,在背后默默感激着张磊。没想到就在这时,一桩丑闻突然打断了他商业精英的形象。

有女子实名举报刘强东性侵,并提供了详细证据。曝光后,舆论一时炸开锅。刘强东不得不公开道歉,但声誉已毁。这也让人重新审视了他与妻子章泽天的关系。章泽天比刘强东小上许多,两人的婚姻自始受到非议。有人质疑章泽天是为了钱才嫁给刘强东的。尽管章泽天否认了这种说法,但外界依旧有微词。

爆出丑闻后,舆论纷纷猜测章泽天会选择离婚。没想到章泽天违背了所有预测,选择宽容和支持丈夫。她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工作生活照,似乎已经翻篇。这一反应让很多人刮目相看。章泽天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女性,她在感情和事业上都做出了让步和平衡。这对异域夫妻给了人们启发。

刘强东也从这场危机中汲取教训。他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谦逊谨慎的工作态度。他也再次感激起张磊的恩情,没有张磊的支持,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人生路上,难免起起落落。但只要保持积极心态,坚持前行,终可到达新天地。刘强东和章泽天的故事还未完待续,值得期待他们关系的新发展。

10年了,工信部的APP备案终于来了

2005年3月,工信部要求所有境内网站都要进行网站备案、公安备案。

2023年8月,工薪部要求所有的APP、小程序进行备案。否则……

10年了,工信部的APP备案终于来了
10年了,工信部的APP备案终于来了

这绝对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分水岭,一个划时代的政策,以后的APP一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正规。独立APP开发的创业之路将会堵掉一部分,下面是官方消息引用:

工信部组织开展APP备案工作:未备案不得从事APP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促进互联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APP)备案工作。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APP主办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APP互联网信息服务。并要求2024年4月至2024年6月底完成巡检工作。

看来只剩十个月(300天)过渡期了,当前苹果App Store上一共有120万APP,扣掉一半不活跃的60万,平均一天要备案2000个APP,这还只是苹果的。算上小米、华为、OPPO等应用商店的APP,这备案的数量难度非常之大,工作量非常巨大。

根据网站备案的经验来看,APP备案的方式应该和网站备案一样,比如去各个IDC备案、人脸识别、公司验证、准备各种备案材料。有了网站备案的经验,APP备案的材料应该不复杂。

另外以后APP备案估计也要分为“个人备案”和“公司备案”,个人备案的APP,只有少部分功能,比如作为个人日记本使用。一旦涉及到交互、商业等行为就必须要你做公司备案。

那公司APP备案限制上少了,这也会导致很多独立开发者要开公司才能做APP,而且还要面对“版权”和“无限责任连带”的风险。

当然,你一定会问:我APP不备案,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就不备案。

我的回答的是:你APP不备案,当然不会把你怎么样。但你休想用国内的服务器、休想上架应用商店。国内的各种服务例如CDN、云存储、数据库、支付结算等等你都有没资格用。创业的门槛稍微加大。

当然上面的架设都是从APP创业者角度思考的,但对国家和普通民众来说绝对是好事。

APP备案相当于加强对App的监管,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电信诈骗。

其实早在10年前(2012年),移动互联网刚刚爆发的时候,工信部就考虑过要求APP备案,不过那时候还不太成熟,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这事耽搁了10年,终于还是来了…………

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可免费商用

阿里云成为国内首个加入大模型开源行列的大型科技企业。就在昨天,阿里云公开表态,把自家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开源。

阿里云把通用70亿参数模型,包括Qwen-7B和对话模型Qwen-7B-Chat这两款大模型产品给开源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模型都是开源免费且可商用的。同时,开源的代码仅针对这两款模型进行了量化处理,因此用户可以在消费级显卡上部署和运行模型。

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可免费商用
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可免费商用

可以说阿里云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真正掏出了家底,只为推动国内大模型生态的发展,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真正的落地应用。

当前AI大模型市场感悟:

(1)目前市面上几十种AI大模型,市场太乱了,从业者无从下手。

(2)有些企业搞的AI大模型,让你先申请内测,跟调查户口一样,恨不得把你祖宗十八代的身份证号都填到表格里。

(3)不给你内测资格就算了,还天天给你发短信,让你参加他们的会议,告诉你,只有参会才有机会获得内测资格,掉足胃口。

(4)我看啊,很多企业是借着AI大模型的名义,在圈自己的私域流量,做自己的用户,把用户当猴耍。

(5)国内大多数AI大模型“算力”不够,并不能支撑上千人同时使用。所以更多的国内AI做的是垂直细分领域。

小编感悟:

(1)“通义千问”开源,可免费商用,直接啪啪打脸其他AI模型。

(2)“通义千问”这一操作会倒逼其他AI模型开源、且免费商用。

(3)目前来看,如果“通义千问”开源,可免费商用获得认可,用户,必将成为用户体量最大的一个AI大模型。

(4)从阿里云的这个操作来看,我认为,可能这个AI模型市场并不赚钱、应用AIGC也是赚钱能力有限,到不如直接卖算力。对,靠“算力”赚钱,只做底层架构。

阿里云此次开源通义千问大模型,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中国大模型生态建设中来,相当于是免费发放”弹药”,最终将扩大我们自己的大模型科技力量。

AI大模型的开源,无疑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强大的算例和大模型基础设施,让更多人能够实现创新。阿里云的这一举措,展现了其责任担当,值得称赞!

微信动态:微信内测朋友圈可以置顶了

微信现在算是垄断了聊天平台,每出个小功能都引起争议,这次朋友圈置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微信内测朋友圈可以置顶了。已经上了大新闻、大热门!如下图所示:

微信动态:微信内测朋友圈可以置顶了
微信动态:微信内测朋友圈可以置顶了

不过呢,置顶朋友圈是内测功能,并未全员开放。

像大家想要的全局已读,朋友圈再编辑这一类微信当没看到,难道是想要做出个微信会员才能用这些刚需功能吗?

置顶朋友圈功能,编辑认为用处不大。选择主动看朋友圈的都少了,甚至都不发了,而且要首先进入你朋友圈,才能看到你置顶的内容。从目前使用场景来看,除非是新加的好友,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特意的近你朋友圈去看的。

而且这个功能,早在QQ空间时代就已经有了,微信这种挤牙膏的方式真是让人无语,而且又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功能。现在微信开发的新功能,在QQ时代基本都有,基本没啥创新。

另外,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大家好像并不买账,大家的诉求并未得到微信的重视。比如:被好友删除有提醒、一件屏蔽微信群信息。

总觉得QQ的功能全方位吊打微信,光是群消息禁言,语音可以划到想听的地方听等功能就比微信实用,也不知道微信是怎么慢慢取代QQ的?

特斯拉二期厂房产值1.1个亿,净利润大概在1000万

特斯拉二期厂房是我们供的材料,产值1.1个亿,净利润大概在1000万,需要付出的成本有:

特斯拉二期厂房产值1.1个亿,净利润大概在1000万
特斯拉二期厂房产值1.1个亿,净利润大概在1000万

1,前期的请客送礼费用,红包,大概需要50万。

2,中期的维护费用,主要是供应商的货款,建设方付款一般是次月付上个月的60%,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垫资40%,大概需要垫资4000万,但实业里也是有杠杆的,大概有5倍,我只要付出800-1000万就行了,其余3000万是我们的下游供应商垫资。

3,回款一般是按月付的,不过经常会拖欠,年底最关键,如果年底没有拿足,比如拖欠3000万,那么,年底我们的供应商就会上门要,这些钱需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赚这1000万,前后大概需要4年时间,特斯拉厂房可能会快一点,也需要三年,去掉利息成本,估计最终赚600万,不仅如此,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工地打交道,太累了,这也是最近两年把精力都转移到股市的原因。

腾讯看点App正式下线

腾讯看点快报原为天天快报,于 2015 年 6 月上线,至今已有 7 年时间,是腾讯推出的个性化资讯产品,一度拥有2.8亿月活用户,功能类似于今日头条。然而,它即将让位给腾讯2020年4月推出的短视频模块QQ小世界。

8月15日23时59分,腾讯看点App服务器将关闭并正式停止运营,届时将无法登录看点App。

腾讯看点App正式下线
腾讯看点App正式下线

2016年初,天天快报日活量就达到了8700万,超过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等,在当时仅次于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不过快报App已于2022年7月18日正式停止运营。

“QQ看点”变“小世界”,腾讯看点是一个与文章资讯为主的平台,而QQ小世界则是以短视频为主。

这里面说明了2个问题:

1,信息流类型的产品已经边缘化了,短视频成为互联网主流。

2,和腾讯内部有关了,上半年腾讯整体裁员比例超过10%,下半年多个细分业务还将面临新一轮裁撤。PCG部门是今年腾讯裁员的“重灾区”,所以看点快报的停运。

网信中国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

网信中国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网信中国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1.严防假冒仿冒行为。网站平台应当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有效防止“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对账号信息中含有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行政区划名称或标识的,必须人工审核,发现假冒仿冒的,不得提供相关服务。

2.强化资质认证展示。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对未认证资质或资质认证已过期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提供相应领域信息发布服务。

3.规范信息来源标注。“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4.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网站平台应当要求“自媒体”对其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负责。“自媒体”发布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在信息发布页面展示“自媒体”账号名称,不得以匿名用户等代替。“自媒体”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不得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

5.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

6.完善谣言标签功能。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重大突发事件等领域谣言,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在特定谣言搜索呈现页面置顶辟谣信息,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提升辟谣效果。

7.规范账号运营行为。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应当要求“自媒体”依法依规开展账号运营活动,不得集纳负面信息、翻炒旧闻旧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不得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他账号,鼓励引导“自媒体”生产高质量信息内容。网站平台应当加强“自媒体”账号信息核验,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

8.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自媒体”申请开通营利权限的,需3个月内无违规记录。账号主体变更的,自变更之日起3个月内,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营利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广告分成、内容分成、电商带货、直播打赏、文章或短视频赞赏、知识付费、品牌合作等。

9.限制违规行为获利。网站平台对违规“自媒体”采取禁言措施的,应当同步暂停其营利权限,时长为禁言期限的2至3倍。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网站平台应当定期向网信部门报备限制违规“自媒体”营利权限的有关情况。

10.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自媒体”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禁言期间“自媒体”不得新增粉丝,历史发文不得在网站平台推荐、榜单等重点环节呈现。对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博取关注的“自媒体”,永久禁止新增粉丝,情节严重的,清空全量粉丝。网站平台不得提供粉丝数量转移服务。

11.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网站平台应当健全MCN机构管理制度,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自媒体”账号主页,以显著方式展示该账号所属MCN机构名称。对于利用签约账号联动炒作、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MCN机构,网站平台应当采取暂停营利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等处置措施。

12.严格违规行为处置。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对未通过资质认证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发布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13.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网站平台应当加强违规“自媒体”处置和曝光力度,开设警示教育专栏,定期发布违规“自媒体”典型案例,警示“自媒体”做好自我管理。

各地网信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开展对资讯、社交、直播、短视频、知识问答、论坛社区等类型网站平台的督导检查,督促网站平台严格对照工作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强“自媒体”管理。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谢邀,匿了」成为千古绝唱

就在6月底“亿欧网黄渊普实名举报知乎CEO周源”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核心文章直指知乎的匿名功能。没想到7月初这么快知乎就下线了匿名功能。

昨天,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7 月 14 日将下线“匿名功能”,此后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谢邀,匿了」成为千古绝唱
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谢邀,匿了」成为千古绝唱

从此「谢邀,匿了」成为千古绝唱。 知乎匿名功能绝对算得上是知乎特色,也是起家的一个功能。

这一功能的下线,有人叫好,也有人惋惜。

叫好的人认为:很多少明星、企业家莫须有的黑料,什么耍大牌,虐待助理,恋情,全都是知乎匿名闹出来了。这下不能了匿名了,就不能乱吹牛逼了。

担忧的人认为:不仅仅是防止装X,大家说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我在知乎骂人的时候,都是匿名的以后咱都光明正大的。其实匿名回答的某些行业内幕和社会现象等话题还是特别优质的,直接下线太可惜。

还有阴阳怪气的人认为:直接用身份证实名得了,什么时候断网,大本营没了,知乎结束了,下一步就是只能用本人姓名做昵称了。

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谢邀,匿了」成为千古绝唱
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谢邀,匿了」成为千古绝唱

反正自从IP显示功能出来之后知乎上就再也没有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了。

实际上,匿名系统在知乎只是对用户身份进行了隐藏,但知乎后台仍然能够看到是哪个用户发表了什么内容。换句话说,无论是否匿名,知乎后台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信息。因此,知乎社区存在匿名制度被滥用的问题,例如匿名造谣、匿名挑起矛盾以及制造对立。这主要是因为知乎在对这种行为的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类不良内容缺乏及时的响应和采取更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