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媒体营销

从董宇辉直播看内容营销的发展

最近董宇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管是抖音还是其它的自媒体都在报道这个事情,好在最终事情有了看似比较好的结局,董宇辉重新回到东方甄选直播,我们来看看内容营销的发展和影响。

从董宇辉直播看内容营销的发展
从董宇辉直播看内容营销的发展

12月16号的时候,董宇辉和俞敏洪在抖音开播,对近日的风波做出解释。具体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某些商业手段,不做猜想,这里只是想通过董宇辉直播来说下内容带动营销这种方式。

很多人在说内容营销,之前也跟大家聊过如何通过网站内容提高转化率,而董宇辉直播就是典型的以内容来带动销售,而且是极度成功的那种。

相对于“123,上链接,家人们上车”等这种方式,董宇辉的直播更像是跟大家聊天,同时还传播知识和正能量。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下,对董宇辉的直播基本是正面的评价,甚至有人说不让小孩看直播,除非是董宇辉的直播!因为,看董宇辉的直播能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是东方甄选成就了董宇辉还是董宇辉成就了东方甄选,但董宇辉肯定为东方甄选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有人看了董宇辉的直播后感慨说,原来直播还能这么做!

内容营销其实还是很难的,它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有强大的语言或者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有韧性和耐心!见过有些朋友,嘴上喊着要做内容营销,实际上站点更新得内容都是在其它地方随意复制过来的,或者是通过某些工具生成的,这种真的不叫内容营销。

董宇辉的直播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高端,那大家可以看看博客,对比下其它SEO类的站点或者博客,大家应该就能看到,像博客这样真正做内容讲干货的站点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种做乱七八糟内容引流的!

大家可以看下百度统计的搜索词,搜索“个人博客”和“seo博客”的人还挺多,为什么他们会直接搜索seo博客的品牌词呢?道理就很简单了,因为他们觉得在博客能找到他们需要了解的内容,或者是他们需要的服务,同时他们也信任博客!

至于如何做好内容,如何用优质内容来带动销售,这里就详细说了,大家自己体会和思考吧。

最后,建议大家多关注下东方甄选董宇辉的直播,看看他在直播的时候是如何讲解及如何跟网友互动的,我们可以参考这种模式,灵活的运用到站点,以提高网站的用户粘性和转化率,真正做好内容营销!

新媒体标题怎么写?9个实用的写作方法

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标题写得好的话就能引起用户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增加文章阅读量及有效推广。本文作者结合今日头条热文爆款标题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标题的关键点及方法,非常受用,值得学习。

新媒体标题怎么写?9个实用的写作方法
新媒体标题怎么写?9个实用的写作方法

都说题好文一半,甚至有人说:“一个会写标题的人抵得上千军万马!”

这当然是夸张,但也很现实。因为用户只给了你1秒钟,你想让人看文章,你的标题就得第一时间抓住眼球,让人想点开。

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熬出的文章,因无人点开,阅读量寥寥无几。

所有的阅读和转发,标题是第一环。机会稍纵即逝,你只有1秒不到的时间,1秒内不能吸引用户点开,那么它将没有了上场的机会。

我有个习惯,就是经常会在今日头条官方推荐的千万爆文里看标题,因为头条号上标题的作用来得更直接,粉丝基数和调性的影响较小。我喜欢边看边分析,总是感触良多。

今天,就主要分享我观察到的一些标题关键点和方法。耐用,靠谱!

一、标题&选题不分家

要说标题,肯定离不开选题,上面说的 “题好文一半” ,一半是标题,一半是选题。

为什么一定要先说选题?因为相对而言,我认为选题更重要,选题不对,标题也救不了。

选题不仅也直接决定用户是否打开文章,还会左右文章的扩散上限,最重要是先有选题,后有标题。

关于如何选题,当然也有很多实用的方法。这里就分享一些我观察到的关键点:

  • 爆款和热点是一对好基友,及时切入热点更容易成爆款
  • 话题关注高,覆盖目标人群广,能渗入多个圈层,形成多圈层传播
  • 寻找那些情绪强汇集点,激发高唤醒情绪
  • 不要观点中庸,就要犀利刁钻的观点,强势的观点即爆点
  • 颠覆固有常识,说别人没说的,说和大众认知不一样的
  • 从事件争议点上,或对立面上去找切入角度
  • 满足强烈的好奇心,激起超出预期的惊奇感和分享欲
  • 帮读者表达想法,说出他们想说但一直压在内心深处的话
  • 有价值、有深刻的见解,能为别人提供社交谈资
  • 能帮目标人群塑造巩固形象,甚至是表现出优越感

这些都是非常靠谱的爆款选题方向,无数人都依据这些角度做出了好文章,这是一定的。

而更“便捷” 的方法,就是建立丰富的选题库。

包括目标人群的核心痛点、包括所有普通人都关心的问题、那些永恒话题点、包括整理出自己账号的爆款选题、热点爆款选题、竞争对手爆款选题以及各平台上的好选题等等,都应该收集起来。

只要你的选题库素材够多了,相信我,真的不会缺选题。你只需要思考怎么去写。

二、标题10大关键点

回到标题,说说我在头条成千上万爆款标题里看到的几点事实。

什么样的标题能迅速圈定眼球?

方法技巧非常多,比如戏剧冲突、利用具体数字、追热点傍大款、运用对比、刺激痛点、制造争议、引发共鸣、突出短期利益、营造紧迫气氛、利用地域年龄身份等标签、刺激情绪、制造悬念好奇……等等,太多!

但是,下面这几个关键点,在我的观察过程中,绝对是高频出现的原则,值得好好记下来。

  • 与读者紧密相关,洞察生活细节,身份标签很重要
  • 用词更直接、语气更强烈、情绪更爆发
  • 好奇心是人类摆脱不掉的 “怪癖”
  • 明确具体,细节性描述,直接利益
  • 悬念、矛盾、冲突、爆料、冲突、反转、颠覆,是眼球杀手
  • 热点、热点、热点,沾上热点就可能是爆点
  • 多用 “我” 、 “你”、“TA”,故事动人心
  • 角度要新颖,观点态度要鲜明,甚至极端
  • 长标题,可以容得下更多引人注意的词
  • 内涵和深度敌不过简单粗暴,虽然会受不了

这些原则,建议大家以后可以给予更多重视。特别是 “悬念”、“好奇心” 、“热点”,简直是眼球杀手。下面我直接大量举例子,大伙瞧瞧。

三、9个爆款标题背后的实用方法

看完那些点击率和阅读量都相对偏高的爆款标题后,我总结了几个高度集中的标题形式。

不用多余解释,一看就能懂。重点还是通过案例去感受,在自己写的时候作为参考坐标。

你不得不承认,写标题本身的可模仿性就非常强,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完美套用。比你苦思冥想要管用。

1.直接引语+犀利观点

三观不正的华语剧:就算评分再高,我也必须差评
“入职12年,辞退一瞬间”: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成果的瞎忙
“房子比男人靠谱”:有钱女人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你为什么不结婚”:因为低质量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
“亲,请帮我砍一刀”:你所谓的朋友,正在偷走你时间

2.亮点前置+设置悬念

  • 乔布斯的iPhone设计团队几乎全数离职,苹果是如何逼走设计师的?
  • 小伤口要了2人命。医生提醒:3个特点的伤口,再小也要打破伤风
  • 超准心理测试:一张图第一眼看到什么?测出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 杜月笙赴港前告诫1人留下必死,不听!杜走后偷溜回上海,没活3天
  • 我跳槽到月薪三万的公司,但是不到半年我就后悔了。

3.抛出好奇问题+设置悬念

  • 你会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吗?看看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人
  • 放屁多的人,容易得肠癌?医生提示:这些才是大肠癌的靠谱查法!
  • 农村结婚有多难?老农的3句顺口溜,说出了很多人的辛酸和无奈
  • 鸡蛋羹怎样蒸才无蜂窝?原来下锅时间有讲究,做对了比豆腐还嫩滑
  • 95开头的骚扰电话究竟是谁打来的?终于找到源头了,可以这样屏蔽

4.颠覆刻板印象+巧用对比造悬念

  • 制造三国乱世的并非刘备曹操,而是一个杀猪的,可后人都忽视了他
  • 孩子睡觉踢被子,别以为是热!这2种情况,家长不重视会影响发育
  • 这两个中年男的爱情故事,竟然比偶像剧还甜
  • 大厂HR:我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小公司里评出来的 “优秀员工”
  • 夏天空调开26度,宝宝最舒适?错!夏季空调怎么开,你来听我说

5.身份标签对号入座+直击痛点

  • 宝宝3岁前不要吃这5类食物,对孩子健康影响大,家长要牢记
  • 我在家里的地位,取决于存款余额|被存款羞辱的年轻人
  • 你知道多少品种猫,死在了后院手里吗?
  • 结婚前“我养你”,结婚后“是我养的你”

6.挑战认知+打破常规(正话反说)

  • 身为一个母亲,我从来都不爱我的孩子
  • 我终于接受,儿子是个平凡的孩子
  • 台湾的小吃真的……味道非常普通。
  • 是的,我就是那个离婚不要孩子的自私女人!
  • 今天,你吃塑料了吗?

7.高洞察观点+直接引语

  • “生完孩子第5天,我进了ICU”
  • “对不起,我要的是结婚,不是精准扶贫”
  • “是的,我就是那个离婚不要孩子的自私女人!”
  • “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 “你很好,但是你被开除了”

8.高热度话题+犀利观点

  • 年薪60W的前同事病重,直言:极限自律是自毁,工作再拼须惜命
  • 52岁四川大叔高考23次引热议:无谓的死磕,是对生命的挥霍
  • 中年老母亲已经买不起Dior了:女人之间的较量,从娃的补习班开始
  • 南京小伙醉倒地铁站放声痛哭:成人的世界太苦,你需要崩溃的权利
  • 世界风靡的老年离婚潮席卷到中国:65岁,我依然可以重启人生

9.亮点前置+陈述惊人事实

  • 2180万亿吨!NASA在嫦娥四号附近发现了致密异物,比武汉市大6倍
  • 张馨予:一位被演艺耽误了的艺术家,她的国画比大师都专业
  • “妈,离婚吧,别装了!”一封15岁高中女生的来信 | 真人故事
  • 这个暑假不虚度!8部纪录片让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垮掉”的90后,可能是中国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请大家一定记住4个关键词:好奇、悬念、独特观点、颠覆。

另外,如果你看多了这些标题,你会发现他们标题里总会有一两个关键词,快速就能吸引到你,手比脑子快,不自觉就点击了。

对不对?

这个点我每次跟别人讲标题都会说到,就是——

标题中需要有直接能刺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词,能快速刺激到大脑,一看就 “触电”。我称之为标题引爆词。

那么对应这个观点,就有一个快速检验标题的技巧也就出来了:

你可以拆解出你标题里的所有关键词,然后去掉无用辅助词,接着你看看,是否有一个或多个引爆词,能马上刺激到眼球。再去感受下这些提炼出来的引爆词是否足够强劲,如果刺激不够,那就要强化。总之,这样下来,写起标题也就有章可循,不至于毫无头绪。

最后多说一点,每个人都知道标题重要,但越是重要的东西越需要时间打磨,方法和技巧都只是工具,任何结果都需要测试和总结。

方法是方法,结果是结果,有神效但不是捷径。标题是标题,爆文是爆文,有关联但不划等号。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当头部公司开始降本增效的时候,做媒体圈、广告圈、推广圈公司日子都不好过了。

最近著名媒体人、网络营销专家郭开森就说:回京后,才发现今年11月和12月的媒体生意太惨了,还不如去年。我这都快揭不开锅了。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同时郭开森还打趣说:朋友圈要公开募捐了,求甲方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年底搞点预算。

王冠雄说:先是界面的华总、再是陆玖郭总。纷纷在朋友圈喊话:求商单、求投放,可见当前的媒体行业是真的惨啊。卷也没球用,只能想新招转型。同感、同喊!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媒体行业今年是真的惨淡,昨天有个媒体朋友说过年只够买回家的票,回来的票没钱买,我们是回家的票都没钱买了。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也从侧面反应了今年的媒体圈广告圈行业真的很惨!

之前和以前做媒体行业的广告公司老板聊,老板也感叹到:在5-6年前,仅仅一个H5页面报价都要60W,能净赚59W。而现在经济不好了,广告主只愿意做带货广告了。能直接看到效果的那种,对于品牌广告都不愿意做了。

今年很多百万粉的KOL都接不到广告了。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今年媒体圈的生意太惨了,很难接到广告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这将是你看到的最全的一篇拆解直播选品的文章。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一、以自然流为主的选品拆解

自然流的玩法分支很多,每种玩法涉及的选、组品均有所不同,想要完全弄懂自然流的产品部分,有必要从流量逻辑、选品特性、要素牵制三个部分去拆解。

1、流量逻辑

在日常直播间当中,我们会涉及多种流量状态,新号没流量怎么办、流量来了很泛承接不住怎么办、成交密度低怎么办、直播间没有利润怎么办等等。

不同产品的组品结构,实际上就是在应对不同的流量问题,我们先来说引流款的目的。

一个账号刚开播,粉丝低、自然推荐低、标签泛,想要直接承接正价利润款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为了满足最基础的浅层数据考核,就需要引流款。

为什么?引流款用户普世性高啊、价格低啊,相比较起来,自然承接力强,先用引流款尽可能承接浅层,满足了每场数据的递增,场观自然被打开。

引流款的作用,不单单是新号开播阶段,即便是成熟的账号,也会遇见一种情况,就是突然掉流的问题,原因可能是违规限流、流量异常降低、主播上了一个很差的款用户不感兴趣直接掉了。

甚至是主播瞬时状态不好,在线在很短的时间掉得很厉害或者掉到谷底。

在这种情况下,有超级爆款就直接切回超级爆款,没有就只能引流款来承接了,先用引流款做做福利,做福利过程中找用户要停留、浅层数据,流量稳一波再继续转款。

所以针对流量逻辑上,引流款的运用主要就是这两方面。

一个直播间流量完成了拉升,大部分都是靠的浅层数据的赛马,但是一个直播间也不可能一味做浅层,浅层做多了,标签泛,一直做浅层,随着赛马同行做成交数据,再好的浅层也很难持续维持流量。

想要直接做成交,又没那么现实,因为不可能马上测出高成交的利润款,特别是当面临引流款跟利润款价差太大的情况,直接转的风险极其高,转的不好当场直接掉流,这场数据不好下场直接掉流量层级。

所以为了中间的过渡,就会引入福利款,福利款虽然做不到引流款的性价比,但至少刨除了利润部分转嫁给用户的成本,而且搭配主播的转款、打单,只要这款品没选错,成交自然不会太差。

通过引流款过渡到福利款,直播间的用户开始成交,指标考核上从浅层又满足了部分的成交密度,也就是既有款式拿来拉流量,又有款式拿来做密度,流量也会趋于稳定。

承接成交密度,只是福利款的第一作用,因为成交的用户比单纯做浅层的要精准,所以随着福利款的介入,直播间的用户标签也在不断深化,这是福利款的第二作用,福利款的第三作用,是成交补数据。

同样是回到一个成熟的直播间,在直播中我们都会实时查看数据,有时候主播状态不好、或者上款的转化不佳,会影响实时的成交密度,这时候可以选择上上福利款,弥补成交密度的不足。

所以这么去看,福利款的作用是很综合的,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是单场百万的自然流直播间,也会有福利款的排款,核心就是应对不同流量状态下的数据维持。

当直播间流量起来了,标签也趋于精准,直播间为了测爆品、做利润,就需要测试正价利润款,利润款就不用解释了,通过测出一个爆款,并且循环打爆款,直播间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从0到1。

2、选品特性

以上是从流量逻辑的角度去理解直播间的组品机制,而自然流的不同组品部分,又会涉及不同的选品要求。

引流款我有一个五维的选品模型,分别为普适性、认知价格、采购成本、品牌性、冲突性五个部分,越符合这五点,你的引流品选品会越有竞争力。

普适性即大多数人都认识这个品,而且用的着,这样能承接初始较泛的人群,比如同样是食品,你拿辣条跟旺仔牛奶就不一样,辣条涉及口味,普适性就不如老少皆宜的旺仔牛奶。

认知价格高,通俗的来说就是用户认为价值很高,比如产品具备明确的价值,用户知道值多少钱,当直播间进行破价时,用户能明确感受价格的诱惑力。

另一种是用户不具备价值认知,但是直播间能够高维塑造产品价值,比如鸡血石、紫砂等类型产品,只要不是专业玩家,很难分辨价格真假,这个过程靠的就是产品展示、场景渲染以及话术层面的价值塑造。

采购成本低,则是充分利用自身渠道资源,能低成本拿货,降低亏货拉流的成本,比如我们义乌货很多,我们就经常拿义乌小百货做引流款,即便是亏钱,也亏得更少些,或者是用低价拿别人的尾货做引流款,也是为了降低成本。

品牌性优先,是因为越是品牌越具备认知、越有价格锚点,越有吸引力,比如同样是榨汁机,杂牌的跟九阳的吸引力就是不一样,那拿来做引流款,吸引力自然不一样。

我们可以去回顾2023年火爆的百货清仓,很多直播间都会选择拿小家电贴牌品牌做引流,道理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个要求就是冲突性,引流款最忌讳一点就是跟利润款冲突,导致用户为了抢引流款而完全对利润款感兴趣,比如同样卖米粉,试吃装是米粉,正价款是米粉,用户明明可以薅羊毛,凭什么要蹲点你的正价款呢。

引流款跟利润款不能互相替代,但是如何可以互补效果就很好,比如服装为什么能打套装、能做连单,都是因为从搭配角度,把引流款跟利润款互补了,你提供了一套服装的解决方案,用户自然愿意买单。

福利款的选品相比较引流款,就简单很多,既然主要拿来做点转成交,通过补充数据,维持直播间数据平衡,那么第一要求就是产品有热度。

比如同行正在热卖,具备热销权重,证明用户喜欢,直接拿来爆款降价做福利款截流效果就很好,如果没有,也可以挑选自身供应链相对不错的款来做福利款。

第二是性价比高,同样质量、款式的产品,在别的直播间无法享受,这为用户进一步提供下单理由,第三是价格梯度弱,也就是不能跟正价利润款差别太大,不然价格梯度拉得太远,后续不好转款。

利润款的部分,如果是多品直播间,选品一般都会选择两个类型的品,分别为潜力爆款、热门爆款。

潜力爆款是同行近期才爆的款,一般款式上新不到一个月,少数几个同行爆,这样的品竞争压力小,爆的销量规模天花板高、大爆的概率大,一个直播间赌的爆品,基本都是潜力爆品。

热门爆款就是已经爆了比较长一段时间,同行比较多,自己想要大爆几乎很难,但是转化率不差,用作日常销售是最安全的,这种品就是我们经常在排名榜单上看到的长期霸屏榜单的爆品。

通过这两种品在直播间互补,主播在进行成交转化的时候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想测潜力爆款就测潜力爆款,觉得想委托打一波,就打一波热门爆款,当然如果是测爆款的直播间,直接测你自身供应链的单利润爆款即可。

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已经构成了主流的组品结构,当然还有额外的,就是赠品款跟战略款。

赠品款更多是跟利润款做组合,如果你的利润款相比较同行在价格、规格上不具备优势,可以选择搭配赠品款提升转化,而战略款,一般情况下是更高价款,第一用作老粉下单,因为有信任度,第二是为了彰显直播间的价值。

3、要素牵制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印象中,自然流的直播间都会有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排款,并且缺一不可。

从逻辑上没问题,引流款撕开推荐,福利款承接流量,利润款测款打单。

但实际上,就像开头所说,不同的直播间有不同的组款模型,别开货品质量,而与之相关联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播。

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直播间,即便是第一场开播,没有任何引流款、福利款,直接正价款憋单开价,也能完成直播间冷启动。

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直播间,首场开播确实用了引流款,但是在没有福利款承接的情况下,主播也能完成冷启动。

能够不依赖任何低价引流的直播间,玩法是其次,主播的转款能力才是关键。

在一个超强主播面前,几乎不需要任何引流款,即便冷启动场观很低,但不管从价值呈现、氛围塑造还是节奏把控,主播几乎能点对点吃透用户,并以此塑造直播间的互动跟交易数据,获得直播间的良性增长。

再往后推次一点的主播,可能直接正价款开单困难,但搭配部分引流款,拿捏用户心理,把引流款跟正价款切换做好衔接,只要气氛烘托到位,正价开单同样水到渠成。

而到了我们自己身上,就要想法设法的按照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排款,为什么?

因为我们即便能看到如此优秀的直播间,但大多数直播间却没有如此优秀的主播,针对主播跟组品的关系,一言概之。

所有的组品模型,都是为了弥补主播能力的缺失。

不只是组品模型,连玩法模型依旧如此,比如一个卖中高、高客单产品的直播间,当主播无法直接完成批量的成交去做冷启动,你要么引入组品机制,要么在玩法层引入鱼塘等技巧,通过人工介入的成交数据去拉开自然推荐。

这是当前很多直播间的现状,如果本身就是新手团队,而且在没有成熟主播的情况下,我不建议去玩自然流,组品的复杂性是问题,玩法技术层的介入能力也是问题。

4、最后总结

综上,我们从流量逻辑、选品特性、要素牵制上颗粒级拆解了以自然流为主的直播间的选品、组品,最后想总结的一点,是关于测品的重要性。

很多的团队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我找了品,也按照规则组了品,于是开始开播拉流量,但是经历一段时间做不起来后,总是过多去怀疑技术层、账号异常的问题,而不去思考产品的选择失误。

甚至有时候,一个月拉不起来流量,都不去思考要不要去更换一个引流款,很多时候,一个引流款的更换,带来的就是自然推荐的柳暗花明。

不只是引流款,不管任何一款,都还需要具备一个思维,即测品思维,没有一款品生来就火,任何品都需要不断测试,最终通过数据验证完成爆款赛马。

二、以视频流为主的选品拆解

短视频为主的玩法,指的是流量结构以短视频为主,通过测试爆量短视频,并通过视频流量打爆直播间。

不同的玩法逻辑,对选品的要求千差万别,我把短视频选品的模式成为3+2模式,前者指的是选品的基础三要素,分别视觉强、卖点强、价格优,后者指的是选品的二要素,分别为应季强、新奇特。

1)强视觉

强视觉是第一要素,越具备视觉化的产品,对团队创作压力越小,做直播最怕的,就是在创作能力不强的阶段,选择了一个视觉化极其困难的产品。

如何去判断产品具备视觉化,且具备短视频打爆的可能,有一个“三步分辨法”非常好用。

第一,查看带同类型产品账号,是否有较多账号,都具备短视频流量,查看方法很简单,直接使用蝉妈妈等第三方数据工具即可,如果有很多,说明这个模式可行。

第二,查看产品下的带货短视频,是否能获得大量的创作模板,这部分指的是创作类型多样,存在多个爆款模板,而且作品量更新快。

短视频不只是有借鉴作品就行,还要考虑借鉴的样本量是否多样,很多时候我们杀入一个赛道,以为大量同行可以抄袭,结果做到一半发现,抄来抄去就那么一条模板。

特别是面对团队又没有创新能力,到最后就会变成,老的不能抄,因为模板太旧,同时新的做不来,最后项目就被拖死了。

当然,如果发现一个品,虽然同行的视频案例很少,但是又很有信心想要尝试,就可以用第三个方法,即当产品在你面前时,你是否有足够多的思路,去构想产品拍摄的画面感。

这是我面对市场很少人打的新品的时候,经常干的事情,如果一款产品到手上,脑子里有大量的环境布置、人物选取、产品细节展示、剧情等想法,我会愿意测试一把。

比如面膜跟披萨,视觉化的想象差距就很明显,面膜很难通过画面直接展示,注定要依赖口播塑造产品价值,而披萨就不一样了,日常烤披萨的场景、披萨切块的拉丝,就足以用视觉激发味蕾。

我把这叫做对产品呈现的幻想感。

2)强卖点

很多人分不清普通卖点跟强卖点的区别,举一个例子。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一个望远镜,普通卖点意味着只能看到500米,而强卖点,可以看到3000米,一个防水神器,普通卖点是掉水里不会浸水,强卖点是丢河里30天捡起来也不会浸水。

一个短视频为什么爆,只有三种途径,第一产品爆,第二,拍摄内容爆,第三,两者都爆,我们看到的爆款短视频,大部分都是产品本身王炸,然后少部分是视频创意巧夺天工。

日常发现视频不爆,总是去琢磨这里拍摄不行,那里投放不对,很多时候却忽略了产品层面的问题,所以对短视频的选品,一定是具备强卖点,而非普通卖点。

3)、价格优

保持一定利润(不低35%)同时又能比同行具备价格优势

价格优就相对比较简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性价比高,即便是短视频带来的精准流量,面对你的高价也会无动于衷,所以要保证性价比能够持平同行甚至优于同行。

第二是佣金价格,短视频打爆直播间不像千川纯付费,所以佣金相对要求低很多,日常我经常做到产品,只要能够满足35%的佣金,就可以支撑短视频起量了。

以上三点是短视频选品的基础三要素,缺一不可,做好了上述三点,就已经是一个及格的短视频选品,如果想要进一步拔高选品的爆点,就要加入另外两个因素。

4)、应季强

符合当下抖音(热点、节日、节目),迎合算法

日常在抖音选品中,只要三个要素沾一个,都可以给产品爆点增加很大赋能,三要素分别为热点、节日、应季。

比如当下的国货狂潮就是热点,只要跟国货挨边的产品都比较好卖、服饰鞋服类的鸿星尔克、护肤清洁类的蜂花都是如此,什么叫好卖,就是自带流量,这种流量不仅来自直播间,还有短视频。

节日类产品同样如此,比如马上到来的中秋,卖货卖一周,工厂活一年;季节性,则是到了特定季节,在痛点、需求之下会产生大爆发,而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秋冬季节的防雨、防冻等产品趋势就会上升。

我们发现这三类要素,热点爆发快、但时间短,不好追品;节日消费性阶段又很明显,弄不好占大批库存,而且这阶段商家内卷极其严重,所以应季强就成了最佳选。

天气入冬,晾晒鞋子经常潮湿起霉,短视频突然推送了一个高颜值还实用的烘鞋器,一看价格还不错,进入率是不是来了,夏天吃点冷菜没毛病,冬天是真冷,突然短视频刷到个自动暖菜板,是不是心动了。

用户对一个视频的关注,永远只关注对自身且当下有用的点,一旦一个视频满足它的需求,必然就会引发行为,完播、点赞等行为来了,播放量自然就来了,这就是选应季强产品的好处。

5)、新奇特

上述我们说,用户刷到了一个能解决需求的、与用户产生关联的产品视频,会形成强完播,那是否还会有另一种形式?有,那就是新奇特。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同样是商品,用户刷到一个习以为常但是又与自身毫不相关的产品,如果视频创意不牛逼的话停留基本就没了,但如果是一个从没见过的,但又能解决明显痛点,或者挖掘潜在需求,那就不一样了。

用户天然对新奇的东西抱有好奇感,这背后就是完播率跟互动,从类目里玩具、百货里就很多,找感觉可以关注账号“优趣优品”。

如上的3+2选品特征如何应用,拆解之后就变得很清晰,即前三点是基础要素必须具备,后两点,在原有基础上,能够两个占一个,产品爆点就会大大增加,这就看日常的选品筛选了。

所以选品我的总结是,视频所带产品,要么习以为常但痛点可强势解决,要么新奇特但痛点可解决或者潜在需求被发掘。

定了选品方向后,就会到日常执行端,我们通过第三方选品工具就可以进行分析,以下推荐两个方法,对于短视频选品极为实用。

第一、视频商品榜

进入视频商品榜,勾选要做的类目,务必勾上“新上架商品”+“周榜”两个选项,因为只有这两个组合才能得到两个信息,第一,产品近一周在爆,第二,控制产品的最早上架时间。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因为对于追品来说,产品既要爆,但是又不能爆的太长,太长代表赛道很拥挤,因为你能发现,别人也能发现,所以选择爆款发现不超过30天即可,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右边的30天趋势看销量递增数据。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判断了产品的基础数据,点开详情看更多数据,核心看几点,第一,看销量规模,一般百万单级别看都不要看了,我一般会筛选近一周数据在1-10万单之前的产品。

第二看关联达人,达人上注意两点,第一,达人要排除掉明星、头部达人、品牌店播这类直播间,只要是这些直播间,基本数据就没法借鉴,其次是达人关联数量,最好不超过30个,太多了意味着销量分散。

追短视频品最好的状态,是在极端时间内,被少数几个账号带爆的品。

上述已经拆解了选品的3+2模式,视觉、卖点、新奇特、应季这些要素,作为一名操盘手,从看到产品的一眼就已

接下来一步就是直接点击达人分析,查看达人的日常视频发布,这个动作的目的,是去看达人拍了什么视频,第二是针对该产品的视频是否存在连续发布,而且通过视频的丰富程度,预估后期翻拍的难度。

第二、短视频爆品探测器

这个榜单排名是专门为寻找短视频爆品做的,按道理来说最应该用,但是有两个体验不好的地方,第一是很多抓取的视频会出现404,第二,数据维度的分析比较少。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点开“爆品视频探测器”,在三个日期榜单中有每日、三日、七日,我一般选择七日榜单,因为有七天累积的走势趋势会更值得参考,同时再勾选类目展现你的目标商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短视频做多了会有职业嗅觉,看第一个排名的产品,虽然是短视频打爆,但是我基本不会选。

因为这种产品都属于大通品,要强卖点没强卖点,要新奇特又没新奇特,所以在这一步直接在脑海中按照3+2的选品模式筛选就好了。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当看中一个觉得不错,做两个事情,点开主播的昵称,从蝉妈妈跳转到抖音官方下该账号的主页,查看他近期的视频,是否在连续的更新产品相关的视频。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这点很重要,因为一个账号连续更新相关视频,说明玩家在不断跟品,跟品的前提是什么,觉得能打爆啊,并且确实打爆了,这相当于白嫖获得了潜力爆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重要的事情再说遍,一个账号连续用短视频追某产品,并且主页下通过点赞评论看出明显出现了爆款产品,这才是你的潜力爆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相反的案例如上,比如我选择了这款南瓜子仁,销量确实不错,但是点开主页后发现,账号并没有追更产品相关视频,像这种偶然被短视频打爆的产品就没必要借鉴。

第三、带货视频榜

进入蝉妈妈-视频-带货视频榜,选择类目,日榜太短,月榜太长,选择周榜即可,这个功能因为是全网视频榜单集合,单纯从上往下看视频没意义。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能上榜单的视频,说明短视频带货量是极大的,我们只需要认一类账号,即“低粉爆量”账号,从浏览行为上,直接看达人粉丝数低于10万的账号。

看到有符合粉丝规模的账号,查看左边的视频,大致就可以猜出什么产品了,直接用3+2模式先做一遍预估,觉得还可以,第三步就直接点击达人跳转到抖音官方主页。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还是那句话,一个账号连续用短视频追某产品,并且主页下通过点赞评论看出明显出现了爆款产品,才是你的潜力爆品。

以上的方式,基本能够完成产品端的筛选,然后花时间多看看同类型产品在抖音的竞争情况,如果很多人做,尽可能避开热门赛道,如果只有少数几家同行在打,说明还有抢量优势。

产品确定后,接下来就是供应链匹配,对于短视频打爆的款,很多都可以靠精心联盟解决,通过链接找到商家出处,对比店铺评分筛选商家。

除了精选,想要直接对接线下工厂,这就靠日常的供应链能力,有最好,没有就把产品范围缩小到依靠精选就能解决的区间,做直播,不是一定得有工厂资源才能做起来。

三、以付费流为主的选品拆解

对于千川模式,一个系统性的选品方法,我认为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1、什么品适合投千川

2、什么品适合你投千川

3、如何提高品的命中效率

4、用工具怎么筛选产品

5、找到品供应链怎么对接

6、当下有什么合适的品推荐

作为千川玩家,三年下来的消耗规模按亿计算,因此千川成为了我最擅长的部分,接下来我将用两万字分享我的选品方法。

1、什么样的品适合投千川

不同的流量结构,对于选品的区别很大,如果我们把匹配流量结构的选品要素拆解,我习惯把千川选品归纳为四个结构,产品属性、营销属性、视觉属性、广告属性。

其中产品数据属性包括利润率、退货率、卖点性,营销属性包括规律性、新奇特,视觉化属于就是产品视觉化,广告属性就是过审率,一个好的千川选品,一定是以上的结构化组合。

1)、高利润

利润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价格的优势性

利润永远是千川付费的第一要素,只有高利润,才能支持规模化投放+同行的内卷竞争。

利润越高,代表ROI的要求越低,能够降低投放难度与成本,所以日常我的利润基准,50%的利润是基本线,在此基础上越高越好。

同时利润越高,面对同行的竞争,也能有进一步竞争的空间,因为降价往往是应对竞品策略的主要手段。

当然这是直接靠千川吃利润的模式,千川模式下还有另外几种模式,比如千川+私域模式。

千川算出一个基本获客线,通过前+后端的综合利润来计算,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用单纯依靠千川,前端通过一个极低ROI投放,只要我不靠前端赚钱,同行就没办法跟我打。

在21年的环境下,很多团队还能靠前端赚钱,从2022年开始,包括我在内不少老玩家都开始转战私域,我从去年开始涉及私域,到目前40%的产品都已经是私域品,在未来这种模式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千川+私域的利润核算,有一个基本的流程,第一步,先确定一个前端钩子价,通过不计盈利的方式投放,获得一批种子私域,然后第二步,由后端私域通过转化,再返回计算ROI。

前端价格越低,后端转化越困难,通过这样就能得出,我前端该用什么产品价,保证后端转化的难度,其次是ROI基准线,其次是后端在转化稳定的情况下,我前端只要达到多少ROI,这套模式下来就有利润。

除了千川+私域,千川+商品卡的前端基准线的计算就很轻松但空间小,能够符合这套模式的产品,低客单、高频复购是核心,通过同行店铺计算30天为周期的商品卡数据,就可以推导前端的ROI基准。

我身边有一些团队,去年千川投放不赚钱,但今年赚钱,因为商城倾斜下商品卡成交增加了,比如单店铺月GMV300万,商品卡额外溢出10%就是30万,因为是免费成交,换算到利润上就不少。

除了如上模式,还有就是DP模式的,品牌方对ROI要求不高,代运营又只是想吃服务费为主,利润率要求就不需要按照50%去计算。

甚至有很多品牌方,设定比较低的基准ROI,溢出的ROI全部由代运营吃掉,这种对于千川投放的利润率要求也不低。

举例如上是想说明,关于利润率这件事,纯靠千川吃利润的模式看起来是主流,但是在付费不断内卷情况下,是最低级的利润模型,越来越多的团队开始转战私域品。

举例如上是还想说明,不要用你的利润模型去看待同行,很多千川直播间吃的是资源饭,特别是DP模式下,利润率不是所有投放公司的要求,如果能具备这些品牌的整合能力,公司活起来会轻松很多。

2)、低退货

低退货,变相降低投产门槛

免费流直播间,退货影响最大的是人力成本,而千川不一样,每一个成单背后都是投流成本,一个产品如果低退货,就是在最大化降低投放不可收回的折损成本。

同样退货越低,越稳定,对于投放的压力更小,很多人刚开始进入千川,看到能规模消耗就很兴奋,但是往往到最后一算账发现不赚钱,这种公司里最多的就是退货率高的产品。

想象一个产品退货达到50%以上,后期账目的控制压力会有多大?所以三年来我主做食品、百货,退货的因素考虑就很重,一般情况下,我不太建议大家选择退回率高于40%的产品做千川。

3)、强卖点

买点强到碾压同行,直接刷新用户认知

自然流直播间,即便是一个相对普通的品,只要能通过主播、低价拉高流量,产品进行转化都能出单,但是千川不一样,千川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起量,要么不起量。

千川单品要求产品必须具备强悍卖点,我用了强悍这个词,是想说在对卖点的理解了,我们要更激进一些。

如何去理解强悍,同样是卖手电筒,如果在你的认知当中是续航5小时,千川产品的要求是续航50小时,如果是一个电煮锅,你是把饭做的好吃,我是既能做饭还能做菜。

想要做好千川,必须具备能打懵用户的超强卖点。

如果是单卖点,必须卖点鲜明,单点打透,在同类品中具备优势,如果是多卖点,卖点的组合就需要极强的价值塑造,直接刷新用户认知。

千川选品最忌讳的是,自己花钱买广告,但产品卖点在自然流直播间满地都是,说到产品卖点的强悍性,用户没有强震撼,也不具备稀奇属性,甚至连主播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这种产品大概率是起不来的。

4)、强视觉

产品即内容,视频端形成强烈展现

大部分千川付费直播间,都是以短视频素材为主,越能够被视频可视化的产品,越符合千川选品逻辑。

因为产品卖点的视觉化程度,直接影响团队的创作难度,即一个产品的卖点越容易被视觉化呈现,团队的创作压力越小。

我接触过极其多失败的千川玩家,很多人并不是产品、投放测略的问题,而是产品的创作难度与素材能能力不匹配。

我一直在倡导的是,即便是千川单吃利润,在未来两年还是有机会赚钱,但是对于新玩家,优先选择视觉化强的产品,不然团队长期陷入创作窘境,结果就是还没爆量就已经被拖死。

选择一个视觉化明显的品,团队摸索难度降低,看到素材能够规模化消耗,团队会更愿意钻研素材,后期再去挑战利润高、视觉化难度高的产品不断形成壁垒。

5)、热门性

季节爆款/节日爆款/热点爆款

热门性包含强应季、强节日、强热点三大类,强应季、强节日、强热点,从爆发力上逐步递增,从爆发周期上逐步递减。

一个季节性强的产品,当季节性到来时需求就会被激发,比如当下的秋冬季节,大量的跟这个季节相关的产品开始不断起量,而春夏季产品在衰退。

与季节性品相对应的是四季通品,也就是一年四季都能卖,这类品不是不好,而是因为一年都能卖,产品没有规律性的爆量周期,而且也因为一年都能卖,玩家长期规模性的盘踞在付费端口。

季节性品的优点很明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盘活周期,以及当下的直播业务限制,对打品的时间就会呈现多元化,但是又可以发现,不少季节性的品,其实年年都是一样的,呈现极强的规律性。

这就变成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你没打我打了我有量,我先起量后来者就没那么好抢量,所以打季节品最形象的就是一个“追”字。

新手玩家我是极其建议打“季节性”产品,产品线足够宽,搭配敏感的选品能力,以及季节需求下的加持,只要能力不太差,抢量能力可以很快发挥出来。

从热门性的角度,除了季节性,还有节日、热点,节日在电商当中主要就是端午、情人、父/母亲、中秋、春节。

节日类产品,在品牌直播间的表现是最佳的,比如男士护肤、修容类产品,往往遇到如情人节类,一周可以拿到过去一个月的量,但是白牌直播间比较少追节日品。

节日类产品虽然爆发力强,但是周期短,对于品牌有多渠道承载,白牌容易面临的问题是,一旦起量晚于预期,或者起量规模远低于备货,就会面临大量的库存问题。

热点类的产品,一般伴随的是某个热点的产生,市场形成极强的增涨趋势,比如电影“狂飙”火后大量的衍生品。

或者某个新闻热点事件后,相关产品的出现,比如前段时间的女性安全问题,很多女性出门安全防护类产品就爆火,但是现在再去看,热度已经很低了。

热点的爆发性是所有里面最强的,但是最大的风险是爆量周期的不确定性,相比较季节品的规律性,热点的爆发周期极其不稳定,一旦热度突然下降,产品的销量就会滑铁卢。

所以综上的总结,热点产品不建议千川追品,节日类如果是品牌直播间可以蓄能,对产品很大帮助,纯单品直播间,极其推荐选择季节性爆品。

6)、新奇特

兴趣点被放大,激发需求化为解决方案

抖音的本质是兴趣电商,越能够唤起用户兴趣、引导用户种草的产品越容易形成转化。

新奇特产品的基础表现,往往是其他直播间很少直播,用户在其他渠道如其他电商平台、线下渠道也很少接触,用户甚至都没有明显的刚需。

但是在抖音看到,通过短视频、直播间的呈现,用户的潜在需求被满足了,因为符合抖音用户的兴趣爱好,产品通过短视频内容展现,从好奇到激发用户需求化为解决方案。

新奇特产品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是体感,也可以是心理感受。

以礼品这个类目为例,用户对送礼的产品没有特定需求,但是滑倒一个符合兴趣的产品,用户会形成增涨,再比如玩具这个类目,解压类的产品,也属于新奇特范畴。

抖音电商发展到现在,新奇特的产品经历了多个演变趋势,第一是之前抖音没出现,但是淘宝有的产品搬到了抖音,比如生日旧报纸,第二是根据抖音的人群直接进行反向开品。

反向开品需要商家极其熟悉抖音的用户群体,从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角度不断深挖,根据抖音的用户特性去优化产品特性,“优趣优品”不算一个纯千川直播间,但一定是这类模式的典型案例。

7)、易过审

千川素材的把控,在于如何排如何拍出能过审的爆点

新手总以为只要磨内容就能起量,但过审是所有消耗的前提,新手对千川素材的把控,不再于拍出爆点,而在于如何拍出能过审的爆点。

上述我说到了,很多千川团队的失败,在于创作能力跟产品视觉化难度的不匹配,另一个失败,就是过审能力跟素材过审难度的不匹配。

前者是卡在一直出不了爆点素材,后者是素材会做但是不一定过审,然后又为了过审,谨小慎微下把素材改的能过审,但是一个没有爆点的素材最终也会走向平庸。

一个好的素材,永远是在审核规则的边缘不断试探,太平庸等于垃圾,太激进等着封户,距离审核刀锋一毫米的素材过审,看起来是在刀尖上舔血,但是却是不断拿量的终点。

而这样的过审能力,不是日常大家对外求助问的通篇答案能够解决,只有通过不断在一个类目试错,才能总结出实战体感。

从当前千川素材过审现状,做食品跟做滋补、强功效的过审压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对于大部分新手玩家,我一直在强调,如果像降低千川爆量的门槛,就尽可能选择易过审的品类。

等到靠易过审类目做起来类目,再开始选择一些难过审、但是利润高甚至带私域的产品,不断塑造团队的千川门槛。

2、什么样的品适合你投千川

按照选品的七要素,选择一个能够投千川的品是基础,但适合投千川不代表适合你投千川,在拆解七要素中,我也说过,不同的团队,对于其要素的运用是有区别的。

从要素组合上,不要求多,一个千川品,只要具备高利润、低退货、强买点,我认为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千川选品。

合格的意思是他不会偏离选品规则的大方向,但是不同团队能力不同,如果是新手团队,我的建议是高利润、低退货、强卖点基础上,再加视觉化、易过审,我把这个叫做“降低门槛品”。

大部分团队都应当以“降低门槛品”为选品起点,这等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相对容易起量的赛道。

如果你想在降低门槛品上,再追求爆发性,那么可以再加一个维度的筛选,就是季节性,我把这个叫“季节性爆品”,前文已经说过,季节性会赋能产品极强的爆发性。

如果不想跟热门赛道竞争,我的建议是在高利润、低退货、强卖点基础上,增加视觉化、新奇特,这种品我们叫做差异化竞争品,因为同行少,而且具备新奇特属性,起量也比较快。

所以如上总结是,进入千川领域不到一年的玩家,选品规则上的侧重点,是选择降低门槛品、季节性爆品、差异化竞争品。

而对于已经很专业的玩家,不是说上述不能选,上述可以作为基本盘,训练团队+塑造基本利润,但如何想增加壁垒,可以在某些要素上,专门挑难一点的要素去增加壁垒,比如过审。

你难代表别人也难,也代表这个市场门槛高,比如过审难的赛道优秀玩家少,一旦你过审同行都不过审,就能全量吃透市场,特别是过审难的产品普遍都跟私域挂钩,这样的壁垒会更强。

3、如何提高品的命中效率

千川适合打什么品,决定了市场方向,你适合打什么品,决定了团队方向,但是一个品能否打起来,还跟产品的起量周期关系很大。

看到过很多人的选品,产品没问题,但是品的时机跟的不对,有些品虽然很爆,但是跟的周期已经是爆品的尾部,带来的就是起量竞争内卷,或者是能起量,但是打不了多久就衰退了。

所以一个好的品,首先选对,其实跟对时间,大部分品打不起来,产品不适合+时机不对。

我们把产品的整体,划分为潜力新品、潜力爆品、热门爆品、常规爆品、衰退爆品、非爆品、异动品七个周期,第一步先弄懂每个阶段的产品特性,第二知道跟哪个阶段的产品,就能大大提升爆品概率。

1、潜力新品

这类品一般上架时间短七天以内,在过去7天中,产品单日新增销量500+(不同类目不一,仅供参考),销量数据呈现螺旋递增状态,他跟纯新品的区别就两点,第一,有基础销量但不多,第二,有上涨趋势。

即便如此,但因为时间周期短,销量不高,递增趋势不明朗,虽然有先发优势,但一般情况下我是不选的。

2、潜力爆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这类品上架时间一般十五天以内,延长最多就是30天以内,销量出现明显的螺旋递增,每日起始单量1000单起,而且近7天销量占比30天总销量很大。

说一种比较方法,如果按照30天的销售周期为例,最新7天的销量/30天总销量占比越高,说明近期趋势增长趋势越明显。

这类品要基数有基数,要增长有增长曲线,说明销量增长的天花板高,而且因为时间相对较短,竞品竞争小,能够打爆的概率会大很多.

日常我们跟品的80%的阶段都是潜力爆品阶段。

3、热门爆品

这类品上架时间一般超过30天,销量极其大,单链接数万单起底,而且每日新增都是万单计算,即便如此,但是销量仍然处于爬升状态见不到天花板。

除非极强供应链,能够跟对方比价格,或者压根没考虑赚钱,不然不太建议更这种品,因为这类品能做到这么大动销,头部前三基本消耗拉满了,而且还有大量的尾部账号在跟品。

提醒归提醒,通过跟很多千川玩家交流,发现很多新人缺乏品的判断,跟的往往就是这种品,因为千川没经验,素材不行,竞价又困难,要么不起量,要么起了ROI打不赢,到最后连汤都没得喝。

4、常规爆品

热门之下沉淀的就是常规爆品,打开任一数据工具,选择品类搜索,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都是常规爆品,动销高,销量的时间趋势有变化,但是不再明显的递增。

这类品一般在平台已经形成爆量现象,头部与尾部达人不计其数,店铺方为了利润更大化开了大量的精选链接。

沦落到常规爆品基本就不是千川的参考范围了,但是自然流走精选可以,其实以百货、食品为例,大部分精选联盟的高动销链接基本都是常规爆品。

5、衰退产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这类品经历过光辉岁月,链接基础销量极其高,但是查看近期走势,从30-60天查看衰退明显,但因为有尾部余量,每天单量并不低。

人不要做违背趋势的事情,选品也是如此,这类品基本也不是千川选品的范畴,谁打谁死。

6、非爆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这类品很好理解,虽然能找到相关产品链接,但是无论哪一条都不具备高销量、高动销递增的条件,千川我从来不建议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7、异动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这类品有意思,打开链接看销量有销量,但是销量集中在某一天爆发,其他场次量很小,像这种只需要点开达人详情,就能知道要么是单场某个大主播带了,要么就是自己带了很快就被售后把账号给小店干死了。

没有规律的事别做,千川选品亦是如此。

综上总结,异动品、非爆品、常规爆品、衰退产品、潜力新品都不建议选,唯独剩下潜力爆品、热门爆品。

选择热门爆品,意味着跟无数个高手硬扛,要么对比同行有更强供应链优势(卖点、价格降维打击),要么短期没考虑赚钱拖死对手,能够选择这类的都是超级玩家,不要高估自己。

千川起量最快的选品阶段,永远都是潜力爆品,如果你还未在千川赚过钱,即便做了很久,这也是你的最佳选品参考。

知道了产品的不同周期,还需要做一定的异动排查,不然数据失真,因为一个产品的爆量周期,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来拆解6个特殊因素,单独提取出来分析。

1、节日

你捕捉到了一个潜力爆品,销量确实在爬升,但是发现产品销量是受节日影响就要警惕,比如情人节、中秋节等,因为受节日影响造成的动销属于非正常动销,节日一过销量必然下滑。

入局直播四年我很少做月饼这类节日性产品,虽然需求爆发性很猛,但是生命周期短,除非是厂家自播,中秋打一月,利润吃一年。

2、季节

千川很多品是季节品,当你选择一个潜力爆品,就要去思考季节对这个产品的销量影响因素有多大,如果大,思考第二点,这个季节接下来还会持续多久。

季节的周期性,整体上决定了销量的周期性,有些人虽然看到了一个季节爆品,但是忽略了季节的周期,结果刚起量就换季了,前期准备成本付出了,最后消费需求下滑,产品不得不更换。

所以一般季节性产品,都建议提前跟或者开始阶段就跟,到了季节的尾部阶段,不如选下一个节气的产品备战。

3、热点

看到一个链接动销递增,以为是爆品,但其实爆的原因是关联了某个热点,比如社会事件类(以近期狗咬伤两岁儿童为例)、热门电影类(狂飙带动的相关品)。

热点来得突然走的也突然,单纯用巨量算数都无法有效跟踪热度,弄不好就是品刚上,热度衰退了,团队又不得不重新选品。

以上我们是从节日、热点、季节的角度,还有四点就是品牌、达人、明星、尾部效应。

1、品牌带动

找的品销量很好,但是产品是纯品牌(非授权贴牌类),一般我也不会跟,品牌的直播路线跟白牌完全不同,别人吃的是品效合一甚至品宣,零点几都敢无限放量,我怎么给他打?

在资本面前,别人的投手拉满通投,我的投手缩紧狗头。

但是开品有另外一个我做过的思路,就是品牌爆的产品,如果白牌厂家设计、研发能跟上,只要能做到原产品的六分水平,而且价格能打得足够低,白牌就可以主打平替。

也就是用户花100块买一个用户体验8分的产品,在我这里体验只有6分,但是我39.9,这就是借大牌爆品的平替开品思路。(占据强品牌心智的产品除外)

在过去三年我用这个思路,至少打爆了5个品,能够胜出还有一个点,就是产品虽然没品牌好,但是素材拍得好啊。

他们不敢夸大的地方,白牌玩家坚信只要我产品好,适当夸大就是对消费者善意的谎言,而对于还没拿到产品的用户来说,很多时候是否买单,就看你怎么宣传。

品牌站在长期主义的制高点,白牌站在短期赚钱的制高点。

2、达人带动

有些品爆,外表看起来像极了潜力爆品,但是点开达人详情,排名靠前的都是正儿八经的达人梯队。

达人卖货跟普通玩家的区别,就是人设能够溢价,人设还能激发差异化需求,用户可能刚开始对产品没兴趣,但因为对人设有兴趣而爱屋及乌。

所以销量虽然高,但是达人带爆的产品,我基本也不跟,风险太高了。

3、明星带动

明星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是高动销潜力爆品,但是有些产品有BD团队,交给达人带几场销量就起飞了,这种在达人详情中完全可以看到,我也是选择不跟。

4、尾部效应

有些品是潜力爆品,虽然达人、明星不常见,但是尾部效应很大,几百甚至上千个账号再卖货,大部分虽然销量不高,但是积聚起来就很高。

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开品团队,专门搭建商务团队找小达人带货,对于千川玩家来说,这种积沙聚塔式的产品,虽然销量高,但也是不选。

真正选的是什么,就是有销量有递增动销,但是是那么少数几家团队打起来的品,这时候团队不多,打品周期又不长,产品增长天花板又高,就大大提升了抢量的机会。

综上,当确定了产品在增长趋势上是潜力爆品,也要结合这几个点进行排雷,这样就能在前期减少很多误判风险。

4、用工具怎么筛选产品

官方提供了非常多好用的选品功能,但我习惯用第三方,我们分别以蝉妈妈、有米云举例。

1、蝉妈妈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打开蝉妈妈,点开选品-进入潜力爆品榜,选择你所要做的类目,然锁定七日热销榜,我们就能得到大量的产品排名榜单。

蝉妈妈有一个贴心功能,就是在还没点开详情的时候,可以借助图中的销量走势进行预判断,销量小图的橙色线上,有一个小点,代表产品首次发现的时间,我们只需要选择带小点的点开就行。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点开之后,就可以看到产品在时间周期上的销量趋势,同时通过达人分析,就能看到带货主体的情况,结合上面部分所分享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如果是成熟玩家,就是想跟热门玩家干到底,举一反三,点开选品-抖音热推榜即可,这里面都是眼睛杀疯了的选手。

除了根据产品进行筛选外,还可以根据账号进行筛选,点开蝉妈妈,直播榜-带货小时榜,选择你的类目,就可以看到按照小时制进行的分类排名。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用这个工具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要寻找低粉爆款,什么叫低粉爆款,就是选择10万粉以内,主卖某一单品,但是销量又能上小时榜还秒杀大粉丝的账号。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想想看,单品,粉丝数少,同一时间段秒杀粉丝体量更大的粉丝,基本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直播间出了个爆品,第二,大量投付费,而大量投付费的前提是产品是爆品,这是底层逻辑。

我一般习惯从00:00开始,挨个页面开始啪啦,眼睛盯着粉丝数看,看到粉丝数少的停留下,再去看看销量,觉得不错就会决定点开详情。

如果没有就下一页,所有小时榜都没有,没关系,再倒推一天,依次轮转,查遍近七天每个小时榜的低粉爆款。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蝉妈妈在界面也有一个现成的低粉爆款功能,但是逻辑上跟我的选品逻辑不适配,而且用了下,嗯~~准确率还是没有手动的好使。

当我选到一个账号后,我会选择点开详情,第一是为了查看是不是单品驱动,或者多个品但是有一个品贡献了80%的销量,第二,点开销量趋势、达人详情等进行进一步判断。

2、有米有数

付费玩家对于有米有数都很熟悉,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有米有数的功能,基本就是为付费玩家量身定做,不管从使用体验性、还是功能上都做得很全面。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打开有米有数,就有一个商品总榜,从总榜中点开趋势榜,选择你的品类,在商品首次发现时间”中勾选最近30天,意味着商品在30天内被发现,如果赛道更卷更热门,就进一步缩短一个单位时间。

排序展现后,点击商品名称进去查看商品的具体数据,可以查看商品近期的销售趋势,达人趋势,以及平台的质量度打分,这部分结合上述的分析步骤即可。

因为有米有数对素材抓取比较准确,一个品要不要打,除了品好不好,还要考虑好不好打,这时候可以点开素材列表,通过查看同行素材,判断该类型素材的爆款方向,并以此预判自身团队的素材制作能力。

除了从产品直接选品,我还比较习惯的选品动作,是使用“选品日历”。

上述我们说的一个蝉妈妈的额外用法,是低粉爆款,有米有数上,也有一个额外用法,叫“历史性选品”。

千川老玩家都知道,千川有极其多的品,在每一年的爆量周期都呈现规律性,特别是季节性爆品,那么如果能知道去年对应的时间卖什么品,对今年的选品就会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借助上述的逻辑,打开有米有数-选品日历,选择你的类目,再勾选2022年爆品榜单,就可以看到去年的千川爆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但是看到列表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去年当月是爆品,但不代表在当月爆,所以有一种很好的筛选逻辑,就是比如你要选今年4月份的爆品,那么打开去年先看3月份爆品清单,再跟4月份爆品清单作比较。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比较什么,比较排名的变化,看哪些品在三月份是没有的,出现在了四月份榜单上,哪些品在三月是排名靠尾的,但是四月份排名迅速递增了。

通过对产品的上升趋势进行大致的判断,再结合链接内详情的时间周期、达人带货、千川素材进行分析,就能得出这个品是否属于潜力爆品。

综上所述,我们来将上述所有的内容,通过讲解来演示一遍,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流程串起来。

第一,我们解决了,什么品适合投千川、什么品适合你当下团队投千川这两个基本问题,这步解决了选择大于努力,不要在不合适的赛道浪费时间。

第二,明确了基本方向,我们开始运用数据工具选品,因为对品方向有感知,在运用数据工具的第一步,肯定就已经知道,哪些类目不是我的选择范围了,所以只选择适合自己的类目。

第三,当我们点开类目+功能,就会展现很多产品,因为对产品七维度选品很熟悉了,所以即便不看产品销量,我们都能判断哪些产品看一眼我就知道我做不了。

比如看到一个产品,直觉上就知道很难拍摄,那么看都不用看,所以专注去看我能做的就好了,又比如看到一个产品,卡审很难,团队又没那么多经验,基本也是一眼就过。

第四,当看到了大方向上没错的品,而且按照产品周期性判断又能看出是潜力爆品,那么点开详情查看,通过我们说的节日、季节、热点、品牌、达人、明星、尾部达人等因素进行判断,看数据是否是失真的。

以上的步骤,基本还原了一个系统化的选品流程,但是我特别想说的是,很多人在学习这个事情上,不具备融合性思维,别人说什么就什么。

这里必看!我想在这里插入一个故事。

我日常办线下课,都会拆解很多系统性的内容,但是我从来不会说你们照着我的去做,因为每个人基础不同,有些人什么也不会,有些人有自己的方法论。

对于一名初级学习者来说,盲目摸索不如照搬照抄,虽然效率慢(因为要适应繁杂的系统流程),但是总比在错误的方向上胡乱狂奔要好。

已经有认知、有自己方法论的团队,主要就去看对方的系统性方法中,哪些是自己缺失能够弥补短板,哪些是比你要好的,然后在你原有方法论上融入就行。

看到过一种现象,明明自己有一套自己的,听了别人的觉得不错,就全盘否定原有的SOP,结果全部用别人的,其实不一定效果比你自己的好。

就比如上述整套选品方法,在你的类目你确定就能选出适合你的产品吗?每个类目可供选择的产品容量不一样,所以方法的学习,基础上的融合大于全盘照抄。

5、找品供应链怎么对接

抖音筛品阶段是技能门槛,到了找品的阶段完全就是资源门槛,比如找到一款好的产品,你有现成供应链吗?你又有资源可以搞定吗?

对于产品资源的突破点,总结起来是四个点,现有人脉、六度人脉、圈子人脉、跑产业带。

1、现有人脉

当看到一款好的产品,想想微信上有哪些人是做相关供应链的,日常不注意破圈,积累资源,等到了用的时候,微信打开发现一个相关的都没有,这是很多人找货的无奈。

每个人都不喜欢无效社交,GMV晒单局没必要掺和,但是对于供应链的社交,建议日常多积累不是坏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而且这是个日积月累的事情。

以我为例,很多人加我问问题,我都会说去星球问,但是如果是供应链,我都会很耐心备注,因为我知道我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即便用不上,哪天别人问道,我还能推给别人。

2、六度人脉

当发现自己人脉使不上劲,就运用六度人脉,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圈子,把需求整理下,给认识的直播同仁发个茶水费,让帮忙微信通讯录找找看,说不定就能有收获。

别迈不开面子,这又是哪门子面子。

3、圈子人脉

直播行业很多社群,以俱乐部为例,如果你是俱乐部成员,面临的就是2400+付费大会员,5600+星球会员,将需求发到星球,或者找管理员要会员通讯录名单,就有可能匹配到资源。

如果是在别的社群,筛选一些优质社群加入,加入后第一步优先给群主打个红包刷个印象,因为后面你可能要发需求,甚至找他帮忙。

第二步发自我介绍,展现自己的信息,体现自己的价值,就会被动收到好友链接,想要主动的链接别人,不妨找群主要一下会员通讯录,一般社群都会整理成一份表格用于会员链接。

日常群中大家都会改昵称,看到觉得以后有可能合作的礼貌加微信,简单聊几句打造初级印象,同时改好备注。

除了这些,到了紧急时候,给群出/创始人说一声,在群里发个需求,或者让创始人帮忙发下需求,比起自己盲目找高效多了。

4、跑产业带

与其经常拜访各种GMV牛逼的大佬,不如花点时间跑跑产业带,不管任何类目,一旦你深入产业带,就会发现你之前对产品的认知是有多么的肤浅。

你在选品工具上的价格是真正的价格吗,线上聊出来的佣金,是真的高佣吗?别人说的质量好,在产业带有什么门道你真的知道吗?太多太多了。

无法深入产业带,就注定了对产品一知半解,平时多出来跑跑产业带,积累源头工厂的优势,从长期来看就是一种资源优势。

电商做到最后终会发现,供应链是做电商最大的壁垒,供应链优势背后就是拼资源、拼人脉。

做电商唯一具备垄断性条件的只有货,唯一需要人情世故的也只有货,人没有可以招,不会直播可以学,但是货品优势没有就是没有,别人有也可以不给你,我凭什么给你,我又凭什么给你最好的价格。

日常面对供应链,刚开始不用着急见面,首次合作,用表格比见面聊天更高效,麻烦厂家按照格式提供供应链对接表,商品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对比表格信息,不合适拒绝。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如果合适,寄送样品,包括有条件的去厂家实地查看,验证资质与实力,谈好小店归属,而在后续的对接中,为了保持高效合作,拉群,一切群内留信息。

在厂家合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坑,比如日常对接的问题,能群聊沉淀的群聊沉淀,该签合同签合同;其次除了现有厂家外推荐留备选,没有备选就是后患无穷。

虽然说合作是平等的,但他怕你诈他,他也可能主动诈你,偷工减料、货不对板、虚假发货、库存不足等,做过千川的都知道是教训。

甚至哪天你爆单了,明明说好的库存十万你尽管播,结果你挂预售都还等不到货,你就知道我说的这些话最少值五毛钱。

6、当下有什么合适的品推荐

现在已经是十月中旬,秋冬季定品除了上述的方法论,分享一个维度组合方法,即“季节特性+吃穿住行用玩+工具匹配”,结合这个组合法更容易选出应季爆品。

1、季节特性

秋冬季节的特点是什么,比如下雨、下雪、寒风等,把能想到什么都写下来,这个过程是了解时节的过程。

2、吃穿住行用玩

在季节特性下,吃、穿、住、行、用、玩分别会有什么痛点,比如吃,不想出门、不想洗碗,比如穿,痛点是防寒,那么手套、围巾、棉鞋等需求就会增加。

住的角度,地板潮湿、穿鞋带泥、洗澡怕冷、衣服起霉、空调干燥…行的角度,下雨淋湿、马路防滑、开车起雾、摩托车迎风….

吃穿住行基本涵盖了80%的生活场景,而每年秋冬季节下的痛点又极其相同,痛点拆透了,产品大致的方向就明确了。

3、工具匹配

很多时候知道痛点,但是不能想象解决方案即产品,没关系,打开截图的网址,这个网址基本包含了市面上所有的产品。

按照你所想到的秋冬季痛点,挨个进行匹配,觉得不错的产品再手动写下来,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收获一大批秋冬应季产品。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当有了应季品的初级筛成熟团队的方案都会出的很早,因为千川的“占茅坑”优势太明显了,同样一个品,我先爆了你想抢我量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我还不如先播占着

所以我们基本在7月份就已经定了秋冬季选品,在本篇最后一节,附带部分选品方向,仅供参考。(配图只是为了说明,不代表实图)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不同直播怎么选品?直播玩法选品方法论

完结语

作为结尾部分,这篇将在选品方法论的基础上,针对日常的细节与精华进行提炼,每一条背后,都是付出了大量教训后形成的经验总结。

1、当一个所谓的爆品广为流传,实际上就代表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当一个爆品只是发酵在小圈子里,你应该毫不犹豫去尝试,打品的本质就是信息差,谁能最快抢占流量谁就有可能赚钱。

2、产品形式会迭代,但痛点永存,一旦理解了这个话,就掌握了终极的选品逻辑,蚊香爆的痛点是蚊虫叮咬,但解决痛点的方案不止一个,从关注单一的产品层面,延伸到具体的痛点层面,选品特别是开品的思路就不会被同行所局限。

3、产品如果是大通货泛爆品,意味着极易陷入竞争内卷,不如拿产品做二次包装,要么找相关产品心智的品牌贴牌授权,要么找明星代言提升背书,即便价格比同行贵一点,只要素材能过关,转化率也不会差于同行。

4、很多人千川失败并不是产品、投放问题,而是内容的创作难度与素材能力不匹配,从而长期陷入创作窘境,结果就是还没爆量就已经被拖死,选择一个视觉化明显的品,团队摸索难度降低,后期再去挑战利润高、视觉化难度高的产品形成壁垒。

5、千川新玩家,先从功能品入手,而非功效品,功能品如百货类,覆盖面广、产品可展示性强,素材易过审,功效品,素材脚本是大问题,能拍摄还不代表能过审。

6、具备供应链优势,独立开品自己玩,开品没经过市场验证,测试成本会高,但爆发力十足,一旦起爆就极具壁垒优势,跟品模式相对开品成本低,因为有热度击中的概率较大,但这类产品讲究跟品时机,太早容易更错,中部最好,尾部周期跟品爆发力就会不足,很可能刚起爆就衰退了,大部分玩家产品衰退都是这个原因。

7、做素材最难受的点是自己不能创作,同行提供不了参考,所以素材端不完善的团队,选品优先参考类目下是否有规模化的素材更新,这样做的方式是确保即便不能原创能力,也要有足够的同行素材借鉴发挥。

8、太低门槛的品,跟起来容易,但价格竞争是大问题,你刚跑起来同行就降价,或者不断通过竞价抢量,所以当一个品门槛太低,意味着很快就陷入充分竞争,当玩价格截流的时候基本可以考虑放弃了。

9、有产业带优势的玩家,就近原则,优先整合产业带资源打产业带,不是产业带玩家优先打季节品,借助季节热点扶摇直上,实在没有就打高毛利爆品(HWL),打一月吃一年,也可能缝纫机踩三年。

10、初期玩千川,特别是短线产品,一定是轻资产运营,先解决前端流量问题,哪怕发不出去货都没关系,再解决产品深度问题,不要一上来就搞商标、定模具、搞生产,很多你以为会爆的产品,大概率不爆,产品即便爆了,离产生利润之前会有九九八十一难。

11、千川初期,团队模型大于一切,先用简单品甚至短线产品,把团队从0到1磨一遍并拿到些许结果,一开始扎进高门槛赛道,结果没拿到,反倒是团队不断受挫,人才流失下人才梯队无法建立,这是一家公司最大的损失。

12、从长期的角度,短线、低壁垒的产品能够帮助公司从零到一,但公司只有短线,没有长线产品,就无法稳定团队,形成壁垒,所以过了从0到1后,在有短线产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长线产品,长短结合。

13、跟中品的热度周期很重要,选品阶段必做的,是分析产品是处于市场空白、在爆、已爆、爆过哪个阶段,产品是否已经出现流量挤压及抖音限流/风控;是否应季、节日热点,产品的热度是否持续上升等。

14、99%的供应链合作方会出现的问题,是过于轻视商家的爆单能力,却乐观高估产品的售后能力与发货时效,对于千川单品玩家,单品带货对库存深度要求很高,跟供应链提前沟通,做好打爆的应急库存,甚至做好多个厂家兜底。

15、不准备打一枪换一炮,就要以白牌的思维玩流量,以品牌的思维做售后,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调研产品质量和口碑,产品的试用报告,产品的物流情况,品控出问题就是灾难。

16、白牌单品并非废店模式,所有品牌的前身都是白牌,注重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措施,号店存货周期越长,就能够吃到更多的全域利润,同样未来废店玩家将所剩无几,真正能存活的是长周期+高动销店铺下的多渠道成交。

17、流量的终点是私域,千川玩家竞争白热化,普通产品利润越来越低,选择私域产品,前端低ROI无限放量,后端做综合ROI,同行就没办法给你打。

18、连免费流都内卷的产品,做千川也会被免费流卷死,所以日常看到的大部分千川品,都是自然流玩家无法胜任的产品,而一个产品一旦达到白热化,当初的千川爆品,开始出现在了精选联盟上。

19、品类越垂直的产品,越需要付费采买精准流量,但垂直类赛道,同行举报是大问题,第三方软件让同行数据变得透明,当没有道德感的同行发现常规运营竞争失效,黑手段就开始了,所以垂类付费头部是很少一劳永逸的,做好流量的同时还得防止同行举报。

20、客单越高的产品越需要付费,当你发现你的产品在该类目是高客单价,即便不在同类目,只要用户付出的金钱代价高出平均消费水平,想都不用想直接干付费了,拿浪费在自然流人力、场地、赔货上的金钱+精力成本拿来干付费,是测试产品并打通流量的最佳效率手段。

21、放弃我想播什么品就必须拿到什么品的执念,电商之争本质还是供应链之争,遇到有现货优先播现货,无现货就努力找代工,不到万不得已不自主生产。

22、什么叫爆款内卷,从独爆到众爆,对于没有门槛的品,最忌讳问可以做多久,最佳的手段,不管是素材裂变还是帐号矩阵,永远是最短时间自己压榨到量的天花板,不给同行机会。

23、玩多品要具备产品矩阵思维,知道如何在已有品爆的基础上提炼款式、提炼元素迭代相关品,但玩单品要具备直播间矩阵思维,单个品测试风险高,矩阵同步测品是抵抗概率的最佳手段。

24、投千川本质就是投金融,拿标的物换成直播,拿理财资金换成投放资金,只要货的周转率+利润率大于一般理财利息,千川就成为了金融产品,当下的时代,投卖货,比市场理财更安全,因为赔了钱至少还有货。

25、选品能力学不来,最核心的就是经验之上的敏锐度,你看女装有多少人是靠数据工具选品开品,而敏锐度的培养需要时间,对应的就是实践,对品的练习,经常看,经常试,经常受打击,从感觉到发现到开始感知到规律。

26、三年前千川选品,产品的规模化,在于用户市场规模,三年后的千川选品,产品的规模化,在于用户市场细分,越细分,越能形成规模化,因为规模化的前提是壁垒,现如今的玩家需要壁垒,而三年前主打的就是效率。

27、一线品牌就要有一线品牌供应链的格局,即便不品宣也要品效合一,而如果想卖货,那就是白牌供应链,白牌到抖音最大的使命就是抓住平台红利,大部分白牌品在抖音时代不过是一粒沙,短暂的吃到了低成本的投放红利,而能够长期留存下来的却很稀有。

28、千川的“占茅坑”优势很明显,同样一个品,我先爆了你想抢我量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我还不如先播占着茅坑,等季节一变我就可能起飞,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有些品需求还没出现,预判型的团队就已经开始打品,等你后知后觉上架别人早已起飞。

29、千川起量最快的选品阶段,永远都是潜力爆品,新手最适合起量的选品阶段,同样是潜力爆品,选择常规爆品,意味着跟无数个高手硬扛,要么对比同行有更强供应链优势(卖点、价格降维打击),要么短期没考虑赚钱拖死对手。

30、当产品卖点不够,就可以适当夸大,当产品没有卖点,就赋予产品本身没有的卖点,老实遵从产品的价值卖货,跟线下开个小卖部没什么区别,什么叫广告,没有营销的广告不叫广告。

31、不对完全懵逼的品做直播间,当对产品没有认知力,或者短视频无法培养认知力,就注定了缺乏想象空间,导致的结局就是直播间定价、组品机制东施效颦,短视频素材拍摄抓不到痛点。

32、爆品也有周期,爆过的品仍然有可能继续爆,千川选品中,有超过50%的品,从时间维度的角度,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与其用那么多时间看当下的爆品,不如看看去年同等时间段的爆品是什么。

33、品牌产品质量好、背书有助于转化,但组货、利润、流程效率是阻碍,一味以品宣模式做投放是传统种草模式的糟粕,但过度强调ROI却无法做到品效协同。

34、数据分析当然是分析品的最佳手段,但是没跑过产业带的玩家大概率是做不起千川的,千川领域最大的一个常识错误,就是一大帮子连工厂却没去过的团队,依赖数据工具选品,依赖社交关系匹配供应链就开干了,但凡去一趟源头产业带,就会发现背后的门道将打破你所有认知。

35、产品永远都有生命周期,当无法沉淀一个长期有效品,团队就需要保持不断跟品,保证上一个品热度还没衰退中衔接好下一个品,而现实中很多团队只押注一个品,幻想靠这个品吃透N年,这类团队一旦产品开始衰退,团队就会开始看天吃饭。

36、很多时候品不爆并不一定是产品不行,可能是团队能力与产品要求(转化、素材)不匹配,表面上看是能力问题,本质上是时间成本问题,学会设置测品周期,打不起来就果断换品,不要浪费时间。

37、有些人一旦产品爆了就想品牌化,其实大部分产品爆了顶多只能形成特定人群的私域品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妆护肤,如果真要成为品牌,从走千川打爆的这一步就已经走错了,这是很典型的明明靠白牌卖货,却有粗制滥造的品牌梦。

38、产品对商品卡的最大推动是两点,第一是产品特征,低客单、高频复购、人群垂直化,第二是稳定的动销权重,所以通过千川吃量形成稳定动销,店铺售后常态化稳定存活,即便前端ROI不赚钱,靠商品卡同样可以强势盈利。

39、既然短视频是主流的投放形式,在产品端的挑选,视觉化就应该是核心参考的要点,如果本身具备反向生产能力,又何必拘泥于现有的货呢?根据抖音人群特性、短视频视觉化属性,从开品端反向赋予产品视觉化卖点,这种模式已经帮助很多千川玩家赚到了钱。

40、知名品牌下的非核心产品,比如海尔主打冰箱,但是热水壶不是海尔核心产品,这样的产品虽然不是用户心智产品,但是是品牌心智类产品,当产品是白牌,但该领域相关品具备知名品牌,而不如白牌品牌化。

41、适合私域的产品很多人理解的只是简单的功效品,但是私域的超级爆品是慢性病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具备三个核爆痛点,第一,影响了我的日常;第二,反反复复出现;第三,消费者想一次解决,但传统方式解决不了,这类产品一旦具备私域人群,所产生的持续复利是极大的。

42、千川选品必须具备能打懵用户的超强卖点,如果是单卖点,必须卖点鲜明,单点打透,如果是多卖点,卖点的组合就需要极强的价值塑造,直接刷新用户认知,千川选品最忌讳的是,自己花钱买广告,但产品卖点在自然流直播间满地都是,甚至连主播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这种产品大概率是起不来的。

43、大部分千川品最终都只是卖货,品牌虽然短暂去看不赚钱,但是在赚取消费者的认知。有认知就有定向选择,就不太容易陷入价格战。如果没有消费者的指名增涨,不是消费者的优先选项,那你最多是工厂利润,不可能享受品牌的超额利润。

44、土豪商家幻想靠千川砸出品牌,之所以能快速做到销售额七八个亿,完全是因为流量型的机会,这些所谓的新锐品牌往往产品创新是不够的,最多也就是做到了品类创新,品牌同样投钱,但本质上来说,广告的作用不仅是带来短期的销量,还有长期的品牌建设。

45、相比较品牌,白牌玩家才是兴趣电商,组品机制更灵活、价格调整更高效,实在卖不动还可以换个厂家,并且在素材拍摄上,能达到”只有我的产品好,适当虚假就是对用户善意的谎言“。

46、成熟玩家在GMV上的体量很大,但是在产品数量上却小的惊人,因为经过两三年的历练基本摸清了选品的规律,而往往在社交圈今天打爆这个明天打爆那个的,基本都是不入流的千川玩家,只不过表面装得你看不出来而已。

47、纯吃前端ROI已经很难赚钱,特别是新手团队,选择大于努力,千川选品+轻人设,千川选品+商品卡、千川选品+私域,三个里面至少具备一种,才拥有在未来活一到三年的勇气。

48、不要简单的在表面功夫上预估别人的ROI,你无法知道对方是品宣性投放还是效果型投放,甚至有人就是故意高价竞量拖死竞争对手,当对手放弃的那刻就是客单提价的那刻。

49、产品资源的突破点,总结起来是四个点,现有人脉、六度人脉、圈子人脉、跑产业带,电商做到最后终会发现,供应链是做电商最大的壁垒,供应链优势背后就是拼资源、拼人脉。

50、垄断是所有生意最好的壁垒,过了新手阶段玩家,想要长期,尽可能做高壁垒产品,产品研发、设计专利、极致的性价比、品牌心智都是高壁垒的表现,所以所有千川玩家都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快求规模,第二阶段稳定大于一切。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这家餐厅,四人餐99元!”、“吐血推荐!这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隐藏美食!”、“来这家店,提我的名字一律半价!”……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如今各类探店内容层出不穷,“特别乌啦啦”、“真探唐仁杰”等知名探店达人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深受粉丝的喜爱。 餐馆、酒店、美容院……丰富多彩的探店内容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一 度成为线下店铺获客的制胜法宝。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伪探店”达人涌入这一赛道,曾经的“流量密码”开始失灵,随之而来的是质疑之声四起,线下店铺与探店博主之间的关系也由最早的“双向奔赴”逐渐变为了“相爱相杀”。

从彼此相信到信任流失,从店铺种草到虚假广告,探店达人究竟面对的是怎样的问题?他们该如何转变当下部分商家对他们的质疑?未来又该怎样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呢?

01 探店达人不“香”了?

前段时间,#男子自称有600万粉丝要求免单被拒# 的话题登上热搜,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经破亿。视频中,一男子吃饭不愿买单,称自己是有600万粉丝的探店达人,遭到了服务员的“怒怼”,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吐槽。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就可以不买单吗?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偶然现象,在福州的一家火锅店,有一位自称探店达人的人主动来店里拍摄视频,用完餐后不但以帮助宣传为由拒绝买单,还浪费了80%的食物,老板很生气,最终要求这位博主按正常价格付费。事后,这位博主更新了一期视频,两分钟的时长没有一句客观的事实,只有一味的宣泄与怨气。

不只是商家,消费者也会被虚假的探店信息影响。根据《半岛晨报》的报道,一位普通的消费者按照探店达人的推荐,来到一家烤肉店用餐,结果发现烤肉的食材是化冻的,显然不是视频所说的现切牛肉,服务员的态度也与视频中不同。事后他给这位探店达人留言,得到的反馈却是“为啥你去就变了呢?怕不是你矫情,毕竟每个人感受不同”。

这让当事人对探店达人的印象急转直下。网友纷纷表示:“什么时候客观反应真实情况变成了一件难事,这不是对探店博主最基本的要求吗?”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说清自己的喜好,讲清真实的感受,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探店内容,这也是探店最大的意义所在。而当下,一些虚假宣传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慢慢蚕食优秀的探店达人积累的口碑,甚至影响到整个探店垂类内容的发展。

拥有百万粉丝的某知名美食博主,曾连续两次试吃同一家店的同一款炸酱面,却先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炸酱没法吃”,到后来的“妈妈的味道”,粉丝纷纷脱粉回踩,让博主的真实性跌至“冰点”。

越来越多的“踩雷”事件让探店的引流效果大打折扣,一部分商家开始反思,不再将其当作线上推广的方式,甚至还主动抵制与排斥,加入到“反探店”的行列中来。

《法制日报》报道过一篇对线下商家老板的采访,相关的当事人曾经邀请十余位探店达人到店里来拍摄宣传,但反响平平。老板也表示:“人请了、视频拍摄了,但完全没有达到预期,以后可能不会再这样做了。”

甚至还有一些人,把探店当作“割韭菜”的方式,搞起了所谓的探店达人培训,让本该风格多元、相对主观的探店视频变成了模式化和套路化 的内容。

在一些平台上,我们能够看到关于“探店博主培训”、“五天带你成为探店博主”等等一系列的广告信息。相关的机构和个人会向参与者提供探店话术模板和视频拍摄套路,让个性鲜明的内容创作变得枯燥乏味。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图为探店培训广告

随着“劣币”的逐渐增多,商家、探店达人、用户三者间的信任关系正在减弱,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用户评论,也直接揭示了探店内容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了当下三方间的矛盾与困惑。

02 现象背后,困惑犹在

首先,探店内容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

目前来看,探店视频的表现形式是有限的,从视频风格、后期字幕、背景音乐到拍摄手法、文案内容,许多探店博主的宣传方式具有极大的共性,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一点点消磨着商家的合作欲望,毕竟人人都已经看过的内容是打动不了消费者的。

这点在中腰部达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根据平台展现出来的数据显示,粉丝数量在几万到十几万的探店达人,随着自身的发展,视频播放量和互动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类博主的粉丝黏性相对较低,内容形式也比较相似,单一化的内容风格容易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探店视频受到商业化的裹挟与影响,使得内容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用户对于探店达人的信任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前几年,探店内容的发展是迅速且稳定的,收益与商业价值也在快速提升,加之创作门槛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探店大军”中来,这让探店达人本身的素质和创作水平变得参差不齐。

彼时的探店之所以能够被用户接受,本质上是因为消费者已经被层出不穷广告和营销弄得摸不着头脑,他们希望经过探店达人的镜头和体验,得到最真实的本地商户和本地服务的评价。

但随着探店内容的火热,这一领域某种程度上正在向广告行业靠拢,探店达人的内容开始为自己和商家服务,逐渐脱离了用户关注的中心点。有一部分探店达人为了获取流量,开始追求所谓极致的“性价比”,让不少用户踩了坑。

比如有些达人做推广,号称火锅锅底免费,人均二三十元就能吃到饱;也有些探店内容表示。两人份的日料套餐只需一百多元即可“吃到撑”,但当用户亲身到店体验时,要么食材不够新鲜,要么分量与大人展现得相差甚远,让不少用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图为网友晒出的实拍与探店图片的对比

一部分探店达人仅仅把探店当作一种全新形式的付费宣传,让探店内容由“真”变为了“假”。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而信任缺失后,随之而来的是用户的流失和博主本人商业价值的持续走低,变现也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克劳锐的观察,探店达人的商业模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家为达人提供免费的产品和服务,达人体验过后发布自己的感受与看法,这相当于一种资源置换;另一种是商家向达人本人支付推广费用,达人根据商家的要求设置拍摄内容和推广方向,更像是一种商业合作。

无论是怎样的合作方式,都是建立在三方信任的基础上的。但当下,一些探店博主没有对商家进行甄别与评估,只是在利益的考量下一味进行商业推广,这不仅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也会让那些真正应该被推荐的商家失去探店推广的兴趣,最终导致达人、消费者、商家都不会在探店过程中获得实际的收益。

03 本地的机会,持续的价值

困局已然产生,各大平台探店博主的数据情况不容乐观,探店博主的未来似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垂类没有发展空间。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平台的规范化引导,都为探店博主的发展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首先,系统化的规范是探店垂类发展的基础保障。

去年12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通过互联网媒介,以竞价排名、新闻报道、经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的其他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这对于用户甄别探店内容的真实性是利好的,也督促了探店达人站在用户角度产出真实有效的体验感受。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从传播平台到内容生产者再到相关餐饮企业,自觉扛起主体责任,恪守发展底线,坚定维护好用户的合法权益,才是自身实现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从平台侧来看 ,对于 探店博主的监管与引导也已经到来。 以抖音为例,前段时间抖音发布了《达人行为规范治理公示》,并处理了存在“云探店”、“同质化博流量”等行为的探店账号,累计治理违规案例209个,为探店博主未来的内容产出敲响了警钟。

在相关部门与平台的正确监督下,探店博主的乱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与管控,未来的用户观感也会更好。

其次,本地化是探店内容发展的核心。

本质上来说,探店这种内容模式是基于本地的,用户最关心的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优质的店铺,聚焦本土化、细化目标人群是探店博主发展的方向之一。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抖音和快手从2020年开始就已经涉足本地生活领域,探店短视频更是发力重点。去年开始,各大平台持续推出类似扶持活动,开始帮助博主和商家挖掘探店生意的变现价值。

今年3月,抖音推出了#跟着抖音去探店 的主题活动,鼓励用户自己记录、分享客观有趣的探店内容,如今话题视频播放量已达到214亿次,这证明探店内容的目标用户群体依然庞大。在话题下,不仅有知名的探店达人发布的内容,也有普通用户自发分享的探店视频,内容的本地化属性非常明显,挖掘当地隐藏美食的内容也有更出色的数据表现。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探店达人探不动了?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如今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正在逐渐下沉,上到一二线大城市,下到乡村县城,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到相应的信息,将探店与本地化的生活和美食相结合,是探店博主可以参考的内容方向。

同时,探店达人要创新故事化的表现形式。

我们常说优秀的内容是达人发展的基础,在逐渐同质化的探店内容中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差异格外关键。

除了单纯的品鉴和感受外,探店达人可以挖掘商家的创业经历,突出店铺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在叙述产品的同时讲述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用典故抓住用户的眼球。从形式上来说,探店达人可以尝试通过直播连接用户和商家,毕竟实时的互动会大大提高用户的信任感,让自己传递的信息更加真实。

当然,这只是一个内容的参考方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还需要探店达人自己去洞察和发现。

总体来说,探店在经过野蛮生长后,需要回归真实、保持初心。探店的生命力来源于“探”和“真”,这需要探店达人的坚守,也需要商家和平台的支持,避免“虚假宣传”、“云探店”、“伪探店”等问题是探店博主理应坚守的底线,也是其不断壮大的根基。在各方的努力和发展下,相信探店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能够得到长效的发展。

直播卖货对经济真的好吗?看看这些观点

直播卖货对经济真的好吗?看看这些观点,仅供参考!

直播卖货对经济真的好吗?看看这些观点
直播卖货对经济真的好吗?看看这些观点

第一是就业的崩塌,一个李佳琦剥夺了18万人的工作机会,上万家零售店关门了,一鲸生,万物落,真的好吗?

第二是贫富差距,一个李佳琦一年赚几百亿固然说明阶层没有固化,可10万人失业没收入了,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真的好吗?

第三是产品质量,直播带货总是说自己价格低,一件衣服8元,一双鞋子10元,这样的低价劣质竞争,产品质量如何呢,真的好吗?

第四是产业发展,直接带货的夸张表演下,都去做低价劣质产品了,产业发展怎么办?越来越差吗?中国在进行产业升级,未来发展方向是优质优价,劣质低价产品纵横,真的好吗?

第五是虚假宣传,直播带货,主播主打价格,什么1元一把椅子,9元一套沙发,如果夸张反智的言论成为行业主流,虚假宣传成为行业标杆,真的好吗?

第六是榜样引导,李佳琦年赚百亿成了标杆,数千万年轻人学直播带货,人均收入不过3000,如此大量人群集中在直播带货行业,年轻人以成为主播为奋斗目标,对中国未来发展真的好吗?

第七,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直播带货流行的只有我们一个国家,其他国家为啥不流行呢?是我们太聪明,还是这个行业有问题呢?需要反思一下了。

想做自媒体就必须知道的这11个真相

一个人想要做自媒体?你必须知道这11个真相,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想做自媒体就必须知道的这11个真相
想做自媒体就必须知道的这11个真相

不要盲目去做自媒体!

切记切记,自媒体不等于做公众号。

不要盲目地开始!

除非,你只是打算做得玩玩。

就算是特别擅长某个领域,想做自媒体赚钱,也未必是要持续写文章。

的确,在这个全民皆可表达观点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开始写写东西,谁都可以尝试做自媒体,并不需要一定有极强的专业能力。

如果你只是玩玩,那全凭自个儿心意。但如果你想坚持做好它,那这其中有一些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关键点(真相),就有必要知道。

01 你的自媒体大业从定位开始

现在每一天,都有太多人想要或已经开始做自媒体,但大多都是一时兴起,稀里糊涂地写写写。

每天不知道说些什么,又没人看。在艰难中继续,在继续后放弃。

一个人,要持续做自媒体,想要收益。

你第一步,就是理清自己的定位,

没有清晰定位就像射出去没有准心的子弹。

简单点,就是要想清楚4个问题:

1) 我是谁?

2) 我的目标目标人群是谁?

3) 我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垂直内容?

4) 这些内容对他们有什么独特价值?

定位是必须有的,至少你应该有个大概方向。为什么很多人做自媒体稀里糊涂的,就是因为没有定位,不知道内容方向,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比如:

  • 你是谁?
  • 创业者、大学生、广告人、健康顾问、宝妈,还是音乐爱好者?
  • 你擅长什么领域的内容?
  • 商业经济、广告文案、情感心理、职场社交、还是时尚美妆、财务管理、个人理财,还是写作经验?
  • 你将要做什么方向的内容?
  • 新闻资讯、情感慰藉、干货经验,还是技能知识、励志故事?
  • 你的内容对读者有什么独特价值?
  • 帮助成长、获得最新资讯,还是提供情感的共鸣、缓解焦虑?

想清楚这些,是开始的第一步。

一艘船不能转动方向盘去迎接每一次新浪潮,而是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果你想成为一切,最终只会什么都不是。

那接下来就可以马上开始做内容了吗?

不是,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媒体模式。

02 找到适合的个人自媒体模式

做自媒体一定是要写文章吗?肯定不是!

做自媒体一定要做公众号吗?当然也未必!

现在的自媒体平台非常多,随便举例就有十几二十个,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属性,想去做自媒体想开始赚到钱,就得去找到合适的平台。

有的人可能压根就不适合做公众号!可能更适合今日头条的内容分发,可能更适合抖音的短视频,也能是适合知乎的问答……

核心问题是你的个人自媒体模式是什么?

我给大家列个思路框架,好好去思考一下。

自媒体内容形式:图文、短视频、音频、问答、直播、条漫、vlog等。

自媒体主流平台: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百家号、喜马拉雅、网易号、企鹅号、知乎、小红书、Bilibili、微信视频号、简书等。

自媒体变现方式:广告、带货、打造个人品牌、知识付费、社群付费、做IP产品、投稿赚稿费、咨询服务、直播、原创优质内容奖励、平台活动获奖收益、流量收益、粉丝赞赏等。

这三者自由组合,你可以得出几十种做自媒体的模式和方向。

而不是只有一个方向:做个人公众号,写图文,接广告。当然,这个方向也可能就是适合你。

最重要的,是找到匹配自己的个人自媒体模式。

03 有关前「钱」途

大家都关心做自媒体有没有前「钱」途,这无可厚非。

赚钱,非常必要。

你可以看到,虽然自媒体的兴起已经这么多年了,但还是在高速发展,它依旧还很 “新”,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前途也有很多可能性,甚至常常是有价无市。

靠它赚到钱的非常之多,不要动不动说红利红利,什么融资上市,动辄几个亿的论调,这与99%的人都无关。

我们就说身边一些做自媒体的,很多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声誉、或人脉、或金钱、或成长、或见识。这都是活生生最好的例子。

所以,站在我的角度,这个行业一定一定是有前「钱」途的。

但具体到每一个人,你可以当我说的是放屁。

因为,有没有前「钱」途这事,你是问不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如果有人跟你说,做自媒体到最后一定是赚大钱的,那要么他是大骗子,要么他把你当二傻子。

04 你得聚焦在关键点上

3000多万新媒体人,以及无数想要开始做自媒体的人,大多考虑的可能是哪里有素材、涨粉小技巧、能在哪分发内容、有什么新媒体工具、什么时候可以有收益等基础问题。

这一点,你从知乎里相关问题的关注度和点赞量就能看出来。

想要做好个人自媒体,这些东西肯定是需要了解。但是,这些绝大部分问题,你只要动手搜索一下都有不错的答案和解决途径。

一个小建议给到大家:花2-3个小时去集中搜索这些必要问题,然后每个版块选取你用得上的,放到一个日常清单里面去,以后看到新的再添加进去就行。

不要花太多精力在上面,容易陷入无尽的表象层面。

更多的时间要用在不断思考自己的定位、粉丝人群的划定及经营、内容的规划、需求的挖掘、自己的提升上面。

核心还是给别人带来价值,

从而放大自己的价值。

把内容做好,有了拿得出手的内容,一切都有了底气。

想赚钱?没问题!发广告也没问题!你的价值输出做得怎么样了?

庄稼种好了,才有硕果累累的一天。

我自己不是全职做个人自媒体的,只是业余时间给大家分享点自己专业板块的干货,算下来也有几百万字的原创了。

05 提供高密度新知

傅盛有一本书叫《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的差别。一切竞争可能都还是认知的竞争。

做自媒体也一样,

创造新的认知即在创造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能为读者提供新知。

所谓新知,不要受限,你可以理解为读者身上没有的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概念、最新资讯、新观点、新方法、新故事、新视角、新颖的情绪表达等等。

自媒体不是自嗨式的流水日记,你输出的内容如果是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半点新奇的东西,那别人大可不必花时间去看,你也没必要费精力去做。

如果要做,你就必须得考虑:

读者能从你的内容中得到什么超出他认知的信息,你能够为他提供什么新知?你的观点能让读者产生 “哇”、“原来是这样啊”、“说得好”、“涨见识了”、“太棒了”的感觉吗?

输出内容就是这样,我们要不断去调起读者兴趣,通过提供一个一个新知,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直到看完你的内容。

欲要卖米饭,先制造饥饿感。

提供新知,就是饥饿的源头。

而且,想要让读者在你这有收获感,光有新知还不够,还要保持高密度的新知。

首先,你的内容中针对目标读者要有足够多的有效信息量,

保证这个内容输出的总价值。

然后,整个内容要有足够的新知密度,保证读者能看得通畅爽快,不断给读者带来阅读 “奖励”,

也就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去直接表达观点。

老练的自媒体一定是讲究表达精准,不拖拉,一击即中,不需要的内容坚决不要。

让读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不是说把内容直接删掉几段,要的是精简,不是精减。要的是精炼,不是单纯的短而已。前者考验的是你提炼和精准表达能力,而后者考验的是你凑字数的能力。

内容很长,但每一句都张力十足,看完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看更多,那它很 “短”。如果内容看起来很短,但根本看不下去,看完没任何感觉,那它还是很 “长”。

精简,是留下必要的,去掉不需要的;

精减:是强调必须减少数量。

06 生而为人,说点人话吧

做自媒体别过于高冷,用语不能太文绉绉,你不能让大多数人直接就望而止步。

不管是什么形式内容,其实就是在找对的人说对的话,像和读者面对面的在沟通交流。

那就说人话,不要说鬼话,不要说神谕!

我认为这是一个自媒体人的必修技能。你输出的内容就是在帮读者更轻松地理解写你的想法。

内容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不用各种秀文学功底,也完全没必要刻意弄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

你很牛,但是你的读者可能不愿搭理你。

你惊叹于自己的各种豪华的说辞,嗨到爆。但高雅的文字和精致的词藻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把本应该放在内容上的注意力攫走了。

结果本末倒置。

我们不是卖关子,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内容和读者来一次交流。

直截了当表达,通俗易懂畅谈。够了。

07 也要学会合理装逼

阳春白雪的东西大家不怎么爱看,特别高深的论调大伙也看不下去。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大家喜欢的,往往是那些:

不超出他的认知太多,

踮起脚尖恰好够得着的内容。

这就需要创作者能 “合理装逼”。

意思是,你做的内容、表达的观点首先要有一定高度。但是,逼格不能太高,保持略高于目标读者认知和知识量即可。

这样,读者才能获得持续的满足感、惊喜感以及身份认同。

逼格太低,没什么新东西,读者没兴趣,不看。

逼格太高,get不到,理解不了,好像不是给我做的,也不看。

这就是为什么总说干自媒体,还一定要学会了解读者,和读者做朋友、甚至让读者参与到创作。

就算你懂得很多,也别动不动在读者面前过分 “炫耀”。因为你有你的定位,找到自我表达和读者之间的交集才是一个自媒体该做的,而不是掉入 “知识的诅咒”。

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得不断进步,且至少要快过你的大部分读者。

因为读者他在不断成长,当你内容比他高一点点的时候他会留下来。而当他成长到你不能在他面前 “装逼” 时,当然就会离去。

你想要一直领跑,就要提供比他们高一点的内容。高出认知,高一点点,你才能装逼成功,获得认同。

原则只有一个:装逼别太过,带感最重要。

08 请不断丰富积累,别停

做自媒体是一个持续输出的过程,你得随时做好心理准备:脑子马上就会空荡荡。

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倒逼坚持输入的过程,也即不断去丰富自己的积累。

你脑子里有源源不断的大量积累,

这就是最硬核的优势。

输出内容不是空想,也不是无中生有,什么都不出来,大概率是脑子空。

如果你只是一个一般的普通人,工作生活也和大家没什么不一样,那你凭什么能做出超出大家的内容呢?唯有做到比常人有更多的积累输入。

你得花时间啊!就算你是做娱乐综艺类内容,那你也要长期去看哪些综艺最受欢迎,哪些明星话题性最高,哪些梗说起来读者最喜欢,哪些内容可以关联起来……

你的经历、生活中的事、遇见的人、洞察到的现象、听到的趣闻、旅行过的地方、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听过的歌、参加过的演唱会,包括你看过的综艺、别人的精彩文章……等等都可以是你脑子的积累。

多做笔记、多整理素材库,多用便签……可以边看边感受,看完后去回味,看书写读书笔记、看电影写短评、看综艺记录印象深刻的片段,读文章备注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非常棒的习惯。

像TED、BBC、全球史上最佳电影TOP 100、《奇葩说》、《吐槽大会》、《向往的生活》、《圆桌派》等等,我觉得都挺不错。还有像知乎、豆瓣、今日头条、B站、微博、抖音、虎扑,还有果壳网、澎湃、译学馆、煎蛋网、好奇心日报、好奇心日报、雪球、AcFun等等,

也都是不错的信息输入平台。

可积累的素材非常多,老贼不想给大家设限。因为对于做自媒体,积累各种有用的无用的东西,增长见识,扩展阅读,都大有裨益。

不能停止学习和积累,这可能是做自媒体最苦逼,却又最幸运的事了。

09 别矫情了,该模仿就模仿

很多人开始做自媒体搞内容创作,有个矫情的毛病,就是不爱看别人的作品,天大地大我最大,整天围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转。

多少有点文人相轻的意思。给面子,这叫情怀;如果不给面子,只能叫固步自封,盲目自嗨。

窃以为,模仿是任何一种形式创作的必经之路,模仿并不简单,也不可耻。

相反,真真正正用心地去模仿是值得鼓励的,特别是真正钻进去像素级模仿的。

抄袭是简单的,但像素级模仿,很牛!它需要你思考别人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模仿到精髓:他为什么这么做、我可以怎么做、怎么做可以更好。

真别太傲娇,做内容该模仿还得刻意模仿,有知己知彼,才会有百花齐放。

市场从来不会是闭门造车,

市场只认好的东西。

是好东西好作品,我们就得学习,从来不由外至内改良自己内容的人,我觉得并不算真正在做自媒体。

这就像写文案:新手想写经典文案,那就先从模仿一段经典文案开始吧。

文案的模仿,是找大量/精准的参考。学习别人的文案策略、逻辑推进、文案形式,以及字句的表达,学习别人对于情感的运用和激活,学习别人如何去呈现出细节的画面,学习别人如何去激发人对欲望的追求……

从别人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灵感,这是一种能力。

没见过世界,又如何说世界不美丽。

做自媒体,也一样。

10 真诚点,端着给谁看

我一直认为,做自媒体更多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表达。它不在于你多么牛,也不在于你的内容有那么优美……

打动别人的,是你字里行间的经验之谈以及真情实感、真实状态的流露。用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经历过的来表达,假不了,自然能获得读者的感同身受。

每一次内容就是在用推心置腹,

换来一次次与读者的深入沟通。

有人说,见字如面,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记得还是多年前,有个前辈跟我说:最佳的内容,就是讲真实的故事,威力无穷。

最好说自己的东西,带有自己的经历、认知以及思考,保持真实的一面。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你装腔作势用别人的风格来表达,不仅显得假,还与你个人的习惯格格不入。强行为之,没有灵魂。

鹦鹉学舌,却不得人意。用自己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自己的真诚想法,这可能会是你最强大的武器。

另外,也没必要做起自媒体就端着。在这个媒体下沉,人人都可以分享观点的时代,做自媒体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自嗨与傲娇的事。

端给谁看呢?

现实的世界,你的读者可能很多比你强得多,就是不愿张嘴,不愿意去花时间思考并整理观点而已。

别刚做出一点内容就开始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真的,别作。心存敬畏,保持谦卑,真诚的去沟通与进步,这条路长到你根本看不到尽头。

11 你最大的倚仗,就是用心

这在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自己做得一般,但确实见过很多做得特别好的人。

有思想、有经历、有个性、有能力、有热爱等等。

但最真真切切有一个感受是:你永远干不过一个用心的人。

对于极度用心的人,你会从看不上到追不上,从不屑到惊讶,再到佩服,甚至有点害怕。

做自媒体这回事,真没多少说摆在台面上的心法捷径。基本所有的方法和技巧想知道并不那么难,可以看书、可以请教前辈、可以去听课…

而真正决定输赢的地方在于,知道了方法后,谁去做了,去做到了,去一次次总结了,并比别人投入更多心血。

用心做事可能不会马上给你带来多大收获,但一旦用心了,就会像有魔法一样,总是不遗余力,努力争取。而万事悲观,也不会直接让你失败,但你会做什么都很难尽力,容易放弃,坏的结果如你预料的出现。

悲观者往往正确,

而用心者最终成功。

所以,我到现在都还不认识哪怕一个天才,我只发现了一个一个用心的人。

哪有什么天才自媒体,只不过是比常人在一件事上多花了几倍,几十倍的时间,而且还在继续。

好了,以上就是我想与你分享的一些要做自媒体的关键点。顿腹之言了。

最后想说,一个人,要是真的想开始做自媒体了。

那就真正排除万难着手做吧,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不是十年前,它就是现在。

如果开始了,请一定要初生牛犊不怕虎,你不必做任何人。你要有自己的原则,用心做真实热爱的东西,踏踏实实做好输出。沉下来,一步一脚印,用心分享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的。

半佛仙人有一段话,真的很触动我,转赠于你:

这一天,我等了17年。

或许你会更长,或许你会更短。

或许明天就是,或许永远不会来。

但没办法,世界就是这样的。

我不是教你放弃,我是教你不放弃。

新媒体从业者别样的人生经历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从业者”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本文讲述了四位曾经的新媒体人,从新媒体“出走”后的别样的人生经历,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新媒体从业者别样的人生经历
新媒体从业者别样的人生经历

“在朝阳区随手扔块砖,或许砸到的就是新媒体人”。

从东三环到高碑店,每一栋深夜亮灯的写字楼窗格前,都可能坐着一位新媒体从业者。新媒体圈大多是年轻人,有人在圈里见证了新媒体行业从微信公众号演进到短视频平台霸王时代,也不断有人从圈外跳进来。

据朝阳区统战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朝阳区现有新媒体从业人员约22.5万人,占北京市新媒体从业人员总数的27%。如此计算,北京市新媒体从业总人数至少在83.3万左右。

今年初,内容编辑娜娜得到一个从平面媒体跳到新媒体的机会,对方开的薪资足足翻了一倍。“除了薪酬涨了,我还学到了一些之前没接触过的范畴。比如传统媒体逻辑被颠覆,传播方式也在更新迭代。”

放眼全球,路透社和谷歌新闻近期联合发布了《2022年新闻、媒体和技术趋势报告》,对来自52个国家的246名传媒行业领导者进行了采访。报告指出,AI(人工智能)、元宇宙、NFT(非同质化代币)正在与媒体业融合,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各媒体机构、公司的业务重心。

不可避免地,新媒体传播越猛烈,爆炸式的信息狂欢时刻越多——传播方式的演变导致信息泛滥,其中不乏各类垃圾信息;而一些平台为了获取流量、追赶热度,经常 “洗稿”或发布垃圾信息。

在寻找故事的过程中,职场Bonus听到了不少“劝退”的声音:林可心,作为传统媒体出身的记者,对信源和文章内容有“洁癖”,不能说服自己留守在这种环境中,于是选择离开;周敏,毕业后在一家中型媒体公司做了两年运营,苦于数据压力,上个月裸辞;田田,因为热情和好奇在大三就提前进入新媒体实习,现在也打算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

劝退声中,有四位曾经的新媒体人,向我们讲述了从新媒体“出走”后别样的人生经历。

一、进了老家国企,领导愿意听我的

峰峰,现某市建投集团品牌部运营

重庆,成都,上海,重返重庆——如今,我回到老家的国企,在里面做品牌和市场。

美剧《Mad Man》(广告狂人)是我的梦想源泉。我选修了广告学,参加学校比赛时用自己做的一个广告营销策划拿了一等奖,由此开启职业生涯。

我的起点比街边文印店地位高点——地产广告业,处于业内鄙视链最底端。

跳槽去上海时因为个人背景、语言、履历不亮眼,在数字、快消行业里没有什么竞争力,最后一家新媒体公司收留了我。

当时我们主阵地是公众号和小红书,写稿、做视频、运营都是我的工作范畴。然而中小新媒体公司其实根本不会运用新媒体:文字内容再加些照片,偶尔放几个视频或视觉动图,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篇可以在平台上广为传播的文章了。我们做的只是把放到电视上的新闻搬到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上,美其名曰这是新媒体。

但类似GQ实验室这样走在前列的新媒体就不一样,他们舍得给团队花钱,分工明确简洁,懂创意又懂运营,不管To B还是To C,他们有能力抓住用户。而达不到规模的中小公司,这个工作带给人内耗和折磨,远远高于收入成本——况且收入也并不高。

哪怕在休假,去哪儿我都得把电脑带上。来了消息立马改,没有电源就借充电宝,不到最后发稿那一刻心都悬着;有时候客户群里会有五六个人给一些互相矛盾的意见,项目做着做着对接人就变了……我甚至加了专门吐槽的群,每晚睡前群消息都不下100条。

这个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不再追求创造力。当反复被这种负面情绪、工作压榨的时候,我只会想如何能让自己少点麻烦,少点改动。

有了这么多年辗转各地的经历,任何人问起我的建议,我都会回答:别轻易干新媒体。

我之前认识的同事基本都改行或创业。我姐夫之前是新媒体记者,现在在银行,不用再没日没夜地跑现场跑活动。

考公进入国企后,我也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总的来说,现在国企对市场、品牌的了解不算多,我在这边提出来的东西领导会觉得新颖、认可。

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做公共事业工程和交通,现在项目涉及到停车场、房屋租赁,就需要有人运营和品牌推广。像我这种从一二线城市回来,有一定经验,领导们就愿意倾听我的意见,我觉得国企领导思维开始转型了。

回到老家,我最大的感受是:本地新媒体或广告公司和本地企业是割裂的。比如三只松鼠,它不会去找本地公司,只找一线城市的公司帮它传播、公关和宣传。现在老家做新媒体的,都是当初做论坛和纸媒的人,他们走的还是传统路线,还是传统思维模式,但他们一直占据着这个蛋糕。

新媒体是否值得,也要看遇到的公司:有些公司可能自己都没搞清楚要干什么,张嘴就让你写一篇多少曝光度的稿子,完成多少流量。说真的,碰到这样的,就赶紧跑吧。

二、做了品牌,薪资比以前翻一倍

丁一,现某家居公司品牌策划

我第一次喝星巴克是在十八岁,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我来说,是值得拍无数张照片记录的时刻。

当时不曾想到,几年之后,我会赢得给它做品牌推广的机会。如果我没有跨进新媒体,可能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半路出家,摸爬滚打,是我最初在这个领域里累积经验的方式。小公司、没有培训、没有引导,无法忍受的我辗转去了一家资讯类APP,在区域融媒体部门做出镜记者和活动直播,后来又在本地头部的新媒体公司担任地方生活号的编辑。

新媒体公司氛围轻松,主要就是探店、拍摄、写文章。但渐渐我发现,不仅是我们,包括其它同行,很难再接到公众号的广告了,文字类公众号的整体营销,在走下坡路;再加上现实因素,急需更多的薪酬和更有前途的工作,考虑了半年,我辞职了。

我当时很迷茫。在咨询了朋友、上网扒了很多经验分享后,我决定先尝试电商文案策划。

我运气不太好,还没转正,公司就裁掉了整个品牌线,我的文案策划工作刚开始就结束了。但庆幸的是,当时的领导非常有经验,他教给我很多关于详情页文案策划的知识,设计搭档也分享了很多案例。尽管时间不长,但我们很合拍地做了一些作品,有了不错的作品集,使我直接入职了一家在行业内口碑很好的甲方公司,继续做文案策划。

现在我还在这家公司工作,但是岗位已经转向了品牌文案策划,基础薪资比在新媒体行业时翻了一倍。领导觉得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品牌感,也有创意,可以往更广的方向走了,我的转型应该也算是成功告一段落了。

电商文案策划比较局限,只要有合理的逻辑,合适的带货语言就行,整体要求不高;品牌策划范围就广得多,品牌介绍、故事、手册、PPT、各大社媒平台、营销活动、包装等等都会涉及到。同时对文案要求很高,不仅要写得好,主要还得契合品牌调性。

我的搭档在国外长大,进公司没几天,看看资料就把握住了品牌特点。我这种天资差点的,就更得花心思琢磨:我狂看品牌之前的东西,参考老员工们做的设计……慢慢摸索、打磨,最后渐渐就找到路子了。

不过就是多花点时间,只要有心,赶上别人很快的。

品牌策划对于纯文科生来说算是比较容易上手、且有一定发展力的岗位了。随着你对品牌和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薪资也会稳定向上走。

如果你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杂乱无章、日常工作碎片化,那就真的需要转变了。这个行业还在发展,但是当你的日常工作始终是低门槛、高重复度,你很快就会被刚毕业的实习生取代。

三、厌倦了当小编,淘宝买课转美工

Jade,现某天猫商铺视觉美术设计

我做新媒体时没有太强的信念感。

我们只是一个工作室,在公众号刚火起来的时候,政府外包给我们做当地官方资讯类公众号,主要就是发布一些地区新闻、政府咨询类的文章,留给作者创作的空间很小。

根据公众号定位,时效性排在第一。我每天都要赶热点,过年也不能休息。因为是政府的项目,发稿之前会一层一层审核,十几个人一轮下来,下午三点写好的稿件,晚上十二点都不一定发得出去。

很多行业,如果大环境就是一个很忙很累的状态,没有梦想和金钱,很难支撑下去。即使我用一年时间给公众号涨粉四万,我也无法再坚持了。

在淘宝买了几百块钱的课,自学一个多月后,我勇敢地投出了第一份美工视觉向的简历。

27岁,工作四年,靠着之前运营得还不错的公众号数据和基本的美工设计技能,我成功转行。

现在工作其实忙多了,也累得多,但我就是很享受。现在薪资和之前做编辑基本持平,跟北上广比不了,但基本也是二线城市平均水平。别人一直说工作第一要义是赚钱,话虽没错,但我觉得人不能只对金钱趋之若鹜。

我碰到过很多人专业背景都比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强太多,我也不自卑。我认为做设计不能光靠类似模板那种东西,不能说领导过稿了就可以了,外部环境对我没要求就不要求自己了。尤其是像我非美术视觉专业出身的,更要自我激励:色彩、字体、构图都是我今后打算学习的领域。

靠着基础技能入行是我幸运,但入行之后,还有一系列新东西等着我。

视觉美术这类技术岗位的升职机会没有管理岗多,我能看到的、在公司内部的天花板就是设计部的总监。但我不确定我会不会一直待在公司里,或许也会尝试跳出来自己接项目、开工作室、创业……

我的人生态度就是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一定要工作的话,为什么不选择让自己开心且有价值的工作呢?

四、开一家小吃店,掌握工资与假期

林琳,现美食行业创业者

在曾经每一次冒出想出去旅游的念头时,我都忍下来了:因为我得等着发工资、请年假。

新媒体刚起步时,我就入行了。我写过本地生活、美食专栏;给品牌写过文案;也做过推广、运营。我个人偏好非虚构写作,可一直没有机会实现。

那几年最大的感受是虚浮。因为我每天都在不间断输出一些很表层的东西,没有什么输入的时间留给自己。拿的都是别人的观点,改头换面一下又发出去,我觉得自己也算是某种“垃圾信息”的制造者。

这是新媒体的一个弊端,作为从业者、作为对内容有要求的人,我不太能说服自己认同这种生活、工作方式。

还没跟工作和解,我眨眼就快三十了。年龄门槛让我意识到,想要做什么得赶快了。于是在疫情爆发后的第二年,我毅然决然开了一家小吃店。

新媒体从业者别样的人生经历
新媒体从业者别样的人生经历

(朋友在帮忙做喷漆,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很多人劝我不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创业,不要轻举妄动,千千万万做生意的小个体户们因为疫情而倒闭,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但我反过来想,疫情期间门店租金降了很多,比较好压价,也是一个机会。我评估过,在成本大大减少的基础上,即使最终失败,这个结局也是我能承担的。

前期筹备是很辛苦的,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我也没有多的钱投入宣传。刚开始迟迟不见好转,不断往里贴钱却没什么回报。我确实着急,还去做兼职贴补家用,也会偶尔怀疑这条路到底选对了没有,但我安慰自己:已经有勇气踏上这条路了,再坚持看看吧。就这样不咸不淡坚持了一年之后,突然生意就有了起色。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从去年底到现在,长时间停工闭店过两次,现在我也在考虑暂时将店关了,再去市场上学习、选品,将店铺做些升级再回来。

我现在还在学习做一些木工。

创业最大的好处是,我可以把时间、金钱、精力花在喜欢的事情上。

五、结语

我们除了想给读者朋友们展示新媒体一线从业者们的“自救之道”,带来职场择业灵感之外,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在不断有人离开新媒体行业的同时,也不断有人想跨进来?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202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媒体深度融合逐步走向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在未来,新媒体领域会迎来新的红利口。

5G和区块链技术将使媒介与内容再度融合,人工智能推进媒体智能化。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智能云剪辑师”、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AI云剪辑”功能,中国网推出“AI内容辅助生产平台”等,直接提高生产、传播效率。

全国各省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在纷纷挂牌中。去年,网信办称已超过2400个县拥有了自己的融媒体中心,它们也在渐渐成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

直播和视频,在过去数年间的发展,也为新媒体发展奠定了新形式基础。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7亿,占网民整体的63.1%。

一份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如何判断这份工作值不值得继续做下去?薪资、成长空间、新技能、社交圈……当然,这些都是必要考虑的因素,但我认为:“选择大于努力”,如果我们能准确找到判断工作、行业未来走向的方法,我们就能享受风口带来的职场红利。

再会预判的人,也要修炼好自己的本职能力。你看到别人抓住风口一跃而上,你看到别人毅然决然转行成功,却未必看到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最后,不论是否以追寻职业红利为导向,面对选择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追求的优先级。

祝愿每一位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新媒体爆款标题文案哪些好

新媒体爆款标题文案哪些好?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新媒体爆款标题文案哪些好
新媒体爆款标题文案哪些好

我只给你1秒钟,你想让我看文章,你的标题就得给我强烈的刺激。

普通的标题吸引不了大众,有爆点的标题才能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获得阅读。

这是一个长期的恶性循环,标题的爆炸性日益凸显,不曾衰减; 而受众的思考也变得越来越稀缺,将决策权移交给了媒体。

作为一普通人,我们应当反思。

作为一个新媒体人,我们只能接受。

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因无人点开,阅读量寥寥无几。

所有的阅读、点赞、转发,标题是第一环。机会稍纵即逝,时代只给了你1秒的时间,1秒内不能吸引用户点开,那么它将没有了上场的机会。

之前我们在今日头条从官方推荐里翻阅了上百个爆款标题,边看边分析,最近又去看了很多,依旧感触良多。

今天,就主要分享观察到的8个实用标题方法,耐用,靠谱!

ps.为什么在今日头条上看?因为头条号上标题来得更直接和重要,不掺水分,账号本身的粉丝量和调性的影响也较小。

01 10大关键点

讲方法之前,先说说我在这上百爆款标题里看到的几点事实。

什么样的标题能迅速圈定眼球?

需要注意的点非常多,比如戏剧冲突、利用具体数字、追热点傍大款、运用对比、刺激痛点、惊喜优惠、突出利益、营造紧迫气氛、直接标明受益人、刺激情绪、制造悬念好奇……等等。太多!

但是,下面这几个关键点,在我的观察过程中,绝对是高频出现的概念,值得耗死一点脑细胞。

  1. 与读者紧密相关,洞察生活细节,身份标签很重要
  2. 用词更直接、语气更强烈、情绪更爆发
  3. 好奇心是人类摆脱不掉的 “怪癖”
  4. 明确具体,细节性描述,直接利益
  5. 悬念、矛盾、冲突、爆料、冲突、反转、颠覆,是眼球杀手
  6. 热点、热点、热点,沾上热点就是爆点
  7. 多用 “我” 、 “你”、“TA”,故事动人心
  8. 角度要新颖,观点态度要鲜明,甚至极端
  9. 长标题,可以容得下更多引人注意的词
  10. 头条号取标题,内涵敌不过简单粗暴,虽然会受不了

不多说,上面这些点大家以后可以给予更多重视。特别是 “悬念”、“好奇心” ,简直是眼球杀手。下面我直接大量举例子,大伙瞧瞧。

02 8个实用标题方法

看完这些点击率和阅读量都相对偏高的爆款标题后,我总结了几个高度集中的标题形式。

不用多余解释,一看就能懂。重点还是通过案例去感受,在自己写的时候作为参考坐标,就算是套用都行。

1、直接引语+犀利观点

  • 三观不正的华语剧:就算评分再高,我也必须差评
  • “入职12年,辞退一瞬间”: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成果的瞎忙
  • “房子比男人靠谱”:有钱女人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 “你为什么不结婚”:因为低质量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
  • “亲,请帮我砍一刀”:你所谓的朋友,正在偷走你时间

2、亮点前置+设置悬念

  • 乔布斯的iPhone设计团队几乎全数离职,苹果是如何逼走设计师的?
  • 小伤口要了2人命。医生提醒:3个特点的伤口,再小也要打破伤风
  • 超准心理测试:一张图第一眼看到什么?测出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 杜月笙赴港前告诫1人留下必死,不听!杜走后偷溜回上海,没活3天
  • 我跳槽到月薪三万的公司,但是不到半年我就后悔了。

3、抛出好奇问题+设置悬念

  • 你会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吗?看看英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人
  • 放屁多的人,容易得肠癌?医生提示:这些才是大肠癌的靠谱查法!
  • 农村结婚有多难?老农的3句顺口溜,说出了很多人的辛酸和无奈
  • 鸡蛋羹怎样蒸才无蜂窝?原来下锅时间有讲究,做对了比豆腐还嫩滑
  • 95开头的骚扰电话究竟是谁打来的?终于找到源头了,可以这样屏蔽

4、颠覆刻板印象+巧用对比造悬念

  • 制造三国乱世的并非刘备曹操,而是一个杀猪的,可后人都忽视了他
  • 孩子睡觉踢被子,别以为是热!这2种情况,家长不重视会影响发育
  • 这两个中年男的爱情故事,竟然比偶像剧还甜
  • 大厂HR:我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小公司里评出来的 “优秀员工”
  • 夏天空调开26度,宝宝最舒适?错!夏季空调怎么开,你来听我说

5、挑战认知+打破常规(正话反说)

  • 身为一个母亲,我从来都不爱我的孩子
  • 我终于接受,儿子是个平凡的孩子
  • 台湾的小吃真的……味道非常普通。
  • 是的,我就是那个离婚不要孩子的自私女人!
  • 今天,你吃塑料了吗?

6、高洞察观点/现象+直接引语

  • 生完孩子第5天,我进了ICU
  • 对不起,我要的是结婚,不是精准扶贫
  • 结婚前“我养你”,结婚后“是我养的你”
  • 在我妈眼里,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 “你很好,但是你被开除了”

7、高热度话题+犀利观点

  • 年薪60W的前同事病重,直言:极限自律是自毁,工作再拼须惜命
  • 52岁四川大叔高考23次引热议:无谓的死磕,是对生命的挥霍
  • 中年老母亲已经买不起Dior了:女人之间的较量,从娃的补习班开始
  • 南京小伙醉倒地铁站放声痛哭:成人的世界太苦,你需要崩溃的权利
  • 世界风靡的老年离婚潮席卷到中国:65岁,我依然可以重启人生

8、亮点前置+陈述惊人事实

  • 2180万亿吨!NASA在嫦娥四号附近发现了致密异物,比武汉市大6倍
  • 张馨予:一位被演艺耽误了的艺术家,她的国画比大师都专业
  • “妈,离婚吧,别装了!”一封15岁高中女生的来信|真人故事
  • 这个暑假不虚度!8部纪录片让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垮掉”的90后,可能是中国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请大家一定记住3个关键词:好奇、悬念、颠覆。

另外,如果看多了这些标题,你会发现他们标题里总会有一两个关键词,快速就吸引了你,是不是?

手比脑子快,不自觉就点击了。

这就是我下面马上要说的。

03 1个核心技巧

用户点不点击标题绝对是一瞬间的事,最关键的是标题能不能带来冲击,有没有一个或多个刺激信息在标题中,能快速刺激到大脑。

所以,这一个核心技巧也即是——标题中需要有直接能刺激用户的多个关键词,一看就 “触电”。我一直称之为标题引爆词。

引爆词的作用就是:一方面突出内容亮点,吸引用户眼球;另一方面,也是在放大上面所有标题技巧的效果,让人马上就点击。

很多专业书籍、自媒体,甚至有些超级大品牌都会专门研究哪些关键词会提高标题点击率,哪些词又会降低标题点击率。

一些原创文章发出去的时候点击率一般般,但其他平台在转载时优化了标题后,阅读量直线暴涨。这往往也就是 “引爆词” 在发挥作用。

那么到这里,一个快速提高标题效果的技巧也就出来了:

首先,拆解出你标题里所有关键词,并去掉无用辅助词;然后,扫一眼,看看是否有一个或多个引爆词,能马上刺激眼球。

比如《他放弃了高薪、娇妻、大House,跑去深山当野人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个标题里,“高薪、娇妻、大House、深山、野人”,就都是不错的引爆词。

如果去掉,那可能就是《从大公司离职,跑去山里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也不错,有对比有反差也有疑问,但少了几个引爆词,吸引程度不是差了一星半点。

总之,在取标题时,不妨对你的标题进行拆分,看看标题中是否有能刺激用户的引爆词。如果没有,就补上。

再看看这些提炼出来的引爆词是否足够强劲,如果刺激不够,就要强化引爆词。

这样下来,也就有章可循,不至于毫无头绪。

最后多说一点,每个人都知道标题重要,但越是重要的东西越需要时间打磨,方法和技巧都只是工具,任何结果都需要测试和总结。

为什么说千万不要盲目全职做自媒体

见证了许多自媒体大V疯狂恰饭之后,许多人不禁感叹到,做自媒体真好,我也想全职做自媒体。不过,盲目全职做自媒体,死路一条。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文作者给出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说千万不要盲目全职做自媒体
为什么说千万不要盲目全职做自媒体

01

今天给大家讲点老生常谈。

都知道我恰饭很多,是品牌老鸨,甲方克星,预算收割机,资本马桶搋,所以经常会有朋友问我一个问题,那就是觉得做自媒体真好,自己也想全职做自媒体。

全职做自媒体,有没有未来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直接,我也会回答的很直接。

没有未来。

盲目全职做自媒体,死路一条。

看到这里,可能你就不高兴了。

就说你看你赚到了钱,你告诉大家不要全情投入,你是不是在使坏。

我看的都很茫然。

第一,我一开始就不是全职做自媒体啊,我一直是白天上班晚上写,后来才慢慢转了全职。

第二,你到底写过多少东西你就觉得自己能全职自媒体?

大部分人读书的时候写个800字作文都困难,大学时候写个论文能要了亲命,还觉得自己可以轻松做自媒体,一做就成功,一看就是知识付费最爱的那种韭菜,赶紧买课吧。

很多人就是莫名其妙的我没试过,我没有基础,我不知道,但我就是有自信我可以和别人一样。

人家博尔特100米能跑进10秒。

你怎么不觉得自己也可以呢?

02

注意,我不是说做自媒体不行,实际上这年头做自媒体是为数不多能掌握生产资料的事情。

而是建议你不要一上来就全职做。

假如你现在没有工作和收入,你想靠全职自媒体来翻身,我建议你别多想,还是抓紧找工作靠谱,盲目全职自媒体会让你的人生非常痛苦。

当然如果你很有钱的话,你爱做啥做啥,别说全职自媒体,你甚至可以天天炒股。

如果你不是很有钱,现在也没有其他工作,指着靠内容赚钱的话,那还是洗洗睡吧,老老实实上班去,别指望做内容能养活自己了。

因为你既不能做出内容,也没法养活自己。

为什么?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做内容要成功的话,有两个点必须达成。

一个是流量,一个是商业化。

这俩对于什么都没有的人而言,挺难的。

先说流量,你必须是要给你的读者或者观众一些不一样的体验对吧?

不然大家凭什么关注你呢。

那这时候问题来了,你凭什么能够提供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如果你只是一个非常一般的普通人,而且生活和大家没有什么不一样,那么你怎么能够做出远远高出其他公司机构和业界专家的内容呢?

一个能持续输出内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必然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强的人在各个领域都强。

骚的人在各个领域都骚。

我这人虽然水平不行,智商也不高。

但论骚,如果奥林匹克有这个项目,我是觉得我可以去试试参加奥林匹克发骚大赛为国争光的。

就连这么骚的我,也写了十几年,才有人看。

而且我还是靠运气的。

这个成功率,你自己感受一下吧。

03

你说我没那么骚,但我可以分享生活,分享感悟,一起成长,最后卖课割韭菜。

挺好。

这当然也是一条好路径,但你如果没有足够直接以及灵魂的能力,谁要买你的课?

你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般般,你怎么卖?

你的读者可能大部分比你强得多,只是人家懒得说。

况且成长类的账号的红利也已经过去了,现在新的成长类账号崛起我一个都没见到。

现在大家都特别现实,不想成长了,就是想要立刻就要。

你说还有一些人就是做做vlog之类的就火了,看着也不咋样,也没什么特殊的。

你还真说错了,vlog这个东西属于观众缘,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天赋和运气的变现。

有的人就是天生有观众缘,对着镜头就是能讲有意思的话,而且会展露出一种他自己都未必意识到的特质以及气场,这东西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很多明显有团队专业生产的vlog没人看,有些人就一个摄像头怼着脸比比或者吃饭有人看,这就是个人特质和气场。

观众缘没有道理可讲。

所以我才鼓励你尝试,发掘下自己的潜质,说不定你就成了。

但不鼓励你全职,因为这东西的产出随机性太大,你需要确定性的收入让自己生活过得去。

你完全可以白天上班,晚上用业余时间来尽可能地进行各种方向的尝试。

你说你啥都不会?而且还懒?

那你需要的不是去问哪里有成功的机会,你需要的是问问自己,自己配不配过得比别人更好。

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代价的。

得到什么,就一定要付出什么。

而且吧,就算你起来了,有个几万粉,你看看vlog领域,只有头部的up才能频繁恰饭,当然美妆类另算,美妆类做得好可以每一期都是恰饭,但美妆类的竞争太魔幻,甲方送产品白嫖也是最多的。

我们说全职自媒体,那必然绕不开收入,我要告诉你的是,不是所有自媒体都能有恰饭收入的。

也不是所有领域都有甲方愿意投的,很多领域甲方一看皱着眉头说什么鬼东西。

流量这东西要看场景和落地,有的领域流量大,但大家看得都是内容,哈哈一笑全都忘掉,千万播放也留不下几个粉丝。

有的领域流量不大,但行业更加垂直和聚焦,并且离消费者近。

你觉得,甲方会投哪个?

甚至于,有的领域,小众文化,根本就不存在甲方。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影视评论和电影解读非常火,流量很大,但恰饭很难。

为什么?

一个是这个领域甲方少,预算也少,本来一年也没多少电影上市,也没多少电影投的起钱。

如果是非这个领域的甲方投,数据立马血崩,有过几次之后甲方也谨慎了。

一个是影视这种内容形式,天然就存在侵权原作品的风险,自己做点原创的时候还好,一旦成为商单,那么性质就变了。

我们都知道恰饭无罪,但不是什么饭都能恰的。

道理大家都懂,但现实中,有的领域的人有的选,有的领域的人没得选。

有的区很少有人敢直接讲某个品牌的某个产品的问题,因为甲方就这么点,你得罪完了就不用干了。

如果你在的区甲方很多,或者可以跨领域接甲方,那么你就敢说。

事情就是这么现实,自己没钱,讲话都没底气。

04

一个很残酷的事情是,不是所有热爱和擅长,都能被用户接受,也不是所有热爱,都能收获商业回报的。

商业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很有可能你的热爱和擅长,根本就没有甲方买单。

而且吧,就算是你的热爱和擅长,你也得解决一个产量问题。

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生产几篇文章2个视频,你怎么恰饭?

你的原创数量堆不起来,要么没饭恰,要么有饭的时候连恰饭都没法恰。

所以才让大家不要盲目全职,因为收入不稳定。

而当你收入不稳定的时候,你的内容很难做好。

不管是视频还是图文,都是心声,要靠心态的。

心态不稳的话,是没有办法做出好内容的。

当你没钱的时候,你的心态,怎么可能稳呢?

你看着一个视频没有起色,看着自己熬夜之后没有成果,你怎么可能顶得住?

你是不是得问苍天啊,这个魔幻的人间。

如果你家里有钱,你当然顶得住,很多人能熬很多年是因为本身有钱。

我自己没全职做自媒体的时候也是衣食不愁啊,不然我怎么能在写公众号的一开始就坚持给大家红包?

如果你没钱,又快过不下去了。

一个急于求成的创作者,是很容易走上歪路的。

然后你就开始做各种博风捉影,黑稿,造谣,引战内容,因为这样似乎有点流量。

不,我不是去抨击这些事情,创作者因为想要流量做出任何事情,不管我认同还是不认同,起码我是理解这个动机的。

但问题是,即使做了这些,就能成吗?就能赚到钱吗?当然不是啊。

你需要问一个问题,这年头账号这么多,甲方为什么要选择你?

这年头甲方也不好过,甲方投钱是只投最顶级或者最有特色或者最有性价比的账号的,大多数的素人号,连放在甲方面前的资格都没有。

一个自媒体到底在甲方眼中是什么水平,你直接看他接的广告是什么级别的产品就好了。

话很难听,但这个确实是现实,今年的甲方尤为不好过。

而且吧,谁告诉你做了广告钱就立马进账的?甲方拖款那是这个行业的明规则,你有没有要账的能力?在钱还没到的时候,你能不能先让自己活下去?

你上班还有人发工资,你全职做内容可没人有义务让你有收入。

大家都骂什么营销号,我说难听点,营销号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和商务渠道的结合,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称为营销号的,起码得能赚到钱,才有资格属于营销号。

当坏人,也是要靠技术的。

有句毒鸡汤叫做,钱没了还能再赚,良心没了赚的更多,这都扯淡。

很多人天真的觉得自己变坏就有钱,别闹了,专业人士变坏才有钱,你变坏必被抓。

05

另外,即使你偶尔产出爆款,也未必能做起来。

今天一篇大几十万播放,涨粉个几千,下一个原创立马数据扑街打回原形。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且现实。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绝望了?

我是说大家完全没戏了么?当然不是啊。

我只是说,在没有任何稳定收入的前提下,自己全职去一头雾水撞进来,没戏。

但是,如果你愿意,还是要来尝试一下的。

为什么?

我刚才上面说了这么多不可控,但与此对应的是,正因为不可控,才有普通人的机会。

内容创作的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在于,个体的发光能力会被前所未有的放大,可能你的某个特质,就刚好打动了一批人的心,然后你就成了。

真的,内容创作确实是存在逆袭的,这个毫无疑问。

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逆袭的概率,打动人的特质,都是非标准化的,也是无法测算的。

可以简单理解为,能不能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九十分看脸,九百分看运气,和你买基金赚钱差不多性质。

所以我才不鼓励大家全职创作。

但我鼓励大家,创作。

看清楚,我不鼓励一上来就全职。

你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让自己的生活和心态都过得下去。

然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业余坚持内容创作,一点点试错。

直到你的创作收入可以cover你的所有生存和发展支出,并且稳定持久。

对于小概率事件最优的策略就是低成本试探。

白天工作,晚上创作,是最好的状态。

以兼职的形式来做自媒体,当你做自媒体赚到的钱大概每月可以稳定在工资的2到3倍的时候,你就可以考虑全职了。

一定要是2到3倍,因为收入波动太大,有时候很多,有时候很少,所以你需要更大的空间来cover收入波动的风险。

由于没有经济压力,所以你可以展示最不功利的你,可以尽可能的表达你的所思所想,然后等待花开的那天。

这一天,我等了十几年。

我不是牛逼,我是运气好。

很多人研究我,但说真的,我那套东西,只有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做,才有可能成。

甚至缺了几个特定的热点事件,都不成。

所以保持生存,保持努力,等待命运的好运气。

我不是教你放弃,我是教你如何正确的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