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春节以来,我一直在准备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新书,对AI大模型及其应用关注的比较多。从OpenAI到Anthropic、Mistral,这些价值数百亿美元的AI大模型创业公司,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不朽的论断。
最近正在举行的英伟达GTC,每天都会刷新人们对AI技术进步的预期,其每一场演讲都在我的朋友圈引发了数以百计的转发和评论。不止一个人感叹说,GTC这样的开发者大会,让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国内AI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热闹是别人的,我们什么都没有”。

互联网竞争模式的转变,钉钉给我们什么启发
真的是这样吗?早在一年多以前,我跟AI技术界和投资界的几位朋友对话,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生成式AI的突破还是要从应用层入手,因为中国公司最擅长的就是基于海量客户、复杂的使用场景去做应用。从互联网到智能手机,从To C到To B,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一年中国AI应用的发展史也正在证明这一点: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截止2024年初,国内AIGC应用的客户数(加总去重)已经突破5000万,而且仍处于井喷式增长当中。上述数字还不包括带有AIGC功能的综合性应用。