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营销推广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前言:互联网项目操盘的底层逻辑

本文大纲:

01、定位

02、平台

03、推广

04、销售

05、用户管理

06、数据分析/诊断优化

肖恩在电影《误杀》中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其实,这句话放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内也是非常适用!当你操盘过的项目越多,你越会发现所有的线上项目都有一个共同本质:不论你操盘什么产品、不论你项目针对什么人群,只要是该项目需要通过线上来操盘,那么其操盘的底层逻辑绝对是一样的!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接下来,我会从这6点为大家详解互联网项目操盘的方法论!在这里也必须感谢一下十年前的”推一把”论坛,虽然该论坛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毕竟这套操盘项目的方法论,当初就是从这里学习到的,让我在这么多年的互联网生涯中受用至今。在这里也特此感谢下当初的几位老师:江礼坤先生、元创先生、王月章先生、岳浩先生。

第一环节:定位

任何项目不做定位,都是耍流氓!在定位环节,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产品定位、用户定位、商业定位。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产品定位

说到产品定位,就是弄清楚你卖的是什么产品?以及你这个产品有什么卖点?简单来说,就是搞清楚两个问题:“你是谁?”以及“你和别人有什么区别?”。

讲个故事,王老吉想必大家都喝过,王老吉对自身的定位是“凉茶”而非“饮料”,为什么王老吉宁愿自己去开拓一个全新的“凉茶”市场,也不愿意去把自己定位成“饮料”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饮料的市场太卷了!如果定位成“饮料”,则意味着王老吉要和康师傅、统一、百事、可口可乐等饮料界的大佬们做竞争,试问一个新的品牌,凭什么抢得过这些广告铺天盖地的老品牌呢?

再者,纵观这十年来的饮料市场,如果不是细分出了“零糖、零脂”的领域,这十年来的饮料市场,又能有几个新品牌杀出重围呢?所以,与其和大佬们斗的头破血流,不缺钱的王老吉,倒不如自己重新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定位:“凉茶”!

同样,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增涨王老吉,王老吉也给出了一个增涨理由:“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并且在广告中拍摄了大量关于吃烧烤、开paty、吃火锅等容易上火的场景,不断的刺激人们的需求。

可以说王老吉的案例,就是在告诉我们产品定位究竟有多么重要!同样,放在互联网上操盘项目也是如此。先搞清你的产品是什么,再搞清楚你产品卖点是什么。

2.用户定位

我们需要清楚的你知道,你的产品是要卖给谁的?也就是所谓的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是什么?

用户画像就是根据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一些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形成了一个人物原型(personas)。用户画像就是与该用户相关联的数据的可视化的展示,简单理解就是:用户信息标签化。

明确了目标用户是谁,我们就可以调研出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行为习惯、痛点等,依据这些要素,来判断和分析目标用户的需求、行为逻辑、痛点等,这些分析结果,对我们后续用“内容”触达用户的时候,有非常之大的帮助。

3.商业定位

不考虑变现?开什么玩笑!为什么几年前的抖音上,那么多的百万级大V纷纷放弃过去的账号?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做账号最开始之初,没有考虑清楚怎么变现。关于先“涨粉”还是先“变现”的话题,已经争吵了好多年,显然无数的结果告诉我们,先“变现”更胜一筹。

的确,放到项目操盘上也是如此,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是一家海参养殖户,想在线上推广海参。直播带货可以售卖海参,同样引流私域也可以售卖海参,但是两者不同的变现模式,会导致你整个项目在战略层、战术层的部署上存在差异,同时,在执行层方面,也有影响,毕竟直播带货的执行工作和引流私域的执行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异化。

所以,如果你连怎么变现,都没搞清楚,项目的盲目执行的结果,就会验证一句心灵鸡汤的正确性,那就是“选择,往往大于努力”。

第二环节:平台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项目操盘的第二个环节是“平台”。在线上操盘项目,不是只有产品就可以,产品也需要有个着陆点,才能往外出售。这就好比你选择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来卖货?还是选择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来卖货?是一个道理,其所产生的最大区别就是,平台的选择不同,后续的推广方法和营销策略会大有不同。所以说,当我们明确了产品定位之后,紧接着就是“平台”的选择和做好平台的基础包装。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平台选择

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你的产品适合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去推广!别小看这一点,这就好比你去人流量特别大的市中心的小吃夜市去摆摊卖挖掘机,这本身就是扯淡!为什么几年前的抖音上,那么多的百万级大V纷纷放弃过去的账号?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在做账号之初,没有考虑到该怎么变现造成的。当然,这样的案例,在互联网上并不少见。

所以,我们要根据产品定位及用户定位,以及平台自身的定位和用户定位,来考虑这个平台与我们的产品是否有契合性。哪些平台能做,哪些平台做不了,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就和我们线下开店铺做生意一样,你想卖衣服,你就要先开一家衣服店铺,但是店铺选择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你未来生意的上限与下限。

2.平台的基础包装

平台的账号就像你打仗时候的阵地,你连阵地的防御都不做,就想上去和别人干一架,不被对方直接推平老家?再者,当我们在平台上注册完成账号之后,平台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权限可以对账号做一些修改,这本身就是平台官方给予的最大杀手锏!再换言之,一个销售人员穿的邋里邋遢的面对客户,你认为你能把产品卖给客户吗?

对于平台的账号包装来说,我们一定要根据产品的定位进行合理化、营销性的包装。一个好的账号包装,不仅会给予用户一定的信任基础,至少能提升你5%-15%的转化率!平台的账号包装要做哪些?无非就是头像、简介、名称、背景图等等。

3.平台的底层逻辑

前端时间给社群里的人分享了一句话:“引流核心就是弄清楚平台的底层规则 ,用符合用户的行为逻辑的方式,踩着平台的规则红线去触达用户”,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流量效益的最大化,太规矩不行,不规矩也不行,但更大前提,却是需要大家了解不同平台的底层逻辑。

换言之,为什么很多新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做抖音为什么播放量只有500?”,“我搬运别人作品为什么被封号了?”归根究底,就是你压根就没有先去了解过平台的底层逻辑,想一想你第一次玩斗地主的时候,是不是先了解的斗地主的游戏规则?

所以,在不了解平台底层逻辑的情况下,就去开干,那是莽夫,还是大脑发育不健全的那种。而了解平台逻辑的方法很简单,现在基本上任何平台都有自己的商学院类似的页面,先去上面详细的把平台官方的基础课程看一看。如果没有,那就找到“帮助”页面,阅读下相关内容,亦或者找到平台的客服,去变着法的询问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初步了解平台底层逻辑非常实用的方法。

第三环节:推广

请记住一点:“当你想要在网络上让用户做些什么的时候,你就必须先给予什么!”,所以想在互联网上任何的平台上去推广产品,都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先打窝子,再投饵料。最后钓鱼”。因为当下的互联网,就是靠内容来触达用户的!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平台不同,内容调性不一样

就拿抖音和小红书来说,有些情况下,推广同一款产品,在抖音做视频效果好,而到了小红书,反而是发图文笔记效果好。再者,就算全部都采用视频模式去触达用户,但是小红书的视频标题和抖音视频标题的撰写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应对不同平台的时候,要学会对内容作出微调。

2.产出“有效”内容

记住,内容质量高与低,不是内容制作的难度、内容画面的清晰度、内容文案优美程度等等来决定的!真正决定了你内容质量的高与低的是用户的需求!

你花半小时混剪的内容,却足以打动用户,而你花大价钱找专业团队输出的内容,却只是表面的华丽,而无法打动用户,想必大家都知道谁更胜一筹?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出现这样的错误!

所以,有效内容的批量产出,才是做推广的核心玩法!

第四环节:销售

当我们在推广阶段,用内容触达到了用户之后,势必会让用户产生对应的咨询行为,其实在这个阶段,用户已经算是上钩了,但上钩了也不意味着会百分百的下单增涨,依然有脱钩的风险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如何销售你的产品,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互联网的销售都是基于信任基础

就拿抖音和小红书来说,有些情况下,推广同一款产品,在抖音做视频效果好,而到了小红书,反而是发图文笔记效果好。再者,就算全部都采用视频模式去触达用户,但是小红书的视频标题和抖音视频标题的撰写方式也不一样。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应对不同平台的时候,要学会对内容作出微调。

2.销售话术

任何一个项目只要测通了闭环之后,老谢我都会搞一份1.0版本的销售话术出来,一个好的销售话术,一定是可以引导用户的。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老谢发现,优秀的转化人员,绝不是复制粘贴销售话术,而是把销售话术当成参考,根据当前用户,再去因地制宜的调整。

3.销售策略

操盘任何的线上项目,老谢团队有个定死的规定,那就是用户加了微信,需要第一时间同意,同意之后,需要第一时间和用户开门见山式的直入主题,比如“你好,我是XXX,请问您是在XXX方面有问题吗?”,而不是加了用户之后,开始和用户唠嗑聊家常!

同时,第一次和用户聊天之后,如果不能成交,就不要过多纠缠,这个时候你纠缠的越多,用户越反感。在此之后,也不要对用户进行定期的回访,私域转化的核心本质就是“不主动”,第一次不成交,没关系,那就利用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一切用户不反感的行为方式,来深入到触达这波用户即可。

第五环节:用户管理

经历了销售这一环节之后,势必会出现两个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销售的转化率?以及如何对用户进行更为深度化的管理?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两件事:做好用户的标签化管理,以及打造好你的微信生态的转化闭环。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用户的标签化管理

根据客户的成交情况,对客户做出分类,使用微信的标签功能,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上标签,与此同时再做好备注。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你能够针对性对不同标签人群,使用不同的销售策略。举个例子,对于已聊天未成交的客户,我们就可以在月末的时候,通过朋友圈的定向发布,发布一些优惠活动,来刺激这部分用户群体来产生增涨。同时,优惠的幅度哪怕再大,它也不会影响到现有已增涨的用户利益。

2.打造微信生态的转化闭环

如果你只是把项目定义成前端引流,后端加微信就完成转化,那么,这样的项目基本上是做不太大的(当然,赚钱是没问题的,而且有些项目不适合做过重的后端建设)。基于此,就需要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朋友圈、微信号来配合,形成一个转化的闭环,这样才能最大效果地做到更高的产出。

第六环节:数据分析/诊断优化

在老谢看来,运营就是所谓的细节狂魔,运营好一个项目,就要做到没走一小步,都要三回头!古人说的好“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真的很好的揭示了运营的工作内容。所以在整个项目操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分析和诊断优化”,因为这一步的工作,是为你整个项目的操盘,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在这个阶段,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私域运营怎么做?私域项目操盘模型

1.复盘是阶段性

千万不要在项目全部跑完所有步骤之后,再去复盘。真正的复盘一定是阶段性的,你做的每一步规划,都应该有一个小目标或者小标准,目的就是为了在复盘时候,来衡量你的这步动作,到底做的怎么样?

2.复盘是找问题+解决问题

老谢见过很多团队的复盘,就是在不停地找问题,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不和宫里的太监一样嘛!复盘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问题,在没有提出一个团队都认可的解决方案之前,复盘就不可能结束!至于复盘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不对,则需要实践出真知,但至少这是你们团队当下能拿出来的最优解,不怕,干就完事了!方法不对,再复盘,再干!只要大方向没错就可以!

3.分析数据才能诊断优化

数据是什么?就是用户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所以,每一个数据背后,都代表了用户的行为。就拿视频来说,你觉得5秒完播率太低了,那就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用户看到这样的视频,为啥不愿意停留?

所以,我们只有对数据做好统计、汇总、再分析,才能找出哪个数据有问题,再根据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动作,再对应到内容上,就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

一些碎碎念

上述的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操盘技巧,最多也只能算是方法论。但做互联网不就是如此吗?思维决定出路!树立不好一个正确的思维框架,就很难把事情做好!

十年前我从推一把论坛的几位前辈手里学到了这个模型,十年后的今天,把这套项目操盘的模型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也算的上是一种传承吧!

互联网行业真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行业。你的同行,真的未必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共勉吧!各位!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由于工作内容太单一,运营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去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运营的精髓。如果只局限在转化思维中,不具备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作为运营就很难往上进阶。本文作者分析了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思维,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01 初阶运营:转化思维

我发现很多运营有个特点,就是只具备转化思维,不具备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这个和工作年限无关,有的时候工作内容太单一,容易让运营陷入到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去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运营的精髓。

我刚毕业在腾讯电商(拍拍网),那时候做家居类目运营,整个类目的运作模式就是:平台有个公线组,根据KPI给各个类目划分资源位,各个类目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资源位把GMV最大化。输入恒定,输出最大化,就是死磕转化率了。从我当时的KPI考核就可以感受出来:巨无霸的点击率/广点通投放的ROI/栏目的PV/UV/大促活动的GMV。

类目运营就是一个典型的转化思维的工种,因为平台分到的资源就那么多,大家就想着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把转化率最大化,或者去争取更多的资源。那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漏斗模型,围绕漏斗模型把各环节转化率最大化。

其实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运营运用到最多的也都是转化思维,比如你负责新媒体运营,你也要考虑阅读量到线索再到后面承接各环节的转化,比如你负责直通车投放,那就更是围绕着转化的一步步去优化去提升ROI。

转化思维很有用,也很对,能做到极致转化,那当然非常厉害。但如果局限在转化思维里,作为运营就很难往上进阶。

所以今天就是要讲另外两个进阶的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

02 中阶运营:用户思维

在我接触用户思维已经是我工作的第三年,那时候我已经在房多多。当时一个领导给我很深印象,她说,你做活动要针对流失用户做,不然你怎么衡量这个用户活跃是你的活动带来的,而不是自然过来的。

用户思维的核心在于几点,一个是生命周期营销,一个是用户分层策略,一个是用户杠杆。

我一个个来说。

1)生命周期营销

概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周期,拉新-留存-复购-活跃-流失,围绕这个生命周期去制定策略引导用户一步步转化。我们常说的AARRR模型,其实核心就是这个意思。生命周期的本质是用户流动,用户流动我之前专门有一篇是讲,主要是个用户流动模型。如下,具体我不展开了。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2)用户分层策略

我们常说的千人千面,其实背后就是用户分层。用户分层常见的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生命周期来分,常见的如新用户、活跃用户、沉默用户、预流失用户、流失用户。

另一种是按照金字塔模型来分,头部用户、腰部用户、长尾用户,这种一般是根据用户贡献值来分。假如你负责一个电商品牌的运营,你既可以通过第一种分法看用户近期的活跃度情况,看交易用户的属性分布,是新用户多还是老用户多。你也可以通过第二种分法,给头部忠实用户更好的折扣,或者推出会员体系,引导用户提升贡献值。

3)用户杠杆

本质是增长模型思维,我在之前的笔记里有讲到。假如所有的GMV都是线性的,花一个投放费用,获得了一单,那这个事就是不可持续,很难增长的,因为没有杠杆。

怎么样能有杠杆呢,就是用户成了一单,就想办法让他可以有复购。假如每两个交易的用户都有一个可以复购,那这个高的复购率就是杠杆,只要去想办法拉新,业务就可以滚动增长。

我们常说的私域,本质就是沉淀客户,引导复购,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户杠杆。

用户思维的应用是普遍的,我一直有个理念,所有的运营都可以被包含着用户运营的范畴内,都是要和用户生命周期、用户分层、用户杠杆打交道。

就拿小红书运营举例,用户思维怎样应用于小红书运营。首先是获客层面上,什么样的笔记就吸引了什么样的客群,关注数多不代表粉丝质量高,所以需要围绕目标粉丝去设计笔记矩阵。

什么样的笔记是专门用来引流的,什么样的笔记是专门用来做转化的。当粉丝进来时,要想办法加用户杠杆,哪些笔记是专门引导粉丝持续阅读的,可以围绕粘性专门推出一些系列笔记。还可以有很多,具体就不一一举例了。

03 高阶运营:产品思维

我们常说运营产品不分家,腾讯P12往上就没有运营、产品这样的概念了。能具备产品思维的运营,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产品思维核心有以下几点。

首先,产品思维体现在长期主义。

运营是短视的,产品是长期的,通过产品思维弥补运营短视的短板。在做一个活动的时候,普通的运营想的是这一个活动,高阶的运营会把这个活动当产品来做,周期性,形成长期价值。比如大家熟知的淘宝双11,看起来它只是一个活动,但实际上它年年做年年做,就不是活动了,早就已经产品化品牌化了。甚至阿里会提前半年就开始规划今年双11的打法,盘点商家。

当一个运营摆脱了短视,具备了长期主义的思维,那就升维了。在我们的日常,处处充满了短视的陷阱。有时候为了拉新数据好看,但忽略了这些用户的质量,长期并没有产生价值。

很多时候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但实际上只是尖刺的价值,活动结束,没有价值沉淀,GMV又打回原型,相当于花成本买点量而已。这就是没有意义的短期自high。

长期主义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在当前的牌面上识别后续的风险,提前布局,提前识别风险,是每一个业务负责人必须具备的意识。

其次,产品思维体现在体系化、系统化上。

大多数运营的思维都是发散的,这个和运营的工作有关系,想创意、想文案想多了,思路都是天马行空,没有逻辑。运营做得事情也比较杂,导致很多工作项之间没有形成体系,这个是多数运营的现状。

大多数运营应用的工具是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只能处理发散的思维,处理从属、并列的关系。但复杂系统里往往有递进、依托的关系,这是思维导图无法实现的。

但运营要往上做必须要有体系化系统化的思维。

什么是运营体系,就是把运营的工作抽象出模块,模块相互之间有依赖、并列、递进的关系,

比如下面这个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业务运营体系。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初级、中级、高级运营的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形成这样的体系,就可以把运营工作模块化,这样做事情不容易漏,围绕每一个模块展开具体的策略即可。运营体系也是可以不断迭代的,从简单到复杂,但这个思维是得有。别只知道画思维导图了。

再次,产品思维体现在破局的能力。

大多数的运营是,有个产品上线了,我就围绕这个产品做运营。而高阶的运营应该是,市场时有什么需求,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去承接这个需求。有人说,啊这不是产品经理的事吗?这就格局小了,谁规定啥是产品该做啥是运营该做呢,本来就没有明确界限。

破局是什么,破局就是洞察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去满足市场的能力。

我举一个案例。我之前面试了一个美团的运营。他负责的项目是美团民宿,在做民宿的过程中,之前美团民宿是没有专门面向学生市场的。他通过数据洞察发现,学生用户在民宿的粘性很高,而且学生对民宿的诉求和白领不一样,学生更追求性价比。那时候市场上也没有哪一家民宿业务专门做学生市场,结合美团有学生用户的标签,他就提出面向学生人群单独做一个页面。

提案集团内部通过后,他就牵头成立了虚拟项目,规划民宿学生频道,围绕学生人群特点,单独打造学生权益,单独面向学生用户推广,和在学生群体中裂变。做了两年,学生民宿的GMV翻了几倍,美团民宿在学生市场的份额也稳稳TOP1。

这个是我觉得一个很不错很完整的案例。从早期的市场洞察、数据洞察,再结合集团自身优势,打造垂直产品,面向垂直客群提供垂直服务,在垂直领域获得先发优势和建立竞争壁垒。这个学生民宿页面是算产品还是算运营,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推动这个事情的思维。这个体现的就是破局的能力。

破局的核心是不要给自己设限,你不是个运营,你就是一个成事的人,看到一个机会,就抓住,至于是运营的手段还是产品的手段,那都是你的工具,如果你能这么想问题,你自然就升阶了。

今天讲了转化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三者之间逐步升维,也是我有感大多数的运营还停留在转化思维,所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开拓思维。这里就不展开过多,后续会展开专门讲解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高阶运营和初阶运营相比起来,主要的差距就是深度和广度。深度是思考的内核,而广度是运营技术板块的边界。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这个话题的由来:

我的助理和我说,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高阶运营和初阶运营的差别”,让我好好回答一下,于是我就突然想起,除了这个问题以外,我还欠着读者朋友们好多的问题“例如出色的运营洞察力是什么?”“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是怎么分工的”于是撰写此文,一起回答一下这些问题好了。

01 运营分工的三个维度

运营其实有三个维度的分工方式:

1 基于运营的对象来分工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端运营和C端运营。C端运营,是用户端的运营,为了做好用户端的运营,要去做一系列的,用户的获取、留存、活跃和转发,变现,大家熟悉的裂变就是通过用户转发去获取用户的典型运营工作。B端运营,也就是商家端的运营,也是类似的工作,要去做商家的获取、转化、维护,甚至通过商家端来触达用户端,通过组合的产品服务提升商家客单价这类运营工作。

2 基于运营的专业角度分工

也可以称之为技术工种的分工。例如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活动运营、直播运营和短视频运营,这是基于运营专业维度的工作,属于专业的运营工种。

3 基于运营目标的分工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用户增长团队、用户信任团队、用户忠诚团队、客户成功团队,这就是典型的基于运营的目标来形成的具体岗位。

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实都没有把运营岗位的设计逻辑拆分的这么清楚,我们很有可能在一个公司看到,既有用户运营,又有新媒体运营,同时还有用户增长团队。那么一个运营岗位,到底他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其实和这个公司怎么样去包装它的这个岗位息息相关,比如说有的公司还把客服包装成用户运营岗位。

所以说,其实一个运营岗位在不同的公司,到底工作内容是什么,我们要自己仔细去看这个公司对于这个岗位的描述。

02 高级运营和初级运营的差别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来做考量:

1 具备的专业视角是否多元

是否在多专业线上具备判断力。能够把关查出质量专业维度有多少,他是不是能够同时判断数据运营做的好与坏,新媒体运营的好与坏,活动运营的好与坏,渠道运作的好与坏,这是第一个维度,具备判断力的专业领域越多,那么就是一个越高级的运营。

2 对于行业的输出

这和第一点息息相关,更高级的运营,由于他在专业领域判断的更多,那么他对整个运营行业应该可以有一些反哺,以及一些方法论的输出,这个方法论的输出,跟运营的段位,肯定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中级的运营,应该可以向团队去输出一些新的方法论,一个高级的运营则可以向行业去输出一些方法论。

3 洞察的深度

抓核心问题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段位,决定了是不是高级运营。一个高级运营,应该具备很强的增长引擎的识别能力,不需要既做抖音、又做微信公号、还要做淘宝才能够实现业务的增长,而是在复杂的业务环境里,在对这个业务的梳理过程中,快速识别出来这个业务的关键点和关键资源。通过聚焦于一个点,整合资源,推动增长,实现增长引擎的搭建,并且可以把这个增长引擎不断的放大,不断的挖掘和迭代增长引擎的细节,帮助业务能够快速的增长。所以,高级运营一定具备找出核心关键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其实也是和战略规划能力息息相关的一个能力。

4 资源整合的能力

高阶运营当遇到了一个业务问题之后,可以通过快速的去整合资源去实现业务的增长。

结合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当然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我这么多次转身转型的机会,例如从技术转产品,从产品转运营,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比较常规的运营成长路径是什么,百度和阿里的晋升体系也展示出了这样一种成长路径。

03 百度和阿里的职级体系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1 百度和阿里的P3~P4:初级运营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营需要具备非常强的执行力,能够从头到尾妥妥的跟进一个小项目并且能够清晰地协同项目中的每一个人,而且对于基础的工作技能非常熟练,对于运营需要使用的基础工具,数据分析和统计的公示了熟于心。

这个阶段的运营,差不多收入可以拿到8K。

2 百度和阿里的P5~P6,中级运营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营就需要独当一面了,能够撑起业务当中的一个方向,和老板的沟通将不在需要老板的指示,而是直接给出多套方案请老板审批,或者告诉老板自己认为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当然这个专业领域是可以不断扩张的。

例如小A是微信公众号发文的专家,她有两个扩充方向:

做新媒体运营的专家,熟练了解不同的新媒体(微信,今日头条,简书等平台)的文案特征有什么不同,用户群体有什么不同,应该在这些平台上做什么类型的活动,怎么分别在这些为自己的账号吸引粉丝。

做文案领域的专家,不仅清楚微信公众号的文案怎么写,也很清楚公司内部宣传的文案怎么写,发给用户的 EDM(邮件)怎么写,不同活动上面的那些文案应该怎么写。

把自己从一个小小的细分的领域的精通,慢慢扩充到对一个相对大一点的板块的精通,这个是从中级运营向高级运营走的必经之路。

这个阶段的运营差不多薪资可以拿到8K~30K,之所以跨度这么大,就像刚才提到的,这个阶段的运营能够胜任的专场的板块大小是由很大的扩充空间的。

3 百度和阿里的P7~P8,高级运营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营早就是运营能力的多面手了。

因为这个阶段的运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基于业务的内因外因(内因有人力,资源,研发进展,外因有老板的要求,公司整体的优先级,竞争市场竞争情况等等),去设定业务的目标,并基于目标规划一套完整的整合了全部运营动作的运营方案,并且有能力整合资源推动运营方案的落地实现。

这个阶段运营,薪资随随便便应该要给到30K以上了。

当然在P3~P8以外的两端,现在的阿里百度基本上不再招聘P1和P2,因为这个区间内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复制粘贴,执行流程这样简单机械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外包出去了,而且这样的工作只能成为是运行而不是运营(两三年前有一篇风靡全网的——姑娘,你不是运营而是运行经理刚好就有提到),运营是业务的大脑,是不同具体的业务中的小环节上的大脑,如果没有起到思考辨别分析策略的作用,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应以的运营工作。

在高于P8以外的运营,我认为差距其实也不在具体的运营专业性上了,而是基于商业更本质的思考能力,更强的资源能力人脉能力,能够更快更精准的看到商业版图中唯一关键的那个点,能够在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后,引入新的资源和人,以更快的速度拿到更好的结果。

实际上具备这些不同的能力和资源体现出来的结果是——处理复杂问题的复杂边界在哪里?承担未知风险的未知边界在哪里?

所以不要再艳羡那些每天看起来都没干啥事情的老板了,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套风险更多更为复杂的系统在依赖他们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他们承担着更多未知的风险,识别着更为复杂的系统

谈完了运营人的成长路径后,就可以好好谈谈运营人的能力构成了。

04 运营人的能力构成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高阶运营推广和初阶运营推广有哪些差别

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的能力:

1 通用能力

基本办公技能、沟通能力、项目推动协同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逆商(抗挫折能力)、搜商(信息获取能力)、影响力

这都是我们的通用能力。

每一个阶段的运营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只是某些通用能力会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业务专精度的提升,在不同的阶段有更高的要求。

2 专业能力

比较典型的就是,文案能力、数据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流程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用户洞察能力、运营规划方案输出能力。

实际上随着运营这个工种的越来越重要,对运营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运营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这个板块实在是不敢自信的说已经列出了运营全部的专业能力。

这个维度的能力不同阶段的运营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深度不一样,组合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巧妙程度也会不同。

就像我们翻得跟头,和体操运动员翻得跟头除了看起来不一样以外,思考这件事情的想法,技巧,用力的方式等等也都是截然不同的。

3 专业认知

例如,对各类产品形态的认知,对各行业经济学链条认知,对运营模块,分工,体系的认知,对内部业务流程、业务关系的认知,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内部竞争的认知。

认知的深度不一样也比较好理解。

就像我们看翻跟头和体操运动员看翻跟头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认知,比如少林武僧使用的是看起来一样的武功心法,但是大师理解武功心法和其他人也会不同,甚至大师会创造和改变原有的心法。

的确不同阶段的运营,在以上提到的各个维度的能力,认知,专业度就是有所不同,那么具体有什么不同呢?大家可以可以再次回顾一下我所罗列的这张表,中高级运营与初级运营相同的能力,没有在表里缀诉,仅重点描述了中高级运营需要额外达到的能力程度。

05 总结

高阶运营和初阶运营相比起来,主要的差距就是深度和广度。

所谓深度,就是思考的内核更低层,更接近事情的本质。

就像埃隆马斯克最青睐的第一性原理: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From亚里士多德。

所谓广度,就是拓宽的运营技术板块的边界,拓宽行业的边界,拓宽资源的边界,能够快速整合各种方法和资源解决一个问题。

祝我们都能成为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运营人。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今年以来,观察到一些企业开始暂停私域业务。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在猛扎私域看不到结果之后,面对营收压力和各种质疑,老板们选择大砍预算、逐步暂停这项业务;部分操盘手对于私域定位和价值也变得模糊起来,有的从业者选择离职、跳槽,还有的从业者选择了不再提私域。

在近期的一次会员聚会中,有位做私域的会员就聊到自己刚从一家服装企业离职,原因是私域 GMV 只能占大盘 5%,整个部门存在感很低;也有做私域代运营的服务商告诉运营社“今年整体业务都不怎么样,11 月咨询量才开始多起来”。

眼见的私域热度在下降,私域真的不行了吗?

其实,当运营社继续问到这位私域代运营服务商“现在品牌客户对私域的看法”,他的回答是“大部分还是认可的,尤其是在增长乏力的时候”。

那么,到底还要不要做私域?如何定义私域价值?私域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看私域降温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下一波商机又藏在哪里?

01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啥?

搞好私域确实很香,但难度一点也不容小觑。纵观那些私域败北的企业,如果要找出一个共同的原因不外乎“私域价值定位模糊”。

往往搞清楚自家的商业模式,并选定合适的私域模式是一切发展的前提。而那些私域标杆案例也无一例外有着自己的标准打法。

1)私域很香

高客单、高复购,是私域用户的典型消费特征,也是运营社经常听到商家对私域价值的评价。

一方面,面对高客单商品,运营者可以在私域通过内容和服务来提升用户留存,进而提高转化率;另一方面,面对高复购商品,运营者可以通过活动和福利,不断地提升用户的转化率和消费频次。

在运营社 11 月初参与的一场“私域发展探讨会”中,某教育行业品牌私域负责人就表示“我们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私域”,该品牌做的是高客单价、决策周期长的产品,通过私域逐步培养用户的学习动机,能很好地促使用户最终下单。

说到私域福利和活动不得不提的品牌就是瑞幸了,瑞幸社群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发券和送福利,社群是瑞幸 APP 和小程序之外的重要订单渠道。据运营社观察,瑞幸以门店为单位展开社群运营,用户入群便可获得 4.8 折优惠券,每天群内至少分早中晚 3 个时段推送福利优惠,还有不定时秒杀、免单活动推送。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瑞幸社群福利(图源:瑞幸社群截图)

另外,典型的私域价值还包括新品发售、品牌种草等。

私域里往往是品牌最忠实的那批用户,在私域进行新品首发可以给到私域用户特权与尊享感,进一步加深私域用户的忠诚度,还可以通过分析粉丝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迭代产品。而通过福利、特权鼓励老用户种草、分享可以很好地带动新粉丝下单,并进一步拉升转介绍和传播率。

比如,潮玩品牌泡泡玛特通常采用微信与门店 OTO 的组合,通过公众号、微信社群、企微好友等的通知能力,来推动新品首发。同时,泡泡玛特会跟踪用户反馈,观察其消费人群特征、付费频次和客单价,来指导下一次的新品发售活动。据泡泡玛特发布的 2023 年中期报告显示“2023 年上半年其会员贡献销售占比为 92.2%,会员复购率为 44.5%。”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泡泡玛特新品发售(图源:泡泡玛特 POPMART 微信公众号截图)

徕芬则通过公私域内容打造和 KOC 培养构建品效合一的交易闭环。

一方面,徕芬在公私域进行大量的内容输出,以此影响用户的复购率,同时放大产品口碑与品牌理念。另一方面,徕芬还致力于 KOC 带动 KOC 的方式,招募新品体验官、策划社区话题等行为,来培养 KOC 带动其他用户。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徕芬社区话题活动(来源:徕友圈小程序截图)

2)私域也很难

私域到底难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思考几个问题:你对私域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公司一号位对私域业务支持力度有多少?资金投入够吗?运营人员专业吗?系统/工具搞明白了吗?

其实,私域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直都是重运营重内容,极度耗费人力、财力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私域的普及,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行业初始红利渐退,后来者只会更难。

难归难,也是存在底层逻辑的。如前文提到的搞清私域价值定位是第一步,企业品牌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制定合适的私域打法,切记不可乱抄作业。

据运营社观察,对于已有传统销售渠道的企业品牌,如果只把私域当作渠道是一定活不了的。当你把私域当做销售渠道,追求快速起量、追求极致即时转化,私域自然就不香了。

而当品牌和用户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转化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并可以帮助品牌实现客单价的提升,甚至指数级增长。据 @南方周末 报道显示制造业品牌雷士照明通过提升品牌价值和服务价值,在私域里做全屋光环境定制,客单价是卖灯泡的 2000 倍。

如果再结合前文提到的瑞幸咖啡案例可以发现,以客单价的维度进行区分,在私域高客单价产品更适合精细化运营的方式,而高频低客单价产品更偏向于批量自动化营销的方式。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另外,运营社认为运营私域时,还要避免陷入极度精细化运营的陷阱,业务切得太碎投入成本会大幅提升。比如我们需要基于产品类型考虑要将哪些用户加入企微,哪些用户加入社群,哪些用户适合 1V1,哪些用户要留到个人微信上。这是采取企微收费之后每个运营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运营社参与的“私域发展探讨会”中,一位美妆行业私域运营负责人就以上问题提出了该品牌的解决方案:先将用户引流到个人微信,通过互动筛选出高净值用户后,再备份到企微做标签管理、分层运营等动作。

私域的本质是通过运营用户关系获得长期价值,做好了是一件可以穿越周期的事情,但现实是更多的企业急于拿到结果,以至于私域做着做着就烂尾了。每一位企业主、每一位操盘手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明白私域的定位与价值。

至于那些私域先行者,他们已经开启了下一轮的掘金模式——转向全域运营。

02 私域的下一站是全域运营

运营社观察到自 2022 年下半年开始那些私域做得好的企业纷纷开启了“全域模式”,同时释放「公域拉新」红利和「私域复购」红利,形成渠道获客和用户运营的一体化。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全域运营是公域与私域的联动

此处“公域”指各大流量平台,“私域”也不限于腾讯系,运营社观察到很多流量平台,包括支付宝、抖音、小红书、快手都在从构建交易闭环、开放生态、流量扶持的方式补强自己的私域能力,帮助品牌和商家直接在平台上就能做到公私域联动。

1)新的打法正在诞生

我们所说的“全域运营”不同于以往在各大平台雨露均沾的泛泛运营,而是基于“私域”基础之上的全域与私域紧密联动模式,在各大平台上进行曝光获取流量,并将用户沉淀到私域内进行长效经营的方式。从各大平台对于全域的定义与打法建议也可以窥见一二:

腾讯高管于 2022 年提出了建立在 私域 2.0 基础上的全域经营,需要关注“增效”、“稳定”和“降本”三个关键词。支付宝在 2021 年就确立了“去中心化为主,中心化为辅”的新定位,而在 2023 年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其高管再次强调要“坚定公私域联动和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提升商家自运营效率”。抖音于 2022 年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将“兴趣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新模式基于内容场景和货架场景的协同,带动了过去一年全域兴趣电商的高速发展。快手高管于 2022 年也提出了“让发现页和关注页的公私域流量循环形成双轮驱动,让生意持续稳定增长” 的做法。

其实,在全域运营上已经有不少品牌拿到了结果。据可啦啦发布的 2023 年 双11 战报显示,其 双11 全程全渠道 GMV 1.2 亿+,同比增速 57.6%+。在抖音,可啦啦获得全品类美瞳品牌以及店铺双第一,全程 GMV 同比增速 117%+。据 @圈量 报道可啦啦除了布局天猫、微信商城、抖音、小红书、线下体验店等渠道,还打通了全渠道会员体系,所有平台的用户都统一沉淀到微信会员小程序内。运营社在体验中发现可啦啦小程序会员可以与淘宝账号绑定,入会即送100积分,并可在全渠道使用。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可啦啦小程序会员可以与淘宝账号绑定;积分可在全渠道使用

再如,智能清洁领域品牌追觅在门店、天猫、抖音电商、微信私域几大阵地围绕全域人群资产进行一体化精细运营,于 2022 年 双11 拿下抖音生活电器品牌榜第一,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1200%,成为了抖音电商 3C 类目的年度标杆案例。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私域除了卖货还能做什么?下一站是什么

追觅在不同渠道的经营四流

2)私域是全域运营的基石

运营社认为私域是全域运营的基石,只有搞好私域,才能更好地开展全域运营。私域一方面是公域流量的承接阵地,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反哺公域。这也是做好私域的更高价值体现。

如果说私域运营是公域流量见底后企业品牌不得不采用的策略,那全域运营就是在公域流量和私域运营双双进入存量竞争之后企业品牌最新的抉择。公域获客私域复购的全域运营正在为企业品牌开启新一轮的商业红利。私域的下一站必然是全域。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今年转眼只剩下1个月了,大家又要开始忙着年终总结和明年计划了。辛苦了一年,年终总结中需要如何提现才能拿到更多年终奖呢?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写好年终总结的几个思路,供大家借鉴。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职场三大头痛问题:跳槽、升职、年终总结,今天我们聊聊工作总结这个话题。

有人把总结当作是苦差事,有人把它当成一个机会。遇到过不少1年加薪多次的朋友,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总结能力太强了!

所以呢,好好总结,升职加薪少不了。

趁大家年终总结的时机,分享下工作总结的常见问题和总结思路,帮大家少走弯路,快速交付一份优质的工作总结。

一、前言

为方便你理解本文内容,我们首先来对齐下工作总结的定义、适用场景和目标人群。

1)工作总结定义

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来自百度百科)。

核心意思就是:总结经验不足指导未来行动。

2)适用场景

工作总结一般是阶段性总结,时间发生在年中、年末比较多,属于公司/部门级别发起的较大范围的一次总结汇报。

3)适用人群

其实,这个总结思路适用所有职场人。特意强调下是想传达一个意思:不一定非得公司安排才做年中总结,完全可以自我发起总结,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

4)本文目录

  • 工作总结常犯的7宗罪;
  • 画面感,总结务必面向对象;
  • 找准基调,总结不跑偏;
  • 万能总结结构,1秒进入状态。

二、工作总结常犯的7宗罪

关于总结常见问题,结合自我分析和网友反馈,我整理了如下7大最高频的问题,它们分别代表着一篇工作总结整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1.Part1:总结思路形成

1)总结基调不对

基调不对的意思是,总结论调和老板想要看到的有出入,比如:

  • 老板想看到你对过去重点问题的检视及解决思路,你却大谈特谈未来规划;
  • 老板想看到你未来对利润指标对提升策略,你却过去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吹特吹;
  • 老板想看到你团队管理和成本把控的方案,你却一字不提。

这样的后果是:老板会觉得你没明白他的心思,虽表面不说,但内心会给你扣分。

2)没有考虑受众

没考虑受众的表现就是:想到哪写到哪里,自嗨式写法,纯粹记录流水账,不考虑受众的感受:他们关注什么、想听到什么。这样的后果是:受众听不下去,对你的汇报不认可。

2.Part2:总结内容撰写

1)没有核心思想

这种常见的情况就是:这里说一点、那里说一点,汇报内容很零散,没有结构化组织起来。这样的后果是:别人听了后,还是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得出什么结论、需要什么帮助。

2)结构不清晰

汇报内容组织混乱。

  • 大的方面是:整体汇报目录,没有逻辑,比如说:总结过去的时候同时又给出未来的规划;
  • 小的方面:内容组织凌乱,没有层级,比如:应该按照时间线去梳理项目内容,你却反复从时间和模块,来回切换。

这样的后果是:受众无法记住你表达的内容。

3)没有数据量化效果

这个很好理解,工作成效、工作的内容、计划的方案等,没有数据论证。只讲观点,不讲事实。听众无法从你的阐述中了解到,哪些是你的推测,哪些是客观现象。

这样的后果是:你讲的内容,我们只能信一半。

3.Part3:总结汇报陈述

1)侧重点不对

整个汇报篇幅的占比分配不均匀,比如未来规划更侧重,你却在历史回顾上花了80%的时间来讲,导致规划的内容没有讲透彻来。这样的后果是:总结汇报没讲到位,不合格。

2)过于情感化

汇报抱怨、诉苦过多,带入太多个人感情,却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后果是:老板不满意,因为他花时间不是来听你的诉苦的。

对于上述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提前和领导对齐思路、写总结时注意推理逻辑。

三、画面感,总结务必面向对象

在上述的7大问题中,面向对象,在所有汇报都尤为关键,属于首要考虑内容。通过这种面向对象的汇报思维,建立起画面感,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

如何建立画面感?给出大家三步建议:

首先,了解汇报的对象。

对象角色:他是你的直属上司?还是跨层级的领导?

对象偏好:喜欢务实风格的汇报、还是酷炫类汇报的。一般领导都是偏务实的,汇报ppt风格偏务实。

对象期望:他日常常常强调的关键词是什么,希望下属有哪些方面的思考或者突破?

然后,找到汇报场景。

是1v1的当面汇报,还是1v多的会议室汇报?不同场景的着装、会前准备等等都有差异。比如:1v多场景,有大领导的,可能还得准备汇报素材,打印给领导看。

最后,建立画面感。

想象自己在汇报过程,如何引起受众的注意、如何强调汇报的重点、不同内容模块之间如何承接?这些都是具体真实画面才会深刻面临的问题。

四、找准基调,总结不跑偏

这个内容,我认为是第2重要的。基调不对,所有努力都白费。前面问题部分,我们已经了解过基调的定义了。

那么,怎么才能找准基调呢?

我的建议是:多沟通、提前确认。

  • 了解汇报的背景:本次汇报整体业务的大背景是啥?业务处于什么阶段?发展得好不好?
  • 了解汇报的目的:通过汇报,领导希望达成什么目的?自我希望达成什么目的?
  • 了解关注重点:本次汇报,领导特别关注的模块有哪些?希望我们从哪些角度思考?是否需要有直接落地层的方案?等等。

通过上述3类问题,锁定自己本次总结汇报的方向及侧重点,基调对了,接下来的内容撰写才好办!

五、万能总结结构,1秒进入状态

阶段总结类汇报,其实核心思想始终是:承前启后!所以给出这个普适性很强的总结结构:工作业绩+工作内容+亮点与不足+工作规划。按这样的格式写,准没错。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运营人年终总结如何写?这几个思路值得借鉴

1.工作业绩(做得怎么样)

汇报总结业绩先行。第一步分清楚:工作内容是目标驱动还是问题驱动。

产品、运营等岗位都是目标驱动,像支持类型的部门,如行政,是问题驱动较多。

1)汇报业绩思路:目标+结果。

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完成如何?子目标是什么?——完成情况如何?

2)汇报结构:总体目标概述+子目标概述。

内容应包括:当前情况+变化趋势(同比/环比);一般利用的都是:拆解法去讲目标完成情况。按照项目拆解目标、按照地域拆解、按照人群拆解、按照时间线拆解等等。

3)关于业绩数据切记:要写好一个汇报,一定是提前把框架内容搭建好,然后把相关的数据分析到位,不能临时抱佛脚,这样出来的数据质量就很一般,经不起推敲。

2.工作内容(做了什么)

工作内容并不是要你记流水账。而是根据你取得的业绩,拆分讲解:你是通过哪几个关键动作去做到的。

1)工作内容思路是: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做了如下123件事。

2)内容组织:内容组织是一个论证的过程。通过盘点各模块的重点事项、事项的效果,来证明你业绩效果。用关键的点去论证,逻辑自洽即可,并不一定要全部都讲解出来。

3.亮点与不足(明暗分析)

很多人说,我的工作都没有什么成绩和亮点可以说的,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其实:你用结构化的思维去想,一定可以找到一些可以讲的点的。

1)范围定义:亮点是工作的闪光点,可以是团队、项目、个人的。不足:一般是从自身讲起,需要下一步优化的。

2)讲解思路:亮点可以从:业绩类、效率类、团队类、经验类维度去找。

  • 业绩:工作的数据结果;
  • 效率类:用了什么流程、制度,提升类工作效率;
  • 团队类:做了什么团队凝聚力提升;
  • 经验类:总结出什么样的方法论、吃过什么亏,可以传承下去的。
  • 不足也是可以从:业绩类、效率类、团队类、经验类维度去找。不过较多的是自我检视,切记别说致命的不足。检视完成之后,下一步改善是需要体现的,否则都是空谈。

4.工作规划(计划做什么)

接下来的计划,一般篇幅要占30%以上,整体思路要与老板接下来的战略重点相呼应。

1)规划思路:建议采取OKR的方法。重点目标如何,关键举措,再加上里程碑。

2)规划注意点:做规划,一定要考虑到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到路径依赖内容:需要什么资源、需要老板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怎么样的支持等。跟老板做有效的汇报互动,能体现出你的思考深度。

前两年网上流传:干活的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虽说并不完成准确,但总结汇报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好了,升职加薪少不了。

需求与竞争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商业领域的竞争,也只是纷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和你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如何平分利润,他们只会在心里盘算着,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你按照地上摩擦。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是看谁的思维层次更高,谁的资源和知识层面更广;因为,在人性和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会选择竞争,哪怕打的头破血流……

今天,就来扯一下,对小创业人来说,在需求与竞争之间,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一、群体共性需求

你与对手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都是在客户“需求层面”的竞争。如果你平常善于挖掘客户群体的需求,你就会发现很多可能你从来你没有想到过的,或者被你忽略的“小需求”;而这些需求又可以延伸出很多痛点,然后解决这些痛点的方式,又会有很多种……

需求与竞争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需求与竞争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就像上面这张图,只要你找到一个“群体共性需求”,细分下去就会有很多的细分需求,你会发现有很多机会。

如果你总觉得没啥可做,可能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行业,对自己的客户群体还不够了解。所以,对于每个创业人来说,最大的竞争,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大脑和认知差的竞争了~!

延伸我在课程里提到过的例子,还是用减肥这个赛道来说。

减肥是某个群体的共性需求,对吧?很多人都会有减肥需求:有的人想通过运动减肥,因为运动是最健康,成本最低的减肥方式;而运动减肥又可以分为:瑜伽减肥,冥想减肥,气功减肥,太极减肥……

你看,光运动减肥就可以延伸出很多种减肥方法,对吧?

但是,有的人觉得运动不行啊,我懒,我没时间,我各种各样的借口……

是不是还可以选择西医减肥的方式啊?有直接吃西药的,有通过控制食物摄入量的,有控糖的,这里又可以分成很多种减肥方式……

还有的人说,西药不安全啊,食物也不能减啊,我是吃货,怎么办呢?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减肥也可以啊!

是不是直接中药调理也可以减肥啊?

肥胖就是体内的各种淤堵,消耗过慢,积累下来的垃圾,可以通过中药疏通经脉,加快吸收和排泄达到减肥目的。

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减肥,通过艾灸调理经络减肥,喝茶养生减肥……

我随便都能说出这么多种,这里面是不是又包含很多个细分赛道啦?这些细分的赛道下面还可以继续细分,又会出来更多机会。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行业足够熟悉,你可以有很多机会选择。

如果你对老师说,觉得自己的行业竞争很激烈,那说明你进入了一个所谓的“热点”赛道。因为,当市面上一个热点推出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一窝蜂的跑进去,一大堆人抢着做的赛道,难道竞争和内卷不正常吗?

你看我从来就没有说过我自己在做的赛道,哪怕学员问我,也不会说,啥原因自己想,嘿嘿!

所以还是那句话,选个相对没有那么热门的赛道,深挖下去,偷偷做就好了。所以,老师送你一句话:在创业路上,真正的竞争根本不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是创业人之间对需求理解程度的竞争,是大脑认知的竞争!

二、不平衡的“竞争天枰”

有了上文的解析,你应该更容易理解我说的第二个重点:一个赛道,就是一个需求集!

一个赛道里面,潜藏的几乎都是有着同一个需求的群体,就是常说的客户群体。理论上来说,你选择赛道当中,客户群体的大小,定位的方向,以及你对需求的挖掘深度,将决定你变现的天花板有多高。

当然,你能一眼看出来的那些大赛道,大需求,几乎就没你什么事了,挤破头进去的人多如牛毛,竞争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老师要跟你说的,肯定不是你在外面看到的,千变一律的知识点。现在,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先把我上面的图翻过来。

你发现没有?这时候,这个需求集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天枰”!

需求与竞争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需求与竞争之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既然是天枰,就很难完全平衡,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平衡……

比如,当你发现“痛点C”和“痛点B”这几个细分赛道里面,竞争很激烈,都挤满了人进去抢市场,分蛋糕,是不是就意味着天平的左边更重,竞争更大?

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痛点A”这边自然就会翘起来,变得更轻,竞争自然也会更小……

虽然“痛点A”这边的细分赛道表面看起来,市场容量并没有那么大,但是竞争更小,你分的蛋糕自然也更多,做的也更轻松,对吧?

如何选择这样的细分赛道?

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你可以翻看老师之前的文章,当然后面我还会继续分享找到小竞争赛道的秘密方法。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你要继续选择竞争更大的赛道,还是选择竞争更小,做的更轻松的赛道?

这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选错了。大家总会错误的以为,进入需求更大的市场,自己能分到更多的蛋糕,却没有思考进入这个市场抢蛋糕的人有多少;蛋糕就这么大,分蛋糕的人多了,能分到的蛋糕自然就更少了。

这是选择赛道的时候,大多数人的一种错觉,也是人的贪念导致的结果!所以,老师送你第二句话:你想要的越多,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三、产品,只是一种形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满足客户表层需求的载体,是你与客户连接的初始连接点。

对于小企业和自由创业者来说,如果你能明白这句话,胜于读N本商业领域的书。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市面上99%讲商业的书,里面的知识点都是针对中大型企业而设计的,所以大多数人看了都会被带歪,包括我当年也被坑害的很惨……

其实你自己也都明白,小企业操盘项目的思维和中大型企业完全不一样,着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你学的越认真,被毒害的越深,你走的弯路也会越多……

回归正题,还是拿上面的减肥例子来说;

减肥的各种方法,各种产品,各种技巧,都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用户从产生“需求”到“达到目的”之间经历的一个或者多个过程。这个“产品”,是从“开始减肥”到“减肥成功”之间的一个载体。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产品,或者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卖给消费者……

从某个角度来看,你可以理解成:产品是连接用户从产生需求到实现目标之间的一种载体。

这是老师送你的第三句话,如果真正理解透了,此刻你应该能延伸出很多种想法……

好,这里点到为止!

四、小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解开你以往对市场竞争的一些误区。

当然,我并不是告诉你找一个完全没有竞争的赛道,这是不可能的,是痴心妄想。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就意味着有纷争……

我们只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竞争相对小的细分赛道深耕就可以了。

我们无需冲进去武林高手荟聚的斗武场里打,这么多武林高手斗得你死我活的,最后都只有一两个人惨烈取胜。你又何苦一定要找个武林高手决一高下呢?

一旦输了,你一败涂地;

哪怕赢了,你伤痕累累……

不如找个小村落,在里面做个土皇帝,它不香吗?但愿这篇内容能把你从竞争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让你找到自己的小村落,搭台唱戏,做一个逍遥的土皇帝……

我的每篇内容都值得你收藏,并反复琢磨,希望这篇内容同样也能打开你的天灵盖,给你注入能量!

运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运营是面向未来

作为运营,你是否会容易被当下数据的高低所影响?其实,当下的爆款不重要,未来能持续产出爆款才重要。本文作者认为,运营是面向未来建立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运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运营是面向未来
运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运营是面向未来

最近有个感触:运营是面向未来建立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今天展开说一说这个。

01 运营是面向未来的

比如说你做小红书,你做了一篇爆款,头两天涨了不少粉,你很兴奋,但过后就没流量进来了,涨粉就越来越少了,这时你可能会有点沮丧,只能继续努力去写下一篇爆款,如此反复。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小红书的运营,当下的爆款不重要,未来能持续产出爆款才重要。小红书的运营永远是面向未来的。

不要被当下的数据所影响,当下的数据高或者低都只是当前这个牌面,而如何建立一套机制,让未来的业务数据能持续的提升,这就是运营要去想的事。

运营是面向未来的,运营是面向未来,建立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从老板的视角来说,是否完成KPI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业务是否具备了持续增长的能力。

KPI只是一个过程指标。假如说你的KPI是到12月份做到100w交易额,而你只做到了90w,KPI没完成。但交易额每个月都增长10%,而且这个增长是可以一直保持的,那这个态势就是好的。你虽然12月没到100w,但只要你有这个趋势在,过一个月就到了。至于你是这个月到还是下个月到,往往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假如业务一直在萎缩,12月份靠着一波低价促销硬冲到了100w,虽然当时完成了KPI,但没有找到后续可持续增长的办法,过后业务还是在持续萎缩,那么这个业务就是处于危机中,短期的完成KPI实际上并不会有什么意义。

02 识别你的增长是否是可持续的增长

你要能识别业务的增长是来自哪里,是线性的还是有复利的。

1)广告投放是线性增长

ROI一定的情况下,你花那些钱你就获得那个交易额。投放是有红利期的,市场规律永远是有钱赚的地方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玩家,投放越来越卷,ROI越来越低,投着投着就发现不划算了。如果你今年是靠投放获得的增长,就要警惕,明年你是否还能持续的投放。

2)线下地推是线性增长

每个销售的人效有限,多一个销售,就多了一份GMV,获得更高的GMV,就需要铺更多的销售。如果你的业务是这种增长模式,就很容易遇到增长瓶颈,毕竟销售不是越多越好,团队越大,对现金流的依赖就越强,人多了反而很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

3)公域池的转化是线性增长

假设app有千万的用户,你在app内做转化,引导用户去使用你的产品,产品刚出来时,一定是增长非常快,app最活跃的用户一下就涌入了,但随着时间的拉长,最活跃的用户都已经转化了,剩下的存量长尾的用户,就越转越少了。如果你今年是靠app公域池转化获得的增长,就要测算一下,明年这一块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假如你的增长是非常依赖上述这种线性增长,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靠渠道吃饭和靠天吃饭其实没什么区别,某个渠道可能今年还好好的,明年说没就没了。

03 实现未来可持续的增长,需找到你的增长杠杆

想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得在线性增长基础上有指数增长,也就是要找到增长杠杆。常见的增长杠杆有以下几种:

1)复购,是第一种增长杠杆。

我本月的新交易用户里,有50%的用户会在下月完成复购,到了下个月这部分复购用户我是没有付出额外成本的,到了下下个月,又有下个月的新客户复购,每个月交易用户数越来越多,我付出的成本只有每个月的新用户成本,这样就形成了可持续的指数增长。

2)复制,是第二种增长杠杆。

比如我做一家线下店,验证模式后,我可以开连锁,我可以先在一个城市试点,然后把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那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因为模式的可复制性,我的增长不会出现瓶颈。当你一开始做决策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这个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一个不可复制的模式,就算他再有价值,也都是短期的。

3)品牌,是第三种增长杠杆。

我们常常说到一个词是品牌势能,当你的品牌建立起来之后,积累了一波粉丝,你会发现做增长容易了很多,不断地出新产品,就能获得增长。

传统商户的卖货逻辑是渠道为王,多一个渠道,就等同于多了增量,品牌是不是我的不重要,我渠道铺起来量就起来。这种渠道就是线性增长,渠道是有限的,渠道数到了瓶颈,增长就到了瓶颈。

现在越来越多传统的商户都开始重视品牌的价值,将用户沉淀到自己的私域。私域本质是一种触达用户的变化,通过私域的触达,把之前渠道销售的一次性买卖转化为用户的高粘性和品牌认知,当用户产生复购,就有了指数增长的机会。

04 面向未来,你需要搭建你的增长模型,让业务滚动增长

搭建增长模型的核心是提升用户的复购率。

通常的做法是围绕用户的生命周期制定策略,如引导复购的策略,引导活跃的策略,防流失的策略,流失召回的策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会员体系、积分体系,建立用户触达能力,从而拉长用户的生命周期,提升用户的复购率。

这套模型的本质是让每一个拉进来的新用户都尽可能多的带来更多的复购。当这个复购率达到一个阈值时,每个月光靠老用户的复购带来的增长就会非常可观了,这个模型就具备滚动增长的属性,接下来运营只需要不断地去拉新就行了,不断往这个模型里注入新用户,数据就会自己滚动增长。增长模型成立,运营会变得简单很多。

业务是否能滚动增长,有一个重量的衡量指标,就是你看你每个月老用户复购贡献的gmv是否是在持续增长。如果你发现你的增长是依赖新用户,那就是无法滚动起来的。

总结一下,运营是面向未来的,运营是要建立一种机制,实现在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能力,通过找增长杠杆,搭建增长模型,面向未来建立一种确定性。这就是运营。

内容营销中的PGC、UGC、AIGC有什么不同

内容营销中的PGC、UGC、AIGC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想到写这个?因为昨晚一起对谈了流量与AI碰撞,恰好看到备选主题有这个,所以来简单写写分享。

内容营销中的PGC、UGC、AIGC有什么不同
内容营销中的PGC、UGC、AIGC有什么不同

PGC、UGC这两个词,在之前写过的文章标题第一次出现。AIGC这个词也只写过两次!

对于很多搞SEO,搞流量的朋友来说,这三个词应该都不那么熟悉。但如果是对于编辑,尤其新闻采编人来说,除了AIGC,另外两个应该熟悉,这就相当于不是咱们SEO行业的朋友,第一次见到SEO这三个英文一样迷糊,哈哈哈。

那么,在这里就先简单说下这三个词含义: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的是专业生产内容,通常是由专业的制作团队或个人创作的,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制作价值。例如,电影、电视剧、新闻节目、专业报道文章、技术文章等都属于 PGC 内容。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的是用户生成内容,通常是由普通用户创作的,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社交媒体上的照片、视频、博客、评论等都属于 UGC 内容。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用户发的短视频、直播也算。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指的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通常是由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创作的,具有高效性和自动化的特点。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文章、诗歌、音乐、图像等都属于 AIGC 内容。

从上面它们的各自PGC、UGC、AIGC有什么不同?定义上看,我们就能看出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就是PGC、UGC、AIGC 它们的区别在于内容创作主体和创作方式不同!

PGC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制作价值,也可以说花费成本高;而UGC则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类似知乎、抖音等都属于UGC平台。即将来的AIGC 具有更高效性和可自动化生成的特点。

问题来了,如果是企业想做流量该怎么选择?如果是个人,该如何选择?下面就来继续写写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PGC、UGC、AIGC,做SEO该如何选择?

也许有朋友要说:做SEO选择啥,我不管你的内容是专业生成还是用户生成还是AI生成,我只用一个方法就够了,谁的内容好我就两个字应对——采它

采它,也可以说是采集,也有说是照抄,搬运,还有说是伪原创,搜索引擎不都说了嘛,满足用户搜索需求,内容是谁生成的重要么?

如果你的观点也只是这一个,那么没有必要往下看了。姑且不说什么采集、照抄等于偷这种于道德不合之外,但如果你是企业老板呢?你是给企业老板打工呢?允许你这么做吗?

如果是个人角度,而且做网站的角度要么是为了验证自己SEO技术,要么是为了卖站,或其它,上面什么采集,抄,随你意愿,但你也要懂搜索基本原理,懂网站SEO布局等。

如果你是想做自己个人IP(品牌),自媒体,私域流量等,想做长期业务,建议不要有上面想法,真的!

如果你是企业角度,不管是再小的企业,都不能原封不动照抄,更不用说批量采集了!这个时候可以来思考PGC、UGC、AIGC怎么为自己生成内容提效。

据这么多年观察,很多企业也是知道内容,尤其是专业内容的重要性,但是生产专业内容所需要的成本在没有看到直接效果前,都不太愿意投入。

说个最简单例子,你看一个企业网站平台有很多,专业的编辑可能就一个人,甚至一个人都没有!因为很多企业把内容生产与网站推广都等同一件事,所以常常是SEO推广人员身兼数职,这能做好内容吗?

如果是放在以前,渠道单一,主要流量要么集中在百度,要么在电商平台上,做好推广比做好内容更容易效。但现在是渠道分散,流量也就分散了,所以做好一篇内容,用内容生成各个渠道所需要的各形式内容就尤其重要!所以,对于企业来说,PGC还真不可少!

你可能会说,为啥不用UGC呢?用户给企业生成内容。因为这有两个核心因素,第一个,用户为什么会给你生产内容?第二个,用户生成内容的管控成本,如果你是老SEO知道,很多论坛社区关闭,很多博客把留言关闭等等。

举个真实案例,十多年前,我还在某电子行业TOP前10某平台网站做SEO推广,因为后台每天有大量客户发的推广信息,好像有违法词汇没有筛查完发布了,老板被请去喝茶,后面加强了后台审核力度。

现在AIGC出来,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应该都是利好!为什么呢?让PGC生成内容成本降低,也不太会有UGC风险。当然未来AIGC也会有监管。

有个视频号直播粉丝老朋友问:AI创作工具的出现是不是让更专业的内容普通人也能用了?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以前是用户消费内容,现在是用户可以生成内容。

AIGC的出现,让生产内容变得更简单,更快捷!

企业做SEO建议:内容产生应该是专业的人+AIGC最好。也就是让AI写大纲,写初稿,写段落,让专业的人来做审核修改,这样一天从原先每天1-2篇,变现10篇问题都不大。

个人做SEO建议:一定一定一定要尽量接受AI的到来,让AI为你所用,而不是在原有的擅长的地方打转。提前学习,提前使用,慢慢接受,不管是打工人,还是自由创业,还是其它,都可能比其它人更有机会。

好了,你可能还会问,我该如何用上AIGC工具呢?具体怎么用呢?之前写过一些,你可以搜索看看相关推荐文章。

什么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有哪些类型

内容营销对于每一个互联网平台以及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了内容营销才能有效提升产品的价值等,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内容营销的相关内容,从UGC、PGC、BGC三个方向展开描述,一起来学习一下。

什么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有哪些类型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内容营销的科普文章,发现它们大多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普遍都以为内容营销只是博客文章、新闻、信息图表、音频、视频、文章等等之类的内容。

这样理解虽然没有错,但是这些是狭义的内容营销介质,而不是广义的内容营销类型。

我告诉你,内容营销有且只有3种方向:UGC、PGC、BGC。

如果你真的以为内容营销只是狭义上的文章、视频、新闻等等,那你肯定会在营销道路上止步不前的。

因为你的行业观直接被局限了,请立刻把你对内容营销的这些理解,从你大脑中给删除掉。

相信你看完我这篇文章,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一、UGC

什么是UGC?官方解释是用户自发生产内容。

这是随着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陆续涌现创新的产品形态 ,每个细分赛道都有不同的社交产品,网络社交平民化,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

目前当红的内容平台:

  • 知乎:以问答形式产出专业知识为主;
  • 哔哩哔哩:以各种视频内容输出为主;
  • 小红书:以女性为中心主要进行美妆、穿搭等生活分享为主。

用户便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创作者。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让用户自发性地为品牌生产内容,达成营销效果?

我们看看一些大品牌是怎么做的。

1.网易云音乐

早在2017年的时候,网易云音乐联合杭港地铁举办过一场走心营销,活动名字叫做「乐评专列」,高达5000条的精选乐评和满红的车厢穿梭在杭城,带来了巨大的围观效应。

而这些乐评全部出自于网易云的评论区,全是网易云用户的肺腑之言,包含了真情实感,让来往的行人感受到了深度的情感共鸣,让人直呼“这波好喜欢”、“扎心了网易云”。

其中更多的人,都会拍照拍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一时间在各大社交媒体造成刷屏现象。

这场营销有两个UGC特征:

  • 营销内容取之用户;
  • 造成刷屏现象,用户自发传播。

2.奔驰CLA

在2013年,奔驰当时的买家年龄平均为54岁,比宝马和奥迪买家平均要大 5 岁。

其次用户在BBA三个品牌中,愿意增涨奔驰的意愿最低。

所以奔驰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奔驰,以及为了给自己的新车CLA做宣传造势,所以选择在 Instagram 策划一场内容营销。

这场活动的主题就是邀请 instagram 最顶级的5名摄影师,开着奔驰CLA穿过美国一些最美丽的地方,来一场连续5天的公路旅行。

然后让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摄影师拍摄下 CLA 在途中的风采照片,并发布到ins。

在一周内获得最多喜欢的摄影师,将会获得一辆全新的奔驰CLA。

在本次营销活动中,奔驰不仅获得了50万以上的UGC内容,还获得了:

  • 87000000次的自然浏览量;
  • 200万次Instagram点赞;
  • 150张汽车形象照;
  •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产生了超过 50 万次内容提及(50万的自发用户生产内容);
  • CLA在9月打破销售记录,在美国的销售额打破宝马;
  • 1999年以来,首次在美国领先豪华车市场。

接下来再来说说其他的一些UGC案例:

  • 如「抖音超级话题」造梗,引发广大用户追梗,渗透各个圈层;
  • 如联合小红书博主进行品牌种草;
  • 如知乎渠道进行内容建设,甚至淘宝商品的买家秀都是UGC内容。

以上的这些都是UGC内容营销模式,不要再局限于内容营销仅仅是发视频、博客文章等等了。

二、PGC

什么是PGC?官方解释是专业生产内容。

对于新手而言,理解PGC可能会不那么容易。

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因为UGC的内容是用户自发创作传播的,那么质量肯定会参差不齐。

而这些参差不齐的内容,一方面很快就会消失在互联网浪潮中,没有长效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重视品牌的企业来说,质量不好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会有损品牌形象(讲事实,不引战)。

其次,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些年头了,我作为用户的角度,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是用来冲浪娱乐的地方了,我越来越关注一些更专业的内容。

如我进行消费之前,往往都会在网络上去查询一些专业内容,去这个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甚至会细致到要了解这个产品用到了哪些原材料,是否有害。

也就是说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呢,一些品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诞生出了PGC内容营销模式,就是去寻找一些有领域资质、权威人士联合创造有专业性的内容。

下面举几个关于PGC的营销案例:

1.各大社媒的顶级KOL(意见领袖)

这个相比就不用多说了吧,大家也都懂。

各个细分行业,都有很多专业的KOL可以选择合作,内容创作、产品测评、行业纵深、品牌公关等等,形式多元化,满足不同营销需求。

一方面KOL不仅可以带领自己的粉丝圈层,为品牌产生可观的收益;另一方面KOL生产的专业内容可以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长,复利效应。

2.行业白皮书&电子书

撰写行业白皮书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体系。

目前市场上已存在非常多的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如果你企业有实力的话,也是可以联合、赞助这些专业机构制作行业白皮书,塑造品牌专业形象的同时,可以在用户群体中持续传播、经久不衰。

3.网络研讨会

进行网络研讨会,可以邀请一些业内的专家、博导,赞助前来做策划一场讲座,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即能获取收益,又能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

除了以上以外,还有很多PGC内容营销介质,如微电影、漫画、杂志、新闻报社等。

三、BGC

什么是BGC,官方解释是品牌生产内容。

这个就好理解了,就是品牌自发去生产出对用户有价值,可展示品牌文化的各类内容,如文章、视频、课程、报告等等。

让消费者基于内容认可和价值认同,从而激发增涨行为。大家耳熟能祥的新媒体运营便是BGC。

下面同样也是举几个案例讲解:

1.社交媒体账号运营

  • 短视频的抖音、快手;
  • 中长视频的B站、西瓜;
  • 图文的公众号、知乎、小红书。

各个平台都有着不同的内容生态,可以为品牌实现不同的目标。

2.新闻门户

如搜狐、百家、大鱼等等门户网站,因在搜索引擎权重较高,所以比较受BGC内容营销的欢迎。

3.品牌白皮书&行业研究报告

企业动用自身资源,输出相关的长篇幅资料。

如品牌白皮书,披露品牌目前的市场份额,营收数据,用户画像等。

如果资源允许的话,也是可以输出一份行业研究报告出来,用于进行市场教育,品牌传播。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很多的PGC内容营销介质,如直播、互动、TVC广告等等。

最后再次重申,内容营销的3种方向:UGC、PGC、BGC。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生三,三生万物。

运营人如何晋升?全网最务实的运营人成长指南

作为一名运营人,随着不同层级的晋升,对应的要求与能力也有所不同,提前了解对应的阶段能力,能够为我们的晋升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从每个运营层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运营人如何晋升?全网最务实的运营人成长指南
运营人如何晋升?全网最务实的运营人成长指南

运营的成长路径概述

在一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从一个运营萌新到运营领域的资深专家,如果快的话基本需要10 年时间。

当然,如果公司是初创型企业,这个头衔获得的时间会更短,但是在能力上,可能各个职级会千差万别。

造成这种差异的核心逻辑是,大厂会有非常清晰的各职级运营能力模型,并且薪资也会随之挂钩。而非大厂往往没有非常完善的运营职级规划,也就谈不上有对应的能力模型和薪资匹配。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文直接引用阿里的运营职级划分,来解释各职级对应的成长年限、需要的能力模型及该职级的薪酬范围。

P4:运营专员
P5:高级运营
P6:资深运营
P7:运营专家
P8+:高级运营专家及以上

纵向来看各职级的发展,P6 、P7 和 P8 都是比较重要的分水岭。

P4~P5 不管从什么维度来看,在运营领域都是较为基础的执行岗,他们解决的是点状的问题。如:某一个环节的漏斗优化、某一个渠道的获客、某一个领域的内容供给覆盖或者某一类活动的基础执行。P5 跟 P4 的区别是有更高的执行能力,开始尝试举一反三。

如果我们把 P4 定义为「基础执行者」的话。

P5 可以叫「深度执行者」,如果口语化表达,那就是「熟手」。

如果我们用点、线、面、体来形容不同层级运营聚焦的工作的话,P4和P5都在「点」上,不过P5是更大、颜色更深的一个点。

为什么说 P6、P7、P8 都是很重要的分水岭?

P6 要开始部分脱离具体的执行,能够在某一运营方向上自驱的规划项目并且拿到结果。

P7 需要对某个运营领域要具备深刻的理解能力,同时需要能够带领团队拿结果,能够激发多个横向团队投入精力配合完成业务目标。

P8 需要突破老板的思路,能够从业务战略高度上来规划自身业务运营的发展,往往需要我们能够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捕捉行业机会,能够给业务带来变革型的突破。

每个职级我们对他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基本脱离不开两个维度的能力,一个是专业能力,一个是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的提升让我们拥有运营层面的见识、经验、沉淀和思考,帮助我们在遇到一个个运营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响应、规划和决策。根据运营岗位的不同,在职业生涯前期,运营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略有不同。但是越往上,我们在越发复杂的业务问题前,就需要一通百通,能够成为运营的多面手。

通用能力的提升让我们能够在负责任何运营项目的时候都能得心应手,让我们不至于手忙脚乱,属于运营从业者的基本功。数据分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产品化思维等都属于通用能力的范畴。

我们从每个运营层级来详细分析一下。

1.P4:运营专员

一句话来解释 P4 的整体能力,即在目标明确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指导下完成目前岗位下固定的任务。P4 的同学作为运营的萌新,开始进入运营的世界,对什么都充满好奇,逐渐对某一个运营领域产生兴趣并产生一定的运营认知。

在专业能力上:

能够了解日常的运营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了解某一个运营模块中的相关运营知识和潜在逻辑,能够熟悉日常的工作流程。能够在主管的指导下,做到 80 分的项目执行。

在通用能力上:

  • 数据分析:具备基础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运营指标识别能力。
  • 项目管理:能够了解日常工作对接的上下游团队,能够在主管的带领下跟上下游合作方紧密协作。
  • 管理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就行,是好汉就不能轻易哭泣。
  • 产品化思维:能够基本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机制,熟悉自身运营模块的产品逻辑。

P4 阶段一般是工作 0~1 年,月薪范围 12K 以内,年薪范围 10 万左右。

2.P5:高级运营

一句话来解释 P5 的整体能力,即能够对运营任务不打折扣的执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持续思考,举一反三,积累经验。

P5 的同学被老板一顿鞭打之后痛定思痛,被培养成对自己的项目非常上心,艰苦钻研,能够开始对一些中型项目有100分的执行能力。并逐步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专业能力上:

熟练掌握某一个运营领域的运营知识,能够对该运营领域的知识熟练运用并举一反三,开始逐步脱离主管的指导,对中小型项目的执行能够做到 100 分。

在通用能力上:

  • 数据分析:能够理解数据跟运营的搭配关系,可以开始拆解上级给到自身的目标,并应用在自身的工作中。
  • 项目管理:掌握比较初级的横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推动上下游的项目协作与配合。
  • 管理能力:能够沉淀自己的项目执行经验,形成 SOP,指导实习生完成基础的日常工作。
  • 产品化思维:有用户的同理心,能够了解用户的基本属性和用户画像。在运营视角上,能够了解产品研发的基本能力,来满足自己的运营需求。

P5 阶段一般是工作 1~3 年,月薪范围 12K~20K,年薪范围 18万~28 万左右。

3.P6:资深运营

一句话来解释 P6 的整体能力,即能够结合自己的运营方向,独立拆解某个运营模块任务和目标,独立思考并完成项目。

P6 的同学摊牌了,野心藏不住了。可以在整体运营框架下,逐步展露自己的想法,将它形成自己的项目,并且拿到较好的结果。

在专业能力上:

掌握并沉淀某一个运营领域的运营知识的能力,能够对该运营领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并且能沉淀自己的思考。能够独当一面,独立面对相对复杂的运营问题并拿到较好的结果。

在通用能力上:

  • 数据分析:完全能够对项目目标进行拆解落地,有完善的指标理解和数据洞察能力。
  • 项目管理:有较强的横向管理能力,能够推动和激发项目团队精密配合,保证项目如期交付,保障项目运营策略优化。
  • 管理能力:开始有初步的团队管理意识,能够带领独立方向的运营团队。
  • 产品化思维:在用户视角上,能够有用户的同理心,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核心痛点问题。在运营视角上,能够了解产品研发的基本能力,有意识通过产品化的机制和手段来提升运营效率。

P6 阶段一般是工作 3~5 年,月薪范围 20K~30K,年薪范围 30万~45万左右。

4.P7:运营专家

一句话来解释 P7 的整体能力,即能够深刻理解某个运营方向上的运营原理,并可以熟练运用在本职工作上,能够激发多团队配合完成项目目标。在公司层面充分发挥个人影响力。

P7 的同学可以彻底放飞了,对行业已经有了较强的解构能力,可以根据行业特性和自身的运营知识储备,对某些领域放手规划,并带领团队/或跨部门项目团队拿到结果。

在专业能力上:

熟悉多个运营模块的运营知识,并对某一领域的运营知识专精,友谊赛的捕捉行业动态,能够形成自己的运营方法论。开始为部门的核心目标负责,根据团队需要,引进人才,搭建完整的运营团队,通过带领团队并跟多部门团队协作的形式达成部门的核心目标。

在通用能力上:

  • 数据分析:能够根据数据变化调整团队和业务重心。能够熟练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指标集合来量化运营效率和目标追踪。
  • 项目管理:能够利用双赢的思维,积极促进对外合作,完成自身项目目标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团队目标的达成。
  • 管理能力:向上可以很好的管理老板的预期。向下能够通过多个管理工具,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可以搭建严肃活泼的工作环境。
  • 产品化思维:在用户视角上,能够有用户的同理心,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核心痛点问题。在运营视角上,能够了解产品研发的基本能力,有意识通过产品化的机制和手段来提升运营效率。同时,能够深度理解用户跟产品的关系,开始有意识撬动部分产品功能为用户创造「有利可图」的价值。

P7 阶段一般是毕业后 5~8 年,现金部分月薪范围 30K~45K,同时,大部分公司会对 P7 的同学发放期权或者股票,年薪Package范围 50万~120 万左右。

5.P8 +:高级运营专家及以上

一句话来解释 P8 的整体能力,即对一个领域的运营原理深刻理解,并熟知多个运营方向上的运营能力,能够充分把控多运营方向上的项目工作,带领多个运营团队拿到运营结果,开始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

P8 的同学能够结合公司发展方向,定位部门目标,进行运营项目规划,搭建完整的运营团队保障项目执行。通过不断观察产业及运营动态,捕捉行业机会,对公司/某事业部整体运营目标负责。

在专业能力上:

对多个运营细分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可以捕捉其发展动态。视野开阔,不拘泥于运营知识的认知,横向了解产品、数据、技术、财务等相关知识,主导多个运营方向,洞察行业发展趋势。

在通用能力上:

  • 数据分析:能够识别行业数据带来的业务机会,对行业和自身业务数据进行融合探查,寻求业务突破。
  • 项目管理:能够驱动多团队进行大型的、复杂的项目管理,能够跨部门管理好项目进程,对关键环节有高效的风险处理能力,对关键问题有高效的破局能力,对项目方案有高效的决策能力。
  • 管理能力:善于多级管理,把握部门整体方向。开始在管理层中崭露头角,收获着调靠谱的外部评价。
  • 产品化思维:能够深度理解业务的商业模式,擅长调动公司资源,创造独特的用户价值。长期主义,有自己独立的用户价值判断,能够力排众议地推动用户价值的长期提升。

P8 阶段一般工作 8年以上,现金部分月薪范围 45K~60K,其余大部分由期权或者股票组成,年薪Package范围 150万~200 万左右。

一、从实习生到P4

先讲讲大厂对运营专员(P4)的核心要求。

总结起来就两个,一个是需要有足够的执行力,一个是要足够的聪明。

很多同学就问了,那学历、专业、沟通表达能力这些都不重要么?

不重要。

想想「大厂」这个前提条件,能够被大厂选择并进入候选人环节的,这些方面的能力早就成为基础条件了,它并不是面试官来决策是否选择你的核心要素。

为什么是「执行力强」和「足够聪明」?

因为「执行力强」代表你这边人踏实肯干,对运营工作充满热情。而运营越高阶,之前在项目中的经验就越重要,所谓「一万小时定律」,在运营这个工种里面依然有效。而「足够聪明」则代表你会反思,善总结,运营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有成千上万种方法,大部分没有SOP,它需要你有逻辑的推理、找到更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个只会沿用别人运营经验,而不思考自己产品是否适合的运营,是何等的灾难。

了解了大厂对P4的核心要求之后,那么作为想进大厂做运营的实习生,你应该如何做呢?

1.明确规划

首先,希望你能够了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行业,确认你期望在哪个行业深耕。从互联网行业分类来看,工具、社交、内容、交易(电商类/服务类)各个行业特征各不相同,你可以从各个信息源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历史和进程。推荐CNNIC的互联网发展报告,其他信息源我不列举,相信大家应该有此搜商。

其次,建议你能够系统性的阅读基础运营相关的书籍,了解运营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岗位,了解运营的分类,确定你是否喜欢以及更喜欢哪一类的运营岗位。

推荐书单:

  • 曲卉《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 李少加《进化式运营》
  • 黄有璨《运营之光》
  • 张亮《从零开始做运营》
  • 韩叙《超级运营术》

相信等你浏览完相关信息之后,你对互联网不同的行业、运营的不同的岗位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认知,那么开始干起来吧。

2.积累经验

有一两段运营的实习经验有多重要呢?

重要到我不会关心你的学历。

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是「被选择」。所以在进大厂之间,可以考虑「能够有机会提升」的小厂,每段实习至少能够争取跟完1-2个完整的项目。可以根据以下问题来check一下你在实习期间是否能在项目中有效的学习:

  • 明确项目的背景: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对我们部门大的目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明确量化的目标: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它是如何来量化我们项目的价值的?为什么设定这样的目标?
  • 明确自身的作用:整体项目是如何拆解的?我在当中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做的这些工作是否有明确的量化目标来衡量我的产出?

如果能够在实习中,了解清楚项目的每个细节(当然,不一定能够完全做到,但请尽量做到),才能在面试当中有的放矢。

既然我们说到,大厂需要的是「执行力强」且「足够聪明」的年轻人,那么我们如何做到?

你需要在项目中尽可能多的了解项目相关的一切信息,尽管有些内容跟你的岗位要求不相关,但是了解项目80%以上的信息,是你第一时间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在做执行的时候,请思考,目前自己做的事情是否跟最初设定的目标相关;如果相关的话,请思考,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完成当下的任务,在完成当下任务后,可以向你的leader求证你给的方案的可行性,确认自己的思考是缜密且有效的。

用80%的时间120%的完成leader安排的内容,用20%的时间跟他探讨你遇到的问题。你需要充分利用你的leader和同事,向他们请教你关于专业内容和职业发展的困惑,他们是最能发挥作用且成本最小的提升认知的途径。Don’t be shy,没人能为你的能力提升负责,只有你自己能。

最好在职场中找到两个人,一个是期望短期对齐能力的人,一个是期望长期对齐能力的人,观察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处理的方法,尝试把自己代入他们所处的环境,自己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牵引自己向他们的长处看齐,能够迅速提升你的能力。

系统性的摄入更多的知识,但是尽可能地摄入跟你当下困惑相关的知识,再利用到实践当中,变成自己的能力。把阅读和思考养成习惯,相信我,你会因此受益无穷。

以上是关于从实习生到P4的运营升级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二、从 P4 到 P5

1.如何定义运营P5?

我们对P5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P4定义为「基础执行者」的话。

P5可以叫「深度执行者」,如果口语化表达,那就是「熟手」。

如果我们用点、线、面、体来形容不同层级运营聚焦的工作的话,P4和P5都在「点」上,不过P5是更大、颜色更深的一个点。

具体的标准为:

①完整地执行过多个项目(一般不低于3个)

②对每个项目都有深度的推进和反思:

  • 能够理解每个项目的核心目标,且能清晰的理解自己手里的项目跟团队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 能够对目标进行有逻辑的拆解
  • 能够把拆解的细分目标对应到自己的工作上
  • 能够正确面对执行动作上的问题,并举一反三,加以改进

我假定你的团队领导对你的工作安排合理,指导到位。一般来讲,P4的同学在晋升P5的时候,仍然会高频的出现这样几个问题:

不会拆解自己的目标,只会按照老板的安排来做事情。

不会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对自己的做的事情能得到的结果一知半解。

我们掰开来看这两个问题。

2.怎么做好目标拆解?

一般来说,老板给你的目标跟你的项目强相关。

为什么目标拆解很重要?

因为往往一个目标,是我们的运营动作无法直接干预的。它无法直接受我们的运营动作影响,且不能通过数据变化直接反映我们运营动作的差异。

目标拆解是一个运营的基本技能。

通过特定的逻辑,把目标细分成我们日常运营动作可直接干预的指标,这就是目标拆解的本质。

讲到目标拆解的基本准则,不得不提到MECE原则。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原则跟目标拆解逻辑完全匹配。

一般来讲,目标拆解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 拆分逻辑多样,既可做横向拆解,也可做纵向拆解。
  • 拆分逻辑不是独立的数学题,不能脱离运营动作的实际来进行拆分。

拆分逻辑多样性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

假定你们是一个电商的运营团队,整个团队的目标是GMV,且你们和蔼可亲的老领导已经把GMV初步拆解掉了:

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给你的安排就是提升整体的「转化率」目标。

那么「转化率」我们如何来拆解它呢?

直接给答案:

横向拆解:

用户维度:新老客、用户群体(学生人群/非学生人群等)、用户属性(性别、年龄、地区等)
供给维度:商品品类、商品区域、象限分类
纵向拆解:

漏斗层级:首页访问-频道访问、频道访问-商品详情访问、商品访问-提交订单、提交订单-完成支付、完成支付-完成履约

讲到这里,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你应该恍然大悟了:

拆解公式1:

转化率=新用户占比×新客转化率+老客占比×老客转化率

拆解公式2:

转化率=品类A商品流量占比×品类A商品转化率+品类B商品流量占比×品类B商品转化率+……

拆解公式3:

转化率=首页-频道转化率×频道-商品详情转化率×商品详情-提交订单转化率×提交订单-完成订单转化率×完成订单-完成履约转化率

等你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聪明如你就会发现:

新用户占比这么高,但是新用户转化也太差了吧,我可以通过给新用户定向补贴优化一下。
品类A商品的流量很高,转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可以通过优化商品供给质量来优化一下。
商品详情-提交订单转化率也太低了吧,我可以通过优化商品详情页、活动补贴来优化一下。
恭喜你,到这一步,你已经完全学会把指标拆解到自己的运营动作上了。

3.怎么做好结果量化?

运营是一个高度结果导向的工种。

作为一个运营,你要学会给老板客观、精准的呈现你的工作成果。

我了解到的无法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同学,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

不知道为了什么目的而做运营动作。

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运营动作产出的结果。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

掰开来看。

3.1 如何找准运营的目的?

我们所有的运营动作一定是基于某一个目的出发的。所以「量化运营动作」从逻辑上来讲,就是在有一个目的之后,如何设定一个目标。

运营常用的目的有两大类。一类叫「规模」,一类叫「效率」。

  • 规模类:用户规模、收入规模、供给规模等等
  • 效率类:获客效率、转化效率、留存效率等等

往大了说。我在第一节「运营是什么」中提到,站在公司角度,运营关注的目标是:

用户总价值=用户规模×单用户价值

这个公式里面:

用户总价值代表收入规模或者利润规模。

用户规模名如其意。

单用户价值代表经营效率。

整体不会脱离「规模」和「效率」的范畴。

往小了说。

我在上文提到的公式:

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这个公式里面:

  • GMV代表公司流水规模。
  • 流量代表用户规模。
  • 转化率代表转化效率。
  • 客单价代表公司经营效率。

整体也不会脱离「规模」和「效率」的范畴。

所以我们做运营动作的目的,都可以基于「规模」和「效率」两个视角来进行展开,再对应到量化的目标上。

先明确目的。

再确认目标。

不断思考、迭代、验证。习惯自然养成。

3.2 如何衡量自己的工作成果?

大家了解OKR吗?

把OKR拆分来看,一个是Objectives(目标),一个是Key Results(关键成果)。

关于OKR的定义和用法我这里不做延展,市场上有很多资料可以学习。

我们要学习的是OKR的表达逻辑:先定性描述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再定量的解释这项工作在哪些数据上有具体的变化。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注意到22年3月份国家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同学,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摘录一项: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定性的表述是: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定量的解释是:

  •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
  • 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
  • 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
  •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所有的定量的解释都是来支撑「经济保持恢复发展」这个定性结果的。

如果没有这个定性结果,整体的数据堆砌呈现,会让人感觉抓不住重点。

所以大家可以从OKR这个维度,来学习如何解读自己的工作成果。

4.结语

以上就是大厂对运营P5的定义,以及运营P4晋升时候的通用问题。

一般来说,速度快的话,运营从P4晋升到P5一年即可达成。

10000小时定律在运营工种上同样有效。

坚持有深度的思考、执行、复盘。

意义自然浮现。

三、从 P5 到 P6

P6 跟 P5 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如上文所说,P6 是运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6 要开始部分脱离具体的执行,能够在某一运营方向上自驱的规划项目并且拿到结果。

所以 P6 跟 P5 最大的差别是要拥有相对完整的项目规划能力。

这也是很多 P5 的同学在晋升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 P5 的同学在呈现晋升内容的时候,更多聚焦在解决老板安排的具体任务和具体问题上,而对运营项目规划一概不提,导致最终晋升的失败。

那么如何规划一个运营项目?

策略大师理查德·鲁梅尔特在他的《好战略,坏战略》中提出好策略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要素,即:

  • 诊断(a diagnosis):界定或说明挑战的本质,简化现状,找到关键问题。
  • 指导方针(a guiding policy):处理挑战的指南,选定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 协调一致的行动(coherent actions):设计能执行指导方针的步骤,步骤间环环相扣、彼此协调。

所以运营项目规划的本质是,找到运营团队解决的本质问题,根据问题和内外部条件设计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将项目拆解为可持续、可执行的项目节奏,并推动项目上线、迭代,拿到好的项目结果。

举个例子。

1.找到问题的本质

李四是某外卖 APP 平台的用户增长团队的同学,职级 P5,目前负责MGM(Member Get Member,用户裂变) 渠道的新增支付用户的规模,接手了一段时间 MGM 项目后,李四发现活动发起者带来的新用户,访问 APP 后的首单转化率效率有明显的问题,仅有 10%,跟大盘的 30%访问-交易转化率差异非常大。

李四尝试通过圈定一部分MGM 带来的新用户,通过APP首页弹窗形式,提示用户新用户优惠券即将过期,触达用户,做了一个简单的 AB 测试。

实验名称:MGM 首单用户交易效率提升实验

核心假设:目前 MGM 带来的新用户首单转化率较低,通过首页弹窗引导提示用户,可以提升新用户的首单转化率。

假设成立:实验组首单转化率有显著提升,则假设成立。

实验内容:对用户进行随机5:5分组。

实验组:通过弹窗提示触达用户;

对照组:不干预用户。

测试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组的 MGM 新用户首单转化率较对照组提升 50%,说明实验假设是完全成立的。他先以实验数据说服产品经理推进 MGM 项目整体链路的优化,同时,他根据平时老板对团队内强调的部门目标(APP 日均交易规模),想到可能不止 MGM 渠道的首单转化率差,推动数据分析团队给到数据后,果然发现 APP整体的首单转化率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李四通过现有数据推算,如果将现有整体的首单转化率提升 50%以上,APP 的日均新支付用户规模同样会提升50%以上,完全超过自身目前负责的 MGM 项目的日均新用户量级。

李四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旦到了临近 P6 的职级,我们就不能仅仅看着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的目标达成了,我们要把尝试把自己拔高到老板的视角上,来通览全局,根据自己在一线的经验,为老板找到完成部门目标的更好的机会,尝试验证它,得到项目规划的数据和逻辑支撑依据。

不要总是陷入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陷阱。

尝试突破自己的边界,除了埋头耕地,也要抬头望天。

在职场上的晋升法则,永远都是不断超越老板的预期。

2.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李四拿到首单转化率的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给到的数据之后,开始着手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APP 首单转化率提升项目

项目背景:

我们在MGM 项目漏斗链路转化优化的过程中,发现通过 MGM 来到 APP 访问的用户,首单转化率仅为 10%。

在此期间,我们做了一个引导实验,即当用户访问 APP 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弹窗)提示用户 APP 的新用户优惠,可以将首单转化率提升 50%。(呈现实验数据表格)

我们跟数据分析团队沟通,探查了所有渠道的首单转化率,发现整体的首单转化率仅为 x,数据表现如下。(呈现探查数据表格)

在内部挖掘这种现象后,我们完成的竞品分析,竞品对于 APP 新用户的引导策略如下。(呈现竞品分析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 APP 新用户进行引导干预的形式,能够有助于提升新用户的首单转化率。

项目目标:在方案上线后,预计可以将新用户首单转化率从 x提升至 y,最终让新支付用户规模提升 n 人,占整体新支付用户目标的 m%。测算逻辑为:(呈现测算逻辑)

项目方案:根据MVP 的项目推进原则,建议先上线策略,再逐步优化。

我们认为新用户首单转化项目可以分为 3 个阶段:

初期:以效果提升为主,先上线统一策略,千人一面,所有渠道来的新用户给到同意的引导转化策略。(呈现初期策略具体内容,包含承接样式 Demo,用户权益、引导文案等核心内容)

中期:以渠道承接为主,根据渠道优先级,不同的渠道设定不同的转化承接策略。

后期:以能力复用为主,验证新用户引导可行后,尝试针对流失召回用户进行留存转化引导。

好的解决方案需要有什么要素?

要有清晰的项目背景。

我们要清晰明了地传达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现状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宏观趋势、政策,内部现状、数据,竞品解决方案、数据等),以及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底层思考逻辑。

要有明确的项目目标。

要明确指出我们对于项目的预期,要清晰的表明我们项目提升的目标、成本和 ROI。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部汇报项目方案时,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核心汇报对象,谁来决策这个项目是否可以成功立项,你就应该在方案中更多突出这个人核心关注的内容。比如老板核心关注的是项目能够给大盘目标带来多少增量规模、需要花多少预算,投入产出如何,那么这些内容需要核心呈现。

要有细致的项目策略。

我们一定不要把一个项目当成是一个阶段的事情,一定要了解到,越复杂的项目,越需要我们把握好节奏。假如我们一开始就清晰的规划了项目终局的状态,很好,但不必要,因为我们不可能推动一个巨多逻辑的产品一起上线,这不是互联网行业倡导的做事方式。我们可以将项目拆分节奏,把第一阶段的事情规划清楚就已经足够,很多项目都是渐进明晰,如果中途有一些大的变化,项目开展前就把后期项目细节规划清楚,反而是对精力的浪费。

3.协调一致的行动

李四在设计完项目方案之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执行流程。

项目所需资源:人力投入:运营/设计/产品/研发等项目成员清单营销投入:分时间段的营销总预算及单用户成本等详细财务数据其他投入:营销资源位、项目激励等

项目风险及应对方案:

项目风险: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前暴露项目风险。

应对方案:当项目风险出现时的应对方案,管理老板的预期,如遇风险可能需要协调资额外源投入。

项目执行时间表:

根据项目里程碑,设定项目执行时间表。

例:

  • 完成运营方案。负责人:XX;完成时间:XX。
  • 完成产品 PRD。负责人:XX;完成时间:XX。
  • 完成UI 稿。负责人:XX;完成时间:XX。
  • 完成一期研发上线。负责人:XX;完成时间:XX。
  • 完成一期复盘&同步二期计划。负责人:XX;完成时间:XX。

项目协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周期性会议机制、项目风险上升决策机制、项目时间表进度管理、项目文档协作等。

任何项目,如果没有完善的项目执行机制,都会导致项目最终的落地实施效果有偏差的风险,让项目走进无可挽回的深渊。

执行细节就不赘述了,相信到了P5 级别的同学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

我们在后面项目管理能力的章节中,会再展开详细说明。

四、从 P6 到 P7

P7 在一家互联网大厂中,已经属于核心的一线骨干了,有些 P7 已经开始带团队,背部门指标了。

P7 跟 P6 的核心差别是什么?

1.搭建「运营体系」的能力。

这句话听起来很像互联网黑话,但是好像没法在我们的语言体系内找到一个更精准的词来描述了。

什么是运营体系?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解决一个抽象但极其复杂的运营问题,就叫运营体系。

举个例子。

老板找刚跟晋升 P7 的李四同学谈话,说,你以后就负责我们 APP 的用户规模提升的工作吧。

李四说,好的。

李四回到工位上就开始琢磨。

对我们 APP来说,如何量化我们拉新工作的产出?李四在文档中打下几个字:APP 的用户规模如何量化?对于外卖 APP 来说,可以用APP DAU 来量化,APP日均交易用户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如何拆解呢?

李四继续写道:

APP DAU=MAU✖️月均访问天数/30=(新用户 MAU+上月新用户留存 MAU+上月老用户留存 MAU)✖️月均访问天数/30=(新用户 MAU+上月新用户MAU✖️新用户次月留存率+上月老用户 MAU✖️老用户次月留存率)✖️月均访问天数/30

根据目前我们 APP 的现状,能干预的指标只有新用户 MAU、新用户次月留存和老用户次月留存。

对应的项目布局为:

  • 新用户 MAU:渠道 1、渠道 2、渠道 3……
  • 新老用户次月留存:项目 1、项目 2、项目 3…
  • 我们再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搭建团队,分别服务于新增和留存的各种项目,将项目拆解到团队成员的身上。这个时候,P7 的同学更多需要做核心项目推进、关键项目决策、团队搭建和能力激发等重要事项。而 P6 的同学,可能只是在这个框架下负责 1 个或者多个项目,来帮助团队达成目标。

P6 解决的是线的问题,而 P7 解决的更多是面的问题。

2.运营团队的管理能力

当我们在管理团队的时候,我们本质上是在做什么?是在对团队能力做功。

团队能力=人的流动×人的能力×组织效率

人的流动:

  • 招聘:引入合适的人,找到跟自己团队气质匹配、能力强,能给团队带来正向变化的人,根据业务和团队的实际情况,注意各职级的人员的数量搭配。
  • 淘汰:淘汰能力低且意愿差的人。我们在初级管理者的身上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太想做职场上的「坏」人,对于能力低且意愿度差的团队同学不能快刀斩乱麻,实际上这是对团队能力的巨大消耗。
  • 调整: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团队同学的意愿,让他去做他愿意投入热情,且他能够做得好的事情;有些团队同学或许在一个岗位上干得不顺,但实际上有可能是对他的定位问题,了解清楚他的性格、他的兴趣和他的意愿度,判断适合他的岗位,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人的能力:

  • 学习:通过标准化的、定期的培训来让团队同学学习到公司知识和运营通识,让他们对大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通过不定期的 one on one 沟通,了解团队同学在工作或者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定期做好解惑工作。引导团队同学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能够下意识的在书籍中得到一些对工作有利的启发,并且在团队中分享,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 思考:通过不断的项目复盘,让团队同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在团队中倡导写作和表达,我们把所学所想吸收了再输出出来,从一个三方角度来观察我们的思考结果,会是不错的倒逼自己思考的手段。
  • 锻炼:把团队同学更多地放到项目中去锻炼自己,不管是培训还是阅读,最终只有落在项目上,才能让团队同学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学到的知识是否有效。

组织效率:

  • 氛围:我们要构建友善的、互相信任的、充满希望的团队氛围,不要做太多的高压管理,也不要只做向上管理,一个好的团队氛围,是一个好团队的基石。
  • 认知:要定期的跟团队同学建立共识,明确团队的目标、使命、价值观,建立团队共识的本质是让团队同学在面临问题的时候能够高效决策,通过共识来决策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对应的方案。
  • 行动:通过高标准的流程,来让团队同学在项目执行中的步调一致。假如一个团队连项目管理流程、运营实验流程都做不到标准化,大家的共识也就不复存在,通过标准流程,来让团队同学在内外部合作中保持更高的效率。

搞清楚团队管理的本质,也就不会在团队管理中丧失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