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营销推广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过去的2023年,被不少人称作是“店播爆发元年”,品牌与商家纷纷开启店播,店播的这场风也吹遍了互联网平台。那么,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这篇文章里,作者做了梳理和解读,不妨来看一下。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陆元元是一家头部日化品牌的管培生,主要负责营销策划的工作,2023年9月以项目支援的名义来到了主播组,成为一名带货主播。

作为一个i人(性格内向),陆元元其实并不喜欢直播,但直播“能帮助到具体的人”,她享受帮助别人的价值感。

在一个直播到凌晨的夜晚,陆元元还在直播间耐心回答宝妈的每一个问题,“直播间里一位妈妈的孩子有皮肤病,我提醒她在使用产品时需格外注意,还告诉她怎样去保护宝宝的身体。后来,在零点的时候,她跟我说‘辛苦了’,当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感觉这份工作还是挺有意义的。”

但这种“意义感”非常稀缺,大多数时候她都饱受着“上夜班”的痛苦摧残。店铺直播经常会碰上“关键节点”即所谓的大促,每到这段时间,所有打工人的生物钟都会被彻底击溃,以至于身体吃不消,甚至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

“更重要的是,主播的休息日与节假日永远都和普通人错开,做直播的这段日子里,我几乎失去了社交生活。”她表示。

和陆元元一样,越来越多的电商打工人在2023年被推上主播岗位,这背后,是一场汹涌的“店播”浪潮。以淘宝双十一数据为例,在89个GMV破亿直播间中,店播占据64个,GMV破千万的直播间更有600个之多。

无疑,2023年成为“店播爆发元年”。这朵时代的浪花中,有电商人的辛酸故事,更蕴含着一个新的直播纪元。

一、电商打工人,“上位”主播之后

一开始,电商打工人陆元元只参与一些话术更新与物料设计的工作。正式开播之后,所有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转移。既然名为“支援”,自然是要去新的渠道“搏杀”,于是陆元元被分配到公司刚刚开启不久的京东直播间。

直播之前,公司对于所有的直播人员进行了一场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以注意事项为主,比如妆容、上镜状态、设备调控、违禁话术以及紧急情况的预案处理。简单嘱咐后,这些新人主播就上场了,陆元元所在的直播间人员配置有三人,主播、运营以及场控各一位。

她告诉刺猬公社:“运营每天需要做好货品规划,场控主要负责直播设备的调试以及实时监控数据,但直播的全程都由主播一个人进行,主要负责产品讲解、上货品链接以及发送各种优惠券。”

但这三个人的直播小组也需要“轮岗”,除了主播之外,陆元元还做过场控的工作。她表示:“除了调试设备之外,场控需要每半小时登记一次数据,包括客单价、转化率、成交量以及退款金额等等。当然,在主播进行讲解的同时,还需要实时跟进去‘谈券码’,当主播讲解到某个产品时还需要加贴片。”

相比主播而言,场控的工作更为繁琐,每天都会有一大堆处理不完的在线表格以及等待分析的数据,陆元元更喜欢做主播,与用户的实时互动可以满足她的表达欲,并且还能在直播间感受到转化带来的成就感。

尽管从流量的角度来看,作为传统电商的京东直播间,一场直播的同时在线人数只有百余人,无法与抖音、快手这样的内容平台相比,但来这里观看直播的用户增涨需求非常明确,转化比较可观。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店铺直播间截图丨图源京东

当店播在2023年已经是一种常态,不少品牌与商家都在2023年开启或是重启了店铺直播。不仅如此,平台的打工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2023年京东一边降低类目扣点鼓励POP店铺直播,一边招募主播、达人入驻,关于直播的激励政策在2024年也会继续。

而店播崛起的这一年,正是头部主播、MCN机构、平台三者关系错综复杂的一年,平台对于头部机构的态度与机构对主播的态度并无二致,既投入资源倾力打造又不时加以提醒,避免内容生态过于单一。

这样的较量行至今日,吃瓜群众已经看了好几场直播电商的“宫斗剧”,品牌与商家则唯恐被连累,更有花西子事件为前车之鉴,“店播”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商家寻求确定性的解药。

店播的风,也吹到了更多的平台——美团、拼多多、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为了直接触达消费者,也为了斩获更多流量,传统渠道的一个个门店、经销商将生意场搬到直播间时,洪流之下的店播越发显现出它的声势。

二、什么是店播真正的价值?

如果说,直播带货的上半场是KOL的红利时代,网红达人凭借着带货名利双收,那么下半场将会有更多品牌、商家从幕后走向台前。

2023年11月,快时尚品牌ZARA在抖音开启了一场赚尽眼球且价格不菲的直播,将秀场搬进直播间,邀请了超模游天翼以及两位主播以T台走秀的方式带货ZARA的本季新品。

同时,直播间设置了9个机位,并使用斯坦尼康、纵横滑轨、电影机、导播台等电影级别的专业设备进行拍摄,就连化妆师、摄影师跟拍这样的穿帮花絮也纷纷被镜头捕捉到。时隔一个月,一位专做汽车行业的品牌营销人回忆起这场直播时还津津有味,对其评价为:

“平等地卷死每一个同行”。

在游天翼的小红书笔记下方,有网友称其为“直播界里程碑的一晚,如同当初董宇辉说,阿拉斯加的鲟鱼跳出水面一般,对其他店铺直播间简直是降维打击。”

但当社交平台的舆论场二次发酵之时,却引来了更大范围的讨论乃至质疑。争议点在于,ZARA这场直播仅设备投入就达到了百万元,吸引了120万人在线围观,但据官方统计,这场直播的GMV最终只有25万-50万元。

因此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这并不能称之为店铺直播的内容升级,而是一种品牌宣传的“广告片”,ZARA如此不计成本地投入直播,明显不是将直播常态化的信号。

但前奥美客户总监简瑞米在接受《Jing Daily》采访时表示,ZARA的直播从销售属性回到了内容属性,也为抖音店播的内容打开了想象力,成为时尚界的直播标杆。

当然,对于烧钱直播这件事,氪金玩家有氪金玩家的玩法与态度,作为西班牙首富的ZARA创始人Amancio Ortega或许并不会介意一场直播的开销。

《界面新闻》12月27日消息称,Amancio Ortega在2023年财富暴涨两倍,在《福布斯》公布的2023年财富增长最多的10位亿万富豪榜单中位列第6名,并且是榜上唯一一位来自时尚零售界的富豪。

但有消费者告诉刺猬公社,同样是来自西班牙的服饰品牌MANGO在直播带货上的格调就比ZARA逊色多了,让人毫无增涨的欲望。强烈的对比之下,有更多的品牌发现,直播代运营与品牌自建直播间在不同品类上的差异相去甚远。

在搭建店铺自播间还是选择代运营的问题上,不少品牌都曾有过反复和犹豫,水獭吨吨的创始人王致祥曾向刺猬公社透露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曾举棋不定。

早在2021年,冻干水果茶品牌水獭吨吨成立不久后,就曾经在抖音试水店铺直播,尝试了不到一年时间,在2022年时转为第三方经营,2023年又开始重启店播,自建团队。

做出这个决策,源于王致祥对于店播价值的重新考量,他认为:“店播是立体化的介绍与服务,类似门店品牌的导购,比起达播,店播的效率显然更高。”

对于达播与店播的理解,王致祥告诉刺猬公社:“达播是品牌声量的放大器,适合短期内快速把品牌活动释放出来,而店播则更像是品牌形象与内容服务的窗口,需要长期投入和优化,找到跟消费者的沟通点,不只是单纯以成交为目的。”

在渠道迭代与流量变化莫测的时代,听起来店播似乎是一份品牌可以握在手中的安全感。

但这份安全感尚且停留在理想阶段,一旦开始投入,人员配置、场地设备、视频产出与投流都是一笔笔不小的开销。王致祥透露,目前水獭吨吨的店播尚处于微亏损的打磨阶段,预计6-8个月后会转为正向。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店播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好交易与内容

水獭吨吨店铺直播间丨抖音(左)淘宝(右)截图

“无论多忙,我每天都会抽出两三个小时来做店播,店播是最真实的反馈渠道,可以当成与客户面对面聊天的机会。”一位抖音生鲜商家也曾告诉刺猬公社:“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有些客户买到失望的产品时可能不会去找客服,但下次他就不会买了。我做直播时就可以和他们交流这批货的口感、品质,便于以后更好地经营。”

从国际大牌到新锐品牌再到中小商家,更多的商业主体开始认可并重新理解店播的价值,除了卖货之外,店播还承担着客服、品宣、以及沉淀私域等多种“使命”。

三、交易与内容相融的解法

此前,很多人对店播存在着不小的误解,认为它没有流量的加成,单一品类直播无法突破,注定无法出圈,无法逃脱小众的命运。

也有人认为,店播的爆火都是源于突发性热点事件,依靠消费者的野性消费,或是赶上一波“泼天的富贵”。例如花西子事件后,凭借“穷到捡箱子”人设爆火的蜂花、以及不久前向甘肃受灾地区捐款的鸿星尔克。

事实上,店播所带来的成交收益本就是增量,但自播间却是品牌长期的经营阵地,这就相当于在城市某个人流集中的地方开一间店铺,只要大门常开,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客群。

两年之前,电商平台持续向品牌与商家进行市场教育,让他们明白布局店播是有未来的,尽管这个未来还稍显遥远,但先行者总能吃到红利。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店铺开始将自身品牌放入内容的渠道进行曝光,正如满婷的副总裁刘彬在接受采访时所言“生意要做在流量里”。

对于新老电商平台来说,亦是如此。在传统电商平台,店播逐渐取代了商家的详情页,比起照片精修、滤镜带来的满满网红感,用户更在意商品的真实性,也期待主播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品类。

经常观看店播的用户赵一乐表示,自从她关注的商家开始直播后,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是在直播间下单的,直播间所见即所得,并且价格也会有所优惠。不久前赵一乐刚刚在直播间下单了网红商品光腿神器。

她表示:“在光腿神器这一单品上踩过的雷无数,无论谁来种草、测评都不好使,相对而言,直播更能清晰地看出颜色、厚度与质地。”

小红书第一个过亿直播间,章小蕙就是一个达播种草、店铺承接的典型案例,在章小蕙一年两次的直播中,没能转化的消费需求以及二次传播吸引的潜在客户,最终都沉淀在“玫瑰是玫瑰”店铺当中。

这套一再被印证的转化链路,本质上是交易与内容更深层次的绑定,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内容见长的短视频平台,都会将店播作为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内容运营,比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好的内容分发矩阵,运营需要了解各大平台的特点进行垂直化运营,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对内容进行有效推广。

本文主要分享如何建立内容分发矩阵,并对结合数据分析做好运营的方法进行总结,供大家一起参考学习。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在互联网企业中的内容运营,是一种运营手段,也是一种职能分工。主要通过原创、编辑、组织等手段,呈现产品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价值,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一定的黏性。无论你的产品是何种形态,都是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之上。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01 内容矩形阵是流量转化的轴承

通常线上内容运营有三个基本任务:曝光率,转化率和用户黏性,也就是你发出去一个内容后,能够覆盖多少人群,这其中有多少是与你的目标人群所匹配的,并且在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体现出来的,以及在持续的新内容出来后,又有多少人在继续关注和继续参与到你所设定的消费中来。

在增长为王的时代下,谁能引流更多精准粉丝,谁能让流量像水泵一样源源不断注入企业的私域流量池,谁就更值钱。

从流量获取方向上我们大方向可以分为线上流量与线下流量,就线上流量而言又可以分为广告流量和内容流量,有效的建立企业的内容流量获取矩阵,能有效的提升线上流量的直接转化从而提升公司业绩。

企业的内容产生其实极为讲究,好的运营内容应该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结合热点,完成对粉丝和种子用户的维护。我们把内容运营分层建立,以“产品+品牌价值”为核心,依次完成内容运营的矩形阵地搭建。

内容生产分类如下:

产品+品牌相关:产品上线、产品功能、企业品牌大事记等等。

产品+行业资讯:产品服务、行业的资讯新闻、行业新事件等等。

产品+受众群体:产品本身、受众人群生活应用、场景应用、种子用户资讯内容等等。

辅助专题与热点的完成一虚一实的模型配合。

内容分发就是把内容推出去给目标群体去消费,这个消费不一定是真的掏钱付费增涨,而是包括阅读、转发、收藏、关注等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让你的好内容被看到,让你在全网的阅读量上去。

02 多管齐下的内容分发战

好的内容除了好的生产还要有好的分发,一个企业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内容分发矩阵,好的内容分发矩阵往往比内容本身更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内容分发矩阵呢?

1.了解各大平台特点,给渠道进行分级

内容分发之前,要了解各大平台的特点给渠道进行分级,按照:钻石、黄金、白银、青铜、分为不同的等级。用户群体的相关性,流量的大小,平台主流性、平台的操作难度,成为了划定等级的指标。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内容分发的第一步是挑选适合自己的渠道。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先把主流内容发布平台逐个列出来,了解入驻政策、扶持政策、推送政策等,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试,逐渐调整重视度,剔除投入产出不高的,再加入一些有潜力的垂直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内容分发矩阵。

当然你也可以参照你的竞品的内容分发渠道。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2.关注垂直行业的内容社区

垂直领域是企业内容营销的主战场,好的垂直领域带来的内容转化和粉丝转化特别的高,甚至高于大流量平台,那是因为群体标签足够细致,用户属性足够明确,往往这样的平台需要我们下大功夫运营与维护。

比如旅游商家要关注蚂蜂窝&飞猪&携程攻略等,这些地方比其他体量大但是泛行业的内容平台相比,离用户更近,离交易更近。

垂直内容社区的优势:

1)垂直且专业的内容,可以精准锁定目标用户

由于内容垂直于某一领域,准入门槛相对更高,提供的信息也更为专业、全面和权威,可以精准锁定有相关需求的目标用户。我们拿B站来说,用户想要成为B站会员可不是充钱这么简单,必须要先完成平台所出的题目,达到50分才能成为会员,从准入门槛上就已经过滤掉一部分与平台调性不那么契合的用户。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随时有能力避开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而垂直内容社区的内容是基于用户主动搜索行为而产生的,能够获取到的用户更为精准。而且垂直内容平台的用户不分化,大家关注的内容相对统一,品牌想要与他们互动难度也相对较低。

2)难以复制的社区氛围,更容易获取信任

为何keep健身达人推荐的速干裤用户更愿意下单?又是为何宝宝树社区医生辟谣的育儿误区,妈妈们总是深信不疑?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垂直内容社区里驻扎着输出内容的人本身足够专业,足够权威。而这些原创内容作者通过平台与用户建立深度联系,营造出难以复制的社区氛围,这种氛围给人真实感,可以消解掉用户的不信任,并激发用户的群体意识,对社区进行主动维护。

03 你的内容运营策略里,数据分析缺席了吗?

“不做数据分析的运营不是好运营!”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能做到的却很少。传统的内容制作人是不愿意承担各种数据转化指标的,但作为互联网人就不得不凡事以数据为核心评估工作效果。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我们产出了优秀的运营内容,又利用内容分发矩形阵完成了对内容的分发宣传,有些公司发出去就完了,但这个时候对内容的传播量、打开量、阅读量、转发量及转化量是我们评估整体内容运营好坏的指标,它应该是系统化的,具备数据思维图的模型展现。

想发挥内容运营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学会数据分析,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

1.数据采集:了解目标用户和竞争对手

只有准确理解目标用户,我们才能输出贴近用户需求,引起用户共鸣的内容。

为了理解用户,我们要尽可能地采集更多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线上、线下行为。例如,用户在线上搜索了哪些问题、在社交媒体的哪个话题上比较活跃、喜欢点击哪些内容等等这些线上行为都是我们了解用户所需要采集的信息。用户行为数据采集是为了让我们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以及用户共同的行为特征。之后我们就能按照用户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征将用户进行分组,并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产出针对性的内容。

除了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外,我们还要采集竞争对手的行为数据,例如,他们开发了什么内容;在什么渠道推广;这些内容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新用户,多少转化等等。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表现,我们可以推测哪些关键词或者主题能够引起用户更多的关注、用户对哪些内容毫无兴趣并且尝试创新,找到突破口,创造一些新鲜的内容来赢得用户的心。

数据采集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目标用户和竞争对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思考如何给自己的品牌增值,如何产出差异化的内容吸引用户。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如何让数据分析在内容运营中发挥作用

2.数据分析:辨别最有效的内容推广渠道

在我们产出了针对性内容之后,接着就是如何通过最有效、影响力最大的渠道去推广这些内容。在官网博客分享远远不够,不管我们产出的内容多么符合用户需求,如果用户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内容,那么我们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推广渠道很多,例如邮件推送、投放付费的展示广告、与对目标用户影响力较大的大V合作或者简单的重复营销等。不管是哪个推广渠道,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目标用户行为数据和竞争对手行为数据来确定。

数据分析能让我们杜绝盲目的推广。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内容发布渠道的不同表现,找到用户反馈最好的发布渠道。

3.数据反馈:证明内容的价值

在内容产出并推广之后,我们要评估我们产出的内容,同时证明我们的付出所产生的价值。

用户是如何与我们的内容互动的?我们的内容有没有引起大量的讨论?用户在接触我们的内容后有哪些行为?······诸如此类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对内容价值有清晰的了解。

对于一些品牌来说,设置内容投资回报率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代理指标来描述内容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评分系统给不同阶段的参与度做评估,并对比不同的内容模块产生的效果。

例如,点击浏览内容1分,更进一步的参与如点赞2分,收藏内容3分,分享内容4分,然后评估不同评分级别的增涨习惯。最终,我们可以得出这些评分数据和销量数据之间的关系。销量越高,可以证明我们产出的内容价值越大。

4.6个魔法指标

即便你的团队在数字方面不强,也可以用下列6个魔法指标来评估你的努力。

消费量—网页浏览数、视频浏览数、文章浏览数、下载量和社会化媒体提及率。

分享—喜欢数、分享数,微博数,转发数、外部链接数。技巧:确保所有内容是可分享的。

销路拓展—完成填表并下载,email、博客订阅,博客评论以及你的转化率。

销售—通过内容影响线上和线下销售。

思想领导力—成为特约博客的请求数量。

忠诚度—主张、推荐和口碑。

如果你只是追踪,并没有搭建任何评估体系,最好花点时间,让一些重要的东西到位,这样你可以准确地看见你在哪里,并且评估你的进步和演进。

你能更好地了解将你的营销内容放在哪里,比如,哪种内容对你而言的效果最好?哪些关键词?哪些平台?,对于你的公司来说,你将能创建更多工作来帮助驱动底线。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互联网内容时代,什么样的内容才能配得上大家对流量的理解和定义?从流量到内容,新媒体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你眼中的流浪猫是什么样子?许多人会说:“哇,肉嘟嘟的好可爱,好喜欢!”,而 @邱奇遇 视频中的流浪猫竟是“满身的泥泞和风霜,都没抖落,它眼里的光和对爱的向往。”这样的内容表达有什么不同?内容的流量密码究竟是什么?

当大家在埋头构思内容表现形式的时候,@邱奇遇 的“文字式vlog”已经涨粉500万,展现出内容与流量的完美匹配。

当你在思索如何打造用户体验场景的时候, @山城小栗旬的理发日记 已经凭借一手技艺成为单月涨粉近200万网红理发师。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不禁想问:为什么他们只靠简单的文字,朴素的场景,一度吸粉无数?互联网内容时代,什么样的内容才能配得上大家对流量的理解和定义?

01 惊艳如斯,她们为何坐拥流量?

当下的内容世界,我们见证内容创作带来的惊艳与红利,也看到内容变现过程的昙花一现。有人说现在是“流量”消失的时代,不过当人们贩卖焦虑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一个个“顶流”的崛起。

比如运动赛场上的谷爱凌,比如直播间里的跨界段子手王濛,比如扎根乡村生活舞台的张同学、靠“换头”理发技术走红的山城小栗旬……半年之内,惊艳如斯,我们在围观吃瓜、品味故事的同时,或许会问:为什么他们可以坐拥流量?

从内容的创作与发展来看,“独特”或许是流量竞争背景下,创作者获取流量的最大助攻因素之一。

北京冬奥会的超级流量谷爱凌,之所以引发关注的最大核心点不只是自身超强的实力和冬奥赛上的两金一银,还有年轻、学霸,骑马、长跑、篮球等多项运动,以及模特、杂志编辑、时尚博主等多重身份。这位19岁天才少女的超级流量得益于场上场下的全能与优秀,这种“成长范本”式的独特性,让她具备了引爆社交话题,坐拥顶流的能力。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内容的价值视角的来看,如果奥运成绩展现的是一种独特价值,那么说话能力表现的是一种独特艺术。当大型体育赛事的直播权成为兵家必治之地,面对体育内容的稀缺资源,如何掌握内容的流量密码,或许可以围观下咪咕视频。

相较于主流平台的常规解说,咪咕邀请的黄健翔、王濛等大咖级解说员和运动员,更让人眼前一亮,更加符合网友们的胃口,尤其是濛主的唠嗑式解说,着实太逗,可谓圈粉无数,#王濛解说#等26亿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或许可以说:哪里有王濛,哪里就有流量。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其实在流量的争夺过程中,如王濛和谷爱凌一样,她们都是独特的“内容”载体,成绩和荣誉是她们的“内容底色”,她们散发出来的人物魅力,让内容的价值更加惊艳,也让她们成就了从“流量”到“顶流”的华丽转变。

自带的流量属性的名人大咖,着实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但是面对这种“极端品质”的内容门槛限制,作为内容创作大队伍中的芸芸众生,又该何去何从?从“顶流”的惊艳,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能配得上我们对流量价值的预估和期待?

02 内容界的匠人,如何让流量厚积薄发?

过去一段时间,圈内圈外发生的诸多事件,让人们对流量有了全新的认知。一部《人世间》收割了无数人的眼泪,一段《端午奇妙游》惊艳了全网的目光,还有温暖动人的邱奇遇,用柔软的文字唤起许多人的温柔内心……当内容厮杀进入白热化,为什么他们可以吸粉无数?

流量时代的内容,有无尽的高光时刻,也有些许的失序暗淡。当好的内容才是流量,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面对内容创作目的和创作能力存在的差异化,独特的内容才能配得上这个时代的流量。

当涨粉、变现、带货的价值逐步被放大,回看身后无数涌入内容赛道的创作者,更多的是压力,抑或是动力。他们中有无数对内容创作的坚守者,即使流量关乎他们存亡,但他们依然相信,好的内容是厚积薄发,而不是哗众取宠。

或许他们所坚持的未必能带来及时的流量和出圈,但是他们也试图在新媒体的流变中,重构内容的价值需求,让文字、视频画面成为这个快速变化世界里,最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大家所熟悉的“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它的创始人黎贝卡,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担任《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从报纸、到电视、再到自媒体,从时政、娱乐、电影记者、再到时尚博主,她在完美转身的过程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热爱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这是身边人对她的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将热爱与擅长相结合,是一种能力,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风口,用坚持写作获得很多读者的信任,才是做内容最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或许也是她赢得粉丝青睐的关键。

现在的内容行业里,有太多的哗众取宠、急功近利,不过好的内容确实需要厚积薄发。面对创作者的蜂拥而至,面对内容的同质化,把握内容流量密码的不只是选题与创意,更需要匠心来专注内容。

身处流量时代,跟随大众情绪的“内容迎合”,可能会带来客观的阅读量,如何能沉淀下客户,建立与粉丝之间的尊重与认可,而不是让速成的内容成为“精神发泄”的出口,也是彼此对内容最迫切的渴求。

回看内容行业发展的这几年,有人在流量红利下快速崛起,有人在潮水褪去后黯然离场。在迅疾变化的流量时代,对内容创作者来说,更需要抖落众声喧哗的浮尘,保持对内容的敬畏,用好的内容创作来丰富这个世界。

03 内容向善者,如何在流量里创造不凡?

内容行业,不只是我们所熟知的美食、汽车、美妆、旅游等,也有一些新的内容赛道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选择。内容发展的“新趋势”,也带给我们更多对流量的全新解读。当搞笑逗趣、独特新奇的内容,成为大家的日常共识,那么又有什么才是当下流量的必胜法宝?

当泛知识内容创作、本地化生活需求,成为全新赛道上的黑马。去年,腾讯提出的“内容向善”或许可以启发我们对价值的新认知。

什么是“内容向善”的两面性,A面,让内容如自来水一样流向社会各界润物无声;B面,让这些“内容力”可以化零为整,组成一个不断迭代的价值产品矩阵。

不可否认,回归价值为流量时代的内容创作,提出新的思路。对许多内容创作者来说,快速的流量变现,或许是许多人从事内容创作的第一选择,而这种短期主义的价值取向,也相对符合创作者的核心诉求,不过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如果可以从流量里走出平凡而高贵的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内容行业走向新的变化,其最大的价值成为:让好内容“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正如克劳锐在《社交媒体“三农”内容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中所说,让人感受到“三农”——这个内容时代“新农具”的强大势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到农村去,助推乡村振兴”的“乡村风”逐步在自媒体内容创作者中掀起新一轮的流量风口。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从流量到内容,内容营销创造不凡

三农带货就是很好的案例,除了来自平台的流量和内容助力,许多新三农的自媒体人,他们在用自己的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变化、寄托思想之情、缓解城市焦虑;也让更多的乡村文化和特色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获得更多展示机会。

追求内容的价值,其实是在告诉内容创作者:在流量争夺的过程中,在追求短期效应的过程中,或许也可以回头看看内容创作的新趋势,在时代大背景和平台趋势的引导作用,可以让自己的内容创作更加匹配流量时代的发展需求。

总之,内容的创作趋势不断在升级变化,无论用户的需求如何变化,内容流量的风口如何变化,对于流量的竞争,终归还是要回到内容本身。

无论是内容的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我们需要不断思索如何在新的流量导向和内容趋势下,用好的内容撬开更多的流量。

从横向来看,内容的垂直细分化,让饱和的流量市场,拓展更大的机会。对于身处存量市场的内容创作者来说,需要在流量变化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硬核内容”,我们可以用严谨的自然科学来解释社会现象,也要用优美的人文语言来描述自然科学,无论如何:流量世界的内容,最终要回到与用户的“心灵沟通”。

从纵向来看,时代变化赋予内容创作更多的机会,从内容的精致化导向,到如今的生活化、本地化导向,我们找到内容的价值导向,为我们在流量潮的征战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如何通过有态度的标题、接地气的细节、有互动的沟通,让内容充满更多“人情味”,或许这也是让内容能到匹配到新流量潮的更佳选择。内容虽然无形,当时可以像水一样,充满力量,充满更多可能。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前言:我的每篇文章都旨在为你提供灵感,拓宽思路,哪怕能对你有一点帮助,也能让狐狸老师由衷的高兴。

一、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

专一化策略,就是针对某一类群人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产品。这种策略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让目标客户产生一种错觉:这产品就TM是专门为我研发的!

先来举个例子:

现在请你先回忆一下小时候上课的细节;正常上课的时候,老师都是向着全班同学讲课的,这时候你是不是会很容易走神? 这种情况下,你接收的信息是不是少了很多?

这是因为老师的声音能量是发散出去的,就像你家洗澡的花洒一样,当水发散出去的时候,覆盖面积大了,但是水的力量会减弱;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但是,当你把花洒的水位调节集中到一点的时候,虽然水的覆盖面积少了,但是力量集中了。

这就好比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是对着全班同学讲的,老师用声音传播的知识散发到每个同学身上, 所以传播能量相对弱了,如果学生稍微不专心,接收到的知识就减少了。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但是,如果老师现在只对着你一个人讲呢?这时候你是不是就不敢开小差了?同时你能接收到的知识和能量是不是也就多了?所以,对于那些知识不过关的,上课开小差的同学,老师是不是会选择放学留下来给他“开小灶”的方式补课?

同样道理,假期你给孩子找外教,或者报兴趣班,选择一对一老师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比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这个能理解吗?

其实在营销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对一群人卖东西,你说我这个产品可以治疗感冒,发烧,咳嗽,脚痛,屁股痛……

好像是万能药,啥都能治,感觉覆盖的人群非常广,但是你的能量散发出去,减弱了。当用户看到这样的产品,他不知道是该感冒用,还是屁股痛的时候用?

但是如果有这样一个产品,用简单的文案写着:能够有效治疗长期久坐导致的屁股肌肉酸痛或胀痛……

请问如果你屁股肌肉酸痛,而且又是一个每天坐十几个小时,长期久坐的办公室工作者,看到这样的文案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个文案就是在跟我说话!这个产品就是专门为我研发的!是不是会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有没有这种感觉?

现在这两个产品摆在你面前,你是愿意增涨前者还是后者呢?我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对吧?哪怕贵一点,你也更相信后者能解决你的问题,愿意为后者买单!这就是“专一化”策略的威力!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在现在商业竞争环境下,我们更需要做一个跟客户“一对一”服务的“专一化”的产品,而不是做大而全的,覆盖面广的产品。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其实,专一化策略,是“差异化”策略中的一种变异玩法。然而,虽然“专一化”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很“单一”,但其实玩法有很多种,是可以拆分成很多种维度的!

上面我讲的可能有点枯燥,但是对于你理解“专一化”这个策略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希望你能先理解透再继续……

二、多维“专一化”

所谓的专一化,其实并不能简单通过字面理解成“唯一”的;这里的专一化是多个维度的,而且可以变化和组合的。

按照惯例,接下来狐狸老师吧这个策略拆开,碾碎,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1、场景专一化

先从场景专一化来看。比如同样是一支笔,如果你只卖笔,就跟其他品牌进入同一个赛道竞争,同质化后,你就只能拼价格了。

但如果把这支笔打造成:考试专用笔,状元笔,孔庙笔……就赋予了某种意义,让人感觉用了这支笔,在父母和孩子的内心,考试就能被赋予能量和信心,哪怕价格一样,肯定选有意义的,甚至贵点也无所谓,买的就是这种意义,为的是增加内心的能量场。

大家都知道,某品牌这个“考试场景”专一化玩的很成功。后面出现了很多“签单”笔,“刷题”笔……

当然这里只是举个例子,笔这个赛道狐狸老师是不太建议碰的。其他赛道你也可以举一反三的用。

比如同样是精油,你可以说卧室专用,也可以是阅读专用,可以是品酒专用,酒店专用,厕所专用……

就像:

你带个观音吊坠,为的是能保佑你人身平安……

你带个貔貅吊坠,为的是能保佑你钱进得多点,出得少点……

你车上挂个平安符,为的是能保佑你开车平安……

你带个草莓晶手串,为的是能保佑你丰收爱情……

每一种产品都有固定的意义,你总不会带个“旺桃花”的手串“求财”吧?

所以,给你的产品使用场景专一化,可以提升产品价值之余,还可以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开,避免同质化竞争!

2、人群专一化

专一化是多维的,除了场景专一化,人群也可以专一化。

比如同样是精油:

你可以塑造卖点是失眠专用,针对的是失眠的人群;

也可以是空姐典藏款,是空姐圈子里很火的;

也可以是学霸专用款,可以让人提神醒脑的;

也可以是冥想专用款,让冥想的人快速进入状态;

这样你会有多个SKU,不同的客户就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如果一个客户有多种需求,自然会同时增涨多款产品。比起一个款适合所有人,你显得更专业的同时,又增加了你的SKU动销,何乐而不为?

同样一个产品,别人主打大而全,你可以主打抓住一个人群,这样反而可以让你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针对某个人群的产品,你就是在对这个人群说话,你的文案,图片都能很轻松的击中对方的内心。因为不同人群面对同一个需求,内心的感受也是会完全不一样的。

3、性别专一化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你这个产品是针对男的,还是女的,还是不男不女的……

这种玩法已经在日化行业里,非常普遍了。比如:男士面霜,女士面霜,男士洗发水沐浴露,女士洗发水沐浴露……

但是在其他领域仍然有可以发挥的空间;特别是一些可以精细化的产品里面,这招几乎很少被用到。

比如说:针对女士的轻食餐,女士体质调理膳食套餐,猛男咖啡……

有很多产品都可以做性别区分的,毕竟男人和女人的体质是有区别的对吧。例如针对男人设计的貔貅和女人佩戴的貔貅可以不一样,男女品茶时候用的主人杯也可以不一样……

其实很多产品都是可以做性别区分的,甚至有时候你只需要贴个标签不一样,包装不一样,你就是针对女性的,比起男女通用型,谁都喜欢“定制款”和“专属款”吧?

4、其他玩法

除了上面说到的3种,其实还有很多个维度是可以切入的。

比如:

身份专一化,针对白领的,老板的……

职业专一化,针对老师的,秘书的……

时间专一化,针对早上的,晚上的……

方案专一化,针对腿上的,脸上的……

年龄专一化,针对老人的,小孩的……

因为不同产品的属性不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找角度切入。

毕竟文章还是需要控制篇幅的,如果每个点都拆解开来讲,估计文章篇幅会很长,精细化玩法在未来有机会再做详细分享吧!

能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应该也足够让你从很多个维度来玩营销了。

其实每一类产品都有很多切入点,如果你看什么都是竞争,或者觉得找不到切入点,那就说明你对自己的产品不够熟悉,对人群的真正需求不够熟悉……

三、小彩蛋

除了我上面说的这些玩法,还有一种策略,就是“专一化多维叠加”策略。

例如:“性别专一化”叠加“年龄专一化”。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为什么要用“专一化策略”?如何玩转“专一化策略”

这里又可以再切分出很多细分人群,包括:青年女性,婚后女性,中老年女性……是不是好像叠积木一样,是可以自由组合的?

我的所有策略和思维都是底层原理,只要你能内化了,都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是千变万化的……

好啦,点到为止!我相信聪明的你应该能悟出90%了,以后有机会狐狸老师再做这方面的深度拆解吧!

四、小总结

1、舍得舍得,你得舍去一部分泛客户,才能获得另一部分更精准的客户。

2、当你把产品专一化后,可以减少客户的选择成本,他会把自己的身份、场景和需求代入,直接选择对应的款式,而不会纠结选哪个。

比如:

我在冥想的时候,会直接选择辅助冥想功效的精油;失眠的的人群,会直接选择辅助入眠的精油,而不是纠结选择哪个味道更好闻;这样就降低了大脑选择产品时候的难度,巧妙的错开了纠结点。

所谓“选择困难症”,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来源于人的贪念。

如果一个精油你分很多种香味,客户大脑会思考我要买哪个味道,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到底要买哪个?这时候就增加了客户选择的成本,最终客户的结论大多是“我先考虑一下……”

然后过段时间就会在别家买了,或者把这件事忘了。

如果你用专一化策略,客户大脑会思考的是:我要怎么使用?在什么场景用……然后直接根据你给出的标签,选择对应的产品就行了。因为他知道,我要冥想,不可能买失眠用的精油对吧,这不符合产品的使用场景啊……

你会把厕所专用的香薰放在房间吗?所以这就专一化策略的秘诀所在!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品牌和博主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悄然展开。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最近博主“手撕”品牌方的案子有点多,在线吃“瓜”的群众们仿佛是在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

刀法不站队任何一方,但由近期诸多品牌和博主之间的“爱恨纠缠”想到,我们多久没有见到足以刷屏的品牌和博主共创的优质内容了?

在最初的微信图文时代,还会有“黎贝卡 5 分钟卖掉 100 辆宝马”这类案例出现,让人大呼“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品牌和博主的合作就像一个品牌 Campaign,有铺垫,有高潮,有后续的长尾效应。

而现在,过了新媒体的红利期后,博主带货已经成为了惯常操作,直播卖货 GMV 破亿才让人觉得值得一提。

于是上周,刀法办公室做营销选题规划时聊起“品牌和博主共创”话题,发现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几乎都是头部主播的和品牌之间的带货合作,比如李佳琦和花西子多年的紧密合作绑定,薇娅和 ITIB 推出联名款,助推其登上了 2021 年双 11 女装榜第一,广东夫妇为小仙炖带货总 GMV 破亿,张沫凡和汇源推出联名 NFC 西梅汁卖爆全网……而品牌向的内容合作,能马上说之于口的很少。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张沫凡 X 汇源 NFC 西梅汁

于是我们在朋友圈发起了“品牌和博主共创合作好案例征集”,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大部分的参与者第一时间想到也都是头部主播的带货成绩,头部主播们出现率最高;

其次,创意类或是品牌带向的内容但多数来自于 B 站,比较依赖 UP 主的内容创作能力和人设魅力,比如导演小策和好望水、狂阿弥和三顿半、手工耿和花西子的合作,但 UP主的个人风格更强品牌辅之;

最后,品牌和博主合作想要达到品效合一,即又能体现品牌调性,以品牌为主体,但不磨灭博主个人的特色的合作方式,往往会以联名产品的形式出现,美妆、时尚领域的品牌出效率较高,比如时尚博主 Savislook 和 Missoma 的联名。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Savislook X Missoma 联名系列

随着中国商业电商环境的不断完善,我们发现品牌和博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虽然目前大部分博主还是靠着品牌方这位“金主爸爸”获取利润,但当博主成为行业内的头部,又或者说其副业、自身资产可以让他们“挺直腰板”说话时,品牌和博主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悄然展开。

01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

品牌找博主合作,无外乎 2 个目的:带货和曝光。

当我们聊起与博主合作,更多的是在谈论“投放效率”“ROI”“GMV”,而不是说“创意很好”、“内容出圈”。

这也很容易理解。“创意”的好坏,千人千面,难以评定,但数据结果导向,思路清晰,只要数字够大够惊人,谁不说一声“牛逼”。依靠人类的从众心理,可能一条没有那么好的内容,因为数据够好就是“爆款”,就值得拆解和分析。

这类合作,品牌将博主们当做“分销渠道”。品牌不需要博主有华美的辞藻,精准的洞察,只要你能够说清楚产品的卖点,你的粉丝和我的消费者画像匹配,我就可以给你一定的佣金,卖就完事了。

如果博主的粉丝够多,影响力够大,那品牌还可以再退让一步,给你更好的福利机制,通过增大促销力度来提升 GMV——这也成为了许多博主行业地位、影响力的证明,谁能拿到最好的折扣价格,谁就行业的顶流。

典型的渠道型博主们,是活跃在淘系、抖音、快手等各大直播电商平台上的主播达人们,一次次刷新战报上的数字,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还有一类博主,品牌方不会要求她直接带货,而是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平台发一发“种草内容”。因为不涉及直接带货,博主内容的创意、呈现形式以及品牌调性的表达,往往会比带货类型的博主要求更高,我们称之为“种草博主”。

还有一类博主,他们的调性会比“种草博主”更高一些,我们可以称之为“势能博主”。他们往往是某个行业的专家或是头部。在这种情况下,博主们发挥的是关键意见领袖的(Key Opinion Leader)作用,他们就像是品牌方们的“小型代言人”,品牌希望借助其在某个领域内的影响力和信任度,对精准人群进行品牌曝光和产品教育,帮助品牌树立形象和客户群体的认同感。

最终,这些精准人群和品牌好感度都会被沉淀下来,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 618、双 11 大促时,集中收割。

02 博主和品牌合作的痛爽点是什么?

品牌找博主合作的目的很明确,为名为利。

博主接受品牌推广的目的也很明确,同样是为名为利。

当年 Papi 酱的首个短视频广告卖了 2200 万,创下记录。现在的博主商业合作报价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依据花火、星图等公开数据平台的信息,头部 B 站 UP 主的报价大概在 80w 上下,抖音红人的报价不同赛道的价格差距较大,不同时期的价格也天差地别,一般而言 100 万粉达人广告在 2-5 万,红极一时的 4000 万粉「疯产姐妹」最高广告报价曾到 55w/条;小红书的生态则更为特别,没有非常大的头部的达人,有大量的 KOC 和腰部达人,报价从 500 – 10w 不等。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博主接受品牌推广,固然能够帮助其快速变现,这也是大部分博主的爽点,但痛点在于,如何“站着把钱挣了”。

如果说品牌是博主的“金主爸爸”,那么粉丝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在不少平台上,我们都能看到有不少博主称自己的粉丝为“股东”,如果博主是一家公司,那么粉丝就是他的“天使投资人”。

这个逻辑是走得通的。博主积累的粉丝,就是与品牌谈判的资本,粉丝越多,资本越厚,话语权自然就更强,报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不少博主都在初期兢兢业业涨粉,不敢轻易做商业化,而接了广告后,如果内容不够好,产品、品牌实力不够硬,又或是偷偷做软广,都会引起脱粉。

可以说,品牌因为博主背后的那群人选中了他,但很多时候,博主也需要维护自己与身后那群人的关系,而与品牌进行一些 battle。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每接一条广告,都是对自己个人品牌的势能消耗,后续需要更多的原创优质内容来将其补上。

当然,也有不少博主可以做到广告内容同样涨粉,甚至在 B 站还会有许多弹幕支持博主“恰饭”,满屏的“让她/他恰”“金主爸爸们看看他”等呼唤,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博主的商业化并没有触犯到其粉丝的根本利益。

复盘近期博主“手撕”品牌的事例,他们大部分都处于以下几种情况:

  • 产品质量不过关(偷梁换柱、浓度不达标、过度宣传)
  • 价格不是说好的最低价,少赠品
  • 合作上的利益纠纷

抛开品牌和博主之间的利益纠纷不提,我们聚焦于前 2 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这里,希望品牌方清楚地知道一点,博主,至少在明面上,永远都是且应该是和粉丝站在一起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那群人,需要也应该为自己所代表的那群人发声。

因此,品牌与博主合作,首先要让博主爱上品牌,让品牌的利益和博主的利益、背后的粉丝利益一致,才能制作出令双方都满意的内容。

当品牌遇到博主公开反馈消极印象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与其沟通得到更直接的反馈,听取意见后反馈给产品研发部门或者是市场部门。试图掩埋或者强行公关是行业的大忌,真诚、坦荡回应反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去年美妆博主 Keely_姬发布一条名为《得罪人的大实话,盘点哪些被大数据毁掉的国货美妆品牌》的视频,新锐美妆品牌 Girlcult 就在其列。仅 3 天后, Keely姬又更新了一条视频,《骂完 Girlcult 之后,他们老板搞到了我的电话》,博主与品牌创始人进行了线上对话,表示建议与夸奖都收下了,并且也解释了其品牌联名背后的故事线,后续还合作了 Girlcult 与 Firda Kahlo 联名产品的测评。

这一波操作,不仅获得了博主的认可,也提升了粉丝的好感度,谁看了不说一句“妙”?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品牌为什么要找博主合作?品牌与博主爱恨交织的一生

03 品牌与博主的话语权之争

品牌和博主之间的关系,如同是恋爱中的男女,“爱恨交织”。

品牌依赖博主为自己带来曝光和销量,博主借助品牌来获得报酬。

在大部分时候,品牌无疑是占据强势地位,在人人都想做 KOL、打造个人 IP 的世代,流水的网红千帆过,选择余地非常大;但在面对珍稀的头部网红时,品牌又会变成被挑选的那一个,产品合适、佣金合适、价格合适,坑位档期合适,才能合作。

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博主和品牌的合作谈判也变得更加谨慎。比如去年双 11,我们曾讨论过的两大淘系主播“封杀”巴黎欧莱雅事件,起因是大量消费者投诉,去年双 11 期间,用户在两大头部主播直播间增涨的某款雅面膜不是最低价,于是他们相继发表声明称暂停与巴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的一切合作。

这其实也是品牌与博主之间的话语权的斗争——究竟是品牌更离不开博主,还是博主离不开品牌?

刀法认为,博主和品牌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但是品牌的势能,并不是靠海量的博主投放或者是依靠一两个头部主播疯狂出货就能建立的。换句话说,现在有许多新消费品牌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只要我的种草笔记投得够多,我的品牌势能就可以不断上涨。于是,直接带货的内容冲锋陷阵,品牌向的内容少之又少,投放不能停,ROI 算不清。

换个思路,品牌投放博主,难道真的只看眼下的即时利益就足够了吗?以创意取胜的品牌内容,从长期来看能否带来更可观的增长?

打铁还要自身硬。

品牌想要掌握住话语权,首先对内自身的产品要足够硬、品牌势能足够强,除了与优秀的博主合作产出优质的内容,品牌也要重视自己的内容创意与创作;其次对外的市场团队、商务团队以及公关团队也要足够专业且真诚,打通内外,再通过优质的服务,一步一脚印地走稳发展之路。

而博主们想要获得与品牌谈判更多的筹码,流量也并不是唯一武器。相较而言,更专业的内容输出,与时俱进的内容展现形式迭代,这些让粉丝们喜欢上你的理由,才是博主最硬实力、无法取代的实力。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最近在知乎看内容运营能力相关的回答时,发现不少答主列出内容运营起码要掌握十几种能力,比如选题、用户画像、商业化、流量运营、推荐策略等。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让人误以为,只要学了,就可以成为中级或高级内容运营了,于是去报课买书,学了一大堆概念,除了让自己的大脑感觉收获很多,似乎再没有其他的作用了,现实中找不到任何的应用场景。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那个职位上,就应该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内容运营也是,你得了解自己是在什么阶段、要做什么事情、目标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

总体而言,做内容运营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也可以对应运营人能力提升的三个阶段:

1、初级内容运营:做好一个点;

2、中级内容运营:做好一条线;

3、高级内容运营:做好一个面。

一、初级内容运营

做好一个点,指的是做好内容流程「定位-生产-筛选-加工-分发」的某个点。而在大多数公司的初级内容运营里,最常做的是内容生产或内容分发。

1、内容分发

内容分发是把文章或视频放在什么位置,让用户能够看到,比如公众号、APP Push。我做社区运营时,第一个任务是每天在推荐页第一屏固定 5 篇文章,以提高推荐页第一屏的文章点击率。当时社区的推荐页,类似 B 站推荐页,采用双列瀑布流,会展示文章的标题跟封面。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一个好的运营,是有一套科学的做事方法,这个方法是复盘,即事先做计划、事中按计划执行、事后拿到结果去迭代。看对应的数据,就是验证运营结果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我会事先猜测某篇文章会不会火,写下猜测理由,然后去执行,最后收集相应的点击数据。

数据是细化到每一篇文章的点击率是多少,每天或每周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用户的内容喜好。比如,看哪些内容点击率是最高的,分析它为什么高,原因是内容类型,还是内容标题的某个关键字?例如「学生党」字眼的标题点击率高,那么下次再用「学生党」字眼的标题去测试,三次过后,点击率还是高的话(≥ 5% 视为高),则视为有效的关键字。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不久后,我会形成极强的网感,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我大概能知道用户喜不喜欢这篇文章,以及放到某个位置后,大概能获得多少的点击量。

多次总结之后,就会形成运营规范。这个规范是可执行的具体事项,如下图所示,其他同事看了之后,也可以组合出一条热门的文章标题。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2、内容生产

内容生产是写文章或拍短视频,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找人写,核心是形成稳定的供给,比如每周四都能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

要形成稳定的供给,就要搞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前者是选题,比如精力管理、私域运营;后者是技巧,包括爆款标题、文案写作、配图配色等技巧。

不知道写什么时,不妨去借鉴类似的自媒体账号,如下图所示,把它们的文章或视频收集起来,并且记录数据,然后优先挑出点赞率高的爆款选题去写。在内容创作方面,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并且火过的选题还容易再火一次。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此外,如果你持续输出某种类型的文章,比如 3C 数码行业的测评,那么可以列出标题、配图、正文的标准,找 KOL 或兼职代写,减轻自己的负担。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二、中级内容运营

只盯着内容生产或内容分发,是很难混出头的,你得做好一条线。这条线,指的不仅是「定位-生产-筛选-加工-分发」的整个内容流程,更多是你得为内容设计出商业化链路,帮公司赚到钱。

对于公司而言,做内容是为了增长和流量,做增长和流量是为了商业化,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好比公司让你做短视频账号,不管输出了多少条内容,吸引了多少粉丝,最终都靠广告或直播卖货进行变现。

但对于用户而言,用户增涨你的产品,是因为他信任你,相信你的产品能解决他的某个问题。但要获得用户的信任不是一蹴而成,特别是高客单价的产品,这就需要反复与用户接触,不断加深他对你的印象,从而让他相信你,为你的产品付费。因此,有些内容是为了吸粉,有些内容是为了留存,还有些内容是为了做转化。

1、为目标写内容

在拿到一个选题时,首先跟领导确定业务目标:这篇文章是为了达成什么效果?是为了品牌曝光?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APP 下载量?还是为了让用户下单增涨?

其次,搭转化路径,看看是否有前后环节的人。若有,就和前后环节的人做好协作,把整个路径搭建起来;若没有,那就自己围绕目标去设计文章中的转化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体验路径之前,是带着某个预期来的,而这个预期往往是你提供的产品,能解决他的某个问题,比如你在文章中说你有让他年入百万的办法。因此,在搭转化路径前,还得了解用户,他是谁?在哪里活跃?有什么共性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知乎的内容运营,现在接到一个任务,要让更多人来观看《知乎全媒体运营直播课》。

围绕「吸引更多人观看」这个目标,你需要联合产品运营、社群运营、直播运营等同事,搭建出「点击文章转化点-课程详情页-支付-添加老师微信-观看直播课」的路径。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最后,发布一篇文章后,要用表格定时记录转化路径的数据。数据不好,就找到问题针对优化;数据好了,就进一步扩大,将效果发挥极致。

如下图所示,每一层转化,从浏览文章,到进入课程详情页,到支付,用户都在不断流失。如果光盯着最前面的「浏览文章人数」,以为进来了很多流量,但每一个环节的转化率都很低,最终的「观看直播课人数」也很少。因此,我们得盯着目标:如果这篇文章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观看直播课,那么我们可以损失一点浏览量,把最精准的受众吸引进来,提升从浏览到观看直播的转化率。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2、内容产品化

当内容数足够多的时候,用户就会出现群体化,需求也会进一步细分,行为也随着变得复杂,比如中公教育公众号的群体有大学生、职场人士,需求有考研、考公、考证、提升学历等,行为是从「推送了什么就看什么」的被动行为,延伸出「自己找点想要的」的主动行为。

针对主动行为,我们得从产品功能去组织内容,形式有专栏合集、搜索导引、标签分类、频道、优化推荐机制、信息流等。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在主动行为里,也可以细分为三类用户:

第一类是大明用户,有明确的目的,找你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比如上京东是为了买一把吉利牌剃须刀。

第二类是笨笨用户,有大概的需求,但还没那么明确,或者说想买但不知道买什么,比如想买裙子,但她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样子,还得看、挑选、比较,甚至逛了几十家裙子,都还没下单。

第三类是小闲用户,是为了消磨时间,就想随意看看,比如打开支付宝,到蚂蚁森林收集能量去种树。

因此,在做产品功能时,就得想清楚:哪一类用户对你产品是最有价值的。

① 如果是大明用户,那么可以通过频道分类、搜索、标签等方式,给予用户一条明确的路径,帮助他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② 如果是笨笨用户,那么可以做推荐信息流、热榜、话题、每周精选等方式,吸引用户的眼球,让他沉浸在某类内容里。

③ 如果是小闲用户,那么可以做猜你喜欢、猜谜游戏、周围人在看等方式,不断给用户推荐他可能喜欢的内容,帮他找到当下感兴趣的点。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三、高级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指的是我用内容玩法,帮助你们好好玩,本质上是运营人,更接近产品运营。那么做好一个面,指的是形成一个稳定的内容生态,让生产者、消费者、广告主、第三方商家等相关方玩得开心,并且愿意一直留在这里玩。

对此,我们得排兵布阵,了解各方的诉求与需要,投入对应的资源,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1、列出内容相关方与关系

基于你的业务模式,将内容相关方列出来,然后了解清楚相互的诉求和需要,梳理成一张关系图。

如下图所示,以小红书为例,它主要的业务有内容、电商,里面有消费者、创作者、mcn 机构、第三方商家等多种角色,但他们来小红书目的是不一样的,比如创作者想要粉丝和变现,第三方商家是为了卖货。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2、用户维系

当某个角色的数量越来越多,就需要梳理出一套用户体系,比如商家等级体系、创作者成长体系、会员体系,一方面是方便平台管理他们,另一方面做资源倾斜,让平台贡献多的用户享受更多的资源。

做用户体系,底层逻辑跟活动运营差不多,做法是制定规则,明确告诉用户要获得奖励,就需要做出什么行为。比如餐饮店开张,用户去朋友圈集赞(行为),一周内点赞满 88 个(规则),到店免费兑换一份 88 元酸菜鱼(奖励)。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在梳理用户体系时,不妨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 这些用户是谁?他想要什么?

② 希望他做出什么行为?

③ 这些行为被激励的标准是什么?给多少?

④ 我们有什么奖励?在这些奖励里,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

⑤ 奖励要怎么给?分开给还是一次性给?在什么时候给?

思考清楚后,就可以分出等级,用户做什么可以获得积分,达到多少积分升到什么等级,最后享有对应的特权。这个特权可能是精神的,比如勋章、奖状,也可能是物质的,比如产品周边、现金红包。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内容运营是怎么进阶的?内容运营三阶段

最后小结一下,内容运营是内容链接用户,将合适的内容匹配给合适的用户,得到他的关注,后续做转化。

而做内容,也是做产品,提供用户所需的价值,而伟大的产品也是从一个点开始,比如 Facebook 最初是哈佛男生用来和哈佛女生约会的工具。

因此,做好每件事,让它们成为杠杆,撬动更多的资源。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有多少年轻人的“大厂梦”,是从运营岗开始,又是在运营岗上结束的?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十年前,“互联网运营”岗位逐渐进入求职者视野。但在初期,几乎没人能为“运营”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在运营岗位描述JD里,这份工作几乎囊括了研发之外的全部工作——小到文案策划,大到项目落地,似乎什么都能和运营扯上关系。

“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从业10年的运营老兵小贤这么总结。

基于此,很多人把运营和“万金油”、“样样通”、“样样松”等标签挂钩,诟病其像“打杂”,什么都做。

也是因为如此,运营很难在某个领域做得精深,因而也就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似乎是个没有前途的岗位。但在最近几年,随着私域的兴起,运营却重新被人重视了起来。

私域作为基于微信生态衍生的一种业态,对零售商家和从业者的影响非常深远。据见实联合前程无忧预测,2022年,私域人才新增需求将高达110万。

由于私域与业绩增长愈发息息相关,企业对运营的拉新、留存、促活、转化等能力的要求,也比过去更高了。运营人也在行业需求的变化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定位。

本期显微故事采访到了一群十年及以上的老“运营”,从他们的故事中,观察运营人的职场生存环境、如何寻找个人价值,以及职业地位随着私域崛起所发生的变化。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从运营小兵到运营畅销书作者,要经过几次打怪?

从福建沙县小城走出,成为BAT前高级运营、运营畅销书作者、再到运营服务平台「运营研究社」创始人,小贤花了近10年的时间。

他的开局和大多数运营人本无二致,在一个初创企业里“打杂”。

2013年大学毕业后,抱着对运营的兴趣,小贤兴致满满地加入了一个不到10人的初创公司,实际情况却和他想得不太一样。

“我一个运营,又做编辑,又做排版,还要做宣发、图片、视频,甚至还得做线下活动……”繁杂的工作没有留给他深入思考业务的时间, “也不知道究竟做什么才能真正对业务产生好的影响。”

很快,小贤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大厂做高级运营,他第一次感觉做事开始有了章法。“leader不再分配你具体的事,而是告诉你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然后由你自己来思考、提案,要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而且大厂运营更要求和其他业务之间联动,“我会发现自己的格局上升了,通过调动公司内外部资源一起操作,往往能爆发运营更大的价值”。

这个过程,后来被小贤称为思考方式从“how”到“why”的转变。运营不能是沉浸在琐碎沟通、繁多的物料之中,需要有更清晰的目标和更系统化的思考。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图 | 小贤策划过的活动

也是在那几年间,运营这个职业悄然发生了变化。

随着过去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如O2O、P2P,以及在线教育赛道的兴起,运营经历了几波小高峰。

“很多毕业生被一车一车地拉去教育公司的子公司做运营,用标准流程培训他们,这使得运营的从业者在过去几年,特别是2020年,有了很大的增长。现在大家熟知的SOP概念,也是在线教育这个行业的运营带出来的。”

运营的“打杂”属性,也逐渐开始向专业化过度,从一个人身兼社群、新媒体、活动、策划等多项职责,开始有了细分的职业分类: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社群运营等,但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好的案例教导大家如何做。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图 | 劳科院最新发布的《数字生态就业创业报告》

“其实是当下互联网公司很欠缺专业的运营能力,因为很多管理者都不懂运营,”小贤总结,而大部分一线运营又缠身于手头杂事,很难系统性地提升自己。

可以说,专业运营人才的供需一直是不太平衡的。然而随着数字化工具的增多,企业可以比较快地完成数字化转型,这时,思考产品/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就变得更为关键;另一方面,很多传统零售企业(尤其是线下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私域在未来是新的趋势,也必然爆发新的职业机会。

就这样,26岁,小贤辞职创业,把他做运营的方法论发布到公众号上并整理成书《跟着小贤学运营》,收获了10万+粉丝,也因此获得100万融资,并开始创建「运营研究社」。

此前的运营经验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在创业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目标。比如第一阶段,要让更多人知道「运营研究社」这个社群,他就通过各种方式去涨粉;第二阶段需要完成商业化的转变,就通过体验课达成付费和增长收入。

“运营培养了我一种向下思索的能力。”小贤这样总结。

在BAT做高级运营时,他负责的是一个局部的环节,思考这个局部环境如何影响用户、影响公司收入;而当他自己创业时,同样是向下思索的思维方式,他思索的范围更广,从前端的营销、引流,扩展到了后端的商业经营,想办法把整个商业模型跑通。

“这时我才明白,运营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前端的营销、引流,也就是我以前所做的事;一层则是后端的商业运营,我渐渐发现,运营和整体商业经营是分不开的。”

“说到底,能解决问题才是职场上最好的竞争力,而运营的底层逻辑就是解决用户和服务的连接问题,任何新行业、新技术其实都是围绕这种联系而展开。只要这一点不变,运营人又能解决问题,就不会没有新的机会。”

创业失败,反而让我创造月入10亿的增长

和小贤不同,何亚走了一条更“降维打击”的运营之路——他先通过创业,发掘了运营的核心价值,再通过运营走出了一条从0到1亿、从1亿到10亿的道路。

2015年,何亚大学毕业,正值创业潮,当时他选择向学生和白领群体销售毛利更高的高端水果,但学生增涨能力有限,很快以失败告终。但他通过地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了“运营”玩法。

何亚记得,为了给当时的公众号涨粉,承诺只要关注就可以免费获赠一个苹果。“但高端苹果每个都要几元钱,拉新成本高”,何亚就一边地推,一边利用线下聚集的人流卖坚果,“这样即使拉新亏钱,现场促成的交易所带来的利润也可以减少成本损耗”。

后来,何亚加入了一家社群零售平台负责达人运营。该企业主要通过运营达人带货,每1万个达人匹配10个运营,每个运营负责维护1000个达人。

为了提升效率,他把达人细分为7层,每一层的达人对应不同的进入门槛、返利比例。

何亚发现达人的售卖产出比遵循“二八定律”,V2等级及以上的达人占据了售卖产出的80%甚至更高。并对运营团队的成员进行细分,一半服务V2以上的达人,剩下一半服务长尾达人,当达人到达V2等级后,他们的留存甚至可以达到99%以上。

这就是最初代的“分层运营”(也叫用户精细化运营),如今已成为私域运营中的重点之一,被行业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

这更印证了何亚的想法,“运营并不是拿到一件事,完成它就够了,而是要深入分析,总结方法论”,“从现在来看,私域早已经被证实为一条正确的路径”。

再后来,何亚加入了一家头部生鲜电商,需要解决产品的指数级增长难题,目标在亿元级。不能只靠运营思维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一个商业模型上的破局点。

他的经验是:跟高人聊,向最佳学,从书上找,在事上练。

“这个顺序和通常大家在工作中学习的顺序是相反的,很多时候我们向上走,是从事情先开始学起,再去书中学,再去找案例,再到一定层级后可以和高人聊,但实际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立足于宏观的价值,形成行业视野和认知,比做事更重要。”

后来,他敲定了农特达人这个新人群,并且发现运营在其中能迸发的价值非常大,能影响一整条业务线,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图 | 何亚和团队的合照

产品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运营的本质则是传递和提升价值。为用户提供价值是最重要的事。

当然,有些时候用户并不能明确自己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运营去发现和传递。例如,乔布斯的iPhone,就是一个帮助用户发现自己需求的典型例子。通过营销和社交传播也可以实现“货找人”。

“运营一方面要放大产品的价值,传递给用户,另一方面,运营又需要迭代产品的价值,贴合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随后,何亚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多流量资源,做线下招商的裂变,推动销量达到了月销10亿的目标。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图 | 何亚办公室窗户挂着的条幅

“运营做的事只是冰山上小小的一角,在冰山之下,有行业发展的机会,有业务和运营的目标,有组织架构对结果的影响,这些才是更重要的。”

当下,运营这个职位正在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渗透。例如很多零售企业都开始接触私域运营,这也为从业者带来了机会。

“很多企业管理者一提私域就是微信加好友、拉群。但实际上私域运营是非常专业的,与企业的战略、组织人才的专业程度、战术等息息相关。所以运营要想往上走,需要在专精一项的基础上,还具备很多其他横向的能力。我们称这种人为「π型人才」,即不止一个方向专精。而这样的人才永远是市场缺乏的。”

“未来,对运营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产品和运营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像这样多面手的运营人才一定是企业需要的,运营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何亚这样说。

每一个“打杂人”,都是潜在的“操盘手”

“有的运营一直都是“小白”的状态,而有的人可以进入到高屋建瓴的状态”,一位从事运营10多年的高层管理者老常(化名)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运营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小白阶段。虽然做的事情杂,但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定位方向(社群、用户、业务),具备学习力、自驱力和执行力,能在把事情执行好的基础上向运营的专业化转型。

第二,专项运营阶段。能解决业务面对的具体问题,比上一阶段更具有表达、逻辑、提案能力,以及对项目整体的把控能力。

第三,操盘手阶段。从专项上升到综合运营层面,能知道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效果、业务整体的方向,不仅能直接负责业务,还要具备和高层对话,参与战略决策的能力。

老常曾负责某头部家居品牌的线下门店运营多年,“当时只能基于督导培训的内容去成长,再通过线下的门店运营去实践,塑造线下的运营模型。”

如今,这套思维也被他借鉴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私域运营中,可以复用在更多类型的企业身上。

“打个比方,客户在进店、离店之前,我们会邀请客户扫码加企业微信,直接和品牌建联。如果跟这个客户的关系好了,那会加客户的私人微信成为好友,做生活上的关注”,老常说道。

情感互动、商业交流能够同时在私域业态下切换,对运营和业务场景来说都是有帮助的。

“伴随着私域运营这块被重视,运营的能力也在细分,但运营往上走,都会经历一个执行者,到管理者,再到赋能者的阶段。运营所传递的产品、服务价值及潜在的商业价值注定了它是和业务强挂钩的一个职位”。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近几年,互联网逐步渗透了各行各业,数字技术在中国的爆发,不仅为产业带来升级,也为就业带来了升级。

劳科院最近发布的《数字生态就业创业报告》显示,仅仅是微信数字生态衍生的就业收入机会,就超过4000万。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零售行业的私域兴起,以及伴随着的相关人才需求走高,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体现。

根据《数字生态就业创业报告》数据,私域主阵地小程序带动的相关开发、运营等就业收入机会就超过800万。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腾讯近日发布的《私域组织与人才发展白皮书》指出,品牌在布局私域业务时基本是基于三大核心价值诉求:市场营销、销售转化、用户关系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的私域业务人才体系搭建要根据其业务属性、地域分布等不同,“因地制宜,搭建私域人才梯队。”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如何从运营小兵做成百万大V?运营人的发展

这一背景下,平台侧也在为行业搭建人才基座。腾讯智慧零售近期发布了 “智慧零售私域人才认证计划”,针对小程序商城运营师、用户运营师及数字导购三大私域热门领域,提供免费培训课程,为企业的人才评估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也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达成合作,推出私域人才发展计划,为行业需求贡献价值。

老常认为,未来五至十年,运营的分类将会越来越细,辐射的企业会越来越广。

“如果你错过了运营过去的风口,没关系,如今的私域运营将是每一个运营抓住职业跃迁的一次新机会。”

尾声

回顾运营职业发展的10年,有太多的事超出预期。

曾经大家认为“万金油”“没什么用”的运营并没有随着业务分工的细化而消失,反而越来越专业,向着业务操盘手的方向发展。

“打杂”这件事重要吗?在运营的发展史里,它或许不那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思考这个职业对企业,业务,以及个人所能提供的价值。

运营这个“打杂”职业正呈现出让人心动的蓝图。愿所有的运营,最后都能得偿所愿,在这个领域收获果实。

运营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必备的能力

运营这个词,从12年左右开始火热,至今已有10年。但还有大把运营人,说不明白运营是干什么,甚至有些运营人以偏概全的理解运营职能。

运营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必备的能力
运营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必备的能力

究其原因,是因为运营职能涵盖的范围太大。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运营,比如:人、财、产品、市场、数据等。所以你说它是在卖货,没错;你说是在经营,没错;你说在做引流,没错…

那要想完整的知道运营是什么(或者说运营是做什么),那你需要先区别以下4种词汇:

运营:运转经营。

营销:以销售为目的的经营。

销售:卖产品。

推广:引流。

我用人话翻译一下,运营要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营销要经营好产品销售。销售就是以卖产品为目的。推广,就是做好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品牌的引流。

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阶段策略如果是销售,那运营就要带领公司资源开疆扩土;如果阶段策略是产品开发、产品优化,那就要掌控前端的用户信息、用户数据收集支撑产品优化方向。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认为运营是: 建立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

比如,下面我用这近7年操盘上百个项目总结的一些企业需求来更真实的理解这句话:

第一个案例:

我接到过有些企业的新品牌还在打磨产品阶段,表面上需要做品牌和产品推广,但其实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我们找到品牌的定位人群,近距离的用运营手段:

在产品还没上线前收集到用户的诉求;

在产品开发完成后能对产品使用给出优化建议;

在产品上线后就自然而然成为品牌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运营在这个时候,更多是为产品开发提供运营支撑,同时为产品推广做好铺垫。

第二个案例:

我也接到过很多做连锁门店的企业,希望通过运营的方式缩短新门店成熟周期。那运用到的运营手段就是:

新门店在开店前后的推广;

用数据指导标准化的推广流程建立。

那运营在这个时候,是在做推广吗?其实更多的是把营销、数据分析、选品、管理等等形成标准化的过程。

第三个案例:

这类就更多了。。

大多数企业的诉求,就是我要扩张、我要增加销售额,或者双11我要大卖。

那这个时候运营干的事情是: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把产品卖出去。

这时候的运营,就像古时带兵出征的总司令,调集兵士、粮草、装备,攻城拔寨、收获战果。

所以你看,运营的最高级职位是COO,他其实就是公司的布局者。

所以运营不是在打杂,那只是可能因为要打仗了,前方需要你保证粮草供给。或者我们在休战期,需要快速扩充内需…. 不要站在自己所处的某个运营职位,或者公司的某个阶段,就以偏概全的理解运营,那只会制约你的发展。

哪运营核心岗位有哪些,分别是在做什么?

第一部分我们解释了,运营就是在建立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

那么,运营人就是企业发展的布局者。

市面上的运营岗位真的是五花八门,而且同样的岗位名称在不同企业的工作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为了让大家更系统性的明白运营的岗位职能,我先按照大部分运营岗位划分来做介绍,然后再通过案例来告诉大家:同样岗位在不同公司(或者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区别。

首先,我把运营从工作流程的角度大致分类为前端运营和后端运营。

前端运营,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跟营销相关的运营岗。比如: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等

后端运营,大家可以理解为跟运维相关的岗。比如:产品运营、数据运营等

但,这里有2个点要强调:

1、不是说前端运营的岗位就不做后端的事了(相反也是如此),而是在运营流程上的工作比重更多。

比如一家水果电商品牌在做推广的时候,产品运营需要选出更具有推广优势的产品给到前端运营做推广。那这时候,产品运营这个岗位虽然看似在做后端选品的工作,但其实他也需要知道调研前端的用户群体是什么样、哪类产品更好推,也在干前端的事情。

2、市场上还有很多工作岗位,其实是更加细分、或衍生出来的岗位职能。

比如商城运营,就是因为企业发展的阶段衍生出来的岗位。因为你就需要管理一个店铺,所以你需要会做大促活动、会管理用户、会写点推广内容、会分析哪些产品好卖、平时还要学会分析数据、同时你还要操心一点发货的事情。所以是一个几乎囊括前后端的运营能力的综合岗位(当然,有可能公司会给你配两位助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岗位出现?是因为公司在发展前期在选品、生产内容、数据分析等等没有那么大的工作量,所以没法设转岗来做(工作量不饱和),但要发展又需要有一点这些环节的工作,所以就会选择一个综合性人才,过后随着发展壮大,再在某些环节设置专岗(那时候你也就升职了,开不开心)。

再比如社群运营,就是一个更细分的岗位。大部分社群运营的要求,是要会与用户互动、产出一些社群内容等,最终实现用户的拉新、活跃和转化。所以其实是需要具备用户运营的能力为主,同时会一些活动策划和内容制作。

这个岗位的出现,是因为“用户在哪、运营就在哪”。以往能接触到用户的地方是公众号、社区等等,所以我们很难和用户互动,更多的工作是在后台根据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做运营,通过一些推文或者帖子跟用户互动。但现在有社群了,用户能在里面玩起来、及时性也更好,带来改变就是“触达效率的提升”,所以会专门在社群设置一个岗位。

所以你看“增长运营”其实是介于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之间衍生出来的岗位。“直播运营”也是遵循“用户在哪,运营就在哪”的逻辑设置的细分岗位。

那这些核心运营岗位是在做什么呢?

我分别来为大家总结,并且其中我会告诉大家岗位工作的核心重点,以及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做(或者更适合学习这个部分的运营技能)。

活动运营:
字面意思都能看出来,这个岗位主要就是做活动。日常工作就是做活动策划、活动执行。核心指标就是:销售额、用户增长。

这个岗位在大多数电商行业是核心岗,产品、用户、数据、内容,都基本上是为这个岗做支撑的。但同样的岗位名称,如果你换到某些企业,可能就是边缘岗位,比如一些工具型的APP。所以选择活动运营的小伙伴,还是建议去对这个岗有资源倾斜的企业。

最近我们也出了一套活动操盘的课,可以系统性的学习活动运营,并且后续也一直有学友学完以后提供大量案例,感兴趣的可以关注GET运营实验室去看看,我这就不多介绍了。

做这个岗位的人,一定是喜欢快速拉升数据带来的成就感的,所以每天都是状态极佳、精力充沛的。并且因为这个岗位有企业的资源倾斜,所以接触到的事物会更多,如果有一定经验以后,就会让以后的职业道路会更顺。

唯一要提醒这部分运营人的就是,不要陷在增长的情绪里,资源倾斜越多的岗位,以后晋升要掌控的环节也会更多,所以需要跳脱出增长、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职业发展更全面。

用户运营:

用户在哪,这个岗位就在哪。比如一家做连锁门店的,那你更多的工作除了看每个门店的用户数据,还需要经常去门店直接或者通告导购间接了解用户。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用户是哪些人(如何做拉新)、用户喜欢什么(如何做活跃)、用户需要什么(如何做转化)。

所以这个岗位的核心指标就是:用户的拉新、活跃、转化。

从用户来到用户走的过程叫“用户生命周期”。

那么找到用户是谁,用户怎么来,来了以后怎么产生更大的价值,然后怎么让他不走,这个就是对用户的生命周期进行触点梳理和提升。把你的这些办法记录下来,形成标准化的执行方式,就可以把用户的管理手段“产品化”。

这个产品化的管理手段会涉及很多环节,比如找到用户是谁:你就要去看看和客服聊天的情况,或者自己跑用户群里面去看看,然后结合数据情况,得出用户画像。

所以用户画像的提炼,需要客服定期提供什么信息、什么数据,去用户群里面观察什么,后台数据要看哪些。就是《用户画像制定标准1.0》

用户怎么来:那你就要了解用户通过什么知道的品牌,容易被什么吸引。那你就要协调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往这个方面去做拉新。所以用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内容去做用户拉新最有效,记录下来就是《用户拉新标准1.0》

用户怎么活跃转化、怎么留存,也是这样的思路。最后形成《用户管理体系1.0》,然后再不断的优化,就是用户运营在干的工作。

所以如果说活动运营是冲在最前面的将军,那用户运营就是大军的军师。

从事这个职位的人,不骄不躁、不气不馁,有良好的打交道能力、协调能力,并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规则。

内容运营:

最基础的能力是:反正你要产出内容,至于是你自己写,还是整理别人写的,都可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就是基础的内容运营。平常你能当个小编。

如果你除了能写,还能把控整体呈现,包括设计和用户心理的把握,那就是高级的内容运营。可以把品牌和用户的内容交给你了。

在以上两个基础上,如果你已经能敏锐的探索市场需求的变化,找到品牌和满足用户需求之间的契合点,那你就是顶级的内容人。

市面上,第一类的人才太多,工作也是醉繁重的。第二类也不少,表面活的很光鲜,内地里有多苦逼只有自己知道。第三种,凤毛麟角,我干了10年运营,也没见到几个,如果以后你能成长为这样的人才,别忘了提携小弟。

这个岗位适合的人,属于有梦想有追求有自己品味的人。这类岗位的发展方向有2个:

1、以写为核心工作的方向:比如做个人自媒体,开个专栏,或者直接就当上作家了。不会活得差,但如果想很好,就得努努力了。

2、以感受为核心的工作方向:比如一些品牌创意、产品创意、活动创意,等等。这种一般活得不错了,只是有些烧脑。

会做内容的人,不缺用户粘性,所以衣食无忧。是所有运营岗位里面,最稳扎稳打的一类岗位。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前言:互联网项目操盘的底层逻辑

本文大纲:

01、定位

02、平台

03、推广

04、销售

05、用户管理

06、数据分析/诊断优化

肖恩在电影《误杀》中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其实,这句话放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内也是非常适用!当你操盘过的项目越多,你越会发现所有的线上项目都有一个共同本质:不论你操盘什么产品、不论你项目针对什么人群,只要是该项目需要通过线上来操盘,那么其操盘的底层逻辑绝对是一样的!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接下来,我会从这6点为大家详解互联网项目操盘的方法论!在这里也必须感谢一下十年前的”推一把”论坛,虽然该论坛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毕竟这套操盘项目的方法论,当初就是从这里学习到的,让我在这么多年的互联网生涯中受用至今。在这里也特此感谢下当初的几位老师:江礼坤先生、元创先生、王月章先生、岳浩先生。

第一环节:定位

任何项目不做定位,都是耍流氓!在定位环节,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产品定位、用户定位、商业定位。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产品定位

说到产品定位,就是弄清楚你卖的是什么产品?以及你这个产品有什么卖点?简单来说,就是搞清楚两个问题:“你是谁?”以及“你和别人有什么区别?”。

讲个故事,王老吉想必大家都喝过,王老吉对自身的定位是“凉茶”而非“饮料”,为什么王老吉宁愿自己去开拓一个全新的“凉茶”市场,也不愿意去把自己定位成“饮料”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饮料的市场太卷了!如果定位成“饮料”,则意味着王老吉要和康师傅、统一、百事、可口可乐等饮料界的大佬们做竞争,试问一个新的品牌,凭什么抢得过这些广告铺天盖地的老品牌呢?

再者,纵观这十年来的饮料市场,如果不是细分出了“零糖、零脂”的领域,这十年来的饮料市场,又能有几个新品牌杀出重围呢?所以,与其和大佬们斗的头破血流,不缺钱的王老吉,倒不如自己重新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定位:“凉茶”!

同样,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增涨王老吉,王老吉也给出了一个增涨理由:“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并且在广告中拍摄了大量关于吃烧烤、开paty、吃火锅等容易上火的场景,不断的刺激人们的需求。

可以说王老吉的案例,就是在告诉我们产品定位究竟有多么重要!同样,放在互联网上操盘项目也是如此。先搞清你的产品是什么,再搞清楚你产品卖点是什么。

2.用户定位

我们需要清楚的你知道,你的产品是要卖给谁的?也就是所谓的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是什么?

用户画像就是根据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一些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形成了一个人物原型(personas)。用户画像就是与该用户相关联的数据的可视化的展示,简单理解就是:用户信息标签化。

明确了目标用户是谁,我们就可以调研出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行为习惯、痛点等,依据这些要素,来判断和分析目标用户的需求、行为逻辑、痛点等,这些分析结果,对我们后续用“内容”触达用户的时候,有非常之大的帮助。

3.商业定位

不考虑变现?开什么玩笑!为什么几年前的抖音上,那么多的百万级大V纷纷放弃过去的账号?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做账号最开始之初,没有考虑清楚怎么变现。关于先“涨粉”还是先“变现”的话题,已经争吵了好多年,显然无数的结果告诉我们,先“变现”更胜一筹。

的确,放到项目操盘上也是如此,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是一家海参养殖户,想在线上推广海参。直播带货可以售卖海参,同样引流私域也可以售卖海参,但是两者不同的变现模式,会导致你整个项目在战略层、战术层的部署上存在差异,同时,在执行层方面,也有影响,毕竟直播带货的执行工作和引流私域的执行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异化。

所以,如果你连怎么变现,都没搞清楚,项目的盲目执行的结果,就会验证一句心灵鸡汤的正确性,那就是“选择,往往大于努力”。

第二环节:平台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项目操盘的第二个环节是“平台”。在线上操盘项目,不是只有产品就可以,产品也需要有个着陆点,才能往外出售。这就好比你选择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来卖货?还是选择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来卖货?是一个道理,其所产生的最大区别就是,平台的选择不同,后续的推广方法和营销策略会大有不同。所以说,当我们明确了产品定位之后,紧接着就是“平台”的选择和做好平台的基础包装。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平台选择

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你的产品适合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去推广!别小看这一点,这就好比你去人流量特别大的市中心的小吃夜市去摆摊卖挖掘机,这本身就是扯淡!为什么几年前的抖音上,那么多的百万级大V纷纷放弃过去的账号?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在做账号之初,没有考虑到该怎么变现造成的。当然,这样的案例,在互联网上并不少见。

所以,我们要根据产品定位及用户定位,以及平台自身的定位和用户定位,来考虑这个平台与我们的产品是否有契合性。哪些平台能做,哪些平台做不了,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就和我们线下开店铺做生意一样,你想卖衣服,你就要先开一家衣服店铺,但是店铺选择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你未来生意的上限与下限。

2.平台的基础包装

平台的账号就像你打仗时候的阵地,你连阵地的防御都不做,就想上去和别人干一架,不被对方直接推平老家?再者,当我们在平台上注册完成账号之后,平台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权限可以对账号做一些修改,这本身就是平台官方给予的最大杀手锏!再换言之,一个销售人员穿的邋里邋遢的面对客户,你认为你能把产品卖给客户吗?

对于平台的账号包装来说,我们一定要根据产品的定位进行合理化、营销性的包装。一个好的账号包装,不仅会给予用户一定的信任基础,至少能提升你5%-15%的转化率!平台的账号包装要做哪些?无非就是头像、简介、名称、背景图等等。

3.平台的底层逻辑

前端时间给社群里的人分享了一句话:“引流核心就是弄清楚平台的底层规则 ,用符合用户的行为逻辑的方式,踩着平台的规则红线去触达用户”,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流量效益的最大化,太规矩不行,不规矩也不行,但更大前提,却是需要大家了解不同平台的底层逻辑。

换言之,为什么很多新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做抖音为什么播放量只有500?”,“我搬运别人作品为什么被封号了?”归根究底,就是你压根就没有先去了解过平台的底层逻辑,想一想你第一次玩斗地主的时候,是不是先了解的斗地主的游戏规则?

所以,在不了解平台底层逻辑的情况下,就去开干,那是莽夫,还是大脑发育不健全的那种。而了解平台逻辑的方法很简单,现在基本上任何平台都有自己的商学院类似的页面,先去上面详细的把平台官方的基础课程看一看。如果没有,那就找到“帮助”页面,阅读下相关内容,亦或者找到平台的客服,去变着法的询问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初步了解平台底层逻辑非常实用的方法。

第三环节:推广

请记住一点:“当你想要在网络上让用户做些什么的时候,你就必须先给予什么!”,所以想在互联网上任何的平台上去推广产品,都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先打窝子,再投饵料。最后钓鱼”。因为当下的互联网,就是靠内容来触达用户的!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平台不同,内容调性不一样

就拿抖音和小红书来说,有些情况下,推广同一款产品,在抖音做视频效果好,而到了小红书,反而是发图文笔记效果好。再者,就算全部都采用视频模式去触达用户,但是小红书的视频标题和抖音视频标题的撰写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应对不同平台的时候,要学会对内容作出微调。

2.产出“有效”内容

记住,内容质量高与低,不是内容制作的难度、内容画面的清晰度、内容文案优美程度等等来决定的!真正决定了你内容质量的高与低的是用户的需求!

你花半小时混剪的内容,却足以打动用户,而你花大价钱找专业团队输出的内容,却只是表面的华丽,而无法打动用户,想必大家都知道谁更胜一筹?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出现这样的错误!

所以,有效内容的批量产出,才是做推广的核心玩法!

第四环节:销售

当我们在推广阶段,用内容触达到了用户之后,势必会让用户产生对应的咨询行为,其实在这个阶段,用户已经算是上钩了,但上钩了也不意味着会百分百的下单增涨,依然有脱钩的风险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如何销售你的产品,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互联网的销售都是基于信任基础

就拿抖音和小红书来说,有些情况下,推广同一款产品,在抖音做视频效果好,而到了小红书,反而是发图文笔记效果好。再者,就算全部都采用视频模式去触达用户,但是小红书的视频标题和抖音视频标题的撰写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应对不同平台的时候,要学会对内容作出微调。

2.销售话术

任何一个项目只要测通了闭环之后,老谢我都会搞一份1.0版本的销售话术出来,一个好的销售话术,一定是可以引导用户的。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老谢发现,优秀的转化人员,绝不是复制粘贴销售话术,而是把销售话术当成参考,根据当前用户,再去因地制宜的调整。

3.销售策略

操盘任何的线上项目,老谢团队有个定死的规定,那就是用户加了微信,需要第一时间同意,同意之后,需要第一时间和用户开门见山式的直入主题,比如“你好,我是XXX,请问您是在XXX方面有问题吗?”,而不是加了用户之后,开始和用户唠嗑聊家常!

同时,第一次和用户聊天之后,如果不能成交,就不要过多纠缠,这个时候你纠缠的越多,用户越反感。在此之后,也不要对用户进行定期的回访,私域转化的核心本质就是“不主动”,第一次不成交,没关系,那就利用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一切用户不反感的行为方式,来深入到触达这波用户即可。

第五环节:用户管理

经历了销售这一环节之后,势必会出现两个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销售的转化率?以及如何对用户进行更为深度化的管理?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两件事:做好用户的标签化管理,以及打造好你的微信生态的转化闭环。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用户的标签化管理

根据客户的成交情况,对客户做出分类,使用微信的标签功能,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上标签,与此同时再做好备注。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你能够针对性对不同标签人群,使用不同的销售策略。举个例子,对于已聊天未成交的客户,我们就可以在月末的时候,通过朋友圈的定向发布,发布一些优惠活动,来刺激这部分用户群体来产生增涨。同时,优惠的幅度哪怕再大,它也不会影响到现有已增涨的用户利益。

2.打造微信生态的转化闭环

如果你只是把项目定义成前端引流,后端加微信就完成转化,那么,这样的项目基本上是做不太大的(当然,赚钱是没问题的,而且有些项目不适合做过重的后端建设)。基于此,就需要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朋友圈、微信号来配合,形成一个转化的闭环,这样才能最大效果地做到更高的产出。

第六环节:数据分析/诊断优化

在老谢看来,运营就是所谓的细节狂魔,运营好一个项目,就要做到没走一小步,都要三回头!古人说的好“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真的很好的揭示了运营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整个项目操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分析和诊断优化”,因为这一步的工作,是为你整个项目的操盘,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在这个阶段,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复盘是阶段性

千万不要在项目全部跑完所有步骤之后,再去复盘。真正的复盘一定是阶段性的,你做的每一步规划,都应该有一个小目标或者小标准,目的就是为了在复盘时候,来衡量你的这步动作,到底做的怎么样?

2.复盘是找问题+解决问题

老谢见过很多团队的复盘,就是在不停地找问题,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不和宫里的太监一样嘛!复盘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问题,在没有提出一个团队都认可的解决方案之前,复盘就不可能结束!至于复盘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不对,则需要实践出真知,但至少这是你们团队当下能拿出来的最优解,不怕,干就完事了!方法不对,再复盘,再干!只要大方向没错就可以!

3.分析数据才能诊断优化

数据是什么?就是用户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所以,每一个数据背后,都代表了用户的行为。就拿视频来说,你觉得5秒完播率太低了,那就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用户看到这样的视频,为啥不愿意停留?

所以,我们只有对数据做好统计、汇总、再分析,才能找出哪个数据有问题,再根据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动作,再对应到内容上,就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

一些碎碎念

上述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操盘技巧,最多也只能算是方法论。但做互联网不就是如此吗?思维决定出路!树立不好一个正确的思维框架,就很难把事情做好!

十年前我从推一把论坛的几位前辈手里学到了这个模型,十年后的今天,把这套项目操盘的模型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也算的上是一种传承吧!

互联网行业真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行业。你的同行,真的未必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共勉吧!各位!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由于工作内容太单一,运营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去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运营的精髓。如果只局限在转化思维中,不具备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作为运营就很难往上进阶。本文作者分析了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思维,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01 初阶运营:转化思维

我发现很多运营有个特点,就是只具备转化思维,不具备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这个和工作年限无关,有的时候工作内容太单一,容易让运营陷入到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去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运营的精髓。

我刚毕业在腾讯电商(拍拍网),那时候做家居类目运营,整个类目的运作模式就是:平台有个公线组,根据KPI给各个类目划分资源位,各个类目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资源位把GMV最大化。输入恒定,输出最大化,就是死磕转化率了。从我当时的KPI考核就可以感受出来:巨无霸的点击率/广点通投放的ROI/栏目的PV/UV/大促活动的GMV。

类目运营就是一个典型的转化思维的工种,因为平台分到的资源就那么多,大家就想着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把转化率最大化,或者去争取更多的资源。那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漏斗模型,围绕漏斗模型把各环节转化率最大化。

其实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运营运用到最多的也都是转化思维,比如你负责新媒体运营,你也要考虑阅读量到线索再到后面承接各环节的转化,比如你负责直通车投放,那就更是围绕着转化的一步步去优化去提升ROI。

转化思维很有用,也很对,能做到极致转化,那当然非常厉害。但如果局限在转化思维里,作为运营就很难往上进阶。

所以今天就是要讲另外两个进阶的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

02 中阶运营:用户思维

在我接触用户思维已经是我工作的第三年,那时候我已经在房多多。当时一个领导给我很深印象,她说,你做活动要针对流失用户做,不然你怎么衡量这个用户活跃是你的活动带来的,而不是自然过来的。

用户思维的核心在于几点,一个是生命周期营销,一个是用户分层策略,一个是用户杠杆。

我一个个来说。

1)生命周期营销

概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周期,拉新-留存-复购-活跃-流失,围绕这个生命周期去制定策略引导用户一步步转化。我们常说的AARRR模型,其实核心就是这个意思。生命周期的本质是用户流动,用户流动我之前专门有一篇是讲,主要是个用户流动模型。如下,具体我不展开了。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2)用户分层策略

我们常说的千人千面,其实背后就是用户分层。用户分层常见的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生命周期来分,常见的如新用户、活跃用户、沉默用户、预流失用户、流失用户。

另一种是按照金字塔模型来分,头部用户、腰部用户、长尾用户,这种一般是根据用户贡献值来分。假如你负责一个电商品牌的运营,你既可以通过第一种分法看用户近期的活跃度情况,看交易用户的属性分布,是新用户多还是老用户多。你也可以通过第二种分法,给头部忠实用户更好的折扣,或者推出会员体系,引导用户提升贡献值。

3)用户杠杆

本质是增长模型思维,我在之前的笔记里有讲到。假如所有的GMV都是线性的,花一个投放费用,获得了一单,那这个事就是不可持续,很难增长的,因为没有杠杆。

怎么样能有杠杆呢,就是用户成了一单,就想办法让他可以有复购。假如每两个交易的用户都有一个可以复购,那这个高的复购率就是杠杆,只要去想办法拉新,业务就可以滚动增长。

我们常说的私域,本质就是沉淀客户,引导复购,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户杠杆。

用户思维的应用是普遍的,我一直有个理念,所有的运营都可以被包含着用户运营的范畴内,都是要和用户生命周期、用户分层、用户杠杆打交道。

就拿小红书运营举例,用户思维怎样应用于小红书运营。首先是获客层面上,什么样的笔记就吸引了什么样的客群,关注数多不代表粉丝质量高,所以需要围绕目标粉丝去设计笔记矩阵。

什么样的笔记是专门用来引流的,什么样的笔记是专门用来做转化的。当粉丝进来时,要想办法加用户杠杆,哪些笔记是专门引导粉丝持续阅读的,可以围绕粘性专门推出一些系列笔记。还可以有很多,具体就不一一举例了。

03 高阶运营:产品思维

我们常说运营产品不分家,腾讯P12往上就没有运营、产品这样的概念了。能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产品思维核心有以下几点。

首先,产品思维体现在长期主义。

运营是短视的,产品是长期的,通过产品思维弥补运营短视的短板。在做一个活动的时候,普通的运营想的是这一个活动,高阶的运营会把这个活动当产品来做,周期性,形成长期价值。比如大家熟知的淘宝双11,看起来它只是一个活动,但实际上它年年做年年做,就不是活动了,早就已经产品化品牌化了。甚至阿里会提前半年就开始规划今年双11的打法,盘点商家。

当一个运营摆脱了短视,具备了长期主义的思维,那就升维了。在我们的日常,处处充满了短视的陷阱。有时候为了拉新数据好看,但忽略了这些用户的质量,长期并没有产生价值。

很多时候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但实际上只是尖刺的价值,活动结束,没有价值沉淀,GMV又打回原型,相当于花成本买点量而已。这就是没有意义的短期自high。

长期主义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在当前的牌面上识别后续的风险,提前布局,提前识别风险,是每一个业务负责人必须具备的意识。

其次,产品思维体现在体系化、系统化上。

大多数运营的思维都是发散的,这个和运营的工作有关系,想创意、想文案想多了,思路都是天马行空,没有逻辑。运营做得事情也比较杂,导致很多工作项之间没有形成体系,这个是多数运营的现状。

大多数运营应用的工具是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只能处理发散的思维,处理从属、并列的关系。但复杂系统里往往有递进、依托的关系,这是思维导图无法实现的。

但运营要往上做必须要有体系化系统化的思维。

什么是运营体系,就是把运营的工作抽象出模块,模块相互之间有依赖、并列、递进的关系,

比如下面这个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业务运营体系。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形成这样的体系,就可以把运营工作模块化,这样做事情不容易漏,围绕每一个模块展开具体的策略即可。运营体系也是可以不断迭代的,从简单到复杂,但这个思维是得有。别只知道画思维导图了。

再次,产品思维体现在破局的能力。

大多数的运营是,有个产品上线了,我就围绕这个产品做运营。而高阶的运营应该是,市场时有什么需求,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去承接这个需求。有人说,啊这不是产品经理的事吗?这就格局小了,谁规定啥是产品该做啥是运营该做呢,本来就没有明确界限。

破局是什么,破局就是洞察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去满足市场的能力。

我举一个案例。我之前面试了一个美团的运营。他负责的项目是美团民宿,在做民宿的过程中,之前美团民宿是没有专门面向学生市场的。他通过数据洞察发现,学生用户在民宿的粘性很高,而且学生对民宿的诉求和白领不一样,学生更追求性价比。那时候市场上也没有哪一家民宿业务专门做学生市场,结合美团有学生用户的标签,他就提出面向学生人群单独做一个页面。

提案集团内部通过后,他就牵头成立了虚拟项目,规划民宿学生频道,围绕学生人群特点,单独打造学生权益,单独面向学生用户推广,和在学生群体中裂变。做了两年,学生民宿的GMV翻了几倍,美团民宿在学生市场的份额也稳稳TOP1。

这个是我觉得一个很不错很完整的案例。从早期的市场洞察、数据洞察,再结合集团自身优势,打造垂直产品,面向垂直客群提供垂直服务,在垂直领域获得先发优势和建立竞争壁垒。这个学生民宿页面是算产品还是算运营,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推动这个事情的思维。这个体现的就是破局的能力。

破局的核心是不要给自己设限,你不是个运营,你就是一个成事的人,看到一个机会,就抓住,至于是运营的手段还是产品的手段,那都是你的工具,如果你能这么想问题,你自然就升阶了。

今天讲了转化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三者之间逐步升维,也是我有感大多数的运营还停留在转化思维,所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开拓思维。这里就不展开过多,后续会展开专门讲解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